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昌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昌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昌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昌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吧。
1、《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1]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塞下曲四首》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
唐代诗人王昌龄写关于送别的诗非常的多,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王昌龄的送别诗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那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现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
⑴魏二:作者的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送郭司仓》
唐代: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译文
碧绿的淮水映照着屋门,我挽留的心意十分诚恳。
明月代我为客人送行,我的心绪却如春潮翻滚不息。
注释
①郭司仓:作者的朋友。司仓,管理仓库的小官。
②淮(huái)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
③留骑(jì):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④良掾(yuàn):好官吏,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送狄宗亨》
唐代: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的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王昌龄的爱国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昌龄的爱国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出塞》鉴赏
原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古诗赏析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王昌龄的诗
4、《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5、《别辛渐》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6、《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7、《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8、《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9、《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10、《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11、《寄是正字》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12、《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天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13、《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4、《段宥厅孤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
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二)《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
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不是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怎么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非常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使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像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队伍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使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队伍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队伍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队伍,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作者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队伍,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王昌龄古诗大全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昌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斋心》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2、《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3、《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4、《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5、《驾幸河东》
晋水千庐合,汾桥万国从。
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
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
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6、《潞府客亭寄崔凤童》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7、《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8、《沙苑南渡头》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9、《谒焦炼师》
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
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炉香净琴案,松影闲瑶墀。
拜受长年药,翩翻西海期。
10、《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李白与王昌龄是一对好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赠别诗,是李白写给其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是盛唐诗风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掀天揭地,驭电驱雷,影响极大。如其《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其雄杰乃尔!可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人生道路却极为凄惨。他虽于开元十五年(727年)高中进士,不久又中宏词科,却一直沉浮在县尉与校书郎的下僚之中。还一再遭贬。天宝六年(747年),昌龄又以细故远谪五溪之外的龙标县当县尉。此时在浙东剡溪旅途中的李白得知消息,很为老友担忧抱屈,于是写了这首深情无限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千里投送,以相慰藉。
此诗首句点出“杨花”与“子规”,用极有象喻性的景物烘托离情。“杨花”在诗文中多指柳絮,它漂泊无定,是抛家傍路、流离失所的象征。隋代民歌就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就是显例。“子规”,即杜鹃。啼声若“不如归去”,是留人不走的冤禽恨鸟。民谚有:“……南北东西,千丝万缕。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一声声不如归去。”都是借柳絮鹃声来刻画离情别恨。
太白的`这首诗即以此发端,将伤别之情浓重地刻画了出来。次句则点出谪地,“五溪”指怀化洪江一带的五条河流,即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叫五溪蛮。杜甫《咏怀古迹》之一云:“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正指此地。五溪地处偏远,道路艰难,当时视为畏途。龙标本为地名,这里代指出龙标尉王昌龄。这个转换用法意在增加联想。使之与“龙荒蛮甸”之类的穷乡僻壤产生联系,是其用笔微妙处。后二句用“我”字领起,直抒胸臆:把我对你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吧!让它代表我的心随风送到夜郎吧。不说把愁心托付给诗缄,托付给差人,而说托付给朗照人天的明月,是一种升华诗意的手段。它使诗意顿然变得空灵、曼妙、高远、清华了。它将一段关切之情表现得格外悃愊感人。用笔之轻灵,设色之佳妙,寄情之真挚,可谓妙到毫颠。
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造化之作弄。11年后,李白因参加永王璘队伍之故也被长流夜郎。他十分苦恼,尽量延宕。从乾元五年(758年)春天开始流放,在荆南楚北转悠了一年多,直到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刚到白帝城,就等来了大赦消息。半道放还时,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以志其快。
李白在流放途中,来到鼎州(常德),在沧水驿楼上写了《菩萨蛮》、《忆秦娥》二词,更是开了唐词的先河,影响重大。王国维以为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李白在《春滞沅湘有怀山中》诗云:“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断肠续”诸语,与其《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诗句,语境心情,如出一手,印证了李白对《菩萨蛮》的著作权。为千古词坛添一佳话,岂不妙哉!
重读其赠王昌龄诗与《下江陵》《菩萨蛮》词,皆与夜郎有关。令人有祸福如环,倚伏相继之叹!
1、《小敷谷龙潭祠作》 崖谷喷疾流,地中有雷集。 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 跳波沸峥嵘,深处不可挹。 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入。 灵怪崇偏祠,废兴自兹邑。 沉淫顷多昧,檐宇遂不葺。 吾闻披明典,盛德催世及。 生人载山川、血食报原隰。 岂伊骇微险,将以循氓揖。 奔飞振吕梁,忠信亦我*。 波流浸已广,悔吝在所汲。 溪水有请源,蹇裳靡沾湿。
2、《段宥厅孤桐》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3、《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4、《赠宇文中丞》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 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 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忽逢*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 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5、《观猎》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6、《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7、《卢溪别人》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8、《失题》 时与醉林壑,因之堕农桑。 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
9、《城旁》 降奚能骑射,战马百余匹。 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 囗囗煞单于,薄暮红旗出。 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 脱却囗囗囗,囗囗沦狄天。 匈奴不敢出,漠北开尘烟。
10、《寄是正字》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11、《失题》 主家新邸第,相国旧池台。 馆是招贤辟,楼因教囗囗。 轩车人已散,箫管凤初来。 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12、《秋日》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13、《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盛才膺命世,高价动良时。 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 神仙去华省,鸳鸯忆丹墀。 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 江山纷想象,云物动葳蕤。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 相马如何恨,登龙返自疑。 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衰。 拙疾徒为尔,穷愁欲问谁? 秋风一片叶,朝镜数茎丝。 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琼瑶生箧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里,犹应访所知。
14、《送乔林》 草绿*津,花开一水滨。 今君不得意,辜负帝乡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君唯饮酒,陶令肯羞贫。 阳羡风流地,沧江避世人。 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 青鸟迎孤桌,白云随一身。 潮从秣陵上,月映石头新。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15、《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16、《横吹曲辞·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17、《段宥厅孤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18、《咏浣纱溪》 钱塘江上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19、《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20、《变行路难》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 前驱引旗节,千里阵云匝。 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 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
引导语:对于王昌龄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亦有很多人学过王昌龄的诗,那么你知道王昌龄写的边塞诗有哪些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从军行》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军行七首》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北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附加阅读:王昌龄文学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
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任何边塞诗作。而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的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才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
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王昌龄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
关于王昌龄的诗句
王昌龄名句
王昌龄爱国的诗句
王昌龄的古诗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古诗
王昌龄的爱国诗句
王昌龄爱国诗句
王昌龄经典诗句
王昌龄著名诗句
有王昌龄的古诗吗
王昌龄的4句古诗
王昌龄写的古诗
王昌龄的古诗20字
王昌龄被贬的古诗
王昌龄的春怨古诗
王昌龄有名的古诗
王昌龄的归月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有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有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王昌龄的七圣古诗
山行的古诗王昌龄
王冒龄的古诗出塞王昌龄
王昌龄的七字古诗
闻王昌龄写的古诗
出望王昌龄的古诗
古诗采莲曲的诗句王昌龄
王昌龄和王翰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