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昌龄的春怨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昌龄的春怨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昌龄的春怨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昌龄的春怨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西*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
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
朦胧树色隐昭阳。
王昌龄诗鉴赏
“西宫夜静百花香”,诗的首句点明季节,点明时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诗人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一般来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一个妙龄的少女,既然还没有就寝,就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为什么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呢?或许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或许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引起了她的兴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此刻,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为什么欲卷而终于不卷呢?原因是: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光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描写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她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又止,并没有真的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暗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
诗的末句“朦胧树色隐昭阳”,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有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
这是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将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更加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责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怨》是当之无愧的。
《闺怨》
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译文:
闺阁中的少妇,
从来不知忧愁;
春来细心打扮,
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
心里难受;
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赏析: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无余。
1、《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2、《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3、《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桌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4、《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5、《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6、《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着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7、《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桌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8、《别刘谞》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9、《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10、《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桌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11、《独游》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12、《香积寺礼拜万回*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1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14、《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 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 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15、《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16、《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桌,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17、《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18、《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19、《途中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20、《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王昌龄的闺怨诗词
诗人王昌龄除边塞诗外,诗人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闺怨诗,呈现出绮丽哀婉、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
盛唐是诗歌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个诸教杂糅、开明兼容的时代。儒释道三家思想高度发展、交融互补,对广大士人的政治理想、生活态度乃至个人心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昌龄是盛唐诗歌的代表作家,其思想以儒为主,释道兼修,其早年多受儒家思想影响,屡遭贬黜之后,又受到释、道两家的浸染。但纵观诗人一生,儒家思想则是其思想的主体。诗人素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其诗独具风采,不仅称雄当时,而且还享誉后世。王世贞曰:“七言绝句,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唐……七言绝,如太白、龙标,皆千秋绝技。”②可见诗人之七言绝句与李白并称翘楚。其诗歌比较集中的两类主题分别是描写边塞征戍生活及表现女性的命运和心灵。闺怨诗在王昌龄所有诗作里所占比例较小,但这几首闺怨诗都是以诗人最为擅长的七绝入手,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一
闺怨是*爱情诗歌中较古老主题,也是常见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伯兮》、《卷耳》等篇,多以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在特定时代环境、社会条件和生活境遇下女性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在唐代这个诗歌全盛的国度,亦有不少诗人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闺怨诗,反映当时普遍深刻的社会内容,思妇曲折丰富的心理。如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喜鹊声。诗人以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盼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细腻动人。长夜漫漫,独对孤灯,离愁怨恨令人思绪万千、肝肠寸断,孤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折磨着她。此诗充满了对命运无望的哀叹,在唐代闺怨诗里,绝大部分都渗透着这种凄凉寂寥之感。
二
