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昌龄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昌龄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昌龄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昌龄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王昌龄的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下面和小编一起看看王昌龄的诗有哪些吧。
1、《送刘慎虚归取宏词解》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
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
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
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1]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塞下曲四首》其一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其二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其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
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
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
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
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
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
盈缩理无余,今往何必忧。
郴土群山高,耆老如中州。
孰云议舛降,岂是娱宦游。
王昌龄的送别诗句
唐代诗人王昌龄写关于送别的诗非常的多,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王昌龄的送别诗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那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现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
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
注释
⑴魏二:作者的友人。排行第二,名字及生*均不详。
⑵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
⑶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送郭司仓》
唐代:王昌龄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译文
碧绿的淮水映照着屋门,我挽留的心意十分诚恳。
明月代我为客人送行,我的心绪却如春潮翻滚不息。
注释
①郭司仓:作者的朋友。司仓,管理仓库的小官。
②淮(huái)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
③留骑(jì):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④良掾(yuàn):好官吏,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送狄宗亨》
唐代: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全诗的内容是诗人对朋友真挚情谊的表达,抒发的是惜别之情。狄宗亨,王昌龄的朋友,事迹不详。
“秋在水清山暮蝉”,送行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水清”,说明天气晴朗,“暮蝉”,日落的时候尚有蝉在鸣叫。“洛阳树色鸣皋烟”,说明送行的地点和朋友要去的地方。“洛阳”是诗人与狄宗亨惜别的地方,也就是今河南省洛阳市;“鸣皋”,狄宗亨要去的地方,在河南省嵩县东北,陆浑山之东有“鸣皋山”,相传有白鹤鸣其上,故名。又称九皋山,山麓有鸣皋镇。本句中的“树色”和“烟”是写景,暮色苍茫中洛阳“树色”依稀可辨,这是实写;在洛阳是看不到鸣皋的“烟”的,但与朋友惜别时,向朋友要去的地方望去,烟雾朦胧,这是虚写。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诗的后两句直抒情怀。“愁不尽”说明两人情谊非同一般,后句侧重点是“空度”,他说,(你走了)我很惋惜(无人与我做伴),白白度过这个凉风飒飒、气候宜人的秋天。这两句语意浅*,而诗人与狄宗亨的深厚情谊却表现得十分深刻,即所谓“意*而旨远”。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含意隽永深沉,虽然只有四句,但却以情取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意余言外。因为一首“七绝”只有二十八个字,表现的思想感情又较复杂,这也就难怪诗人惜墨如金,用一字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第二句以“烟”字概括说明想象中的鸣皋景物,第三句以“愁”字表现诗人对狄宗亨的感情之深,皆是妙笔
王昌龄的诗
4、《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5、《别辛渐》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6、《出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7、《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8、《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9、《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10、《送人归江夏》
寒江绿水楚云深,莫道离忧迁远心。
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11、《寄是正字》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12、《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天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13、《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4、《段宥厅孤桐》
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
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
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1、《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2、《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 商风入我弦,夜竹深有露。 弦悲与林寂,清景不可度。 寥落幽居心,飕飗青松树。 松风吹草白,溪水寒日暮。 声意去复还,九变待一顾。 空山多雨雪,独立君始悟。
3、《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桌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4、《秋山寄陈谠言》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5、《次汝中寄河南陈赞府》 汝山方联延,伊水才明灭。 遥见入楚云,又此空馆月。 纷然驰梦想,不谓远离别。 京邑多欢娱,衡湘暂沿越。 明湖春草遍,秋桂白花发。 岂唯长思君,日夕在魏阙。
6、《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 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孤城,长天向乔木。 公门何清静,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常思着鞭速。 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7、《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 贤豪相追送,即桌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 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8、《别刘谞》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
9、《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馀响,来送千里客。 *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10、《留别岑参兄弟》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桌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
11、《独游》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12、《香积寺礼拜万回*等二圣僧塔》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13、《诸官游招隐寺》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14、《灞上闲居》 鸿都有归客,偃卧滋阳村。 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 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 廓落时得意,怀哉莫与言。 庭前有孤鹤,欲啄常翩翻。 为我衔素书,吊彼颜与原。 二君既不朽,所以慰其魂。
