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关于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5) 语录(31) 说说(585) 名言(15)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 唐诗
  • 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韦应物《滁州西涧》唐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诗鉴赏

      滁州城的西门外有一条西涧,俗名上马河,环境幽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常去游赏、赋诗,还在涧边种了柳树。这首诗就是他即景之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两句泛写暮春景物。暮春时节,诗人漫游来到涧边。此时花已凋落,只剩下一片碧绿清香的幽草,在树丛深处传来黄莺的鸣叫声。别有会心的诗人,独怜幽草,无意听黄莺歌唱,流露出恬淡的心情。接着,后面两句写傍晚景色。“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潮上涨,傍晚又下了一场急雨,流水愈加湍急,古渡口看不到人迹,只见一只小船,悠然自在地横在岸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荒野古渡幽静而有生趣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末句:“野渡无人舟自横”。意境幽深渺远,向为人们称道据说北宋宣和年间,画院招考画师,考题就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各画师接到题目后,无不精心构思,大家都绞尽脑汁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无人”之境。经过评选,有一幅名列榜首,被贴出来以供观赏。原来这幅画在构图上比别的画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别的画无论构思、设色怎样不同,却都只是按原诗句字面的意思,画了一个幽静的古渡口横着一只空船,表明“无人”。而这幅画的作者却独具匠心,在空船头上添上一只小鸟。这样一来,不但颇具说服力地表明“无人”,而且表现出幽深无人之境中的生趣一下子在意境上就高出众作许多。这正是韦应物的诗意所在。大家看了画后,都认为这位作者深得韦应物的诗魂,将其画名列榜首,当之无愧。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十五岁起以三卫郎为唐玄宗*侍,出入宫闱,跟随唐玄宗出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同乡认为他是祸行而苦。安史之乱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职,开始立志读书,常“焚香扫地而坐”。

      唐代宗广德至唐德宗贞元年间,先后担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阅读全文]...

2022-01-21 11:31:06
  •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_古诗调笑唐韦应物

  • 天气,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注释:

    1、燕:通宴,意为休息。

    译文: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与文士宴集并抒发个人胸怀的诗。诗人自惭居处高崇,不见黎民疾苦。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叙事,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古诗调笑唐韦应物。

    [阅读全文]...

2022-06-01 11:52:49
  • 韦应物的古诗

  • 1、《相和歌辞·相逢行》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2、《效陶彭泽》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3、《寄子西》夏景已难度,怀贤思方续。乔树落疏阴,微风散烦燠。伤离枉芳札,忻遂见心曲。蓝上舍已成,田家雨新足。托邻素多欲,残帙犹见束。日夕上高斋,但望东原绿。

    4、《沣上寄幼遐》寂寞到城阙,惆怅返柴荆。端居无所为,念子远徂征。夏昼人已息,我怀独未宁。忽从东斋起,兀兀寻涧行。罥挂丛榛密,披玩孤花明。旷然西南望,一极山水情。周览同游处,逾恨阻音形。壮图非旦夕,君子勤令名。勿复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5、《寄令狐侍郎》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一旦迁南郡,江湖渺无垠。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缁磷。寒暑已推斥,别离生苦辛。非将会面目,书札何由申。

    6、《寄大梁诸友》分竹守南谯,弭节过梁池。雄都众君子,出饯拥河湄。燕谑始云洽,方舟已解维。一为风水便,但见山川驰。昨日次睢阳,今夕宿符离。云树怆重叠,烟波念还期。相敦在勤事,海内方劳师。

    7、《送李儋》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8、《宴别幼遐与君贶兄弟》乖阙意方弭,安知忽来翔。累日重欢宴,一旦复离伤。置酒慰兹夕,秉烛坐华堂。契阔未及展,晨星出东方。征人惨已辞,车马俨成装。我怀自无欢,原野满春光。群水含时泽,野雉鸣朝阳。*生有壮志,不觉泪沾裳。况自守空宇,日夕但彷徨。

