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类似山之上国有殇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类似山之上国有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类似山之上国有殇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类似山之上国有殇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飘零锦瑟无家别,慷慨欧刀有国殇。——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黄金意气铁肝肠》
风激烈兮楚竹死,国殇人悲兮雨飔飔.雨飔飔兮望君时,光茫荡漾兮化为水,万古忠贞兮徒尔为。——皎然《吊灵均词》
赭君山木渠何罪,招国殇魂鬼亦悲。——刘克庄《上十四吟十首·戌邕溃卒导蕃夷》
恨渠手无羽林鎗,血膏原野魂国殇。——刘克庄《闰夏六月书事一首》
壮士凯歌归,岂复赋国殇。——陆游《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韵·北伐下辽碣》
凄风秃树吼斜阳,尚作悲声配国殇。——乾隆《姜女祠》
万一事不成,国殇亦足豪,云霄六君子,来轸方且遒。——梁启超《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沥血一杯酒》
国殇多年归不得,血染蘼芜至今碧。——刘溥《王将军昭忠诗》
此身强健余何事,枉是灵均叹国殇。——晁说之《谢圆机除祟赋》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一聚劫灰私属尽,三边阴雨国殇号。——王逢《舟过吴门感怀·强兵富境望贤豪》
征人家万里,谁吊国殇魂。——李昌祺《拟唐塞下曲九首·其五》
何当尸祝慰毅魄,以配九歌国殇篇。——杨慎《高县义士行》
曾赋《国殇》哀翟义,竟无佣保付王成。——宋琬《夏瑗公先生廿载浅土,门人盛珍示卜地葬之,以其夫人祔焉,诗以志美》
屡闻戎马入,辄有国殇诗。——刘敞《国殇》
穷羞白发为文士,老羡黄泉作国殇。——于右任《游尚父湖》
日入鬼燐生,阴风国殇泣。——张宪《于潜点砦经脱忽赤右丞战地》
忠烈动天地,游魂为国殇。——王应麟《鳖山》
大都以沦覆,谁为招国殇。——胡应麟《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其十·七闽》
主人胡不进乐方,语及丧乱哀国殇,使我罢酒色不扬,更欲片言追大雅,数十年来谁作者,朱丝无声双泪下。——吴梦旸《孝若留饮短歌·莼洲之上何所为》
楚声四起国殇悲,运尽东南事可知。——项炯《宿凤凰山上方怀古四首·其四》
苌血从兹如可化,国殇犹许毅魂来。——郭之奇《滇云叹三首·其二》
三春芳草变斜阳,二九朝英志国殇。——郭之奇《十八忠节吟三首·其三》
丈夫死牖下,恨不为国殇。——丘逢甲《题崧甫弟遗像》
可怜竟背爷娘去,不共汪锜作国殇。——丘逢甲《南还抵汕头埠,闻琰儿、球儿殇耗,哀感书此·其六》
总揽国殇向地下,厉鬼亦可相驰驱。——屈大均《哭王处士》
争肝肠,中有馨香是国殇。——屈大均《查君来自黔中赠之》
汝父为国殇,精爽在榆中。——屈大均《哭内子王华姜·其五》
国殇简介
国殇,汉语词语,拼音为guó shāng,旧指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牺牲的人。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
(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着名)。操:拿着。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毂:(gǔ)车的轮轴。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
(5)凌:侵犯。躐(liè,音“列”):践踏。行(háng):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ì义):缁地而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mái,埋)。通“埋”。絷(zhí,直);绊住。援,拿。玉枹,嵌玉饰的鼓槌。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用玉装饰的鼓槌。(9)天时:天意。坠:通“怼”(duì),恨。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13)挟(音“鞋”);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着名)。
(14)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
(15)诚:果然是,诚然。武,力量强大。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战死者。鬼雄:鬼中雄杰。
通假字
被通“披”霾通“埋”反通“返”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赏析
《九歌》中的《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据说,诗人是为楚怀王十七年(前312),秦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一役而写(当然,不同的说法也很多)。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次战役的经过:将士们身披犀甲,手持吴戈,人人奋勇争先,与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只见战旗遮盖住太阳,战鼓震天动地。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双方战车交替,车轮深深地陷入泥土中,四匹马挣扎着,还是拉不起来。由于敌军众多,我军伤亡惨重,左侧的边马倒下了,右侧的边马也被兵刃杀伤。壮士们身佩长剑,腋夹秦弓,捐躯于寥廓超远的疆场。
诗人热烈地礼赞道:英雄们真是意志刚强、武力强大,身虽死而志不可夺!他们死而有知,英灵不泯,在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
背景
