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关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 语录(3) 说说(3) 名言(569) 诗词(102) 祝福(1k+) 心语(118)

  •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要点

  • 知识
  •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要点

      《触龙说赵太后》写的就是在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国家危难的故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触龙说赵太后》知识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赵太后新用事(新:刚刚)

      2、老妇必唾其面(唾:吐唾沫)

      3、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谢:道歉)

      4、老妇恃辇而行(恃:依靠,依赖)

      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殊:很)

      6、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约:置办,配备)

      二、通假字

      1、必勿使反(反:返)

      2、少益耆食(耆:嗜)

      三、多义词

      1、质:

      文质彬彬(本质)

      质疑问难(询问)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 )

      3、甚:

      若长安君主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

      4、异:

      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

      5、少:

      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6、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做,准备)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

      四、词类活用

      1、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名作动,封侯;继:动作名,继承人)

      2、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作状,每日)

      3、没死以闻(闻:使动,使……听闻)

      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动,使……尊)

      五、古今异义词

      1、至于:至于赵之为赵

    [阅读全文]...

2022-06-18 21:52:54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赏析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10)。没死(11)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18)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19)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20)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21)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的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我自己宽恕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了这件事,说:“国君的儿子啊,国君的亲骨肉啊,尚且不能依赖没有功勋的高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并守住金玉之类的重器,何况做臣子的呢!”

      注释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据《史记·赵世家》改。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ì戏):通“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ù注):粥的本字。 (7)耆(shì试):通“嗜”,喜爱。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着死罪。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独:非独,不仅,不单。微,非,不;(19)重器:指象征国家权力的贵重器皿。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义:赵国贤人。

      逐字解释

      1.选自《战国策`赵策》。触龙,人名。说,劝说。赵太后,赵慧文王的妻子赵威后。

      2.新用事,刚执政。

      3.以长安君为质:把长安君作为人质。

      4.乃:才。

      5.强谏:竭力劝说。

      6.明谓左右:明确地对大臣说。左右,指代身边的大臣。

      7.有复言……者:有再说……的人。

      8.老妇:赵太后自称。

      9.左师:官名。

      10.盛气而揖之:气冲冲地等着他。

      11.徐趋:徐步,徐行。意思是一步一步向前慢走。

      12.谢:道歉。

      13.窃自恕:私下原谅自己。

      14.玉体:贵体。

      15.郄:同“隙”,病痛。

      16.恃辇:依靠车子。

      17.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18.今者:*来。

      19.殊:很。

      20.乃自强步:自己只勉强走走。强:勉强

      21.少益耆食:稍微渐渐喜欢吃东西。耆:通“嗜”,喜爱。

      22.和:安适,舒服的意思

      及:赶上,赶到。

      23.色少解:怒色稍微消解了一些。

      24.贱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

      25.不肖:不贤,不成材。

      26.窃爱怜之:私意宠爱他。

      27.没死以闻:冒着死罪把这话告诉您。

      28.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

      29.丈夫:男子。

      30.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31.贤:胜过,超过。

    [阅读全文]...

2022-02-27 04:27:03
  • 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触龙说赵太后重点语句翻译)

  • 语句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阅读全文]...

2022-01-17 16:40:22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阅读及翻译

  • 阅读,古诗文
  •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阅读及翻译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触龙说赵太后原文阅读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阅读: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龙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于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翻译译文或注释: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明白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阅读全文]...

2022-04-15 07:43:40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 阅读,语文
  •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题目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谢:谢罪。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曾:竟。

      C、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微:无、非。

      D、恣君之所使之恣:肆意。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 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5分)

      (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 (5分)

      参考答案

      1、D(恣:听凭)

      2、C

      3、B(“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错。)

      4、(1)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窃:私下里;以为:认为;于:表比较)

      (2)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犹:尚且;恃:凭靠,倚仗;尊,奉:名词,尊位,俸禄;已:通“以”,来;)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臣说:"如果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象征国家权力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阅读全文]...

2021-12-27 11:43:37
  • 古诗接龙

  • 古诗接龙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接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唐】聂夷中——公子家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唐】刘禹锡——寄赠小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张谓——早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短羽新来别海阳,真珠高卷语雕梁。

      佳人未必全听尔,正把金针绣凤凰。

      ———【唐】滕白——燕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唐】——僧景云——画松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曹植——七步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唐】李世民——赠萧瑀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阅读全文]...