    9、《谢栎阳令归西郊,赠别诸友生》结发仕州县,蹉跎在文墨。徒有排云心,何由生羽翼。幸遭明盛日,万物蒙生植。独此抱微痾,颓然谢斯职。世道方荏苒,郊园思偃息。为欢日已延,君子情未极。驰觞忽云晏,高论良难测。游步清都宫,迎风嘉树侧。晨起西郊道,原野分黍稷。自乐陶唐人,服勤在微力。伫君列丹陛,出处两为得。

    10、《送丘员外还山》长栖白云表,暂访高斋宿。还辞郡邑喧,归泛松江渌。结茅隐苍岭,伐薪响深谷。同是山中人,不知往来躅。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终当署里门,一表高阳族。

    11、《答冯鲁秀才》晨坐枉琼藻,知子返中林。澹然山景晏,泉谷响幽禽。仿佛谢尘迹,逍遥舒道心。顾我腰间绶,端为华发侵。簿书劳应对,篇翰旷不寻。薄田失锄耨,生苗安可任。徒令惭所问,想望东山岑。

    12、《怀素友子西》广陌并游骑,公堂接华襟。方欢遽见别,永日独沉吟。阶暝流暗驶,气疏露已侵。层城湛深夜,片月生幽林。往款良未遂,来觌旷无音。恒当清觞宴,思子玉山岑。耿耿何以写,密言空委心。

    13、《池上怀王卿》幽居捐世事,佳雨散园芳。入门霭已绿,水禽鸣春塘。重云始成夕,忽霁尚残阳。轻舟因风泛,郡阁望苍苍。私燕阻外好,临欢一停觞。兹游无时尽,旭日愿相将。

    14、《经武功旧宅》兹邑昔所游,嘉会常在目。历载俄二九,始往今来复。戚戚居人少,茫茫野田绿。风雨经旧墟,毁垣迷往躅。门临川流驶,树有羁雌宿。多累恒悲往,长年觉时速。欲去中复留,徘徊结心曲。

    15、《再游西山》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

    16、《睢阳感怀》豺虎犯天纲,升**备。长驱阴山卒,略践三河地。张侯本忠烈,济世有深智。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穷年方绝输,邻援皆携贰。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重围虽可越,藩翰谅难弃。饥喉待危巢,悬命中路坠。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空城唯白骨,同往无贱贵。哀哉岂独今,千载当歔欷。

    17、《秋夕西斋与僧神静游》晨登西斋望,不觉至夕昏。正当秋夏交,原野起烟氛。坐听凉飙举,华月稍披云。漠漠山犹隐,滟滟川始分。物幽夜更殊,境静兴弥臻。息机非傲世,于时乏嘉闻。究空自为理,况与释子群。

    18、《游开元精舍》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19、《慈恩精舍南池作》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积喧忻物旷,耽玩觉景驰。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

    20、《善福精舍秋夜迟诸君》广庭独闲步,夜色方湛然。丹阁已排云,皓月更高悬。繁露降秋节,苍林郁芊芊。仰观天气凉,高咏古人篇。抚己亮无庸,结交赖群贤。属予翘思时,方子中夜眠。相去隔城阙,佳期屡徂迁。如何日夕待,见月三四圆。

    21、《同元锡题琅玡寺》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嵚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22、《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栖身齿多暮,息心君独少。慕谢始精文,依僧欲观妙。冽泉前阶注,清池北窗照。果药杂芬敷,松筠疏蒨峭。屡跻幽人境,每肆芳辰眺。采栗玄猿窟,撷芝丹林峤。纻衣岂寒御,蔬食非饥疗。虽甘巷北单,岂塞青紫耀。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欲同朱轮载,勿惮移文诮。

    23、《郊居言志》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但要尊中物,馀事岂相关。交无是非责,且得任疏顽。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

    [阅读全文]...