此诗是屈原在民族危亡年代所作,爱国主义精神在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全诗极写卫国壮士在战斗中勇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讴歌他们为维护祖国尊严、解除人民灾难而献身的精神。慷慨悲壮的歌唱,不仅寄托了对阵亡士卒的哀思,而且表达了诗人与祖国同休戚、共命运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激情,有力地说明,诗人和人民大众爱憎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屈原《九歌·国殇》翻译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歌》中的一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屈原《九歌·国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九歌·国殇》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创作背景
在屈原生活的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战国七雄中后来居上,扩张势头咄咄逼人,楚国成为其攻城略地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楚怀王却放弃了合纵联齐的正确方针,一再轻信秦国的空头许诺,与秦交好,当秦国的诺言终成画饼时,秦楚交恶便不可避免。自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起,楚国曾经和秦国发生多次战争,都是秦胜而楚败。仅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战于丹阳(在今河南西峡以西一带),楚军大败,大将屈殇被俘,甲士被斩杀达8万,汉中郡为秦所有。楚以举国之兵力攻秦,再次大败于蓝田。
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联合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今河南泌阳北)。次年,楚军再次被秦大败,将军景缺阵亡,死者达2万。再次年,秦攻取楚国8城,楚怀王被骗入秦结盟,遭到囚禁,其子顷襄王即位。公元前298年(顷襄王元年),秦再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攻取析(今河南西峡)等15座城池。在屈原生前,据以上统计,楚国就有15万以上的将士在与秦军的血战中横死疆场。后人指出:《国殇》之作,乃因“怀、襄之世,任馋弃德,背约忘亲,以至天怒神怨,国蹙兵亡,徒使壮士横尸膏野,以快敌人之意。原盖深悲而极痛之”。古代将尚未成年(不足20岁)而夭折的人称为殇,也用以指未成丧礼的无主之鬼。按古代葬礼,在战场上“无勇而死”者,照例不能敛以棺柩,葬入墓域,也都是被称为“殇”的无主之鬼。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诗人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事迹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公元前340年12月21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楚国丹阳,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从屈原的作品中看,他作为贵族参与了楚国的巫术活动。考古文献表明,楚国上层贵族信巫成风。 学者称:“将江陵楚墓竹简所载诸神和《楚辞·九歌》祭祀的神灵进行对应比较,可以发现竹简所载的神与《九歌》所描写的神都是相互配套的',各自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这进一步为人们了解屈原当年从事巫术活动的具体内容提供了旁证材料。”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然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两年后客死异国。
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九歌·国殇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歌·国殇》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诗,是《九歌》中的一篇。全诗生动地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诗篇情感真挚炽烈,节奏鲜明急促,抒写开张扬厉,传达出一种凛然悲壮、亢直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歌·国殇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九歌·国殇》
春秋战国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文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注释
⑴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⑵操吴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着吴国的戈,身上披着犀牛皮制作的甲。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
⑶车错毂(gǔ)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错,交错。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
⑸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⑹凌:侵犯。躐(liè):践踏。行:行列。
