关于古诗画白鹭的画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画白鹭的画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画白鹭的画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画白鹭的画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白鹭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白鹭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鹭的诗句【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翻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积雨辋川庄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翻译】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关于白鹭的诗句【2】
1.《思*泉树石杂咏一十首·白鹭鹚》李德裕
余心怜白鹭,潭上日相依。拂石疑星落,凌风似雪飞。
碧沙常独立,清景自忘归。所乐惟烟水,徘徊恋钓矶。
2.《崔卿双白鹭》顾非熊
朝客高清爱水禽,绿波双鹭在园林。
立当风里丝摇急,步绕池边字印深。
刷羽竞生堪画势,依泉各有取鱼心。
我乡多傍门前见,坐觉烟波思不禁。
3.《咏双白鹭》
雍陶格律:七律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
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
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4.《崔卿池上双白鹭》
年代:唐作者:贾岛格律:七律
鹭雏相逐出深笼,顶各有丝茎数同。洒石多霜移足冷,
隔城远树挂巢空。其如尽在滩声外,何似双飞浦色中。
见此池潭卿自凿,清泠太液底潜通。
5.《白鹭》
年代:唐作者:陆龟蒙格律:七绝
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
见欲扁舟摇荡去,倩君先作水云媒。
6.《又题白鹭洲江鸥送陈君》
说到白鹭,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名句。随着*年来对自然保护的力度不断增大,白鹭遍飞、群鸟鸣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场景不再稀奇。
白鹭是长寿、幸福的象征。端丽洁白谓之贞静,振翅于飞谓之奋厉,株守忘机谓之了禅,相栖相偕谓之笃情,淡泊节制谓之知足。自《诗经》开始,两干多年来,无数诗人怀着爱意,乐此不疲的描写白鹭、赞美白鹭。
于是,白鹭从一首诗里飞出来,又飞入另一首诗。
▲展示蓑羽的白鹭(摄影/John Sun)
◆美人:“值其鹭羽”舞翩翩
振鹭于飞,于彼西雝(yōng)。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在彼无恶,在此无斁(yì)。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这首《诗经·周颂·振鹭》是周王宴请来朝的诸侯时所奏的乐歌。先解释一下生僻字:雝(音同“拥”),后世常写作“雍”,水泽,亦即现在所谓“湿地”;斁(音同“亦”),厌倦,厌弃。跟“国风”中的很多诗歌一样,此诗用了“见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即诗人以白鹭群飞于湿地,象征嘉宾前来做客。在这里,周王用白鹭相比于自己勤于政务、刚正不阿、拥有荣誉和美好品德的友人。可见,在古人眼里,白鹭的纯净,是外表,更是心灵,不容一点杂质。
白鹭在当时还被认为是风姿美妙的象征,因此既可以直接用来形容人的风采,也可以用鹭羽来表达舞蹈之美。甚至,执鹭羽而舞的人,也成了观舞者爱慕的对象。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dào)。
现代学者大都认为,这首《诗经·陈风·宛丘》描写的是一位手持(或头戴)鹭羽而舞的巫女,因为其舞姿美妙动人,而深深打动了一个男子的心,害得他得了“单相思”。诗中的“宛丘”是地名,“子”就是指跳舞的巫女。“汤”通“荡”,形容舞姿摇摆。鹭翿(音同“道”)跟鹭羽一样,都是舞者的道具。那么,白鹭为什么会被认为是风姿美妙的象征呢?当然是跟白鹭本身的形态之美有关。白鹭全身洁白、身材高挑,喜欢在水中踱步觅食,体态优雅;其振翅飞翔的时候,身姿更是轻盈动人。
▲大别山前,落霞与白鹭齐飞(摄影/木土山影)
◆美景:西塞山前白鹭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磨砺后,经友人的资助,于城外风景清幽的成都草堂居住了下来。面对眼前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即景小诗——《绝句》。
“黄鹂”“翠柳”显现出一种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静、安适的感觉。一个“鸣”字, 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而那个“上”字,则再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诗人通过“黄”“翠”“白”“青”的色泽交错,充分地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喜悦心情。色彩鲜明和谐,画面动静相间,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好友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渔歌子》是其中之一。
