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关于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6) 语录(1) 说说(14) 名言(6k+) 诗词(445) 祝福(1) 心语(3k+)

  • 过年的一幅画儿童画

  • 过年
  • 过年的一幅画儿童画

      马上就要迎来中华人民传统的节日——春节了。以下是小编带来过年的一幅画儿童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过年了,要说些规矩?


      01. 吃鱼不能说“翻”。

      ——翻鱼和翻船同音。应该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安全回来的意思。


      02. 家里来客人了,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

      ——客人走后家里大人肯定要一通叨叨你!说过多少次添饭添饭,你才要饭的呢!


      03. 不许用筷子敲盘碗。

      ——大人会说你像什么样子!乞丐吗?


      04. 过年下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

      ——说“破”不吉利,尤其是过年。要说饺子“挣”了。


      05. 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

      ——因为象征香炉,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06. 吃饭不能吧唧嘴,喝汤不许吸溜。

      ——这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基本教养。


      07. 全家人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


      08. 吃饭时,手要扶碗,不许一只手放在桌下。


      09. 吃饭时,在盘子里乱翻,会被大人敲手。



      10. 家来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

      拓展内容:

      过年*俗

      1、吃饺子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2、逛大唐西市庙会

      西安大唐西市庙会是盛唐时期我国最大的庙会之一,在中断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和广大市民见面,融会了中西风情、雅俗共赏,已成为西安春节期间一道文化大餐。

      3、能吃的祝福——过年蒸花馍

      过年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之一,按照*俗,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成为工艺品。当地人以拥有它们为喜庆——陕西地区独特的主食“花馍”。

      4、祭把社火

      民间社火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5、西安城墙赏灯会

      西安城墙灯会是具有西安特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春节民间文化盛会,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不但能够欣赏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观赏体验盛大的节庆活动,还能参与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

      6、游都城隍庙会

      西安都城隍庙会期间,都城隍庙的古乐队会在大殿前的戏台上表演长安古乐,有来自西安城各个地区的锣鼓队前来“斗鼓”。庙会上各种小商小贩更是让这里成为西安人最钟爱的“原汁原味”庙会。

      7、大唐不夜城新春民俗文化庙会

      春节前夕,兔子、鲤鱼、彩灯、财神等新春元素将大唐不夜城装扮一新,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大年初一至初七,戏曲巡游、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迎财神、民间绝技展示等精彩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最纯粹最热闹的文化体验。

      8、雁塔祈福钟鸣五洲

      “一元始,万象新;钟鼓鸣,传福音;大雁塔,沐圣光;慈恩寺,送太*。”新年鸣钟祈福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在雁塔晨钟里,大家欢聚一堂,鸣响108响钟声,为全省人民祝福。一连九响,凝聚着期盼、表达着爱心、传送着祝福,辞旧迎新,迎接新年。

      过年的作文

      准备新衣服

      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这一*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此*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不穿新衣,来年就不好了。

    [阅读全文]...

2021-12-08 12:13:05
  • 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

  • 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

      我非常喜欢《生活的一半就是梦》这部小说。一部好小说,应该有好的语言,好的故事,也需要有好的意境。而《生活的一半就是梦》就兼容了这三个要素。它的语言淳朴而优美,故事独特而感人,意境清新而深邃。读来,仿佛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

      曾听一位语文老师说,读小说最让人害怕的就是语言枯燥拉杂乏味,那么即使有好的故事,重大的主题,深刻的思想,也很难让人读下去,这也就是某些小说甚至包括某些名著,有时候让人敬而远之的根源。而这小说的语言,随意活泼,清丽淡雅,有时还带点机制诙谐,新奇而不怪诞,幽默而不低俗,细腻而不冗长,让人感到亲切而愉悦。所以我说它语言优美。

      再说故事。一个双目失明的孤儿,为了谋生,到乡村当起了江湖医生。光是这一点,就会让人生出好奇心。然而,通常我们能够想到的`,这个江湖医生肯定只能行走在艰辛孤独的岁月里,处处遭到人们的冷落。然而,他却得到了那么多温情女子的钟爱。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曾写下这样的评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不再俊,有情则每。”一个困窘而又双目失明的江湖医生,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美丽女人的爱慕,这实在值得探究值得深思,尤其值得某些自命不凡的男人探究和深思。所以我说这故事*中见奇,很耐看,很好看。说它独特而感人。