⑺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⑻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战车的两个车轮陷进泥土被埋住,四匹马也被绊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击鸣鼓:手持镶嵌着玉的鼓槌,击打着声音响亮的战鼓。先秦作战,主将击鼓督战,以旗鼓指挥进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⑽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天地一片昏暗,连威严的神灵都发起怒来。天怨神怒。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怨恨。威灵,威严的神灵。
⑾严杀尽兮弃原野:在严酷的厮杀中战士们全都死去,他们的尸骨都丢弃在旷野上。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超远:遥远无尽头。
⒁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
⒂首身离:身首异处。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
⒃诚:诚然,确实。以:且,连词。武:威武。
⒄终:始终。凌:侵犯。
⒅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
⒆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⒇毅:威武不屈。
鉴赏
《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风格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所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为了适应内容和主题的需要,诗篇的建行造句全部采用了七言规整的组合句式,既与《离骚》《天问》等篇不同,也与一般七言诗有别。它是每句中间嵌一“兮”字,形成一种停顿之势,又把上下隔开变作三三句式。如果不计“兮”字,就是一首完整的六言诗。节奏明快有力,韵律金声玉振,产生一种急促感和紧迫感,震人心弦,引人共鸣。这对描绘英雄捐躯的悲壮场景,表达缅怀烈士的崇高情感,都增添了强烈的感染力量。全诗充满了英雄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具有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巨大艺术魅力。
《九歌国殇》
年代:先秦作者: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一作:子魂魄兮)
作品赏析
【注释】:
[1]:音“航”。
[2]:音“老。”
[3]:音“扶”。
[4]:音“墅”。
[5]:音“从”。
[6]:音“隆”。
【简析】:
题解:本篇是追悼阵亡士卒的挽诗。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戴震《屈原赋注》:“殇之义二:男女未冠(男二十岁)笄(女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
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
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
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
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
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
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
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
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
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
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
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
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
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
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
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
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①戈:*头戟。吴戈:吴国所制的戈。当时这种戈最锋利。被:同披。犀甲:犀牛皮制的甲。②错:交错。毂(gu3):车轮中间横贯车轴的部件。古时常以之代指车轮。短兵:短兵器。③凌:侵犯。阵:军阵,阵地。躐(lie4猎):践踏。行:行列。④骖:驾在战车两旁的马。殪(yi4义):死,杀死。刃伤:被刀剑砍伤。⑤霾(mai2埋):同“埋”。絷(zhi2植):用绳子拴住。⑥援:拿起。枹(fu2福):鼓槌。鸣鼓:声音很响的鼓。⑦天时:犹言天象。怼(dui4对):怨愤。威灵:神灵。⑧严杀:犹言“肃杀”,指战场上的肃杀之气。野(ye3野):古“野”字。
⑨忽:渺茫而萧索。超远:即遥远。⑩带:佩在身上。挟:夹在腋下。⑾心不惩:心不悔。⑿诚:果然是。勇:指精神上的气势。武:指孔武有力。⒀终:到底。不可凌:指志不可夺。⒁神以灵:指为国捐躯的将士死后成神,神灵显赫。意谓他们精神不死。⒂此句一作“魂魄毅兮为鬼雄”,意较佳。
【赏析】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我们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本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的《国殇》,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描写山上的雪景美文
明亮的雪,带来山里的宁静,美好的希望,让人眷恋在那晶莹锡透里,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描写山上的雪景美文,欢迎阅读!