15、《风凉原上作》 阴岑宿云归,烟雾湿松柏。 风凄日初晓,下岭望川泽。 远山无晦明,秋水千里白。 佳气盘未央,圣人在凝碧。 关门阻天下,信是帝王宅。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说客。 予忝兰台人,幽寻免贻责。
16、《江上闻笛》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桌,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17、《赵十四兄见访》 客来舒长簟,开阁延清风。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晚来常读易,顷者欲还嵩。 世事何须道,黄精且养蒙。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忽忆鲈鱼□,扁舟往江东。
18、《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19、《途中作》 游人愁岁晏,早起遵王畿。 坠叶吹未晓,疏林月微微。 惊禽栖不定,寒兽相因依。 叹此霜露下,复闻鸿雁飞。 渺然江南意,惜与中途违。 羁旅悲壮发,别离念征衣。 永图岂劳止,明节期所归。 宁厌楚山曲,无人长掩扉。
20、《山行入泾州》 倦此山路长,停骖问宾御。 林峦信回惑,白日落何处。 徙倚望长风,滔滔引归虑。 微雨随云收,蒙蒙傍山去。 西临有边邑,北走尽亭戍。 泾水横白烟,州城隐寒树。 所嗟异风俗,已自少情趣。 岂伊怀土多,触目忻所遇。
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
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王昌龄写的边塞诗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塞》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二)《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这是一首气魄宏伟的边塞诗。青海湖上乌云密布,皑皑雪山顿时变暗,战士在塞外孤城上还想望着遥远的玉门关。在黄沙漫漫的战场上,他们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不打败敌人是决不回乡的。
青海 : 指青海湖。
穿 : 磨破。
金甲 : 铠甲的美称。
楼兰 : 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三)《从军行》
年代: 唐 作者: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
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不是正面描写单刀匹马的关羽与领兵五万的华雄怎么正面交手,而是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关羽)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段文学,笔墨非常简练,从当时的气氛和诸侯的反应中,写出了关羽的神威。论其客观艺术效果,比写挥刀大战数十回合,更加引人入胜。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当然有他匠心独运之处,但如果就避开正面铺叙,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去使人想象战争场面这一点来看,却不是他的首创,像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应该说已早著先鞭,并且是以诗歌形式取得成功的。
“大漠风尘日色昏”,由于我国西北部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均呈自西向东或向东南走向,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形成一个大喇叭口,风力极大,狂风起时,飞沙走石。因此,“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但这不光表现气候的暴烈,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还自然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情势下,唐军采取什么行动呢?不是辕门紧闭,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征。为了减少风的强大阻力,加快行军速度,战士们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这两句于“大漠风尘”之中,渲染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队伍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这就把读者的心弦扣得紧紧的,使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可以说是一落一起。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队伍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轮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队伍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这支强大剽悍的增援队伍,既衬托出前锋的胜利并非偶然,又能见出唐军兵力绰绰有余,胜券在握。
从描写看,作者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队伍,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这是打破常套的构思。如果改成从正面对夜战进行铺叙,就不免会显得*板,并且在短小的绝句中无法完成。现在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就把绝句的短处变成了长处。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这一切,在短短的四句诗里表现出来,在构思和驱遣语言上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温酒斩华雄”那样一类小说故事的。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李白与王昌龄是一对好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赠别诗,是李白写给其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是盛唐诗风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掀天揭地,驭电驱雷,影响极大。如其《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其雄杰乃尔!可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人生道路却极为凄惨。他虽于开元十五年(727年)高中进士,不久又中宏词科,却一直沉浮在县尉与校书郎的下僚之中。还一再遭贬。天宝六年(747年),昌龄又以细故远谪五溪之外的'龙标县当县尉。此时在浙东剡溪旅途中的李白得知消息,很为老友担忧抱屈,于是写了这首深情无限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千里投送,以相慰藉。
此诗首句点出“杨花”与“子规”,用极有象喻性的景物烘托离情。“杨花”在诗文中多指柳絮,它漂泊无定,是抛家傍路、流离失所的象征。隋代民歌就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就是显例。“子规”,即杜鹃。啼声若“不如归去”,是留人不走的冤禽恨鸟。民谚有:“……南北东西,千丝万缕。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一声声不如归去。”都是借柳絮鹃声来刻画离情别恨。
太白的这首诗即以此发端,将伤别之情浓重地刻画了出来。次句则点出谪地,“五溪”指怀化洪江一带的五条河流,即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叫五溪蛮。杜甫《咏怀古迹》之一云:“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正指此地。五溪地处偏远,道路艰难,当时视为畏途。龙标本为地名,这里代指出龙标尉王昌龄。这个转换用法意在增加联想。使之与“龙荒蛮甸”之类的穷乡僻壤产生联系,是其用笔微妙处。后二句用“我”字领起,直抒胸臆:把我对你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吧!让它代表我的心随风送到夜郎吧。不说把愁心托付给诗缄,托付给差人,而说托付给朗照人天的明月,是一种升华诗意的手段。它使诗意顿然变得空灵、曼妙、高远、清华了。它将一段关切之情表现得格外悃愊感人。用笔之轻灵,设色之佳妙,寄情之真挚,可谓妙到毫颠。
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造化之作弄。11年后,李白因参加永王璘队伍之故也被长流夜郎。他十分苦恼,尽量延宕。从乾元五年(758年)春天开始流放,在荆南楚北转悠了一年多,直到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刚到白帝城,就等来了大赦消息。半道放还时,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以志其快。
李白在流放途中,来到鼎州(常德),在沧水驿楼上写了《菩萨蛮》、《忆秦娥》二词,更是开了唐词的先河,影响重大。王国维以为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李白在《春滞沅湘有怀山中》诗云:“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断肠续”诸语,与其《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诗句,语境心情,如出一手,印证了李白对《菩萨蛮》的著作权。为千古词坛添一佳话,岂不妙哉!
重读其赠王昌龄诗与《下江陵》《菩萨蛮》词,皆与夜郎有关。令人有祸福如环,倚伏相继之叹!