2022-06-13 07:04:50
  • 调笑令韦应物赏析(韦应物调笑令古诗原文)

  • 《胡马》: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到了中唐时代,可以看到一些诗人开始尝试写词了。《调笑令》是他们爱用的词调之一。

    此调一名《宫中调笑》,又称《转应曲》。词调以“转应”为特点,全词共八句,二言与六言相间,要三换其韵,仄*仄间换,加以叠韵的运用,自有一种行云流水的音韵美。像《调笑令》这样的小令,有如此复杂的用韵和如此多变的构局,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中唐诗人戴叔伦、王建等都有同调之作。现在让我们来看韦应物这阙咏“胡马”的小词吧。

    自汉代以来,一向以西北地区出产的“胡马”最为骁腾精良。“胡”,古代指西域民族。古代的西域民族多事游牧,故亦多良马。词的开篇就以“胡马,胡马”的叠句起唱,语意中充满赞美之情,使人想象在那西北草原上成群的骏马四蹄腾空,疾驰而来。“远放燕支山下”,“远放”二字表明这批马原是被人放牧到燕支山下来的。

    “燕支山”在今天的甘肃省境内,因产燕支草而得名。“燕支”又作“胭脂”,是妇女化妆用品。《太*御览》卷七一九引《西河旧事》载:匈奴失此山,作歌道:“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由此可见,那燕支山下芳草萎萎,为天似穹庐、四野茫茫的大草原*添了一抹绮丽的风情。“远放”二字虽是对马而言,但同时也把人们的视线引伸到那天野塞廓的远方,更觉草原的景象雄阔辽远,使人想象那草原之春“牧马群嘶边草绿”的壮丽风光。

    接下来,词人的笔锋陡地一转:“跑沙跑雪独嘶”。一个“独”字,告诉人们有一匹马离群走散了。此时,它正为失去伴侣而焦虑、惶急。它抖暴昂首,引颈长啸,一意召唤伙伴;可是,四周侧寂无声。这匹失群的骏马焦灼地踱来踱去,不时用自己的足蹄刨地,刨起一堆堆沙和雪。“跑沙跑雪独嘶”,失落、孤独与焦躁之中,透出一种顽强不屈和执著追求的精神。

    “东望西望”,苦苦寻觅,然而,暮色已经笼罩四野,四周只见无穷无尽的茫茫边草一片。

    终于,它“迷路”了—陷入了迷茫之中。“迷路,迷路”一叠,乃“东望西望路迷”一句中“路迷”的倒词的重叠,用这种倒叠的手法使叠句与上句转相呼应(“转应曲”的名称即由此而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和上下勾连的构局,从而创造出一种浓烈的艺术气氛。如“迷路”二字,一经重叠,就显得音节短促,不安的气氛加重了。这就更有力地表现出这匹失群胡马此刻的急迫不安和迷惘佰惶。

    将韦应物这首咏胡马词与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作一比较,很有意思,杜诗曰:“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将骏马形象刻画得惟妙逼真,并借马言志,写建功立业的抱负,充满盛唐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

    而书应物词却不拘于马的形象描绘,他着意展示的是“边草无穷日暮”的画面和骏马失路的迷茫,字里行间似乎隐隐寄寓着词人对人生世态的某种感受和深深慨叹,步入中唐时代的韦应物似乎更多人生的思考了。清人俞陛云读此词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他评道:“言胡马东西驰突,终至边草路迷,犹世人营扰一生,其归宿究在何处。”

    是的,韦应物自己在《寄李儋元锡》诗中不也曾感叹“世事茫茫难自料”吗?那一份迷茫凄楚之情又与迷路胡马何异?他的这首小令正是将这种较为普遍的人生经历熔铸进“胡马”这一艺术形象之中,极富象征意味,难怪前人称赞“韦苏州托想之高”了。

    [阅读全文]...