每一年冬天,山里总会下雪,山里的雪,显得格外的白,满山的树木,都挂满了雪花,像披上了一层白色的银装,点缀了盛开的白莲花,使万物都变得那样的纯洁。山里的雪盖满屋顶上,铺在了道路上,洒满了田野里,大地一片银白,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天地融为一体,笼罩在这白色的世界里。
山里的雪,山里人的期望,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寒冷的大雪,它冻死了越冬的害虫,滋润了庄稼的生长,勤劳的山里人将这雪称为冬天里的棉被,“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越厚,来年的麦子越长越好。
山里的雪,孩子们的渴望,雪的到来,孩子们会邀上小伙伴,推雪人、打雪仗、滚雪球,他们尽情的在雪地里玩耍,不亦乐乎。孩子们的嬉闹,暖心的芬芳,绽开在记忆里的童年。
走过山里的路,弯弯曲曲,置身在茫茫的雪地里,静静的停留,如风吹落叶一般,飘送这里,折下一枝红梅,闭上双眼,在这雪地里默默的守望,游子的心房,被雪抚慰下的心灵,开始安静,仿若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一样。
独行在外乡,不停的奔跑,无法顾及外面的风花雪月,车马如龙,市面的繁华。思绪里的冰雪,冷艳、纯洁,演绎着当初纯真的记忆,雪中盛开的梅花,冬日里的.笑颜,回忆那一曲曲大山里甜歌,温暖在我的心间。
明亮的雪,带来山里的宁静,美好的希望,让人眷恋在那晶莹锡透里,雪花纷飞飘落,飘过那高山、飘过那树林、飘过那河流,飘过那岁月的流淌,洗涤山里的一切尘埃。静静的听着远山与雪,一草一木,一山一路,那里才是家的声音,回忆中的原野,山里的炊烟,缭绕出农家里的悠闲。
山里的雪,雪花飞舞,舞动了我儿时的快乐,曾经的年少轻狂,如今的生活梦想,看那雪地里的脚印,如诗、如画,前行的航标。
山里的雪,山里的家,味道一直在跟随,回味着、想念着,门前的山路,茂密的丛林,雪地里鸟儿飞来飞去,喜鹊门前叫,牵动了游子的心,血浓如水,落叶总是要归根,走南闯北,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我养的家。
山里的家,内心深处的故乡,山里的云,山里的雨,山里的风,山里的花草树木,是思念将你拉*我的身边,想念山里的热土,想念山里的风雪,山里的温馨与淳朴,还有那深深的亲情,山里的明月照耀,回家的方向,油灯指导山路的行程。
山里的雪,心里的花,飘向天涯。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当尖厉的寒风从乌黑溜光的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杨树梢上打着呼哨而去时,一个寒噤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下了心底,差一点吞噬了我对冬的希翼。
白日浮现云隙,万物肃杀凋敝。灰白色的天际下,呆呆的我有些怅然若失,冷冷的冬日,总是一副阴沉而僵硬的面孔,难道我萦绕于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冻了么?
莫道冬日凋零,冬日自有风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后,一个雪夜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清晨,一梦醒来,惊奇地发现已置身于冰雪晶莹、如梦似幻的仙境中。
叹飞雪,冬日风情谁解。
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飞珠溅玉,天地一色。一夜之间,仿佛做了美容似的,大地万物顿时冰清玉洁,素雅美丽,自有千般妩媚,万种风情,一种脱胎换骨似的清新雅韵扑面而来。我好想,好想张开双臂,把这玉洁冰清的世界揽入怀中。
惊奇着我的惊奇,震撼着我的震撼。思绪一缕,化作一股白烟,在空中漫舞。观远方,但见“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看*旁,只见“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天地万物,一袭素衣,宛若仙女下凡,清新脱俗,别有韵致。
雪花飞舞,一时多少琼花玉树。正是“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一刹那间,痴迷于这冰清玉洁的琉璃世界里,悸动的心里开始流淌浓浓的诗意,对冬日的情愫也悄然萌发。
赏意浓,冬日风情万种。
