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踏莎行的古诗朗读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踏莎行的古诗朗读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踏莎行的古诗朗读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踏莎行的古诗朗读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歌行古诗朗读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葵菜,晶莹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秋天来到,花与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早晨亭亭玉立,青青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少年。诗人由园中葵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东西──青春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无能为力,青春凋谢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更替联想到宇宙无尽时间与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轨迹,用自己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过程;自然界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让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人生说教,让最后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心。句末中“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那段关于人生命应该如何度过名言。“人最宝贵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与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事业——为人类**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文人诗哀叹人生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诗,是一首难能可贵佳作。
古诗行行重行行拼音版朗读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行行重行行拼音版朗读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1、古诗行行重行行拼音版朗读鉴赏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行行重行行
xíng xíng chóng xíng xíng , yǔ jūn shēng bié lí 。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xiāng qù wàn yú lǐ , gè zài tiān yī yá 。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dào lù zǔ qiě cháng , huì miàn ān kě zhī ?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hú mǎ yī běi fēng , yuè niǎo cháo nán zhī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xiāng qù rì jǐ yuǎn , yī dài rì yǐ huǎn 。
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
fú yún bì bái rì , yóu zǐ bù gù fǎn 。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sī jūn lìng rén lǎo , suì yuè hū yǐ wǎn 。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qì juān wù fù dào , nǔ lì jiā cān fàn 。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古诗行行重行行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的游云遮住了那太阳,他乡的游子却并不想回还。
因想你使我变的忧伤消瘦,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3、古诗行行重行行赏析
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民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 本篇可分作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古诗是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体诗,非律诗则称古诗或古体诗。不迫不露、句意*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朗读端午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朗读端午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朗朗读书声古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朗朗读书声古诗,欢迎来参考!
朗朗读书声古诗1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3、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4、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杨循吉《题书橱》
5、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6、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7、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8、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裴说《句》
9、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11、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4、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15、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16、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7、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8、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19、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0、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2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23、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24、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25、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6、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7、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28、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