张志和与王维一样,是画家,一位诗人里难得的画家。他用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画法,以西塞山作为观察点,捕捉了山前的一片景色:高处有从水田飞入上空的白鹭,低处有落英缤纷的春水绿波,以及引起人们鲜美味觉的肥嫩鳜鱼。在画面中心的,则是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父。张志和的《渔歌子》为古代文人们所营造的最清淡的天地,若没有白鹭,估计得落到花间的脂粉里去了。
▲夕阳下孤独的白鹭(摄影/John Sun)
◆寄情:何故水边双白鹭
每入秦淮口,风波更不忧。
重看*树,还起旧时愁。
故老都无有,遗踪莫可求。
何人能识意,白鹭在寒洲。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文不胜枚举,而白鹭是最常用的情感载体之一。宋代梅尧臣的这首《金陵三首其三》,白鹭之形与诗人之情融为一体,郁郁寡欢,愁绪万千。在失落惆怅的文人眼中,白鹭的孤清成了孤傲与清誉,怀才不遇,世俗难入。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这是白居易名为《白鹭》的绝妙之作。不知道白鹭能不能体会诗人仕途不得志的愁苦。而在田园诗人的眼中,白鹭所在之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也充满闲适与愉悦。
诗人因愁多而发白,见到“白”鹭,不禁触景生情而发问。这一问,在常人看来,显得离奇甚至荒诞,但对于本真的诗人而言是再寻常不过了。只因本真的诗人其诗思是率真的、通透的、灵动的,是飞扬无碍的,是与其生命本真体悟合而为一的,所以必然地冲破人为逻辑的樊篱。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也是有名的山水画画家。苏轼誉王维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积雨辋(wǎng)川庄作》是诗人寄托对田园美好生活的向往。
“漠漠”是广阔的意思,这里的“广”不仅指水田的田地之广,也有水田的水域之广。水田广阔但不沉寂,看那成群的白鹭围着水田,舞动着翅膀来回飞翔。水田是充满生机的,洁白的鹭鸟无疑成为水田上空的一道风景,让诗人的心中产生了一丝慰藉。这里是农人的希望之田,因为它给农人提供食粮;这里是鸟儿的天堂,因为这里有它们的乐园。“夏木”点明了季节,“阴阴”一词既形容树木之多,也是诗人心情的反照。前一句的白鹭鸟让诗人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这一句的黄鹂鸟让诗人的心情变得喜悦起来。
诗歌里的白鹭,穿越古今,振翅高飞。“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也许一千个诗人眼中有一千个白鹭,无论它们去何处,何时何地都承载着诗人们的信仰、情感与志向。白鹭,是不散的精神之魂。(读者报全媒体综合报道)
绝句
唐 . 杜甫
两个
黄鹂(黑枕黄鹂 网络图片)
鸣翠柳,一行
白鹭 网络图
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老幼耳熟能详的诗圣杜甫的绝句,空间感,画面感极强,全诗给人以愉悦欢欣,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首诗是唐代*定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欣喜交加的欢愉之作。
诗中的黄鹂在*时能够见到的有四五种,图中展示的是最常见也是最漂亮的黒枕黄鹂,它们常筑巢栖息于高大密林顶端,经常发出响彻林间的“叽了,叽了,嘎”悦耳鸣叫声。
诗中提到的白鹭,户外水域经常能见到的有三种,大白鹭,白鹭,小白鹭,三种白鹭均羽色洁白姿态优雅,大白鹭
上大白鹭,下小白鹭 实拍图片
体型较大,站立时脖颈常成S形;白鹭体型次之,
白鹭 网络图片
觅食和飞行时脖颈常呈Z形,其脚电影,因此白鹭俗称黄袜子;小白鹭体型娇小纤瘦,繁殖期会长出蓑羽,
小白鹭 网络图片
这是一只繁殖时长出飘逸的蓑羽的小白鹭,非常漂亮。
欣赏古诗,了解鸟类知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鸟类,文明生态生活,这是条文主人的生活态度,您认同的话,敬请您关注本头条账号,以鼓励支持作者,再次谢谢您!
白鹭的诗句
关于白鹭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白鹭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翻译】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积雨辋川庄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翻译】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白鹭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心闭且未去,独立沙洲旁。
【译文】
一只白鹭鸶飞落在水面上,远远看去像落下来一团白霜。诗人看到这副画面觉得心里悠闲,暂且伫立在这沙洲旁边吧。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译文】
白鹭鸶拳着一条腿,单足立在冰凉的秋水中,月光明如秋水洒满大江。白鹭鸶受人惊吓以后,高飞而起,直向波涛汹涌的使君滩飞去。
