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教学板书设计的重要性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教学板书设计的重要性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教学板书设计的重要性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教学板书设计的重要性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小学课文板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板书设计,借助板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板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课文板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形象性板书
形象性板书就是用简洁的文字配上线条、箭头以及绘画等,形象地展现画面,来揭示文章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采用这种板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它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思路的明晰性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设计板书时,应该做到作者的思路(文路)经过教师的精心考虑(教者思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统一起来。形象性板书即把课文的思路,形象、生动地展开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领会文脉,并循路而学。如《在祖国的蓝天上》是按“去机场”、“看飞机”、“坐飞机”、“下飞机”、楚地指出文章按参观的先后顺序来写。文章思路显得清晰。(见板书)
在用交替手法写的一些文章在设计板书时,除了采用*列式板书外,再添上辅助线和箭头,也能形象地展示人物之间的行动和神态。如《诚实的孩子》的板书(见下)把表兄弟表姐妹、姑妈和列宁这些人物的言、行、神态都反映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内容的概括性
板书应该把课文的内容言简意赅地概括出来。形象性板书具有一种空间、立体之感,使学生看板书后,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第一次跳伞》的板书(见下)
课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板书“起飞”“在空中”“降落”三个词语并用线条连接把跳伞经过作出概括。“我”在空中看到云朵、房屋、树、公路、汽车都显得那么小,衬托出我第一次乘飞机跳伞的惊奇、喜悦之情。当“我”跳伞降落时感到“两脚凌空、头眩晕”看到自己飘在空中,听到风声呼呼,道出心情紧张。这些带点的词正好突出重点。整个板书写“到机场”我高兴,“飞空中”我惊奇、喜悦,“降落时”我惊慌,“着地后”心*静。把“我”第一次跳伞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得一目了然。
又如《海底世界》的板书,不但点出海面波涛澎湃的形,而且点出海底*静之状,在“海底”(横线表示)上下分别写上动物、植物、矿物以示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三)显示词义、段意
板书简洁的文字把段意概括出来,这是教者设计板书的用心所在。所以形象性也必须考虑在呈现文章思路形象性的同时,注意段意的概括和词义的解释。有个教师设计的《跳水》板书(见上)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从“人逗猴”、“猴摘帽”、“孩追猴”、“孩遇险”、“跳水”这些词语扼要地归纳了段意,为学生分段提供了依据。文中的“甲板”、“桅杆”、“横木”几个词义分别在板书中注明,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又如《海底世界》一文中的“蕴藏”,教师可以边指点板书(在横线下的这个词),边说明矿物埋在海底叫蕴藏,使学生明白词义。又如《诚实的孩子》一文中的“互相追逐”一词,教师也可结合形书中的箭头示意来指出其义。
(四)用板图解释词语
第二册29课《王二小》,讲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时,可用简单两笔画出板图,便能讲清“埋伏圈”一词的意思。
(五)用板图画出方位
第六册6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等四方面分段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可用简图画出它们的方位。
第九册2课《梅雨潭》,可用简笔画,将“亭、瀑、潭”三者的地理位置关系显示出来。
第十册2课《小站》,通过示意图,把小站简洁、优美、舒适的特点,更简明、形象地体现了出来。(见图4)
(六)用板图帮助学生了解参观或游览路线,理清课文的条理
第六册2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可先画出人民大会堂的*面图,然后再用彩色粉笔画出箭头符号,表示参观的路线,也可用复合幻灯片表示。(见图5)
第十册6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可先用小黑板画*面和立体两种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面示意图
立体示意图
(七)用板图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
第三册28课《小马过河》,可先画好马棚、磨坊和小河的位置,然后边讲边用箭头符号画出小马过河的示意图。
第十册16课《草船借箭》,可将草船借箭的经过边讲边用示意图表示,以突出重点、难点,说明诸葛亮用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八)用板图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一册11课《太阳、地球、月亮》,可用形象的板图,使儿童认识“大”、“小”概念,了解太阳、地球、月亮哪个大,哪个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九)用板图教学古诗,表现诗情画意
第十册5课《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简笔的勾勒,将挚友送行的绵绵之情,表现了出来。
第十册21课《泊船瓜洲》,可用板图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思乡之情便跃然纸上。
二、表格式板书
表格式板书的特点是纲目清楚、简明扼要。教学中的表格式板书具有提示性强,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精心选词摘句,积极思维并参与板书等特点。表格式板书内容特点有:
(一)表现课文主要内容
(二)体现课文写作顺序
(三)展示文中人物形象
《在艰苦的岁月里》
(四)显示文中动物*性
(五)反映文中事物变化
(六)比较揭示课文中心
另外,表格式板书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板书形式
1.词语式
是以文章中的重点词语为主的一种板书形式。如:
鸬鹚
静 动 静
湖面:*……像镜子 荡起……波纹 *静
浪花……跳跃
渔人:悠然吸烟 站→拿→抹 拣→抛 回去
鸬鹚:站等待 钻→拍→跳 张→接→吞 站
《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精选7篇)
板书,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为教学书面语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原子的构成》板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中的模型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3.情感与价值观:
结合历史上几位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原子的构成。
难点: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温顾旧知,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画出水分子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
【情景引人】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学生观察、分析并讨论:
1.什么叫原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一个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思考并探究新的科学奥妙的兴趣,很自然地进入新的课题)
(二)进入新课题
【教师提问】
原子能否再分?请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学生交流】
1.原子像葡萄,葡萄汁是原子核外的?