“白雪纷纷何所拟,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地冰封,寒意袭人,雪舞苍穹,纷纷扬扬,犹如一个个百变小精灵,一下打破了冬的沉闷和寂静,被寒冷凝固的风景忽然间变得有了生气和灵性。
啊!这冬日之灵,冰雪之魂。飞雪漫舞,舞出了一个素雅、洁净的银色天地,让人们一下抛却了入冬以来曾有过的沉闷和压抑。“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一个玉色乾坤扑入眼帘,一个冰雪世界忽降人间。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日开”。冰天雪地里,任纷飞的雪花飘落在头发上,飘落在衣服上,捧一把雪细细把玩,全然忘却了双手已被冻得通红。或品味“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之雅韵,或感悟“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之情调,品之,赏之,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
赏意浓,冬日风情万种。
冬日里,一场风雪,万种风情,粉妆玉砌,令人心动。“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茫茫雪地,雪泥鸿爪,几行歪歪斜斜的脚印通向天际。
踏雪寻梅,乃雪中一趣也,何等风雅,亦何等惬意。《红楼梦》一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景常现梦里,那雪中栊翠庵的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是啊,踏雪寻梅,寻的是一份雅致,寻的是一份心境。
冬日,雪花飞舞,谁雕琼花玉树。
凭窗眺望,大地万物犹如披上白色婚纱、脉脉含情的女子,妩媚娴静,楚楚动人。叹上天鬼斧神工,赞自然神秘多变,是谁将世界重新雕塑,雕出了美丽,雕出了神奇,雕出了这如梦似幻的琼花玉树。
雪花漫天,景色无边。“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说不完千般旖旎,道不尽万种风情。且不说把酒一盏,拥炉自坐,饮酒赏雪时那份快意,更不论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情画意,单单踏走在那厚厚的白雪上,听那脚下踩雪发出的“吱吱”声,你就陶醉了。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仰望苍穹,飞雪飘飘,如棉絮,似鹅毛,朦胧一片,思绪止不住也飘飞起来。忽想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来,那雪景描述细致生动,尤为传神,观眼前雪景,不禁叹曰:“这雪也下得正紧!”
风劲吹,雪漫舞。“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银色世界,玉洁冰清,透着几分神秘,透着几分静谧。那个雪夜里,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晶莹的雪花,梦见自己也融汇在了皑皑白雪里。
冬雪飞舞,谁雕琼花玉树。
飞雪,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
风飞雪舞,犹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漫天的雪飘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大雪的天落寞了旅途,寂寥了归人。风里闲竹凤尾,雪*冬青闪白凌。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白头。好一场鹅毛大雪,大朵小朵千朵万朵,雪压寒枝低,风林木啸。风催雪舞寒江远,雪里浪荡乌蓬船。寒江水冷人罕至,万籁寂静只闻雪。于是柳宗元就这样写雪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孤舟蓑衣翁,独钓寒江雪”。
这雪,稀疏于冬日的早晨,浓密于黄昏时分。由稀到密直到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一会儿功夫就漫天皆白,万物尽被白色掩盖,就连那细细地的树枝和窄窄的竹叶上也裹上了白雪。雪里天将晚,街市无买卖。人们被风雪进了屋子里,户外只剩下不知疲倦的风和着雪还在那里缠缠绵绵。夜幕随风进人家,寒鸦已归巢,连*日放肆的狗叫都变得有一声没一声的。白茫茫的雪夜,空灵灵的只有风在那里喘息。旷野无人迹,晚雪落无声。耳边闻犬吠,听来不真切。寒鸦点点寻晚食,飞过柴门不畏人。柴门迎风开,风里雪里夜归人。