2022-01-19 21:11:35
  • 韦应物:滁州西涧

  •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03 19:52:49
  •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滁州写的这首诗,短短4句就勾画出四幅画面,滁州西涧美景

  • 美景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画意)

    这篇意境优美、结构精巧、语言出色的游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滁州做官时写下的。宋仁宗庆历五年(1054年),欧阳修来到风景宜人的滁州担任知州。

    工作之余,他寄情山水,饱览滁州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他被滁州优美的风景深深吸引,为此还在滁州琅琊山修建了一座醉翁亭。亭子建成后,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醉翁亭”因此得名。

    这篇游记便是欧阳修某一次和朋友在滁州醉翁亭聚会时写下的,尤其是开篇几句,他用精炼的文字将滁州的自然风光一笔摄取。在今天看来,欧阳修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滁州山水最美的文案之一,幽深秀美的滁州山水也因为欧阳修的这篇游记闻名遐迩。

    (欧阳修《醉翁亭记》·画意)

    时光倒流,在欧阳修写下这篇游记的271年之前,有一位叫韦应物的唐代诗人,也曾来到滁州。滁州的一山一水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诗人的情怀将滁州的山水勾画进图卷里,他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滁州山水的美景。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在唐代,滁州属淮南道,唐武德三年复置滁州。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是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的美称,也有“形兼吴楚、气越淮扬”的美誉。

    滁州地处淮左,湖光山色秀美,既富江南美景,又有淮左秀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滁州的一山一水,也因为欧阳修的一篇游记和韦应物的一首诗,而成为旅游港观光者趋之若鹜的绝佳去处。

    (滁州风光)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韦应物被任命为滁州刺史。来到滁州,韦应物励精图治,他带领滁州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滁州,韦应物凡事亲力亲为,因而也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在他的滁州诗作《答畅校书当》中,诗人就就这样写道:“出人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工作之余,韦应物也像许多文人一样,将自己的工作和业余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他会利用闲暇时光登山涉水,饱览滁州风光。一来寄情山水,在山水间陶冶自己的情操;二来滁州各地不同的山水景致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韦应物画像)

    在滁州,韦应物最爱去的地方不是琅琊山,而是位于城西郊外的一个叫西涧的地方。在那里,韦应物也写下不少和西涧有关的诗,在《西涧即事示卢涉》里诗人写道:“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在西涧有一座一座邻水的住宅。一有闲暇时光,他便来到这里,而且会在这里住一晚上,在潺潺的流水声中,诗人忘却尘世的羁绊,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首《西涧即事示卢涉》的诗,写的就是第二天清晨,醒来后的诗人来到了西涧的水边,这时候,天空下起细雨,纤细的雨滴落在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诗人看着眼前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不觉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诗。这是多么惬意的时光与美好的享受啊。

    在《西涧种柳》一诗中,诗人写道:“宰邑乖所愿,黾勉愧昔人。聊将休暇日,种柳西涧滨。”这首诗写的是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里,诗人在西涧的岸边种植柳树的故事。前人栽树,*乘凉,从韦应物西涧种柳的事迹可以看出,诗人确实对滁州西涧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

    在《乘舟过西郊渡》一诗中,诗人写道:“远山含紫氛,春野霭云暮。值此归时月,留连西涧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某一次乘船经过西涧,正值新月初升之际,西涧的远山*水在月光的辉映下,更加迷人。诗人系舟西涧,看着这赏心悦目的景色,一时间竟然流连忘返,可见他对西涧的喜爱之情。

    而在韦应物描写滁州西涧风景的诸多诗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却是《滁州西涧》这首诗。这首诗语言*易自然,短短二十八字,就将西涧的美景呈现了出来,读这首诗的体验就是,西涧的美景尽收眼底:那里有着幽深茂盛的水草,繁茂葱翠的林木,婉转啼鸣的黄莺和春潮初生的野渡孤舟。

    鲜明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悠悠山水的自然美和诗人自得其乐的心境完美融合,尘世带来的烦扰、喧嚣和压抑在这里可以全部卸载。诗人心灵上的种种郁闷被大自然的美景涤荡一空,诗人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静谧的美交织在一起。

    说了这么多,还是一起走进诗作中,领略韦应物笔下的滁州西涧美景吧,《滁州西涧》原诗如下:

    这首诗一共四句,每一句描写的都是一处画面,四个画面虽然各自成篇,但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起来恰好就是西涧的大致风貌。