2022-02-26 15:41:05
  • 杜甫《龙门》古诗全诗赏析

  • 杜甫
  • 杜甫《龙门》古诗全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龙门》古诗全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作品赏析

      【鹤注】龙门一山,连跨数郡,此诗盖指东京而言。天宝元年,公在东京,为姑万年县君制服,又为墓志。四载,又为皇甫妃范阳太君卢氏作墓志。当是其时作。鳌按:此再至龙门也。故曰“往来时屡改。”其云佛寺,盖*驿之寺。元人《龙门记》谓旧有八寺,固不但奉先一寺也。洪觉范指奉先者,未然。

      龙门横野断①,驿树出城来②。气色皇居*③,金银佛寺开④。往来时改⑤,川陆日悠哉⑥。相阅征途上⑦,生涯尽几回。⑧

      (此诗再游龙而作也。上四写景,下四感怀。断山之上,佛寺弘开,洛城之中,皇居壮丽,此登高所见者。时屡改而川陆长存,见前游已过。阅征途而生涯无几,叹后游难必也。)

      ①《水经注》:禹疏伊水北流,两山相对,望之若阙,即所谓横野断也。横野字,见晋刘琨表。②《杜臆》:驿树自都城而出,直接龙门,便见繁华气象。

      【郑注】《河南志》:龙门驿,在河南县十八县。曾巩曰:驿树,驿道两畔之树。庾信诗:“半城斜出树。”③《唐书》:东都皇城,名曰太微城。宫城,在皇城北,名曰紫微城。都城前值伊阙,后据关邙。何逊诗:“山中气色满。”颜延之诗:“皇居体环极。”④觉范曰:佛地有金色世界、银色世界。梁元帝《梁安寺碑》:“银阙金宫,出瀛洲之下。”《抱朴子》:“游戏佛寺”。韦应物《龙门》诗:“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杜臆》:地志:龙门石壁,凿石龛石佛数千,中有极大三龛,魏王为长孙皇后所造,其伟丽可知,故有金银之语。⑤《左传》:“行李之往来。”⑥陆机《豫章行》:“川陆殊涂轨。”谢朓诗:“怀古信悠哉。”⑦陆机《叹逝赋》:“人阅人而成世。”徐陵诗:“征途悉转旆。”⑧《庄子》:“吾生也有涯。”宋之问诗

      杜甫简介:

      [dù fǔ]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2-3]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背景: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家世背景

      杜甫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3]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1][66]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5],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6]。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7]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8]。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原,作第二次漫游。大概这时他父亲正在兖州做司马,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凡的抱负。

      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见了诗人高适,这是第三次漫游。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四载(745年),他在齐鲁又与李白相见,在饮酒赋诗之外,又讨论了炼丹求仙,而且共同访问了兖州城北的隐士范野人。两人还互赠了诗篇。杜赠李的诗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李赠杜的诗说:“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人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面。

      困守长安

      杜甫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9]。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说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但杜甫在《官定后戏赠》题下原注曰:“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而唐代文学家元稹及《新唐书》却提及杜甫为“胄曹参军”,故其官职尚存争议)[67]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0]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11-12]

      短期任职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13]

      蜀中漂泊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14]

      杜甫草堂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成为千古绝唱。[13][15]

      舟中长逝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16]。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13]时年五十九岁。[17]

      成就:

      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18],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19]。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0]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阅读全文]...

2022-05-30 23:49:57
  • 关于龙的霸气古诗词

  • 霸气,文学
  • 关于龙的霸气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龙的霸气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龙的霸气古诗词

      《龙潭》应物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乐仙观》若虚

      乐氏骑龙上碧天,东吴遗宅尚依然。悟来大道无多事,真后丹元不值钱。

      老树夜风虫咬叶,古垣春雨藓生砖。松倾鹤死桑田变,华表归乡未有年。

      《江边祠》贯休

      松森森,江浑浑,江边古祠空闭门。精灵应醉社日酒,白龟咬断菖蒲根。

      花残泠红宿雨滴,土龙甲湿鬼眼赤。天符早晚下空碧,昨夜前村行霹雳。

      《送越将归会稽》贯休

      面如玉盘身八尺,燕语清狞战袍窄。古岳龙腥一匣霜,江上相逢双眼碧。

      冉冉春光方婉娩,黯然别我归稽巘。他年必帅邯郸儿,与我杀轻班定远。

      《少监三首》贯休

      器琢仙珪美有馀,*珍国宝比难如。衔花乳燕看调瑟,衣锦佳人侍读书。

      荀氏门风龙变化,谢家庭树玉扶疏。即期寰海隆*日,归佐*侍玉除。

      《龙蛰二首》

      龙蛰蛇蟠却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尘。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

      神剑触星当变化,良金成器在陶钧。

      穰侯休忌关东客,张禄先生竟相秦。

      休说雄才间代生,到头难与运相争。

      时通有诏征枚乘,世乱无人荐祢衡。

      逐日莫矜驽马步,司晨谁要牝鸡鸣。

      中林且作烟霞侣,尘满关河未可行。

      《龙移》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奉和登骊山应制》阎朝隐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

      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

      《送僧归日本》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塔前古桧》苏轼

      当年双桧是双音,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秋兴八首》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阅读全文]...