      伴随优美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作者上个世纪那个特殊年代的生活,不仅如此,也走进了那个年代山乡百姓的生活。艰辛的岁月,却依然充满活力,苦涩的岁月,却也燃烧着灿烂的希望,贫困的岁月,却奔流着善良与淳朴,单调乏味甚至带有几分恐怖的岁月深处,却蕴藏着思考探索和勇敢。于是,让人看到,生活在任何时候,都会充满永恒的魅力。因为有真情与真爱的支撑,生活也就在任何时候,都值得眷恋。

      所以我说,作者讲给我们的故事,意境清新而深邃。

      读这故事,仿佛是听着一个纯真的孩子,在说他自己的快活与忧伤,在说他的渴望与失望,又不完全是在听一个孩子的无拘无束的诉说,同时也是在听一个童心未泯的*在推心置腹地跟你聊着他的感慨与沉思,聊得又是那么娓娓动听。他不时地把人带入一个新奇却不陌生的时空,让人在惊讶之际,也生出许多联想和想象。因此,读这小说,仿佛在读一首隽永的诗。如真如幻似梦非梦之间,让人忽然有了许多顿悟,让人处到了生活的真谛。

      作者自称他的言情是另一种言情,最初很难让人认同。读下来,却又不得不认同。作者对情爱*与真爱都有自己的见解。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式,对*独具匠心的描写。小说有相当大的篇幅写了*,然而,*却被写得如同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诗,一只余音绕梁的歌。从而,让人深刻地认识了*的美妙与壮丽,并且也让人懂得了如何把握*的纯真与庄重。作者曾一次次把*之思和性活动,放在青山绿水之间,放在鸟语花香的原野,这种广阔的大背景里来写。于是,不仅让*验到了性的温暖与厚重,而且也让人,感悟到了,*是上苍赐予我们的一件最值得呵护的珍宝,或者说,*也是最值得崇尚的自然之神。

      小说里还荟萃了琳琅满目的民谣民歌民俗和传说。读起来让人大开眼界。向人展示了那个年代的乡村生活画卷。

      说句题外的话。日本有位作家,上个世纪或诺贝尔奖的小说,并不是因为他的小说有怎样传奇的故事,而是因为多方位地展示了日本的文化。当然,当然,我并不敢说,这小说就好得无与伦比,可以跟某些名著相提并论,但我想说的是,作为言情小说能承载这么大的文化容量,也就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而它通篇优美得如诗如歌如画,这一点应该是不可否认的。

    [阅读全文]...

2021-12-11 19:56:25
  • 形容一幅很美的画的诗词

  • 形容一幅很美的画的诗词

      俗话说一首诗一幅画面,意境是多么的'唯美。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容一幅很美的画的诗词,喜欢诗画的朋友赶紧来看下吧。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离思(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阅读全文]...

2021-12-19 21:42:05
  • 春天像一幅画比喻句

  • 春天
  •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春天的太阳像一双温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4、春天像淘气的娃娃,走到哪就给哪带来欢乐

    5、春天的风,拂在脸上就像母亲抚摸你的脸庞

    6、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7、春天像一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 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

    8、春天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抚着自己的儿女

    9、春天像参天的大树,生着粗壮的枝干,带着绿叶向上前进

    10、春天像童话中的仙女,所到之处,万物复苏,树木抽枝发芽,鲜花张开笑脸,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

    11、春天像母亲的手抚摸你,让你感到母爱的伟大

    12、春天是个魔术师,阳光是她的画笔,大地是她的画板

    13、春天像辛勤的园丁,她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14、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15、春天像慈爱的母亲,给你带来温馨;春天像美丽的姑娘,让你体会生机;春天像帅气的小伙,让你感到朝气

    16、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17、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18、春天到了,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

    19、春天像一个绚丽的梦,指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20、春天,像七色的彩虹一样美丽,像海边的贝壳海螺一样闪亮

