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关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 语录(3) 说说(3) 名言(569) 诗词(102) 祝福(1k+) 心语(118)

  •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要点

  • 知识
  •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要点

      《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赵太后新用事(新:刚刚)

      2、老妇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道歉)

      4、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依赖)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义词

      1、质:

      文质彬彬(本质)

      质疑问难(询问)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 )

      3、甚:

      若长安君主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

      4、异:

      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

      5、少:

      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6、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做,准备)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

      四、词类活用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继:动作名,继承人)

      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作状,每日)

      3、没死以闻(闻:使动,使……听闻)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使……尊)

      五、古今异义词

      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

    [阅读全文]...

2022-06-18 21:52:54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赏析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10)。没死(11)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18)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19)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20)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21)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啊,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

      注释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据《史记·赵世家》改。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ì戏):通“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ù注):粥的本字。 (7)耆(shì试):通“嗜”,喜爱。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着死罪。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独:非独,不仅,不单。微,非,不;(19)重器:指象征国家权力的贵重器皿。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义:赵国贤人。

      逐字解释

      1.选自《战国策`赵策》。触龙,人名。说,劝说。赵太后,赵慧文王的妻子赵威后。

      2.新用事,刚执政。

      3.以长安君为质:把长安君作为人质。

      4.乃:才。

      5.强谏:竭力劝说。

      6.明谓左右:明确地对大臣说。左右,指代身边的大臣。

      7.有复言……者:有再说……的人。

      8.老妇:赵太后自称。

      9.左师:官名。

      10.盛气而揖之:气冲冲地等着他。

      11.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

      12.谢:道歉。

      13.窃自恕:私下原谅自己。

      14.玉体:贵体。

      15.郄:同“隙”,病痛。

      16.恃辇:依靠车子。

      17.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18.今者:*来。

      19.殊:很。

      20.乃自强步:自己只勉强走走。强:勉强

      21.少益耆食:稍微渐渐喜欢吃东西。耆:通“嗜”,喜爱。

      22.和:安适,舒服的意思

      及:赶上,赶到。

      23.色少解: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

      24.贱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25.不肖:不贤,不成材。

      26.窃爱怜之:私意宠爱他。

      27.没死以闻: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您。

      28.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29.丈夫:男子。

      30.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31.贤:胜过,超过。

    [阅读全文]...

2022-02-27 04:27:03
  • 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触龙说赵太后重点语句翻译)

  • 语句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阅读全文]...

2022-01-17 16:40:22
  • 古诗接龙

  • 古诗接龙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接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唐】聂夷中——公子家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唐】刘禹锡——寄赠小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张谓——早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短羽新来别海阳,真珠高卷语雕梁。

      佳人未必全听尔,正把金针绣凤凰。

      ———【唐】滕白——燕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唐】——僧景云——画松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阅读全文]...

2022-02-26 15:41:05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及注释

  • 古诗文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及注释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和《古文观止》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注释: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战国纵横家帛书,中有触龙见赵太后章,正作触龙,据此改正。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igra一ve;戏):同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ugra一ve;注):粥的本字。

      (7)耆(sh&igra一ve;试):通“嗜”。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死。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死”的比喻说法。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一尸一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一宠一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非。

      (19)重器:指金玉珍宝。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义:赵国贤人。

      译文:

      赵太后新掌权,秦国猛烈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吐唾沫。”

      左师触龙说希望谒见太后。太后怒容满面地等待他。触龙进来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请罪说:“老臣脚有病,已经丧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没能来谒见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可是怕太后玉一体偶有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太后说:“我老婆子行动全靠手推车。”触龙说:“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现在胃口很不好,就自己坚持着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为增进一点食欲,对身体也能有所调剂。”太后说:“我老婆子可做不到。”太后的脸色*稍为和缓些了。

      左师公说:“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纪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爱怜他。希望能派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来保卫王宫。所以冒着死罪来禀告您。”太后说:“一定同意您的。年纪多大了?”回答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在老臣没死的时候先拜托给太后。”太后说: “做父亲的也爱怜他的小儿子吗?”回答说:“比做母亲的更爱。”太后笑道:“妇道人家特别喜爱小儿子。”回答说:“老臣个人的看法,老太后爱女儿燕后,要胜过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比不上对长安君爱得深。”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深远一点。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是想到可怜她要远去,也是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了子孙可以代代相继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左师公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的子孙有吗?”太后说:“我老婆子没听说过。”左师公说:“这是他们*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及于他们的子孙。难道是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地位高人一等却没什么功绩,俸禄特别优厚却未尝有所操劳,而金玉珠宝却拥有很多。现在老太后给长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给他,又赐予他大量珍宝,却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对国家做出功绩。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臣认为老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我以为你爱他不如爱燕后。”太后说:“行啊。任凭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就出兵了。

      子义听到这件事说:“君王的儿子,有着骨肉之亲,尚且不能依靠没功勋的高位,没劳绩的俸禄,而占有着金玉珍宝等贵重的东西,更何况作臣子的呢?”