雪夜,倚门听雪,是雪落的闲逸。屏息静气地听。静听飞雪迎春的奏鸣,静听着冬天的种子在土壤里的呼吸声。飞雪迎春到,瑞雪兆丰年。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生命在飞雪中升腾。心像一粒种子,在风里雪里等待,等待在春天里发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夜围炉沏茶待朋至,消雪煮酒惶论谁英雄。偎火闲散听雪落,围炉执樽絮江湖。暖酒半盏人不醉,耳热酒酣春风。这样的雪夜,不谈经不论道,咬文嚼字凡夫子。抚琴雅余兴,弹筝怡深情。诗书重读伴雪夜,疏怀淡淡*常心。“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洁白的雪,沉沉的夜,一群俗人,磨浓墨,附会风雅描丹青。挥毫似泼墨,行云如流水。老叟在旁须笑,七脚八爪如鸦戏。拿去长街贾铜板,估量抹不来二两米。古来多寒生,柴门无常客。抚琴三更弹冬韵,雪夜红梅梦里春。
这些年身处一个冬天无雪的地方,梦里都会去雪地里流连。没有雪的冬天,就好像缺少了一些什么。记得那一年冬天遇上雪封,羁旅在湘西一个叫牛车河的大山里,沟壑被风雪抹*,分不清哪里是岭哪里是谷。天晴了世界一片皆白,只有星星点点的人家的屋顶冒出来的炊烟才能够明白那里还有生命。雪被低温凝固了踩上去喀喀作响,满目荒凉满眼萧索仿佛来到了极地。雪地里有人支起捕鸟的网,一群人趴在雪地里等待鸟儿上钩。看着幼小的生命,为了几颗麦粒而身陷其中,心想自己来那里也是不是为了几颗麦粒?太阳出来了有一些眩目,但是空气还是那样的清冽。等到冰雪消融出山的时候,已是许多天以后。到了常看看人家都已经准备过年了,心里不自觉的就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怀疑山中这些天是不是去了什么仙境,山中方几日人间已千年了。自此,冬天飞雪夜,围炉煮酒就成了心中的记忆,会时不时的翻出来品味品味。飞雪时分,夜深紧闲门,把风雪关在门外,静听雪飘的声音。如果飘了一夜雪,早晨起来打开门户,那种寒冷的青冽,那种清新与冰凉就会让你打一个寒激。银白的世界里只有银白的雪,还有人心里洁白的感受。所有的不快和瑕疵都被积雪覆盖,仿佛人世间本来就是这么纯净洁白。窗外的白雪皑皑,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作,风随山形雪随意,寒绕树冠披冰晶。银封万仞迟归鸦,江舟孤渡无人迹。
隆冬时节,风总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你无处躲藏。连续的刮几天风,老人们就会说天老爷又在熬雪了。果不其然,那样的时候,早上起来门被积雪封住,窗户也透不出亮光。雪天易晴,雪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银装素,房舍屋檐挂满的冰柱滴答着消融的雪水。老人和孩子坐在阳光下享受就这冬日的温暖,欣赏着阳光下的洁白。白茫茫的雪地一望无际,一群在雪地觅食的寒鸦像几个移动的黑黑的点,雪后的晴天美极了。
飞雪,是大自然的馈赠。片片雪花舞,寒枝梅香清。踏雪寻梅寒梅正艳,仿佛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
飞雪时分,大地已经能看到春天的身影。
初二早上,六点半我就起床了,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出发去黄山旅游。一路上,爸爸开车,我欣赏窗外的风景,中午就到了黄山脚下的汤口镇。我们吃完中饭,准备好行李,就开始登山了。
我们先坐大巴士到云谷寺,然后乘索道上山到白鹅岭。白鹅岭真高啊,像到了天上一样。山上的雪景真美啊!一路经过黑虎松、北海饭店,我们到达西海饭店,就住了下来。山上的雪很多,而且还在下,但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冷。雪太好玩了,我喜欢玩雪。
第二天早上,退房后,我们继续登山旅行,看风景,我还看到了大峡谷,两边的悬崖很吓人。山上的路又陡又滑,到了飞来石附*,大家都不想上去了,我和爸爸继续向前进,一直爬到飞来石上,石壁上有很厚的冰,站都站不稳。雪真多啊,都是白色的,外公告诉我一个成语,叫做银妆素裹;树上也全是雪,爸爸告诉我一个成语,叫做玉树琼枝。我们还拍了很多照片。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泡温泉,第一个温泉池里的水有点冷,后面有好几个温泉池里的水真热,我泡在里面都不冷,还很热呢。树上的雪掉到我头上,一点也不冷,好奇怪啊!