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像一个实心球。
【启迪思维】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情景引入】
播放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来的。如果原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能裂变吗?
【学生交流】
1.原子裂变说明原子内部有复杂的结构?
2.原子里面有哪些微粒呢?
(通过宏观的科学实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科学,这一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符新课程标准)
【创设情景】
追溯历史,回答问题。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播放动画:a粒子轰击金箔。
结合联想与启示,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解释吗?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交流讨论】
1.在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下列对原子结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问
D.原子是实心球体
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设计(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准备】
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各种字体的“山”及《望天门山》的草书作品,初步感知书法魅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爱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游泰山》),读后揭题: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师板书: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些。
9.音乐是流动的画,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答后再读。
10.让教师用线条为大家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1、2句)
11.大家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2.(师板画*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13.*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
14.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
15.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的山象在比高矮。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这*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播放视频)师述: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教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的青山相对出”。(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齐读)
4.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出示课件:几种不同字体的古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表现诗的意境呢?
5.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
6.配乐背诗。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将古诗与书法的魅力融为一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草书的内涵,又是课前交流的巧妙延伸。
画家乡课文板书设计
《画家乡》一文写了四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家乡,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家乡课文板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 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第2--4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小青、小松、小波3个孩子所画的家乡。小青画的是山林,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小送画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小波画的是辽阔的大海,那里海水蓝,海面上有装满货物的轮船。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更有趣的是,他们把自己都画到了画中:小青提着小篮子在丛林里采果子;小松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小波在码头上迎接爸爸,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把握两个整体:
1、文章是一个整体:第一自然段由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自己的家乡引出课文;第2、3、4自然段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自己家乡的美--山林、草原、海边展示课文内容;第五自然段总结画了许多画,感受家乡多美,祖国多美,从而构成一篇完整课文。
课文结构清晰--引出课文、并列展示、总结抒情。
课文内容丰满--2、3、4自然段各为一个独立的整体。(2自然段有山高、水美、树大和动感的富有情趣的小青采果子,用画笔绘出了山林的美;3自然段有草原的广阔、碧绿、富有和勇敢勤劳的小松奔马放牧,构成一幅动态的画面;4自然段有大海的宽阔、海水的碧蓝、海面上有繁忙的货船和码头上一个迎接爸爸出海早归的孩子,画出了既有景又有情的海边生活。
2、家乡的美构成了祖国山河整体的美:三个并列的美丽家乡景象是祖国多美的其中一部分,且有不完整性,那正是给教师与学生开发的广阔空间--展示学生自己家乡的美,从而使祖国的美更加充实。
二、 关于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认识山字旁。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3、 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4、 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
5、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 关于教学重、难点: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 教学重点: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三幅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
(1)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和海边)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 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
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2) 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首先要了解词义,其次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再有是写一句话。)
难点的处理办法:分散和随即。
四、 教学资源准备:
1、 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 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图画如《浪花》、《小山村》等课文;也可结合美术学课的内容。)
3、 课文中三幅图的课件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
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五、 教学设计依据的教学理念:
1、 落实自主学*。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2、 加强合作学*。合作学*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 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六、 教学时间:建议2--3课时
七、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3幅画的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2、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能了解字义;随文认读5个认读字,认识山字旁。
3、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愿意与人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生活与学*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有明确的目的。)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 自读课文 (自主*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认读新字。)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 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合作学*体现之一)
要求:(1)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
【荐】《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课文,提出预*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軍队;定,*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了解的。
二、检查预*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 ,不读d ,还:读hu n,不读h i。)
2、 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古诗《山行》教学设计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感知美
1、复*旧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云雾缭绕山上,深秋的傍晚,在夕照下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的枫林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美: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图画中吧!同学们,预*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画面美。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欣赏美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分小组学*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电教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
(表扬学生好的学*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描绘这深秋的山林?