而王昌龄以闺怨为主题的诗歌中,这种情绪则少有表露。如名篇《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位闺阁少妇,初为人妻,尚不知忧愁。她于春日涂脂抹粉,走上翠楼。翠楼即青楼,指“美人所居之楼,古代显贵之家楼房多饰以青色,故称为青楼”③可见她是贵族女子,未经历过磨难,尚难体会夫妻离别之苦,闲来无事,独上翠楼去领略春日景致。第三句“忽见”二字陡然一转,全诗的情调也随之改变。微风徐徐,杨柳依依,春色恼人,眼前之景触动了少妇心弦,心爱之人远隔千山万水,撩人春色无人共赏。此刻,少妇先前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悔恨之情涌上心头,后悔叫夫婿去“觅封侯”,反而不能相知相守。首句虽说“不知愁”,但对远在戍边的夫婿,久别不见的愁思却一直根植在少妇心中,只不过在少女心性之下未表现出来。而春日“陌头杨柳色”是少妇情感迸发的导火索,成为她感情陡转直下的契机,使少妇在情感与理智中纠结。再如《青楼怨》: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长夜漫漫,这位贵族少妇因思念夫婿而肠断关山。何以解忧?只有高奏古筝来排遣幽怨苦闷。而筝声似乎能化解忧思,使这种怨愁略微淡缓。这两首虽是闺怨诗,但读来却不会让人觉得沉闷压抑,诗歌体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艺术特色,而这正是儒家诗歌的创作原则,也是评诗的圭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以儒家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王昌龄尊奉儒家诗教思想,使其诗歌创作呈现出“哀而不怨”、“怨而不怒”的思想倾向。
诗人有着建功立业的胸怀大志,素以边塞诗著称于世,曾高歌:“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变行路难》)还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吐露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成为盛唐诗歌中雄浑壮美的名篇。然而这与诗人闺怨诗中所表露的思想是否相矛盾呢?其实不然,这些诗歌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对诗人的深刻影响。盛唐气象积极向上,豪迈恢宏,尚武是当时社会的风尚。而王昌龄又是个仁义有情之人,所以他的诗一方面歌颂边关将士的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即说征战的苦又说思妇的愁。前者充满了诗人对于功名理想的热衷追求,体现了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后者体现了诗人的儒家之“仁”,关怀天下苍生,体察民间疾苦,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因此,诗人方写出了如此具有感发力量的好诗。
三
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少有同时代闺怨诗中那种浓厚的哀伤。《闺怨》中,一个“教”字体现了少妇的积极心态,她支持夫婿戍边卫国,希望夫婿立功封侯,从而夫贵妻荣。尽管少妇“忽见杨柳色”后略有悔意,但已于事无补,毕竟丈夫远在边疆征战,不能轻易归还,而少妇还是期望丈夫立功封侯的,那么这“悔”,也只是为春情所触发的一时之悔。这位显然是出身贵族的大家闺秀,识得大体,舍得儿女私情,忍却当下心头的思念愁绪,求得以后生活的富贵荣耀。且看《青楼曲二首》:
其一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这两首诗里没有任何“怨”,可谓是闺怨诗之奇葩,写出了贵族少妇夫贵妻荣、自矜得意的形象。一位跨坐在着金鞍白马上的将军,带领十万大军行进在长安大街上。道旁高楼上,少妇悠闲弹筝,注目这支威武之师。这两个场景之间有何联系呢?第二首则给出了答案,原来这是一支凯旋之师,而意气风发的白马将军正是这位少妇的夫婿,且已封侯。楼头少妇看似悠闲无事,实则心中波澜荡漾,似乎从筝声中即可体会出少妇的欢快之情。
如将上述四首诗串联起来,诗人便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族女子嫁给了官宦子弟,希望夫婿可以征战沙场,立功封侯以求封妻荫子,其夫婿也有宏图大志,听得少妇的一番劝告便积极上进,主动征战边戍,以求立威扬名、建功立业。滞家少妇趁春意萌动登上青楼观景,却为此风中杨柳触发思念之情,略有悔意,夜间“高调鸣筝缓夜愁”,用希冀夫婿封侯的愿望来压制万千愁思。而后夫婿征战归来功成名就。这时少妇又坐于青楼之上,鸣奏起古筝。虽皆弹筝,却与那个思念的夜晚之心境迥然有别,自己素来的辛苦等待未白费,这时少妇充满了对丈夫立功凯旋的满腔喜悦。可以说这四首诗虽是闺怨诗却仍体现了诗人立志报国,建功立业从而封妻荫子的传统儒家思想。
综上所述,王昌龄信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思想,在实现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方面持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即使在闺怨诗中也体现出了这种倾向,可见报国之志在他的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王昌龄古诗大全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2、《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3、《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4、《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5、《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
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6、《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7、《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8、《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9、《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10、《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长信怨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解
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2、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苻》。
3、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意。
译文
清晨金殿初开,就拿着扫帚扫殿堂;
姑且手执团扇徘徊度日,消磨时光。
即使颜白如玉,还不如丑陋的寒鸦;
它飞还昭阳殿,还带君王的日影来。
赏析
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妹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1、《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3、《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4、《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5、《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6、《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7、《送张四》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8、《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送狄宗亨》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5、《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长信怨》 奉帚*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7、《*怨》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8、《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10、《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11、《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2、《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3、《塞上曲》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14、《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停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况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鼷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古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15、《古意》 桃花四面发,桃叶一枝开。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清筝向明月,半夜春风来。
16、《放歌行》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 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 升*贵论道,文墨将何求。 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 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 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 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 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 若得金膏逐,飞云亦何俦。