《湖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徐元杰。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出郊》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其古诗全文如下:
高田如楼梯,*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
山上的田,高高低低就像楼梯;山下的田,块块分割犹如棋盘。忽然一群白鹭飞过田野,点破了秧田里秧苗成片的绿色。
《栾家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译文】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腿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
画梅,从何下手,是初学者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了解生长规律,理解形态结构,掌握基本造型规律,是首要的一环。画梅枝起手是第一步,和书法笔顺一样,哪笔先哪笔后,都有讲究,同时要了解,梅花枝条的基本单位组合,即从一笔到五笔、六笔,构成枝条的基本造型。
国画梅花的基本画法
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代画家辛勤探索、概括总结,逐步形成了梅枝的造型规律,借鉴文字的形态,如“女”“之”“丫”“丛”“S” 形等,作为梅枝的基本造型单位,从而方便了初学者入门和掌握技法的进程。
梅枝在大自然中生发,无拘无束,嫩枝昂首向上,老枝伸向四方,圆浑挺劲,不仅赏心悦目,更有充沛的力量之感,故称梅枝为“铁骨”。因此,画梅时着力体现空间感、力度感,是一幅上乘之作的必备要素。
作为笔墨技巧训练的梅花,枝干画好了,有了主心骨,也就奠定了画面的大局。出枝要伸向四方,不仅有上下左右,更要区分前后远*。初学出枝,枝条向上下和左右伸展比较容易,而体现前后远*则较难,其方当如图,2、3两笔为纵横交叉关系,2在前,3在后,3笔中间断开,形成了视觉空间感,便产生了前后远*的效果。也可以2笔中间断开,3笔贯连,则成3在前,2在后的效果。
梅枝有粗细、曲直,可分主枝、旁枝、细枝。主枝干多曲折,旁枝较细,一般在主枝干弯曲处发旁枝。主枝干的弯曲不要一般长,要在弯曲的长短和伸展姿态上求变化。 主枝干较粗,旁枝较细。旁枝上再发小枝,要比旁枝更细些,其细枝数量中适当多些,以形成画面疏密效果。
梅花的出枝方法:
梅枝起手式,是练*梅枝造型的开始。作画前必须心中有数,要“胸有成竹”。可用木炭条、铅笔或手指打一下稿,然后下笔。也可用旧报纸,以深墨线条安排好大体布局,然后将宣纸蒙在上面挥写。开始画梅枝要笔笔都有交代,如同写楷书一样,熟练后要画得松一些,象写行书或草书那样,用笔要灵活,中锋、侧锋都用,贵在生动、自然.。
画梅枝,一般都用较深的墨色,以显其铁骨精神,初练*时,笔头含水量不宜过多。在画较粗的枝条时,以侧锋入笔,渐转中锋,也可中锋起笔,渐转侧锋,主要视其出枝的方向变化,灵活运用。线条用笔根据枝条的弯曲,采用快慢、顿挫、转折等不同的手法。其枝条形状上不宜画得过于直,应作适度的弓形为好,使其柔中带刚,垂如钓竿,仰若盘弓。
梅花枝形解析:
古有“无女不成梅”之说。这是历代画家画梅的经验之谈,也是画家深入观察的结果,在不断的实践中,排除了*行、对称等绘画上不美的东西,如“十、井”字形造型,而找到了在线条排列上有长短、纵横变化的“女”字形,既符合梅枝生长规律,也合乎线条排列的形式美。所以这是非常科学的,后来不断发展、充实,找到了更多的造型形象于文字归纳,直至外国文字,如“S、Y”形等。这对初学者入门,是十分有益的。但要切实领会,灵活运用并非易事。因此,理解枝形造型规律,掌握好具体运用时的分寸,是十分重要的。 枝形规律,实际上是梅枝生长结构特征和线条组合形式美的一种完美统一。线条本身有长短、粗细、曲直、刚柔、光毛、疏密、浓淡、干湿等变化,再结合梅枝形态的变化,就能使画面产生很有节奏感的总体效果。
在具体着笔时,并非一张画上都要同时出现所有的形态,或只出现某种形态。而要看具体需要,如大构图和小构图,画全树和画折枝,在枝干的造型要求,数量多少和疏密程度都不相同,因此作画时要灵活运用规律,切忌机械生硬。一般是“女”、“丫”字形较多,不论是主枝、旁枝、细枝,都以上下左右不同角度的“女”形出枝为多见。在枝梢则以“丫”形为多。画嫩枝时,分叉还不太长,未形成穿插交错的透视效果,也以“丫”字形为多。“S”、“之”字形,在一幅画上的不宜过多。“丛”形枝实际上是两个“丫”形的并列,画时不要过于*行等长,应一长一短才有变化。“之”字形一般多在枝干的右侧出现,这是笔顺之缘故,向左则成“S”形。
梅花枝干姿态各异,有上发、下垂、横倚和回折等。出枝用笔走势和书法笔顺一样,一般以顺手为原则,可以自下而上,也可以自上而下,可以自左至右,也可以自右而左。应随枝干走势而定。行笔有顺有逆,用笔有中、侧锋之别。画小枝以中锋为主,画较粗枝条,则中侧锋互相转换,应势而定,不可拘泥。
国画梅画枝干画法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
国画梅花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国画梅花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
(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国画梅花枝干时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国画梅花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
梅花花朵画法:
梅花有正、侧、偃、仰、背等朝向,有盛开的、初放的、含蕊的、花蕾、开残的,并有单瓣、复瓣两种花式。写意画,一般画单瓣为多。梅花为五瓣,花瓣呈圆形。开残的可画四瓣、三瓣、二瓣。花的色彩有红、粉红、白、黄等。也有白色略带粉绿的,但不多见。花朵的表现方法,常用的有三种:圈花法(又称勾勒法);点花法(又称没骨法);圈点结合法。
画圈梅顺序:先勾瓣、后花心,再剔花须、点蕊头,最后点花蒂。
正面花画法:正面花为五个*似圆形的花瓣构成,大小基本相等。先画上半部二瓣,再勾圈下面两瓣,一笔勾成一个花瓣,也可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初学时,要画得认真规矩,每瓣都交代清楚,不可马虎潦草,熟练之后,笔墨自如,圈勾自然圆转,生动灵活。五个瓣组成的一朵花,大体上是一个较为规矩的圆形。用淡墨勾圈时,线条可稍粗些,水份较饱和,圈出花朵有滋润感。也有用深墨圈花的,但线条要略细而发毛(中锋运笔时略带偏锋)。花朵的大小,最好与原花等大或略大一些,不宜画小,不可因画纸小而缩小花的比例。圈花瓣时切忌内外皆实,五瓣分离、花瓣过尖过长、无中心等。
花心的处理,不能一朵一朵地个别进行,需在一张画的花朵全部圈点完成后,再统一画花心。梅花花形较小,花心部分可作适当夸张,正面花心,可在五个花瓣中间画一小圆圈,花心须成辐射状,用硬毫中锋剔须,线条要挺劲粗实,“健似虎须”,要长短相间,齐而不乱。切忌剔使用弯曲无力,过于纤细。
点蕊头,最好用秃锋旧笔,中锋垂直点下,圆浑厚实,点子要略粗大些,如“椒珠蟹眼”。点时要随花须长短,错错落落,才有风致,切忌机械规则。
花心、剔须、点蕊头,无论是勾勒法还是没骨法,皆需用浓墨,用其他色彩不及墨色强烈鲜明,富有神彩。
半侧的花:五个花瓣的形态有区别。前面两瓣呈扁圆,后面的两三个瓣被前瓣所遮,故不能画全。具体着笔时,先画前面两个扁圆瓣,再添加另外的三个瓣,这三个瓣十分机动,富于变化,可表现半侧花的透视程度。花心部分必须随透视变化而变化。即半侧时,花心小圆圈也应该略扁。其位置也不在正中,剔花须只呈半圆辐射。半侧花见其花托,花托呈“丁”点,一般“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托点在瓣与瓣中间。
全侧的花:一般画三瓣即可,中间较大,两侧较小,露出一部分花须、蕊头。因透视角度不同,有些全侧花可不点须蕊。 花蕾:呈圆形,比花朵小,有的紧包未开,画成圆圈即可。初绽的,两三个圆弧交叠便成。先画枝,后画蕾,蕾多生在枝梢。画蕾,用浓墨点托,显其精神。
背面的花:生长在枝干后边,只见花萼,不见花心和须蕊。花托上部分裂成片状,称为花萼,共五片,有红、暗红和绿色之分,在花与枝的联接处,以浓墨点垛而成,点一点或五点。侧面多见两三片萼,用笔随意一些,墨点要稍浓重,不宜太细,也不必拘泥于严格的组织结构,力求总体视觉舒服即可。
梅花花朵的分布:
花朵除正侧偃仰背等朝向的不同外,在入画时分布的位置很重要,应有疏密聚散的变化,切忌图案似的散点式分布。一般在画三朵花时,两朵紧靠,一朵稍离,形成疏密有变之不等边三角形排列。当画许多花时,最密集的部分是画面的主要位置,是一幅画的重心所在。花的总体布局要和枝干的疏密协调,做到“密不通风,疏可走马”。即画面重心部分的花朵要茂密纷繁,其他部分则要稀疏透气。画面主要部分应以正面盛开的花为主,其他部分,侧、背、蕾等可略多画些。枝梢尖端不开花,一根枝条中,下部宜密。上部宜疏,以蕾或半开的花为多。
梅花画法点苔要领:
画完枝干、花朵后,要以点苔作最后的充实调整,使画面更臻完善。点有大小浓淡以及墨点、色点之分,其作用效果名不相同。粗大的浓墨点:一般点在枝干边缘,表示树皮上的苔藓之类附生物。也可点在树干的败笔之处,以掩饰、弥补不足之处,如运笔转折顿挫不当或墨色缺少变化等。有时一笔挥出难免产生枝干过于流滑,而显得浅薄单调,则可用浓墨点垛,使之增加厚重感和丰富变化。 细小的浓墨点:点在花丛之中和细小枝条上,以表示一部分花萼和细枝上的枝节及附生物等,以增加花丛的整体气氛和枝条的笔墨效果。淡墨、点:一是点在花与花之间的稀落处,使花丛之间起联缀作用,更为凑。另一方法是用较大的笔,连点带洒,散布于画面背景空白处,使梅花与白纸之间有色调过渡,不仅增加了画面层次,也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感和总体气氛。
着笔点垛时,以中锋垂直点下,如高山坠石。洒点时则握笔略侧,水份要足些,使洒落点子有渗化效果。无论点垛、洒落,都要疏密错落、大小相间、浓淡得宜,水份饱和。切忌排列整齐,大小一样,左右对称,枯涩无味。
画圈梅的步骤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根据构图需要灵活运用。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
第四步是点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过头看看总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充实调整。最后在适当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画圈梅,一般不着色。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轮廓外围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绿圈染。圈染时水分要足,力求渗化效果,切忌干涩、刻板。圈染后可再用较大的笔,加水调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绿,点洒于圈花或枝干间隙,(点洒时要有疏密,不宜过多)使画面层次更充实多变,总体气氛更好。 花心处一般留白,或点黄粉。 也有画者,在画好后,往宣纸背面花瓣里填白粉,会使白梅更加饱满突出,增添姿色。
点梅的画法:
点梅,就是用笔蘸墨或色,直接点出花瓣的结构、形态。故称没骨画法。 点墨梅,是用淡墨点梅花。方法是用秃笔先蘸淡墨,再蘸适量较深的墨,然后按花的正侧偃仰背,以中锋垂直点下。花朵分布有疏有密,点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使之有立体感。花心、花须、蕊头、花蒂,要用浓墨在花瓣将干未干时勾点。最后,在枝条上加苔点。
点绿梅,画法和点墨梅大致相同。 用湿笔蘸白粉,笔尖蘸绿,即可点出娇嫩的绿梅。心、须、蕊,蒂等用浓墨勾点。
点红梅,可用朱砂、朱磦、曙红、胭脂等色。用秃笔先调蘸朱砂或朱磦,(含色稍饱和些)再用笔尖蘸胭脂,按花朵姿态和疏密点出,即成红梅。朱砂颜色热烈而沉着,点出的红梅雅致含蓄。朱磦则火红明快,点出的红梅生机盎然,色调热烈。作画时可依不同需求和悬挂场合,采用不同色调
画红梅,花心部分可用黄粉勾点,但效果不及浓墨勾点理想。
点粉红梅花,秃笔先蘸白粉和曙红或牡丹红,加适量清水调成浅红,然后笔尖蘸较深的曙红或牡丹红,逐瓣点即成。最后以浓墨勾点花心、加苔点,即成色调鲜艳明快,赏心悦目的画面。
拓展:国画的基本知识介绍
*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历史发展
*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CAD圆环的画法
在使用CAD时我们常常都是使用CAD来进行*面图形的绘制,但是CAD其实也强大的立体图绘制功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CAD圆环的画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CAD圆环的画法
1、打开CAD的软件,新建一个CAD文件。然后,鼠标左键单击菜单下的【绘图】>>【圆】>>【圆心、半径】。
2、在CAD画布上,用鼠标左键单击绘制一个点为圆心,接着移动鼠标一段距离作为半径,绘制一个圆。
3、清除画布上的线,接着,鼠标左键单击菜单下的【绘图】>>【圆】>>【相切、相切、半径】。
4、在CAD画布上,用鼠标左键单击绘制一个小圆,在右边绘制一根直线后,选择两个相切点后,接着移动鼠标绘制出一个大圆出来。
5、清除画布上的线,接着,鼠标左键单击菜单下的【绘图】>>【圆环】。
6、在CAD画布上,用鼠标左键单击绘制一个起点,接着移动鼠标绘制一个圆环出来。
cad制图初学入门
学*cad制图所需工具/原料
能上网的电脑
初学cad制图的的入门指导
第一步.电脑操作熟练
要想学会使用CAD,就必须要熟练地使用电脑,鼠标和键盘的灵活度是必须要的,因为在CAD中有很多的指令需要用到快捷键,所以对电脑越熟悉,学起来就越简单顺利。因为在接触CAD后,很多都需要快捷键,我们在后面会讲到CAD快捷键及他的重要性的。
第二步CAD组成分为:菜单栏、快捷工具条、绘图区域、命令行、状态栏,通过这些组成部分来实现在电脑上面进行精确的绘图。菜单栏、快捷工具条、命令其实是同样的内容,都是实现软件功能的调用,只是实现的方式不同。
第三步,软件功能如此之多,利用所需要的功能实现绘图现在经过大量设计人员的总结,做设计时常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绘图和修改两个菜单,换而言之,如果能够掌握这两个菜单里面的功能,就能够实现绘制图形。
第四步,其实CAD里面大多数的功能基本都是几个步骤,调用功能、选择对象、确认操作,而且CAD有帮助大家绘图的地方,每调用一个功能,下命令行就会提示你该怎么操作,下一步该怎么操作,只要看着提示,再结合手工绘图时的步骤,绘图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第五步,简单的尝试之后可能还是会有一些模糊不清楚的地方,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好的老师,但是可能周围没有朋友不过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台,可以利用百度搜索CAD基础教程,可以找大量的学*教程,找一个分类比较详细的网站看看视频学一下,这样软件上手会更快。
第六步. CAD中的快捷键
前面说过快捷键,但是只有真正入行才知道CAD绘图中快捷键的重要性。不光提高绘图速度,还可以让你在客户眼里看起来很专业。比如:
F1:获取帮助
F2:实现作图窗和文本窗口的切换
F3: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
F4:数字化仪控制
F5:等轴测*面切换
F6:控制状态行上坐标的显示方式
F7:栅格显示模式控制
F8:正交模式控制
F9:栅格捕捉模式控制
F10:极轴模式控制
F11:对象追踪模式控制。
通过上面的6步,相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CAD制图,后期在不断的绘图中不断去学*,久而久之,会对软件越发的熟练。目前市面上CAD版本很多,但是基本的操作*惯、功能都是一样的,所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电脑配置的软件即可。
第七步.坚持不懈多临摹狂练*
不管是学*什么方面的教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模式肯定是不行的,没有人能一步登天,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多临摹狂练*就自然不必多说了。拿一些图纸临摹是非常重要的,切勿操之过急。
cad制图初学入门需基本掌握的七大要点
1.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命令,并理解各参数的用法,也就20-40个命令,
2.掌握常用命令的快捷键,对有些命令可以了解.
3.边做边学,用时再查看资料学*.