2022-06-29 20:33:17
  • 含有触字的古诗词 带触字的诗词名句

  •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菜根谭·概论》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赵嘏《喜张沨及第》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庄周《庖丁解牛》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欧阳修《采桑子·*生为爱西湖好》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周邦彦《大酺·越调春雨》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佚名《共工怒触不周山》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郑燮《题画竹》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韦庄《清*乐·野花芳草》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纳兰性德《清*乐·凄凄切切》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张籍《牧童词》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李白《长干行二首》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柳永《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施肩吾《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陆容《满江红·咏竹》

    触目此情无限。——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佚名《共工怒触不周山》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李鸿章《入都》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马致远《水仙子·春风骄马五陵儿》

    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嵇康《琴赋》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起来无语理朝妆,宝匣镜凝光。——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海鸥飞上迟,边风劲触回。——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显祯祥以曲成,固触物而兼造。——左思《三都赋》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张衡《归田赋》

    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李贺《艾如张》

    旧诗况琼玖,触目屡璀璨。——赵蕃《次韵酬*夫去秋送行之作》

    **笼中鸟,举翮触四隅。——左思《咏史八首》

    正兰皋泥润,谁家燕喜;蜜脾香少,触处蜂忙。——秦观《沁园春·宿霭迷空》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刘向《触龙说赵太后》

    [阅读全文]...

2021-12-17 01:39:40
  • 赵将军歌翻译(赵将军歌岑参古诗鉴赏)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是一代代为国戍边的热血男儿的共同誓言,无论边关的环境有多么恶劣,无论敌人有多么强大,他们都毫无畏惧,用一个个血肉之躯,为国家铸就钢铁长城。唐代诗人岑参在《赵将军歌》中,就歌颂了这些热血男儿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九月天山风似刀”,九月的天山脚下的寒风似刀一般凛冽。在这一句中,诗人点出边关的典型的苦寒环境,在九月,中原地区不过是秋季,可是在边关,早已寒风似刀,一派寒冬景象了,真可谓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了。诗人把没有形质的风比作有形质的刀,化无形为有形,更凸显出了边关苦寒的环境。

    “城南猎马缩寒毛”,北庭州城南边的郊野上出猎的马儿的毛都瑟缩着。当时,诗人在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府中任职,所以,这句中的“城南”指的是北庭都护府的州城。虽然寒风凛冽,但丝毫没有影响到驻守在北庭的将士们,他们顶着寒风,骑马出猎,开展骑射比赛。在这一句中,诗人以“猎马缩寒毛”从侧面写出天气的严寒,同时烘托出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将军纵博场场胜”,赵将军在骑射比赛中场场获胜。在前两句中,诗人主要写边塞的苦寒环境,直到这一句,才照应题目,开始从正面写赵将军。冒着严寒,戍边的将士们坚持军事训练,展开骑射比赛。在众将士中,表现最出类拔萃的当数赵将军了。诗人用“场场胜”等略带夸张的词语,称赞赵将军的威武英勇。

    “赌得单于貂鼠袍”,赢得了单于所穿的用貂鼠皮制作的袍子。为了提高将士们的积极性,骑射比赛把“单于貂鼠袍”设为奖品。“单于貂鼠袍”是北庭都护府将士们的战利品,谁能在比赛中赢得它,谁就是勇士中的勇士。没有任何意外地,赵将军赢得了象征着勇敢的战利品,一方面凸显了赵将军的武艺高强,另一方面赞美了赵将军的英勇善战。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雄浑的语言写出了苦寒的边塞环境,以及英勇无畏的赵将军。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赞美赵将军。然而,从深层次探究的话,诗人笔下的赵将军其实是为国戍边的将士们的代表,赵将军身上的品质是千千万万为国戍边将士们所共有的品质。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赵将军”,我们的国才*安无虞,繁荣富强。

    [阅读全文]...

2022-01-21 21:01:48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句子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语录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说说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名言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诗词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祝福
关于触龙说赵太后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