    首先映入世人眼帘的是生长在涧边的水草。这些水草不是什么奇花异株,只是普普通通的生长在涧边的芦苇和蒌蒿之类的野生水草植物。

    (韦应物《滁州西涧》·诗意图)

    诗人没有刻意描写水草的形态,他只用了一个“生”字,就勾画出了水草的生长情况。细细揣摩诗句,诗人运用线条布局画面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将水草杂乱生长的状态勾勒了出来。

    西涧*在浓密水草的掩映下,显得更加静谧,这是一幅自然而然的、充满水草气息的“西涧郊野水草”图卷。

    但在这第一幅画面中,诗人还用了“独怜”两字,“怜”是喜爱的意思。这正是诗人要刻意表露的一点:西涧的水草是诗人唯一钟爱的,这是一种没有来由的钟爱。

    而且“独怜”两字在全诗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正是这两个字编织起了全诗的情感脉络,这两个字也表明诗人最喜爱的,正是诗中所提到的种种图景。

    “上有黄鹂深树鸣”是映入诗人眼帘的第二处画面。诗句写的是黄鹂鸟在山涧树林中啼鸣,浓密的枝叶间,是黄鹂的家园。当夜幕降临,倦鸟归巢时,它们便在枝头唱起歌来。

    黄鹂的歌声似乎是在向西涧分享着着它白天飞翔的快乐和喜悦,西涧的景物也在静静地倾听着黄鹂的歌声。在歌声中,西涧的山水进入到如梦如幻的夜色中。

    黄鹂的歌声是动态的,西涧的景物是静态的,静中写动,黄鹂的啼鸣更显出山涧的幽静,整条西涧幽闲宁静的意蕴在黄鹂的啼鸣声中被诗人烘托了出来。

    (“上有黄鹂深树鸣”·诗意图)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王维《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两句,这两句就是典型的以动写静的手法:

    月亮从云层中露出皎洁的脸庞,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照在山涧的林木上,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低徊浅唱,它们的歌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里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山林的幽静的意境烘托了出来。比较一下王维和韦应物这两首诗中的创作手法,显然有着异曲同工的美妙。

    韦应物的这句诗,写的既是一幅“鸟鸣西涧”的图景,和第一句的画面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这从“上有”两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字表明黄鹂是在涧边水草之上的树木上啼鸣。这一句也表明了空间的转换,诗人的目光从涧边水草挪移到水草上方的林木上。

    于是,西涧的景色,自下而上地连成一幅画面。诗人以*易自然的语言,收放自如的笔墨,描绘了滁州西涧的自然景物。而且诗人以以动写静的手法,将西涧幽静的意蕴渲染了出来。

    (“春潮带雨晚来急”·诗意图)

    “春潮带雨晚来急”是诗人描摹的第三幅画面。一场春雨使山涧春水初生,潮水涌动,雨水的到来让山涧流水的水位明显升高。加上不断从远处山涧里流淌而来的潮水交汇在西涧中,使得西涧水势更大,水流转急。

    傍晚时分,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西涧的水流也开始上涨。整个山林一片静寂,这晚来的春雨,带来了雨水的声音,这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

    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这声音如同低吟的琴声一样,给树林的夜色增添了一丝烟雨迷蒙的纱幕般的意蕴。这句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西涧夜雨”的美妙画卷。

    在这幅“西涧夜雨”的画卷里,诗人以夜色为背景,又以“急”字描写西涧流水的状态。虽然也和上面写到的西涧水草、鸟鸣西涧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但是诗人在描写涧水流势的时候用了一个“急”字,这样一来,西涧的夜晚在寂静与闲适中,又呈现出一种极具动感的,喧腾的景象。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开头两句,是对西涧的静态美的描写。在第三句,诗人便笔锋一转,突出描写这条西涧的动态美:那裹挟着春雨的潮水,从山涧流泻而来,让人透过诗句领略到了水的流动感。

    此时的滁州西涧,一动一静,整个山林的静态美和潮水流动的动态美完美结合。诗人以如画的语言将这种美写了出来,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都给人带来一种独特的美的享受。