4.对照教科书一步一步,反复的做,一定要注意多回头想想
5.熟练掌握图层的用法
6.尽量在学*中多做笔记,教科书从头学,学不进去,从头再学.这样学的好处,你可以在不经意的地方发现经典之处
7.压力也是学*进步的动力
cad制图基本入门知识
基础
1.设备绘图界限 一般来说,如果用户不作任何设置,系统对作图范围没有限制,可以将绘图区看作是一幅无穷大的图纸。 格式-图形界线 命令:limits 出现四个选项:开、关、指定左下角点、指定右下角点。
2.设备绘图单位 格式-单位 命令:ddunits 长度、角度、插入比例、方向
3.对象选择 三种方式选择:
①直接选择
②窗口选择(左选)
③交叉选择(右选)。 当对象处于选择状态时,在其上会出现若干个带颜色的小方框,称为夹点。 工具-选项-选择集 未选中:兰色 选中:红色 暂停:绿色 夹点大小可调整。
素描头像步骤及画法
素描的操作定义:使用单一色彩表现明度变化的绘画。绘画工具而在画面载体上按照一定的绘制原则而有意塑造物体形态的美术活动。素描头像步骤画法应该从哪里下笔的呢,现在大家来学*一下素描头像步骤及画法吧。
一、素描头像起稿(构图、定大概位置)
用笔:
软炭笔(特软很粗碳心的那种)、铅笔14B。这两种工具首先画出来画面效果比较强烈考试的时候更容易出跳,而且不容易出现灰、油腻等问题
要点:
1、轻捏笔端定出上、下、左、右位置,然后立马跟上脖子肩膀衣领。检查构图。
2、用线轻松、长线概括,尽可能用长的笔。
3、上、下、左、右、脖子、肩膀、衣领,按顺序来,一定要整体避免局部。
4、构图要饱满均衡,四分之三角度眼睛所看的方向空间略微多一点,纸上面留约两根手指的宽度,下巴(最低点)在纸的中线往下2到3根手指的位置。
二、素描头像起稿(结构、转折、体块)
构图确定好以后找外形,同时标出三庭线位置。
进一步确定外形、比例,细化外轮廓形,找出五官形状和脸上结构位置以及大的转折线。
检查外形、内形,然后进一步确定五官形状,找出五官重色区域,为铺颜色做充分准备。
三、素描头像铺大关系(铺颜色)
画之前继续找一遍暗部、投影的形状,适当强调明暗交界线,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往暗画,用笔顺着交界线的走向。用笔跟起稿一样,一定要用软铅笔。
要点:
1、重色先画、大块先画。这是大的原则
2、先铺脖子、脸侧面、头发的大块重色。再铺五官的小块面重色,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
3、大胆铺色,小心找形。重色要给足,形状要具体。暗部重色大胆画不要重复太多次,明暗交界线要交代具体,五官细节要深入,形状特征要抓准。
4、整个画面应该要有初步的深入。
四、素描头像铺大关系(揉擦)
1、把纸巾折好顺着转折线擦,注意收拾暗部、投影、外轮廓的形状。
2、颜色要整,要大块,不能脏乱潦草。
3、橡皮、纸巾、笔综合起来使用。确保画面轮廓线、转折线清晰明了,五官及衣领头发要有所刻画。
4、大块面用纸背,小地方用纸的尖角或者纸笔。
素描头像的基本步骤以及要点【2】
素描头像的基本步骤以及要点:
一、 起大形
1. 定构图
上下的位置决定了头的大小,尽量把构图画的向上一些,原则上不要超过原大;左右的位置首先看人脸的方向,鼻子前面的位置多留一些。把基本比例多观察,人的脸型是瘦还是胖,不要大意。
2. 找三停
首先注意的是人的基本动态,在一般情况下两个眼睛的位置都不是水*的,多少有一些倾斜。其次看整个头部是仰视还是俯视,一般*视的机会也不太多,*视的时候眼睛一般在头部的上下二分之一处,仰视眼睛高,俯视低些。在确定了眼睛位置后,找出眉弓、鼻底的位置。
3. 找鼻子在脸上的位置
在确定三停的基础上,先看脸的朝向一侧鼻根外侧距离脸的轮廓距离,再找鼻根的宽度。下来找两边鼻翼位置。用放松的线条把鼻子大的体积表示一下。
4. 眼球的范围
注意是眼球的范围,不要过早的去找眼皮的具体形,上下左右找到以后,找一下球体的感觉,把暗面表示一下
5. 嘴的范围
下唇最突出的位置是从鼻底到下巴二分之一的地方,口裂稍高一些;确定口裂的高度以后,找上唇总的厚度和下唇方肌的厚度。然后定出嘴角。嘴的体积应该找到两侧口轮匝肌的范围,人中是最前端的位置,不要找唇线,重点在嘴的体积。把整个暗面大概铺一下。
6. 耳朵的轮廓 脸型轮廓
首先根据眼角外侧的位置,看鬓角到眼角的距离,找出鬓角的宽度:看你的角度,如果是能看到两侧鬓角的话,一定要一起画,高度要和眼睛方向一致;如果只能看到一侧的鬓角,多注意鬓角到耳朵的.距离。耳朵先看高度,再看宽度,定出大的轮廓就可以了。
7.头顶轮廓
根据鬓角和耳朵的位置,找出发迹线和头发外轮廓,注意发迹不要勾的太死,要放松一些。如果额头的轮廓一侧看不到头发,一定要注意眉弓的厚度,额结节转折的位置。
8.脸型轮廓
有耳朵位置以后,根据鬓角的位置,看颧骨最外面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情况:只能看到一侧耳朵的时候,脸前面的颧骨是最突出的地方,向下要注意两个位置的穿插(能看到咬肌时咬肌在颧骨下面,看不到咬肌时口轮匝肌在颧骨前面;下颚在咬肌或者口轮匝肌的前面)。耳朵这一侧在找轮廓的时候,注意几点:耳朵是略微倾斜的,下颚最后面开始的地方看准和耳朵的关系;下颚后面转折的地方是和嘴角等高的;下巴不要用单线来勾,一定要看出下巴本身的厚度和脖子的距离。顺手定出脖子和衣领肩线的位置。
二、 找大结构
1. 额头的结构
额头正面的范围,从两个眼睛正中的位置垂直向上,到额结节向后转折的位置这中间的范围是正面朝前的;从颞线向后颧骨以上眉弓后面的部分,是额头侧面的部分;侧面和正面之间的范围就是斜面的范围。
2. 脸部的结构
正面的范围从眼角正下面颧骨的正面范围加上嘴的正面范围(鼻子两侧),加上下巴正面的范围是脸的正面;脸的侧面是颧骨的侧面加上咬肌侧面的范围,侧面和正面之间的范围就是脸斜面的范围。
3. 脖子的结构
剖视图的形成与画法说课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设计,说课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说课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剖视图的形成与画法说课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机械制图主要是研究如何表达物体空间结构的课程,而它的表达方法主要有视图、剖视和断面。
《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是机械制图教材中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之中我们学*了视图的概念及画法,它主要集中表达的是机件的外部形状特征,对于机件的内部结构则用虚线在图中表示;而剖视图是以视图为基础,对物体进行了切割,主要在于表达机件的内部形状,是机械图样的另一种主要表达方法,它既延续了视图的投影知识又在其基础上给予了发展和提升,同时,它也是后面学*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础,可以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中职生本身学*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注意力相对而言更容易被分散。所以要时常与他们互动,以鲜活的实例诱导他们,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知识障碍: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本身就需要学生有一定得空间想象能力,而本节内容又是学*物体的内部结构,所以相对更难一些。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中他们常见的物体去诱导他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情商,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三类。知识目标:
(1)了解视图表达能力上的不足,认识到引入剖视图的必要性。
(2)了解剖视图的形成过程并能准确而简单地总结其形成过程。
(3)掌握剖视图主要表达的内容,学会合理地运用剖视图表达机件。
技能目标:
(1)掌握剖视图绘图原理与规律,正确地绘制剖视图。
(2)看懂剖视图,根据剖视图能准确想象机件的形状。
(3)我们通过多媒体演示,拆模型来理解剖视图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总结剖视图的形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教学、分组讨论学*的方法理解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的态度,相互帮助、鼓励,共同完成学*任务,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项目教学法理解掌握剖视图的形成过程。
(2)剖视图画法中实体与实心部分的具**置的判别。
(3)攻克绘制剖视图时容易产生的漏线现象。五、教学程序设计课堂教学应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以项目教学法的形式,紧扣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分如下几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展示一组视图,让学生想象形体,接着提问学生“主视图中过多的虚线会产生哪些不足”(项目一),从而引入新课——剖视图。学生认真听讲,感受视图表达该物体的结构,充分感受视图能力上的不足,分小组完成项目一对比与典型的“回忆旧知——获取新知”的引入法,这种问题法引入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一的突破。新知探索一、剖视图的概念:假想用剖切*面剖开机件,将处于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剖视图的形成及概念。提问:剖视图的形成主要包括哪三个步骤?(项目二)学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认真观察所演示的过程回答:剖开、移去、投影三个步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二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知识体系层面上的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影片及模型的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剖视图的概念形成直观感受,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二的突破。新知探索二、剖视图的绘制例题: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剖视图的绘制步骤。题目:将视图改绘为剖视图。认真观察教师演示,熟悉绘制剖视图的`步骤。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因此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创设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动机,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学*中学会学*。完成知识目标三的突破。新知探索具体作图步骤:
1、假想切开机件.
2、移去部分机件:
A移去了部分遮住视线的外部轮廓;B将原来看不见的内部结构变为看得见,即虚线改为实线。提问:做到此处是否能明显区分好机件的空心与实心部分吗?(项目三)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回答相关问题。每答对一题目得十分,利用小组合作评比等方式,共同完成项目三通过模型演示,实物教学,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新知探索三、剖视图的绘制由上面的提问引出国家标准规定的剖面线画法。规定:
在剖切*面通过的实**置绘制剖面线。回至上个例题:具体作图步骤:
3 、判别实**置,并绘上剖面线。学生在作业本上练*绘制剖面线。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正确地画法,要求自己的制图的规范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及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绘制剖面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剖面线的绘制。
巩固练*:
1、找出图中的错误部分,并说明改正方法(项目四)。
2、将主视图改为全剖视图。学生分组学*讨论自己动手绘制作图。对作图情况分小组打分,完成项目四教学案例选择典型例题为核心,将学生根据学*能力,知识构建体系的完善与否,分为十个小组,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课堂练*,单独完成,组间进行互评、讲解,互评后将作业反馈给教师,增强学生教学的参与性。在此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巩固练*结:归纳总结,剖视图作图的注意事项归纳、总结知识要点,帮学生梳理知识条理。课堂小结多媒体演示剖视图的形成,并总结如下:假想用个面,将体来切开,移去前面的,其余画出来。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通过以简单顺口的小诗总结概括剖视图的形成及画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布置作业巩固知识,引起疑问,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
激励法我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学*小组,对每个项目的掌握情况,并记录在学*成绩评价表中,看哪个小组是本节课的优胜组。通过比赛即能很直观反映学生对每部分知识掌握情况,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热情,锻炼了他们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意志品质。同时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去,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授课的思想。评价表如图:学*成绩评价表组别教师评价组内互评自我评价总分名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七、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应努力做到图文并茂,突出重点和难点,实际上板书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绘图能力培养的过程。本课结束时,在板面上显示出剖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一半是文字,一半是板图,难点内容可用彩色粉笔标出,做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1、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2、却讶此洲名白鹭。——苏轼《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3、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苏辙《和孔武仲金陵九咏·白鹭亭》