(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美丽景色想到了什么呢?(引导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品读古诗,欣赏美:
⑴“紧扣词句”。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此时此刻我相信大家与作者一样陶醉于火红的枫树林中。深秋的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们来夸一夸这首诗赞一赞美丽的深秋,好吗?四人小组的同学再朗读全诗,说说诗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四人小组朗读讨论,师巡视。)
生:我最喜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他让我看到了火红的枫树林,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
品味词句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⑵“想象漫游”:
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生:多美的景色啊!真希望能把他画下来。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美读品味,感悟诗情,表达美
1、美读品味:
师:美丽的秋景,生动的诗句,同学们我们怎样美美地朗读呢?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朗诵吧!(生找小伙伴有感情地背诵、师抽生朗读、背诵。)
2、感悟诗情,表达美:
师:小朋友,通过学*感受到深秋山林中的美丽,你们愿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感受到的美吗?出示表达方式: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美。)
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生:课外朗读杜牧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孩子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孩子的认知水*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孩子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学*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乞巧》古诗教学设计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乞巧》古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兴趣。
5分
二、复*古诗,欣赏评价 。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
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复*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
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查字典学*生字。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学*利用字典学*生字的方法。准确朗读古诗。
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
带领学生学*第一首诗歌。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 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
培养想象能力。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
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兴趣。
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1. 带领学生学*《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2. 你能不能自己学*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小组里学*《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学*古诗的方法,自主学*古诗。
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推荐】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时怎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两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两首”指的是哪两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师:这两首古诗分别是明代、元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于谦和王冕。通过学*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洗砚池 千锤万击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5.检查预*。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三、学*《石灰吟》。
1.检查预*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常淡然,好像很*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3.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练*朗读。
5、总结回忆古诗的学*方法: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石灰吟》这首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石灰吟》。
2.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一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
1.指名背诵《石灰吟》。
2.汇报自学预*的情况。
《春日》是朱熹的名作之一,那么关于它的教案应该怎样设计呢?
《春日》原文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重点:理解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
难点:读出诗的节奏感,读出感情。
学法指导: 以自学为主,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词意,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所感所想。
知识链接: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家、 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天风和日丽,让我们走进春天,去感受春日的美好,感受盎然的春意。(看课件上的也图片,感受春日的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最有名的一首古诗——贺知章的《咏柳》
二、出示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学会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景、万紫千红等相关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熟读并背诵。
3.感受这首诗所描绘的春光美,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感情。
三、了解作者
朱熹,字元晦,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四.初读,自主学*:
1..学生展示搜集的与春天相关的古诗。
2、谁知道 题目 的意思?(春天的日子)
3.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4.检查学生读书情况,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 诗 人朱熹在春天里的心情吗?
2、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中的词语(自学古诗)。
3.、全班交流:(说出一处,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1)胜日—— (2)寻芳——
(3)泗水滨—— (4)无边——
(5)光景—— (6)一时新——
(7)等闲识得—— (8)万紫千红——
4.根据提示,理解古诗
读古诗 思考问题
1.作者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去观赏风景?
2.那里的风景如何?
3.作者有什么感受?
4.假如你是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看到了美好的春景,你能想像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吗?(重点理解“万紫千红”的意思)
5、小组交流,说说古诗的意思
6、背诵古诗。
六、拓展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名言警句很多,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1. 读古诗《早春》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却无。
古诗教学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英英学古诗》的板书设计
贝的古诗板书设计
好的古诗板书设计
祝福板书设计
古诗草的板书设计
古诗雪梅的板书设计
讲古诗的板书设计
古诗的板书设计图片
春晓古诗的板书设计
村居古诗的板书设计
鹿柴古诗的板书设计
古诗春日的板书设计
古诗《咏柳》的板书设计
古诗硬笔字的板书设计
好的古诗板书设计图片
古诗里的童年板书设计
古诗画的板书设计意图
17.古诗两首的板书设计
幼儿园古诗的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的板书设计
古诗牧童的板书设计图
杜甫古诗绝句的板书设计
清*乐古诗的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古诗的板书设计
古诗泊船瓜洲的板书设计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板书设计
古诗望天门山的板书设计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板书设计
古诗的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