李白与王昌龄是一对好友,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李白送别王昌龄的诗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赠别诗,是李白写给其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是盛唐诗风的杰出代表。他的边塞诗掀天揭地,驭电驱雷,影响极大。如其《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其雄杰乃尔!可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人生道路却极为凄惨。他虽于开元十五年(727年)高中进士,不久又中宏词科,却一直沉浮在县尉与校书郎的下僚之中。还一再遭贬。天宝六年(747年),昌龄又以细故远谪五溪之外的龙标县当县尉。此时在浙东剡溪旅途中的李白得知消息,很为老友担忧抱屈,于是写了这首深情无限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诗,千里投送,以相慰藉。
此诗首句点出“杨花”与“子规”,用极有象喻性的景物烘托离情。“杨花”在诗文中多指柳絮,它漂泊无定,是抛家傍路、流离失所的象征。隋代民歌就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就是显例。“子规”,即杜鹃。啼声若“不如归去”,是留人不走的冤禽恨鸟。民谚有:“……南北东西,千丝万缕。系不得郎舟住。这边啼鹧鸪,那边唤杜宇,一声声行不得也,一声声不如归去。”都是借柳絮鹃声来刻画离情别恨。
太白的`这首诗即以此发端,将伤别之情浓重地刻画了出来。次句则点出谪地,“五溪”指怀化洪江一带的五条河流,即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和渠水。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叫五溪蛮。杜甫《咏怀古迹》之一云:“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正指此地。五溪地处偏远,道路艰难,当时视为畏途。龙标本为地名,这里代指出龙标尉王昌龄。这个转换用法意在增加联想。使之与“龙荒蛮甸”之类的穷乡僻壤产生联系,是其用笔微妙处。后二句用“我”字领起,直抒胸臆:把我对你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吧!让它代表我的心随风送到夜郎吧。不说把愁心托付给诗缄,托付给差人,而说托付给朗照人天的明月,是一种升华诗意的手段。它使诗意顿然变得空灵、曼妙、高远、清华了。它将一段关切之情表现得格外悃愊感人。用笔之轻灵,设色之佳妙,寄情之真挚,可谓妙到毫颠。
不知是命运的巧合,还是造化之作弄。11年后,李白因参加永王璘队伍之故也被长流夜郎。他十分苦恼,尽量延宕。从乾元五年(758年)春天开始流放,在荆南楚北转悠了一年多,直到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刚到白帝城,就等来了大赦消息。半道放还时,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以志其快。
李白在流放途中,来到鼎州(常德),在沧水驿楼上写了《菩萨蛮》、《忆秦娥》二词,更是开了唐词的先河,影响重大。王国维以为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李白在《春滞沅湘有怀山中》诗云:“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断肠续”诸语,与其《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的诗句,语境心情,如出一手,印证了李白对《菩萨蛮》的著作权。为千古词坛添一佳话,岂不妙哉!
重读其赠王昌龄诗与《下江陵》《菩萨蛮》词,皆与夜郎有关。令人有祸福如环,倚伏相继之叹!
1、《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6、《答武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7、《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8、《秋兴》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着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9、《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掉。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0、《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1、《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12、《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13、《送高三之桂林》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15、《送李十五》
怨别秦楚深,江中秋云起。
天长杳无隔,月影在寒水。
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
王昌龄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下面是描写边塞诗句王昌龄,欢迎参考阅读!
1、《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军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军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军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 698- 约757 ),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727 )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 734 )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王昌龄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
关于王昌龄的诗句
王昌龄名句
王昌龄爱国的诗句
王昌龄的古诗诗句
王昌龄的诗句古诗
王昌龄的爱国诗句
王昌龄爱国诗句
王昌龄经典诗句
王昌龄著名诗句
有王昌龄的古诗吗
王昌龄的4句古诗
王昌龄写的古诗
王昌龄的古诗20字
王昌龄被贬的古诗
王昌龄的春怨古诗
王昌龄有名的古诗
王昌龄的归月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有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
有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王昌龄的七圣古诗
山行的古诗王昌龄
王冒龄的古诗出塞王昌龄
王昌龄的七字古诗
闻王昌龄写的古诗
出望王昌龄的古诗
古诗采莲曲的诗句王昌龄
王昌龄和王翰的古诗
骑鹅旅行记的古诗
忘了白天还是晚上的古诗词
带辰溪的古诗词
仙气的古诗词
经典永流传唱的古诗词
咏年的古诗词
10首关于樱花的古诗欣赏
教儿歌古诗的小游戏
爱国的古诗古代
给老人的长古诗词
咏鹅古诗里的动作词语
孝老敬亲的古诗
描写夕阳的古诗的名字
关于牛的四言古诗
写浪淘沙其七的古诗
五行十列格式的古诗
带春和*的古诗
只想抱着你的古诗
赵香香写的古诗
过零丁洋的下一首古诗
松山的古诗
酒仙的古诗
村居好看的古诗配画
总裁的私宠宝贝古诗诗免费
与起点有关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表秋天的古诗
赞美十二月份的古诗词
古诗意境的书画
关于有趣的古诗和对**全
文学常识的古诗
听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