4、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5、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6、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7、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8、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李白《秋浦歌·渌水净素月》
9、一行白鹭过前山,飞去沙鸥半复还。更有精能君见否,黄鹂两两绿杨间。——赵孟坚《题赵大年小影·一行白鹭过前山》
10、朝客高清爱水禽,绿波双鹭在园林。立当风里丝摇急,步绕池边字印深。刷羽竞生堪画势,依泉各有取鱼心。我乡多傍门前见,坐觉烟波思不禁。——顾非熊《崔卿双白鹭》
11、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李嘉祐《白鹭》
12、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13、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刘禹锡《白鹭儿》
14、故园苍莽淡烟霏,白鹭翩然下小池。岂我机心犹未尽,踌蹰四雇复惊飞。——杜范《辛未白鹭一绝》
15、气陵钟阜峰头云,辞倾白鹭洲前水。——陈造《送二赵金陵秋闱之行》
16、一见斯亭喜可知,风来拂拂更清微。青山坐处天开画,白鹭飞时雪满矶。何必搜奇效康乐,正应得句似玄晖。最怜别浦潮生后,须有征帆万点归。——马之纯《白鹭亭和人韵》
17、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18、说与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诸君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唐庚《白鹭》
19、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20、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白居易《游悟真寺诗》
21、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李白《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22、明朝解携白鹭洲,後日相望黄鹤楼。——贺铸《和别清凉和上人》
23、雪然飞下立苍苔,应伴江鸥拒我来。见欲扁舟摇荡去,倩君先作水云媒。——陆龟蒙《白鹭》
24、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刘禹锡《白鹭儿》
25、渔父家风不设罾,锦鳞为饭水为羹。银袍只当蓑衣著,自在江湖过一生。——李安期《赋白鹭》
26、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朱放《剡山夜月》
27、其外殊洁白,俯风临清流。其中乃贪秽,尽日鱼虾求。——曾安强《白鹭》
28、烟霏几白鹭,风雨一绿蓑。——范成大《次韵章秀才北城新圃》
29、白鹭儿,最高格。——刘禹锡《白鹭儿》
3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31、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32、知心惟白鹭,相忆伴经纶。——丘葵《到郡城忆江钓》
33、红场尽海球争打,白鹭横江荻未栖。——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
34、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马致远《湘妃怨·采莲湖上画船儿》
35、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蒋捷《贺新郎·吴江》
36、白鹭栖烟一点明,皎然压倒语全清。莫言后代无人继,仗锡行将擅此名。——史浩《酬释法*·白鹭栖烟一点明》
37、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雍陶《咏双白鹭》
38、绿杨白鹭俱自得,*水远山皆有情。——苏舜钦《过苏州》
39、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40、白鹭洲前烟草微,黄鹤楼外烟云外。——赵蕃《白鹭洲词寄曾裘甫》
41、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白居易《白鹭》
42、白鹭洲边住,黄鹤矶头去,唤奚奴,鲙鲈鱼,何必谋诸妇?——张可久《齐天乐带红衫儿·道情》
43、红船鸂鶒已惊飞,何幸今朝得雪衣。烟雨风标元自贵,云霄气格那须肥。闲花数畎聊供步,净水三泓足可依。昔忆凤凰池上路,个中步步是花机。——卓田《谢惠白鹭》
44、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占渔矶。稻田水浅鱼能几,莫被泥沙污雪衣。——赵希崱《白鹭》
45、醉歌惊白鹭,半夜起沙滩。——李白《送殷淑三首》
46、怪来马上诗情好,印破青山白鹭飞。——韦庄《题吉涧卢拾遗庄》
47、白鹭白如雪,照影临沙碛。翻被鱼先见,终日不得食。——王都中《白鹭》
48、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卢照邻《初夏日幽庄》
49、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刘禹锡《白鹭儿》
50、白水塘边白鹭飞,龙湫山下鲫鱼肥。——蒲寿宬《渔父·白水塘边白鹭飞》
5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古诗画白鹭的画法
古诗画白鹭的视频
白鹭的古诗配画大全
古诗画白鹭的诗句
白鹭的古诗配画简笔画
李白背古诗的画法
古诗画的画法
白鹭的古诗图片简笔画
古诗的画法
画鸡古诗的画法
李白简单的古诗的画法
关于白鹭的古诗和图画小报
古诗雨的画法
古诗月的画法
古诗画山石的画法
古诗画燕子的画法
古诗雪梅的画法
杂诗古诗的画法
古诗配图的画法
古诗咏鹅的画法诗配画
古诗小河的画法
绝句古诗的画法
国画江南古诗的画法
梅花古诗的画法
古诗涂鸦的画法
古诗台的画法大全
小池古诗的画法
古诗词的画法
古诗小船的画法
古诗鹿寨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