吃完中饭,我们就准备回上海了。黄山的雪景真美啊!我以后还想去黄山玩。
山上黄犊走避人诗句
《出关》是晚唐诗人曹邺的.作品之一。下面是关于山上黄犊走避人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出关》
作者:曹邺
山上黄犊走避人,山下女郎歌满野。
我独南征恨此身,更有无成出关者。
人物生*
曹邺 (816~?)晚唐诗人。字邺之。阳朔人。自小勤奋读书,屡试不第,流寓长安达10年之久。大中四年(850)登进士,旋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推事、天*节度使幕府掌*。咸通(860~874)初,调京为太常博士,寻擢祠部郎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刺史,又升吏部郎中,为官有直声。咸通九年(868)辞归,寓居桂林。*生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著有《艺文志》 、《经书题解》及《曹祠部集》。
曹邺与晚唐著名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曹邺曾任郎中,刺史等官职,他的诗多是抒发政治上不得志的感慨,少数是讽刺时政,也有一些山水佳篇。他写下了不少千古名诗,如《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怨诗》(四首之一):“手推讴轧车,朝朝暮暮耕。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所有的这些诗,对官吏盘剥百姓的讽刺真是入骨三分。
有《曹祠部诗集》2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个人作品
东洲
江城隔水是东洲,浑是金鳌水上浮。万顷碧波分泻去,一洲千古砥中流。
风*
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
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
夜夜如织妇,寻思待成匹。
郎只不在家,在家亦如出。
将金与卜人,谲道远行吉。
念郎缘底事,不见天与日。
四望楼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四怨三愁五情
其一怨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
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
其二怨
庭花已结子,岩花犹弄色。
谁令生远处,用尽春风力。
其三怨
短鬟一如螓,长眉一如蛾。
相共棹莲舟,得花不如他。
其四怨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其一愁
远梦如水急,白发如草新。
归期待春至,春至还送人。
其二愁
涧草短短青,山月朗朗明。
此夜目不掩,屋头乌啼声。
其三愁
别家鬓未生,到城鬓似发。
朝朝临川望,灞水不入越。
其一情
东西是长江,南北是官道。
牛羊不恋山,只恋山中草。
关于祖国山河的古诗
1、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游九龙潭
作者:武则天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
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5 、题稚川山水
作者: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6 、原州九日
作者:赵时春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赞美祖国河山古诗
导语: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五千年的人文创造和天开万物造就的自然景观为我们留下了景象骄人、数量繁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艺术。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赞美祖国河山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2.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
3.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4.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5.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6.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7.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8.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9.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10.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11.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12.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1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2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4.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6.山随*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1.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32.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33.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34.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35.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36.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37.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38.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3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吹来忽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
40.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4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4.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45.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46.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4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类似山之上国有殇的古诗
爱上国风的古诗
独在山上的古诗
山上的月古诗
陈炉山上的古诗
山上躺着的古诗
关于山上的古诗
山上有狼的古诗
从山上望的古诗
黄山山上的古诗
山上上学的古诗
写在山上的古诗
人在山上的古诗
山上的古诗王勃
山上桃花的古诗
赞美山上的古诗
山上的白雪古诗
吟咏山上的古诗
傍晚山上的古诗
山上的古诗一首
山上的杏花古诗
山上的风景古诗
山上云雾的古诗
描写山上的古诗
山上最少的古诗
孩子爱上国学的古诗
山上山下的古诗
山上过节的古诗
找山上凉亭的古诗
在远远的山上古诗
聪明和善良的句子
生病了感谢照顾的句子
不珍惜爱情的句子
懂女人心句子
婆家你永远是外人句子
出社会的感悟的句子
很为难的句子
放弃不爱你的人的句子
描写女子气质的句子
传话游戏经典句子拗口
别人对不起自己的句子
表示又老了一岁的句子
离别期待重逢的句子
阳光温暖人心的句子
网红搞笑句子
魔方的唯美句子
美的古风句子
描写十一月的唯美句子
名人关于爱情的句子
悠闲生活的句子
熬过七年之痒的句子
你在观望我在赚钱句子
警示自己的句子
描写新郎外貌的句子
中午说说心情优美句子
描写竹子的句子和段落
落叶的句子唯美
洒脱分手的句子
阳光美好的心情的句子
人生不完美的句子
描述女孩子的性格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