29、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30、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31、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32、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3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3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5、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3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37、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3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9、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0、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41、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2、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4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46、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4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8、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古诗词乌衣巷阅读鉴赏
乌衣巷
(唐诗)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赏析】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在乌衣巷附*,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强烈对照。
三、四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此覆辙。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还继承了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注意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事件,风格刚健爽朗。他的一些怀古诗,也凝练含蓄,含不尽之意鉴于言外。有《刘梦得文集》。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愉快!
相关推荐: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早春》(韩愈)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北来人二首》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金陵望汉江》
《乌衣巷》教案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教学目标:
1、带着感情和诗意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创作时的.凄凉心情。
3、引导幼儿感悟诗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2、引导幼儿感悟诗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语言表达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部分
1、儿歌律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师生问好
二、导入部分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能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描写春天的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春晓
(唐)孟浩然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看看它是怎样来展现春天的。(出示PPT课件)
三、新授部分
1、请幼儿翻开课本第7页,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些什么?
生:诗人、燕子、房子、朱雀桥、树、野草花。
2、师泛读《乌衣巷》(请幼儿注意听老师泛读的语气及诗句如何停顿)。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踏莎行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栏倚。*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
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⑺*芜:*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参考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赏析:
《踏莎行·候馆梅残》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主要抒写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上阕写行人客旅的思念。以时空的转换,写人在旅途,漂泊无际,且无止期,从而展示了游子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居者对高楼的企盼和悬想,写远望之人的内心活动。春山本*外之别,词人将其界定,写出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颇令人玩味。全词笔调细腻委婉,寓情于景,含蓄深沉,是为人所称道的名篇。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艺术手法
这首词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上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家室的离愁,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中心意旨是表现离愁。主要运用了以下四种艺术手法。
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词的上片展现了这样的镜头: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旅舍),望着已经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那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那散发着芳香的草地。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寓虚,富于联想,也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作者从各个角度表现离愁,的确非常耐人寻味,有无穷的韵外之致。
化虚为实,巧于设喻,同样是本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
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更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整个下片,采用了不同类型的“更进一层”的艺术手法,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感人动情。
整首词只有五十八个字,但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实中寓虚、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成了人们乐于传诵的名篇。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朗读者开场白第五期,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朗读者》的开播带来了人们对于朗诵的冲动,它勾起了我们过去的思绪。下面朗读者开场白第五期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朗读者开场白第五期