    空旷的西涧,潮水流泻,在诗人的耳畔,只有这雨声和水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这是一曲浪漫舒缓中略带激越奔放的交响乐。

    尤其是句末的这个“急”字,由于是入声的发音,在声调和语势上,都会给人的体验带来一种强烈的动感美。可以说,这既是一曲交响乐又是一幅美丽的“西涧夜雨”图景。

    这幅“西涧夜雨”的画面所描写的景象和诗人流露的情绪,不同于前面两幅。虽然这三句诗都是都是对西涧景色的描绘,但第三句写西涧潮水完全是动态的,这和前面两句那种幽静宁谧的描写有所不同,这不能不说是诗人的匠心独运。

    (“野渡无人舟自横”·诗意图)

    在春潮带雨、潮水流泻的同时,“野渡无人舟自横”映入诗人眼帘。这是韦应描绘的第四幅滁州西涧画面,这句诗因为意境高远,含蓄蕴藉,被人们赞赏有加,成为蜚声诗坛的千古名句。

    诗句的大意是说:荒野渡口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上。野渡,是西涧的一个渡口,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荒野渡口,本来就很冷落,*时也没有多少人来往,在这个下着雨的夜晚,更是没有人乘船出行了。那系在涧边的小船,此时连撑船的船夫也不知道到哪里避雨去了。

    这首诗的前三句,如果从画面剪辑的艺术手法来看的话,诗人的艺术构思也是很高妙的。他截取的前三幅画面,都是滁州西涧的一部分景物,是各自成篇又相辅相成的。

    而在第四句,诗人剪取的却只是“舟自横”这一个特写的镜头:在夜雨连江的西涧,在暮色掩映下的这条小船,由于受到流泻的潮水的冲击,横在西涧中,晃来晃去,任由风吹雨打,任由水涨船高。

    这个画面确实很独特,因为它表现出了西涧妙趣天成的自然风光与风物。尽管春潮流泻,这空无一人的小舟却是一幅优哉游哉、悠然自得的样子。

    [阅读全文]...

2022-02-14 12:07:13
  •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怜 幽 草 涧 边 生,

      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滁州西涧》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韦应物的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翻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滁州西涧》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滁州西涧》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韦应物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滁州西涧》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阅读全文]...

2022-04-15 19:58:02
  • 韦应物最著名的诗有哪些(韦应物十首有名的诗拼音)

  • 有名
  •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1、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现,开篇幽草、黄莺并啼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2、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唐代: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3、秋夜寄邱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4、简卢陟

    唐代: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惶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安史之乱后,社会仍然不安定,可以说,作为一个心忧国家社稷的人,韦应物的诗不能仅从字面上去了解,风尘显然也暗指国家战乱、兵祸等。

    5、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唯美。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6、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

    7、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代: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8、闻雁

    唐代: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深之际,听到自远而*的雁叫声,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由远飞的大雁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5-25 16:05:30
  • 韦应物的代表作

  • 1、《淮上喜会梁川故友》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2、《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乍去乍来时*远,才闻南陌又东城。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前声后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涩。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谁家懒妇惊残梦,何处愁人忆故园。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绿。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有时断续听不了,飞去花枝犹袅袅。还栖碧树锁千门,春漏方残一声晓。

    3、《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4、《寄卢庾》悠悠远离别,分此欢会难。如何两相*,反使心不安。乱发思一栉,垢衣思一浣。岂如望友生,对酒起长叹。时节异京洛,孟冬天未寒。广陵多车马,日夕自游盘。独我何耿耿,非君谁为欢。

    5、《使云阳寄府曹》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6、《赠冯着》契阔仕两京,念子亦飘蓬。方来属追往,十载事不同。岁晏乃云至,微褐还未充。惨凄游子情,风雪自关东。华觞发欢颜,嘉藻播清风。始此盈抱恨,旷然一夕中。善蕴岂轻售,怀才希国工。谁当念素士,零落岁华空。

