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禹锡还写过哪些古诗简单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禹锡还写过哪些古诗简单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禹锡还写过哪些古诗简单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刘禹锡还写过哪些古诗简单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刘禹锡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禹锡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3、《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5、《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7、《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8、《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
9、《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10、《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1、《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2、《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1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15、《竹枝》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16、《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17、《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18、《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19、《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20、《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21、《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22、《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23、《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24、《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5、《浪淘沙》
刘禹锡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伤循州浑尚书》
贵人沦落路人哀,碧海连天丹旐回。
遥想长安此时节,朱门深巷百花开。
2、《寄赠小樊》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3、《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献天帝。
4、《庭竹》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5、《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6、《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7、《伤桃源薛道士》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8、《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0、《视刀环歌》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11、《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2、《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4、《观云篇》
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
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
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
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15、《酬令狐相公杏园花下饮有怀见寄》
年年曲江望,花发即经过。
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
1、《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2、《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3、《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5、《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6、《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7、《浪淘沙》 濯锦江边*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8、《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9、《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0、《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1、《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2、《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尘生。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13、《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14、《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15、《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望洞庭古诗——刘禹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洞庭古诗——刘禹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拓展:刘禹锡的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1]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
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此外还应该提到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一些诗篇。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
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
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
飞去入遥碧。
刘禹锡的古诗(精选25首)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禹锡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咏史》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2、《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3、《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4、《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西春水彀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5、《竹枝》
*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6、《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7、《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8、《竹枝》
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情。
9、《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10、《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2、《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13、《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4、《始闻秋风》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溜枕前觉,一夜颜妆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开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5、《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1、《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竹枝词九首·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3、《竹枝词九首·其二》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5、《杨柳枝词九首》
(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二)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三)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四)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五)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六)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七)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6、《路傍曲》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7、《君山怀古》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
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二是读hè。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其理由有三:
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二:⊙*⊙仄仄**,(韵)⊙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三:⊙仄⊙**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其四:⊙仄**仄仄*,(韵)⊙*⊙仄仄**。(韵)
⊙*⊙仄**仄,⊙仄**仄仄*。(韵)
与上述格律比照,此诗应属七绝的类型之二。所以,首句必须押韵,而且应为*声。
三、从上下文来看,上文的相是交互的意思,所以只有将和字读作hé,解为应或谐,才能与上文相字的意思贯通。如果将此字读作hè,那就会使和字涂上跟从或依照的色彩。这样做,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情景不合。说来也巧,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卷中就有一道判断选择题。它要求考生判断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是否正确。其标准答案认定: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我们的判断。
第二、镜未磨究竟应作和解释?
对第二句中镜未磨的解释有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我觉得,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明白镜未磨究竟是什么样。《淮南子.脩务训》上这样说:明镜之始矇然未见形容也,及拭之以玄锡,磨之以白毡,则须眉微毛可得而察。意思是说,铜镜一开始的时,镜面暗淡无光,还不能照出人的面容,只有在镜面敷上一层反光剂氧化锡(或谓水银),再用白毡打磨(即抛光),才能光洁明亮。由此可见,诗中的镜未磨,当是指铜镜未经打磨暗淡无光的样子。若简单地将镜未磨解释为水面无风,波*如镜,突出的是湖面的*,就与古代的铜镜尚有*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多种形制的事实并不完全相符。所以我以为,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还是理解为无风的湖面就如同未经打磨的镜面一般暗淡无光为妥。这样解释,既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也与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之所见相符。
第三、青螺究竟是何物?
最后一句中的青螺究竟是何物呢?也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青螺是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所用;也有人说,青螺就是青色的田螺。首先应当肯定,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它们都是以青螺的形象来比洞庭湖中的君山,这一点是肯定的。比较以上两种对青螺的说解,我以为,后一种说法更为直接,更加具有原创性。
为什么人们会把青螺释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是古代妇女画眉的用品呢?这很可能是受神话传说的暗示。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件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说来也巧,雍陶也曾写过一首《题君山》,其诗曰: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读雍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与刘禹锡的《望洞庭》相比,可以说,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刘禹锡的《望洞庭》是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而雍诗则是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人们说,对比之下,细微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清楚。
刘禹锡望洞庭介绍
刘禹锡 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南荒,在一次秋天去洞庭湖的时候著写的。
首先,“光秋月两相和”描绘出秋天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湖水和月光交相呼应,更加的衬托出环境的安宁,缥缈。“潭面无风镜未磨”则是形容湖面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和第一句相照应,突出洞庭湖风*浪静。同时,也描绘了秋夜的洞庭湖的美景。仿佛使大家身临其境。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则是将视野放大画面之外,从整体的角度来写,在皓月相照之下,洞庭湖山山水水更加的融合,浑然一体,就像是银盘子里面盛放着点点青螺,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这句话,色彩描写的丰富,使人画面感增强,另外,刘禹锡从整体来描写洞庭湖,也不仅突出洞庭湖景色优美,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的不凡气度。
洞庭湖是湖南岳阳的.名胜,由于洞庭湖自身的风景实在是优美,所以,自古以来,都是文人们喜爱的地方,李白就曾说过:“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可以说,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唐】刘禹锡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酒*倒狂,花时天似醉。
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唐】刘禹锡
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唐】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他的山水诗被世代颂扬,意境开阔深远而博大。他的诗作高昂明朗,清新自然,在风清云淡,简洁明快中,积极乐观的力量静静的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读他的作品,极易被他的豪迈与洒脱所感染,或许这也是他的诗作千年不朽,世代相传的原因之一吧。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缺题》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2、《有感》 死且不自觉,其馀安可论。 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 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 *生红粉爱,惟解哭黄昏。
3、《途中早发》 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水流白烟起,日上彩霞生。 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
4、《昼居池上亭独吟》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5、《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6、《尝茶》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7、《杨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8、《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献天帝。
9、《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10、《望夫石》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11、《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2、《杨柳枝》 杨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13、《竞渡曲》 沅江五月*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14、《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15、《桃源行》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 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 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 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 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 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刘禹锡还写过哪些古诗简单的
刘禹锡的古诗简单
关于刘禹锡的简单古诗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的画简单
刘禹锡有写过哪些著名的古诗
带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诗句
刘禹锡诗句
刘禹锡写过哪些关于秋天的古诗
刘禹锡写蝉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全诗
刘禹锡名句
有关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澄泓
刘禹锡写的古诗还
赠刘禹锡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5绝
刘禹锡的古诗天街
秋词古诗刘禹锡的
刘禹锡的秋词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秋词
古诗刘禹锡的诗
刘禹锡的赠刘景文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秋
刘禹锡写的古诗
刘禹锡的古诗街上
刘禹锡的名句古诗
刘禹锡关于月的古诗
刘禹锡古诗的背景
刘禹锡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