    21、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音符

    22、春天像辛勤的园丁,精心的呵护着花草,让它们茁壮生长

    23、春天像一个指挥家,它打碎河上的冰,指挥着小河重新歌唱

    24、春天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轻抚着自己的儿女

    25、春天像一曲交响乐,奏出了万物生长的希望之歌

    26、大自然在春天里显得俏丽欢乐,像一个眺用将来的姑娘

    27、春天像一个指挥家, 它打碎河上的冰, 指挥着小河重新歌唱

    28、春天像妩媚的姑娘,沾花带叶,浓妆淡抹,总是对着*静的湖面欣赏自己的容貌

    29、春天到了,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

    30、春天像一个法师,它给了太阳火热的力量与冷酷的冬天决战到底

    31、春天像一个魔术师,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给天空当做礼物

    32、春天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

    33、春天像一只闹钟,它唤醒沉睡的小草,给大自然增添一份色彩

    34、春天像催醒花草树木的闹钟

    35、春天像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打扮着祖国各地

    36、春天的风,就像春姑娘在旋转中扬起的美丽裙子一样

    37、春天的天空是那么湛蓝,春天的树叶是那么翠绿,春天是无法比拟的,它是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38、春天像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39、春天像一位散花仙子,把大地装点得像一座花园

    40、春天像辛勤的园丁,点燃自己照亮世间万物

    41、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音符;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欢乐;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42、春天像一双奇妙的手,把小花小草从土里拔了出来,把嫩芽从枝条上抽了出来

    43、春天像个江南的女子,悠悠的河水,轻轻的漫流

    44、春天像胜利的使者,带给我们新的希望

    45、春天像粉刷匠,使大地五颜六色焕发生机

    46、春天像个爱帮助别人的小天使,它让树换上新衣,它又让小树长的又高又壮

    47、春天到了,各种花都开放了,像一个个撑开的小花伞

    48、春天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49、春天像淘气的娃娃,走到哪,就给哪带来欢乐

    50、春天像一个魔术师, 它变来了飞翔的小鸟, 给天空当做礼物

    51、春天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阅读全文]...

2022-05-07 12:31:03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 语文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

      1、合作探究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2、读写结合:只有写,才会努力去使其变得精练,因此,读写结合,在中高段是一种很好的学*方式。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释题导入:

      1、教师用温和亲切地口吻说: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2、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

      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做总结: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学*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二)、初读,交流学*心得:

      1、师:我发现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共同交流学*所得,这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三)欣赏图画,再次读文: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知识。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这幅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因此,在学生对《清时上河图》的价值有着初步认识的时候,定会产生想去亲眼目睹画的欲望的情况下。教师说:“我觉得咱们班同学读书能力特别强,刚刚大家初次朗读课文就有这么多收获,那你想不想看看这幅画,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当然,看画的目的是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文本。因此,指导学生: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

      (多媒体滚动演示清明上河图,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老师根据场景适当提示:进入汴粱市区了,你能看到什么;到桥北头了……)引领学生放松地欣赏,在视觉、听觉都在其中得到了享受。这里运用电教法,通过边看边读、边听边观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另外,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与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渠道更加多元。

      2、这时,老师又引导:欣赏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这时可以又一次引领学生走*文本。比如:当学生谈到:我在画上看到很多人。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是的,有很多人,你能根据课文来说一说,有哪些人吗?“这就进一步带领学生来学*文本了。

      3、在初读交流学*心得与再读欣赏图画之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课文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段落的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没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写《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心得时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细细研读。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老师再请你们细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两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画能“名扬中外”有个较确切地认识。如:当学生读到:“画上有好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字词有所理解,对具体的情境有所把握,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自行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文。

      5、这是略读课文,只要学生对“名扬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对文本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应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段落的.学*。

      如:还有形态各异的三百六十行,都画在里面了,了不起。刚才大家说画面上的人真小,但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还能够看到桥北头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老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小节,然后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轻轻地交流一下。

      小组合作学*,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与同桌交流学*心得,创设了一个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的*台,把学*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学*这一段话,有一个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对“名扬中外”会有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桥头的生活情景也许是瞬间发生的情景,但也搬到了画上。这说明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画者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他画技高超地体现。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指导,如:其实写作文和画画一样,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欣赏图画,填写资料卡:

      1、有了上述的铺垫之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采用引读法进行的。

      《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伟大的著作,因此,让学生再次欣赏图画,加深印象。

      2、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写“资料卡”,就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如下:

      师: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如果你想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

2021-11-30 05:45:18
  • 小学学过小满的古诗(精选14首)

  • 小学,小满
  • 小学学过小满的古诗(精选14首)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学过小满的古诗(精选14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2、小满

      元 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3、阮郎归初夏

      宋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四月二日与黄观澜员外傅仲圭都事同访单德甫宪使不值

      明 陶安

      得闲来访单绣使,上堂只逢双墨君。

      小轩雨久长新树,*午风生驱宿云。

      更策羸骖寻雪洞,偶看稚子摘池芹。

      连营万屋无闲地,小满初晴麦气薰。

      5、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宋 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6、晨征

      宋 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7、吴门竹枝词 小满

      清 王泰偕

      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8、《小满》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9、小满

      当代 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10、小满

      当代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11、台城路其二 小满后十日同人复游皋亭舟行小港中绿阴夹岸意境幽绝

      清 赵庆熹

      不寒不暖晴时节,开箱袷衣初试。

      酒舫重移,钓竿新把,且学老渔身世。

    [阅读全文]...

2022-04-06 13:22:58
  • 关于赞美雪的诗句 小学学过的与雪有关的诗句古诗

  • 赞美,小学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 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坐对韦编灯动壁, 高歌夜半雪压庐。

    乱云低薄暮, 急雪舞回风。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白居易《村夜》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苦寒吟》

    唐·刘驾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喜祖三至留宿》

    唐·王维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不枉故人驾,*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

    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4、《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

    作者:孟浩然

    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

    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

    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

    6、《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阅读全文]...

2022-07-15 05:21:56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内容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内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年春季修订版)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作者是滕明道,由张蕾参与录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

      拓展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积累多音字“都”“作”“乘”“笼”。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

      2、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小组交流)

      3、赏读,展开想象。

      (1)张贴挂图或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边读边做批注。

      2、选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行业的人物?(通过读句子,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再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功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板书:人物多)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内容丰富。板书:街市热闹)

      (3)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板书:情景传神)

      四、看图交流,内容拓展

      1、《清明上河图》中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谁能看图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2、教师小结: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的内容看到北宋人民生活的情景,所以它被称为“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为什么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搜集资料,在下节综合性学*课上交流分享。

      [教学板书]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人物多街市热闹

      情景传神古都风貌

      生活情景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年级学生学*特点,紧扣阅读提示,半扶半放地进行本课的教学,努力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借助视频拉*距离,用图文对照、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这样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1-21 13:24:44
  • 小学生古诗配画图片欣赏

  • 小学生
  •   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小学生配画图片,相信总会勾起你童年的记忆。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童年的梦想却一直萦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孩子们,你们是充满充满的年纪,拿起手中的笔,大胆画出你心中最美丽的梦。 昨天布置的诗配画,孩子们完成的很认真,其中有以下孩子获得手抄报一等奖:郑安畅、周俊逸、唐铖、张俊豪、杨皓景、秦坤琳、周承浩、刘自远、胡信昌、贝宁、刘明乐、赵泽俊、朱佳琪、孙晓雅、张之烨、赵佳怡、赵亦非、纪少轩、刘沅鑫、董泽研、任延寒、对以上孩子提出表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小学生古诗配画图片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5-10 00:58:50
  • 秋天古诗配画 小学生

  • 秋天,小学生
  •   秋天你真美!你是成果,你是希望,给人无限感慨,激励着人心!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摊破》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秋日·其二》

      宋·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念奴娇》

      宋·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适

      多远别,此去莫徒然。

      问礼知才子,登科及少年。

      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高价人争重,行当早着鞭。

      《立秋日登乐游园》

      唐·

      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

      《早寒江上有怀》

      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海夕漫漫。

    [阅读全文]...

2021-12-15 07:45:06
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 句子
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 语录
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 说说
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 名言
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 诗词
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 祝福
给学过的古诗配一幅画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