    7、《朝请后还邑,寄诸友生》宰邑分甸服,夙驾朝上京。是时当暮春,休沐集友生。抗志青云表,俱践高世名。樽酒且欢乐,文翰亦纵横。良游昔所希,累宴夜复明。晨露含瑶琴,夕风殒素英。一旦遵归路,伏轼出京城。谁言再念别,忽若千里行。闲合寡喧讼,端居结幽情。况兹昼方永,展转何由*。

    8、《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9、《寄柳州韩司户郎中》达识与昧机,智殊迹同静。于焉得携手,屡赏清夜景。潇洒陪高咏,从容羡华省。一逐风波迁,南登桂阳岭。旧里门空掩,欢游事皆屏。怅望城阙遥,幽居时序永。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闾井。独闷终日眠,篇书不复省。唯当望雨露,沾子荒遐境。

    10、《新秋夜寄诸弟》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无将别来*,颜鬓已蹉跎。

    11、《寄职方刘郎中》相闻二十载,不得展*生。一夕南宫遇,聊用写中情。端服光朝次,群烈慕英声。归来坐粉闱,挥笔乃纵横。始陪文翰游,欢燕难久并。予因谬忝出,君为沉疾婴。别离寒暑过,荏苒春草生。故园兹日隔,新禽池上鸣。郡中永无事,归思徒自盈。

    12、《赠琮公》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

    13、《送郑长源》少年一相见,飞辔河洛间。欢游不知罢,中路忽言还。泠泠鹍弦哀,悄悄冬夜闲。丈夫虽耿介,远别多苦颜。君行拜高堂,速驾难久攀。鸡鸣俦侣发,朔雪满河关。须臾在今夕,樽酌且循环。

    14、《逢杨开府》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15、《送终》奄忽逾时节,日月获其良。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生*同此居,一旦异存亡。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晨迁俯玄庐,临诀但遑遑。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16、《过昭国里故第》不复见故人,一来过故宅。物变知景暄,心伤觉时寂。池荒野筠合,庭绿幽草积。风散花意谢,鸟还山光夕。宿昔方同赏,讵知今念昔。缄室在东厢,遗器不忍觌。柔翰全分意,芳巾尚染泽。残工委筐箧,馀素经刀尺。收此还我家,将还复愁惕。永绝携手欢,空存旧行迹。冥冥独无语,杳杳将何适。唯思今古同,时缓伤与戚。

    17、《秋夜二首》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惆怅*生怀,偏来委今夕。霜露已凄凄,星汉复昭回。朔风中夜起,惊鸿千里来。萧条凉叶下,寂寞清砧哀。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

    18、《春游南亭》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景煦听禽响,雨馀看柳重。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19、《南园》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幽林讵知暑,环舟似不穷。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

    20、《始建射侯》男子本悬弧,有志在四方。虎竹忝明命,熊侯始张皇。宾登时事毕,诸将备戎装。星飞的屡破,鼓噪武更扬。曾*邹鲁学,亦陪鸳鹭翔。一朝愿投笔,世难激中肠。

    21、《横塘行》妾家住横塘,夫婿郗家郎。玉盘的历双白鱼,宝簟玲珑透象床。象床可寝鱼可食,不知郎意何南北。岸上种莲岂得生,池中种槿岂得成。丈夫一去花落树,妾独夜长心未*。

    22、《酒肆行》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回瞻丹凤阙,直视乐游苑。四方称赏名已高,五陵车马无*远。晴景悠扬三月天,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他垆邻肆何寂然。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初醲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深门潜酝客来稀,终岁醇醲味不移。

    [阅读全文]...

2022-01-10 18:40:46
  • 韦应物的诗句大全

  •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韦应物《东郊》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韦应物《东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韦应物《闻雁》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韦应物《观田家》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韦应物《送杨氏女》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韦应物《送杨氏女》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韦应物《长安遇冯着》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韦应物《送杨氏女》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韦应物《调笑令·胡马》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阅读全文]...

2021-12-22 13:05:49
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 句子
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 语录
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 说说
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 名言
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 诗词
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 祝福
唐代韦应物的西楼古诗繁体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