    [阅读全文]...

2022-07-30 21:57:37
  • 古诗接龙

  •   1、《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7、《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8、《画》

      唐·高鼎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0、《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12、《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13、《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阅读全文]...

2022-06-09 06:41:55
  • 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

  • 唯美
  • 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

      导语: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3.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4.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5.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6.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7.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8.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9.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10.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1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12.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13.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4.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15.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16.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17.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18.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19.涧险泉声疑度雨,川*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20.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21.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2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3.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24.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25.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26.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27.上有天堂,下有赵州桥。

      28.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29.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30.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31.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阅读全文]...

2022-06-16 08:10:28
  • 龙头节的古诗词

  • 文学
  • 龙头节的古诗词

      二月二,龙抬头,抬走烦恼与忧愁;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幸福与满足;二月二,龙抬头,抬走苦闷与波折;二月二,龙抬头,抬来吉祥与好运。祝你快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龙头节的古诗词,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年代:宋

      作者: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拓展:

      龙抬头为什么称为龙抬头节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线以上,接*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什么

      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人们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人们“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阅读全文]...

2021-11-24 01:54:09
  • 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

  • 唯美,文学
  • 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描写赵州桥的唯美古诗句,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王勃

      3.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送吴七游蜀)骆宾王

      4.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5.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6.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李峤

      7.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8.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感怀)董思恭

      9.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

      10.遇圣人知幸,承恩物自欢。洛桥将举烛,醉舞拂归鞍。(东都酺宴四首)张说

      11.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12.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13.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玄都观)徐氏

      14.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横吹曲辞·后出塞其二)杜甫

      15.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灵隐寺)宋之问

      16.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华观)陈子昂

      17.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18.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19.涧险泉声疑度雨,川*桥势若晴虹。(游石淙山)张昌宗

      20.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21.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杜审言

      2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3.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24.绿渚传歌榜,红桥度舞旗。(清明日诏宴宁王山池赋得飞字)张说

      25.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送赵司马赴蜀州)宋之问

      26.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帝京篇)李世民

      27.上有天堂,下有赵州桥。

      28.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29.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30.渭水长桥今欲渡,葱葱渐见新丰树。(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31.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阅读全文]...

2022-04-20 09:31:06
  • 宿龙宫滩古诗词

  • 宿龙宫滩古诗词

      古诗原文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译文翻译

      浩浩荡荡的流水,在滩头时抑时扬。奔驰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闪电划过,惊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洁净。

      大梦醒来,只觉油灯罩着一轮光圈,深宵将尽,微雨送来清新的凉爽。为什么我们通宵达旦的谈语,说来说去都是说的家乡琐事?

      注释解释

      龙宫滩: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

      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

      抑:低。更:又。扬:高。

      激电:电闪雷鸣。

      惊浪:大浪。浮霜:浪头的泡沫白如浮霜。

      梦觉:梦醒。晕:灯照水气而生的晕圈。

      宵残:天亮之前。

      连晓语:夜间说话到天亮。

      创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死,唐顺宗李诵即位,大赦天下。韩愈遇赦北上,离开阳山途经龙宫滩时见其景险奇,触景生情。于是便作了此诗。

      诗文赏析

      该诗前四句是写龙宫滩之险奇,接下面两句则是诗人触景生情,景心互动,产生了共鸣。特别是那“宵残雨送凉”之句,天将破亮,可还是浙浙沥沥地下着小雨,小雨送凉,这个“凉”字在此既是写实又是写感。阳山是个山区,气候宜人,加之龙宫滩这个特殊之地,又是“宵残”之时,确实是个地道的`“凉”。再个是诗人含冤遭贬阳山一年之多,满腹的委屈和压抑,*时犹如一把无名之火,燃烧在心头,终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当然自觉自待,“凉”在心头了。这一个“凉”字写活了诗人独享的快意。

      该诗最后两句写到:“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此景此地,此时此情,一旦梦醒,自然会心情激动,睡意全无,打开开心的话匣,套套不觉一直说到天亮,说的是故乡河阳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该诗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后,要大展宏图,实现他不懈追求的宏愿。该诗情景相融,浑然一体,主题明朗,语序流畅,是历代中华诗词中一枝独秀的奇花。

      此诗中写尽了水势之浩荡,波涛之汹涌,惊涛令人如闻狮吼,骇浪激流快如闪电。就连经验丰富、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船老大,对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轻心。

    [阅读全文]...

2022-04-07 06:09:42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句子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语录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说说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名言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诗词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祝福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