人生中,许多“第一次”的经历,难忘而宝贵,
无论是苦是甜,都为人生留下烙印。
忆往昔,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第一次”,
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诗篇,
更是一副精彩的人生画卷。
董卿华丽转身朗读者 :因为前20年的使命已经完成
央视春晚、《*诗词大会》、《朗读者》,20xx年一开春女主持董卿人气攀升。特别是《朗读者》舞台上,她的身份是主持人兼制作人。如今,在“央视一姐”的头衔之外,她又被赋予了“才女”和“网红主持人”等新标签。
变化:当制作人独处的时间几乎没有
做了制作人后,董卿坦言生活发生了很大改变。她有个*惯,手机从不带进卧室。可最*这个多年的*惯被打破了,她需要通过手机和很多人保持联系,独处的时间也几乎没有了。
20xx年3月,董卿第一次跟央视导演刘欣提起《朗读者》的节目创意,当时她就提出“高而不冷”的观点。节目播出后引发的热度超出了董卿的预料。她预期的受众群是50后、60后、70后和80后,让她没想到的是90后和00后成了《朗读者》的主力观众。《朗读者》第一期播出后的两天内,自媒体上与之相关的超十万阅读量的文章已经数不过来。第一期节目嘉宾濮存昕读的《宗月大师》出自《老舍散文》,节目播出后这本书上了微博热搜榜单。有些此前拒绝过节目组邀约的嘉宾如今也改变心意了。
在策划阶段,董卿请来很多人,同行白岩松、作家刘震云和导演陆川都在她的名单里,她当时就像祥林嫂一样见谁就说。那时候她每天睡眠不足,凌晨4点睡早上8点起,总是睡不着:“我紧张。醒来一睁开眼就想节目的事,想着嘉宾、读本、故事、后期……第一次录制的时候,我还是害怕得跟导演说我上不了台了,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没有力气再说话了。”
“要么在台上主持,要么在台下为台上的主持做准备。”这是董卿一直以来的工作状态。筹备《朗读者》一年里,台下的工作她通常是和团队一起完成的。此前她惟一的身份是主持人,台下的工作她都自己在家里完成。春晚直播前,她一个人待在书房,想象着全国观众就在她的面前,“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她开始大声练*,“音量之大,估计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早于观众听到了我的串联词。”董卿说:“这些话在我嘴巴里滚了上百遍,上台才有那个底气。”
不录节目的时候,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董卿一定在办公室,让工作人员能找到她。选读本她要求所有导演必须在会议上大声朗读筛选出的文章,两分钟后在座的人可以随意打断,如果大部分人觉得听不下去,这篇文章就被淘汰。
董卿泪点很低。有一天晚上她翻开《朗读者》嘉宾斯琴高娃的读本,想到了作家张洁写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一书,她花了半个小时翻看了书里的几个章节,“哎呀就不行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整个人都不好了。”那天夜里她熬到四点才睡觉,第二天录制,九点她起床化妆,化妆师吓坏了,“脸没法看了,眼睛肿得睁不开了。”后来她跟同事说:“如果这个人物是想打动情点,但我丁点反应都没有,那肯定是有问题的。”
演员赵文瑄只在电视上见过董卿,印象比较深的是董卿和刘谦搭档的魔术节目。录制当天,他第一次见董卿,他跟董卿聊大咪(他的猫)带给他的改变,“不知道怎么搞得,就哽咽了。”他说自己以前参加电视节目,也不是没有主持人想要让他谈伤感话题,但他总是刻意回避太过汹涌的感情流露,那天当董卿坐在他对面时,他打开了情感阀门。
有些观众奇怪的是,《朗读者》为何不打嘉宾朗读篇章的字幕。这也是董卿的提议,“当时有人提议在嘉宾朗读时打字幕,我严词拒绝。我说一定要把读本展现在屏幕上,用一种特殊的包装方式,让观众能一行行读下来,让他们变相阅读。”
转身:自认前20年使命已经完成
董卿1994年进入主持行业,当时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她被录取。两年后在父母的建议下,她通过考试,成为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主持。1996年央视春晚在上海开设分会场,当时董卿负责场务工作,那是她和春晚的第一次*距离接触。2002年董卿入央视,2004年倪萍退出春晚,最终央视选择了董卿出镜春晚。
这些年观众*惯了各种晚会上的董卿,她也*惯了这样的自己。20xx年是董卿到央视整十年,她觉得该是时候改变了。一年后她选择暂时离开,去美国南加州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回国后,开始《朗读者》的筹备。
“你为什么要做《朗读者》?你做主持人驾轻就熟,所谓的行业地位也摆在那了。”周围有人不理解,包括她一直以来最忠实的观众——她的父母。“我前20年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在这些综艺节目中,我用灿烂的笑容,得体的语言,甚至是美好的服饰唤起了大家的一些记忆,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感受。可那已经结束了。”董卿说,她知道是时候开始下一个阶段了:“再过10年,我可能更自信了,自信到我做一个节目可以什么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机器在院子里,放一本书在那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安安静静地说文字里的故事。”
扩展阅读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朗读者第5期以第一次为主题,那么你人生中难忘的第一次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朗读者第5期开场白台词。
朗读者第5期开场白台词
人生中,许多“第一次”的经历,难忘而宝贵,
无论是苦是甜,都为人生留下烙印。
忆往昔,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第一次”,
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诗篇,
更是一副精彩的人生画卷。
朗读者第5期观后感:
不少人形容《朗读者》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有些专家认为,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让观众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学的力量,引发共鸣,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而这也正是节目火爆的文化密码。
形式上,《朗读者》每期设置一个主题,首先会分享一段人生故事,然后再朗读一篇文字。这些文字是嘉宾一段人生经历的投射,而不会显得是两张皮:故事是故事,朗读是朗读。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这也是《朗读者》的核心策划所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点评:“《朗读者》别具一格, 慢下来 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内容上,朗读者既有濮存昕、柳传志这样的名人,也有蒋励、成都鲜花谷夫妇这样的普通人,至于读什么,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鸣。执行总导演夏欢欢回忆说:“我们确定要请成都鲜花谷的夫妇,但让他们读什么呢?董卿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一下子就想到了朱生豪写给妻子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期节目播出后,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朗读被网友誉为最美丽的“遇见”之一,网友评价:“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不懂什么朗读技巧,但是他们那蕴含着感情的声音却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荧屏上,《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激起了不少观众对诗词、书信、朗读等传统文化方式的热爱。这也呼应了董卿做《朗读者》的初衷:“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类的一种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记忆。”
