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关于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00) 语录(14) 说说(192)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19) 心语(1k+)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古诗的意思)

  • 秋夜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作者】陆游 【朝代】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字词解析: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

    3、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4、天汉:银河。

    5、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6、怆(chuàng):悲伤。

    7、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8、河:指黄河。

    9、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10、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11、摩天:迫*高天,形容极高。

    12、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13、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4、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5、南望:远眺南方。

    16、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句子解析:

    三万里河东入海:波涛汹涌的黄河,奔腾向东进入大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高高的华山,直冲云霄。

    遗民泪尽胡尘里:中原人民的眼泪在胡人的压迫下,都要流尽了。

    南望王师又一年:盼望着北伐大军归来的日子,又这样过去了一年。

    白话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秀琼小故事:

    又是一个睡不着的夜晚 ,辗转难眠,秋天的午夜,寒气开始逼*。

    天边似有一丝亮意。

    索性,裹起一件外套,走出这茅草屋。一阵寒冷直钻进所有的空隙,从胸前 ,从袖口。瞬间整个人都清醒了。

    于是,拄着根拐杖,慢慢地往那透着希望的山顶走去。顺着一丝丝阳光的气息前进。

    高处不胜寒,到了山顶,冷风来的更猛。不禁使劲的把身上的薄外套裹的更紧。

    远远望去,那奔腾的黄河的水似乎在吼叫,不停地向前冲去,似乎千军万马般勇猛上阵。那巍峨的华山,在这迷雾中也能若隐若现,他高高的站在那,犹如一个坚毅的将军,似乎有冲破天际的气魄。这样的情景,不禁让人想起北伐讨伐敌人的宋朝大军,他们是如此的坚毅和勇猛。

    但是,一年又过去了,前方没有传来征服的消息,而环顾着周围,像我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胡人的压迫和压榨,让人们的生活水深火热,让多少人在夜里默默流泪,祈求胜利。

    而我,在那么多的日夜里,泪已流尽,唯有期盼胜利消息的念头,支持着我继续生活下去。

    祖国啊,强大的祖国!希望你能如着黄河,如这华山,给人带来希望和坚强!

    [阅读全文]...

2022-07-19 20:25:32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古诗赏析

  • 秋夜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者是宋代家。其全诗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前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3-09 04:20:15
  • 陆游古诗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秋夜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宋】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生。

      其二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⑴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⑵天汉:银河。

      ⑶怆:悲伤。

      ⑷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⑸五千仞(rè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摩天:迫*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⑹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⑺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参考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创作背景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一支序曲,第二首才是主奏,意境更为辽阔,感情也更为沉痛。

      “三万里河”指黄河,“五千仞岳”,有人说是泰山,因为泰山最高,被列在五岳之首,历代君王也多要去泰山封禅,用黄河与泰山作为中原大好山河的象征似乎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赖汉屏认为岳指华山,理由是黄河与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陆游诗中的“岳”是指华山,可以从《宋史·陆游传》以及陆游的中找到证据。《宋史·陆游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中可以看出陆游收复中原的策略,就是通过四川进入陇右,先夺取长安,然后凭借关中的屏障进攻退守,像秦一样收复中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陆游把这么多心思用在这一块土地上,可见他的主张是横贯其创作的始终的,那么“五千仞山上摩天”中的岳指华山自然就最恰当了。“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扩大深沉,对仗工整犹为余事。

      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1] 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结句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1] 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2] [1] 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赏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阅读全文]...

2022-05-02 01:47:23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 秋夜,陆游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将晓:天将要亮。

      3、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4、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5、“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6、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7、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8、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9、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0、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1、南望:远眺南方。

      12、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翻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阅读全文]...

2021-11-27 23:26:24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 秋夜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句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意思: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出自] 南宋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摩天:迫*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名句: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河:黄河。仞:古时以八尺(一说七尺)为一仞。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摩天:天接触,形容很高。

      这两句大意是:万里黄河滚滚东流,奔腾入海;巍巍高山峥嵘雄峙,上接苍天。

      译文1: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译文2: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

      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

      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

      眼巴巴地盼望南宋军队一年又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六十八岁的陆游,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沦陷区的祖国大好河山,对沦陷区百姓的痛苦予以极大的同情,而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的愤慨。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爱憎分明,感情真挚、沉痛,尤其是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力赞美祖国半壁河山的壮丽,正所谓“以乐景写哀,则哀感倍生”。

    [阅读全文]...

2022-04-14 08:18:10
2022-07-01 12:36:49
  •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古诗赏析

  • 秋夜
  •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古诗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夜寄邱员外》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注释

      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属:正值,适逢,恰好。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鉴赏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在咫尺。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阅读全文]...

2022-03-20 08:27:49
  • 一个人在外想家的古诗(出门在外想家的古诗句)46句

  • 一个人
  • 1.客舍似家家似寄。——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4.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5.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李益《从军北征》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10.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1.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12.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13.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5.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18.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19.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20.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2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2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4.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江楼感怀》

    2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李煜《清*乐》

    26.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27.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2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9.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30.*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3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3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33.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34.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记住

    37.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38.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39.壮年听雨客舟中。——蒋捷《虞美人•听雨》

    4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4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43.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5.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

    [阅读全文]...

2021-12-26 12:19:48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古诗赏析

  •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解释】

      簟:竹*。

      月华:月光。

      看:估量。

      赊:迟。

      向来:前时。

      【翻译】

      又长又大的竹子最早迎到风,空城笼罩在淡淡的月光当中。银河中一只秋雁飞过,许多人家都在夜里捣衣。照节气看来应该是晚秋了,心里想着写诗酬答,睡得晚了。刚才吟诵你的,不知不觉到了鸦噪天明的时候。

      【赏析】

      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末两句赞扬友人寄赠的诗章,感情真挚,不是一般的套语,表现出他与友人的友谊。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

      这是一首酬答诗,为了酬诗,而通宵未眠,足见彼此心期之切。前半首写秋夜,声色俱全。颔联属对,尤其自然秀逸。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结构颇为严密。第二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是列锦示人,无论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还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都用名词,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诗味醇厚深长。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2-26 14:08:55
  • 秋夜的组诗

  • 秋夜
  • 秋夜的组诗

      1.

      秋风穿着旧外套

      在林间走来走去

      每一片叶子

      都有一颗疼痛的心

      里面藏着季节的.隐秘

      它们从不说出口

      只是轻轻地

      随风潜入泥土

      2.

      今晚我将月牙

      镶在木梳上

      黑色的瀑布

      流淌下来

      顺着它我走回了

      梦里的故乡

      3.

      隔着夜晚的空气

      我们拥抱接吻

      错将彼岸花当成雪地上

      盛放的一枝梅

      而灯火迷离

      黑发早已染成秋霜

      4.

      在黑夜我们睡去

      却常常在

      另一个世界醒来

      时间倒着走

      一些卑微的事物

      便显出了光亮

    [阅读全文]...

2022-04-22 10:20:55
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 句子
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 语录
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 说说
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 名言
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 诗词
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 祝福
秋夜将晓出门凉有感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