17、《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 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 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 幽居与君*,出谷同所骛。 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 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 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 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 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 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 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 清光比故人,豁达展心晤。 冯公尚戢翼,元子仍跼步。 拂衣易为高,沦迹难有趣。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罢酒当凉风,屈伸备冥数。
18、《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馀,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阴火昔所伏,丹砂将尔谋。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 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野人善竹器,童子能溪讴。 寒月波荡漾,羁鸿去悠悠。
19、《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干。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20、《杂兴》 握中铜匕首,粉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雠,*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朝
【原文】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解】
1、未央:汉宫殿名,也指唐宫。
2、*阳歌舞:*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译文】
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
【创作背景】
天宝(742—756)年间,唐玄宗宠纳杨玉环,淫佚无度。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即位后,他的第一位皇后陈氏数年无子,所以*阳公主就把邻*大户女子收买来,养在家中,准备让汉武帝选取为妃。适逢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阳侯家中,*阳公主就将这些美女装饰打扮起来,供汉武帝选择。但汉武帝看后,都不满意。接着,*阳公主让讴者助兴,汉武帝看中卫子夫宠幸了她,并带入宫中。卫子夫入宫一年多没被复幸。
【赏析】
诗写*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鉴赏】
前两句中,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
诗文中的写作特点就是咏的都是汉宫旧事,实际上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诗以“昨夜”总领全篇,一、二两句切题,点名时令和地点;后两句对新宠者进行直接描述,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这首诗通篇写*之怨,却无一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全诗虚此实彼,言*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乃弦外有音的手法,所谓“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这正体现了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全诗写*之怨,却无怨语怨字。作者着力于背面敷粉,以侧面打光的手法,使其明暗清晰。诗明写新人受宠的情状,暗抒旧人失宠之怨恨。虚此实彼,言*意远:似乎无怨,怨至深;似乎无恨,恨至长。实弦外有音的手法。
原文:
古别离
作者: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古离别拼音:
qíngyānmòmòliǔsānsān,
búnàlíqíngjiǔbànhān。
gèngbǎyùbiānyúnwàizhǐ,
duànchángchūnsèzàijiāngnán。
古离别翻译:
晴空云淡柳*如烟,
别情难遣散饮酒丰酣。
手拿着玉鞭指向云外,
使人断肠是明媚江南。
古离别字词解释:
⑴毵(sān)毵:柳枝浓密下垂的样子。一作“鬖(sān)鬖”。
⑵不那离情酒半酣(hān):为了排遣离情而饮酒到了半醉。不那,无可奈何的意思。那,同奈。
⑶玉鞭:精美的马鞭。云外:天外。
⑷断肠:指因离愁而断肠。
古离别赏析:
用美丽的景色与欢快的感情互相衬托,互相点染,这是诗人们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韦庄这首诗却不同,诗人别开生面,用美景衬托离愁,用离愁点染美景。把离愁与美景揉和在一起,使其互相作用,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依依,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解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满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压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刻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三句用“更”字一转,用一“指”字,写出临别时的杨鞭指点动作,使这幅图画更加栩栩如生。四句用“断肠春色在江南”七字,作进一层的抒写,将要云的江南,春天来得更早,春色也就更加动人,它带给行人的不是欢乐,而是更多的因春色而触动的离愁。写到这里,诗意也就自然突现出来了。
全诗色调鲜明,音节和谐,语言流畅华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晚唐写景伤别的作品中是较好的一篇。
个人评价:
1、《升庵诗话》:“晴烟漠漠柳毵毵······”韦端己送别诗多佳,经诸家选者不载。
2、《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李云:结有余恨。
3、《唐诗广选》:高廷礼曰:晚唐绝句兴象不同,而声律亦未远。如韦庄《离别》诸篇,尚有盛唐余韵。
4、《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扬慎曰:妙品。周珽曰:古色古貌,杂诸王、李,何辨。后二句正是第二句意。与陆鲁望《有别》后联语意相同:陆以留别者言,居人登楼所望,有不堪增愁处;韦以送别者言,行人玉鞭所指,有不胜断肠处。
5、《唐诗摘钞》:读此益知王昌龄“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倒叙之妙。常建云“即令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与此同意,此作较饶风韵。
6、《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觉字字有情有味,得盛唐余韵。
个人资料:
韦庄(约836—约910),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官终吏部侍郎兼*章事。工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尤工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卷,录诗三百一十六首。另有《浣花词》辑本,存词五十五首。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王昌龄的春怨古诗
王昌龄写的春怨古诗注音
闺怨的古诗王昌龄
王昌龄写的闺怨古诗
闺怨唐王昌龄的古诗
古诗闺怨王昌龄的杨柳
西宫秋怨唐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的古诗闺怨带拼音
长信怨王昌龄带拼音的古诗
有王昌龄的古诗吗
王昌龄写的古诗
王昌龄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
王昌龄的古诗20字
王昌龄被贬的古诗
王昌龄有名的古诗
王昌龄的归月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有
王昌龄名句
有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王昌龄的七圣古诗
山行的古诗王昌龄
王昌龄的七字古诗
闻王昌龄写的古诗
王昌龄的4句古诗
出望王昌龄的古诗
王冒龄的古诗出塞王昌龄
王昌龄和王翰的古诗
王昌龄的古诗短诗
王昌龄其他的古诗
践踏别人的感情古诗
终归会遇见的古诗词
与黄河有关的俗语古诗词
椒盐的古诗
关于思念月亮的古诗
隐晦表达喜欢一个人的古诗
和雅校园文化的古诗
赤壁这首古诗的拼音
古诗的音美包括哪些
写春天的所有古诗词
一百首古诗的图
描述昼夜激战的古诗
关于走马观花的古诗
用古诗词表达对兄弟的爱
关于新年的古诗有么
古诗的古诗论诗
牛年古诗词的100首
关于亡羊补牢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体育文化
有关反思的古诗词
吟兴的古诗词
弟弟古诗的拼音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中心
形容男生大气的古诗词
古诗容易错的地方
以茶为名的古诗
关于国家防控的古诗
家庭教育的古诗词给或古文
类似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古诗词
望天门山的古诗好大声势
阴和月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