《朗读者》在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满足了不少观众的审美需求。当下,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时代主流,大众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精神食粮。从朗读的层面看,不是每一位朗读者都能展现出专业高水准,但真正打动人的,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情实感,与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濮存昕那句“记住帮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回应了人们内心对善的需求;而《愿你慢慢长大》中,初为人母的张梓琳寄语孩子的“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所传达的,则是人们内心对安静*和的向往。“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
《朗读者》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朗读者》经典开场白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朗读者》经典开场白
1.人生,缘始于“遇见”,情长于“陪伴”。陪伴是温暖人心的力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是我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2.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
《朗读者》经典开场白
3.朗读,也是一种陪伴。
4.不喧哗,自有声。
5.一篇好文,一个好故事,一次真诚的分享。
6.朗读,也是一种陪伴。不喧哗,自有声。
7.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8.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玄的遇见。
10.幸会,今晚你还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朗读者》:衡量
看了四五期的见字如面,偶然看见《朗读者》。第一反映是模仿,都是以“大家”读的一种形式呈现。
短 歌 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赏析】
曹操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时曹操已*定北方,率军南征至长江,与孙权决战。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欢宴诸将。酒至兴处,他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短歌行》。《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当时赋诗情景的描写。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
曹操《短歌行》共二首,此诗为第一首,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
贺知章:半生出走为游子,一径归来不少年
——慢读《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画像
一
这个人,他性格两极分化得厉害。
说他狂,他就狂,人人说他狂,他干脆自称“四明狂客”。当然,这是老年以后的事了。最初,他也只是个萧山乡下的懵懂小子,没有狂的资本。
证圣元年(695),贺知章中了状元——有史可考的浙江省第一位状元。
然而,朝中无人,状元也不好做官。很多年,他一直在七八品之间来回磨叽,就是升不上去。
63岁上,他才慢慢进阶,进入升迁程序。66岁,成了礼部副职,兼太子的老师。
他一生没大起过,可从没落过——小落都没有,一直在起、起、起……仕途得意,才华纵横,由不得贺知章不狂起来了。
不是妒人踩人的狂——鼠辈才那样。他爱才护才,给人的全是好处,积德甚多。私下时才狂放不羁,比如,金龟换酒和李白痛饮;写草书一口气写二十纸停不下笔;酒能从早喝到晚……这个“狂”是冲着自己使劲。厚道人总得有个出口。
贺知章与他的朋友们
二
诗人们都是一代哺育一代。先秦尤其如此。这个优良传统到唐代继续传承,文人相亲还没有衍生成文人相轻。
他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见到了李白。当时贺知章83岁,李白41岁——李白应该都不知叫他哥还是爷爷更合适。后来,想他想得哭,写了好多诗纪念他,老了还带着儿女去上坟,到死都没忘他的知遇之恩。
才高,情商也高;人好,脾气也好,所以书法圈、诗歌圈、酒友圈都欢迎他。
历经六个皇帝,他没见过战争,不参与党争,从没外放,也从没被贬,在世界第一大都市一呆就没挪窝,幸福地将开元盛世包裹进自己的生命,活到即便今天也算高寿的86岁。
约天宝二年(743),他得了场大病,不醒人事,后来死里逃生,当即上表奏明玄宗,请求回乡做道士。
玄宗写诗赠送,太子持学生之礼,率文武百官一送老远。这份恩遇,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中可谓空前绝后。
他却逃回家乡杭州,归隐之心越发强烈——虽然归得委实有些迟了。
那一年,岑参考进士,来到长安,壮志干云;
那一年,杜甫穷困在途,琢磨着两年后到长安来,解决温饱问题;
那一年,李白潇洒地和玄宗说“bye-bye”,离开长安,去云游天下;
…… ……
贺知章呢?他只想回家——可能隐隐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才那么急迫地,想落叶归根。
然后,就有了这首诗。
贺知章与李白是忘年交,更是知音
三
人们爱找诗眼。是的,诗眼灼灼,格外突出,好。可那些没诗眼、通篇都是普通字的,一旦好起来,却是好诗中的好诗呢。
这首诗像说话,*实上口,读下来就懂了,都没必要拆分讲解。有点像麒派老生,带些沙哑,可中气十足,没高调子,唱腔和念白差不多。
吴越之地,软语温存。“怀来”辙,念来若“一期”韵,全诗晒太阳一样,舒服温暖:
回家了,好亲啊!离开熙熙攘攘的京城,也离开黄金铺地般的仕途——我们的朝代可是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啊,此刻所在的时期,又正是我朝的黄金时代。老头子我顶着满脑袋岁月的灰,回到出生地。
少小离家,父母尚健;此刻转来,不见双亲,心头自是有些悲伤。然而不长不短的几十年,从生到死,谁不是暴风骤雨一辈子?而处处离别。家乡灵隐寺内有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随佛转念,自谓非“不及”,也“不过”,半称心已是大满足,便深藏悲伤,醉醺醺,一辈子就差不多了。
人离开家乡,就飘飘荡荡了
——其实,36岁外出考学,不算“少小”,但85岁回头看,觉得真年轻啊。隔了数十载的烟尘,遐想在心头漫卷千遍。
什么都变了,什么也没变。乡音还是那么浓,几十年混迹京城,也没能磨去半点,鬓边白发掉得稀落不成样子了,当年它们浓密如燃烧的山峦。
归乡,就是心的回家,回到童年的纯洁,乱七八糟的时光在这个清净之所被整合,委屈被修补,污浊被净化,一个新我被重构。一条河流重返源头,看到自己原本的清澈。
接下来,他记下一群孩子:
孩童如新花之开,雏鸟之啼,总叫人轻松。他们可能*时见不到多少外边来的人吧?也许因为我太老,老得稀奇?看他们慢慢地、欲躲还围地过来了,小声低语,似乎在讨论什么。
我也有些好奇呢。哈哈。于是就问:“你们在说什么呀?是在笑话我太老吗?”
“没有,”一个孩子急急解释,似乎怕伤了我这颗老心,“我们只是说怎么没见过您罢了。”
岁月更新,人事成昨,物也好,情也罢,都不会留在原地。所以,家乡对自己而言,既熟悉又陌生,那么,自己对家乡而言呢?……
哦,也许已经全然陌生了吧?你看,孩子笑了,抬头望向我:“可是……您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呀?”
没关系,人总与家乡有割不断的联系,即便离开得太久,恍如隔世。比如那孩子,也许是我某个同年玩伴的重孙呢,虽感陌生,但语气亲昵,大欲攀谈,这笑容可真叫个温暖纯真啊。
——他貌似轻松,还略带调侃,然而谁又知道,慈爱之下,老诗翁心里没有叹息自己今生离去不曾踏归门,一旦归来竟白头?耽于浊世浮沉,不曾膝下尽孝,不曾守灵台,不曾如田舍之家享天伦,其中微凉,人间可懂?
这一天,距离他的仙逝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诗人不知道。他的家乡也不知道。
踏莎行的古诗朗读
踏莎行的古诗怎读音
宋中的踏莎行古诗
古诗三行的朗读
梁浦行的古诗朗读
晏殊的踏莎行古诗
晏殊踏莎行的古诗
形容踏莎行的古诗
踏莎行初春的古诗
踏莎行古诗的情感
踏莎行名句
朗读古诗陈与义的早行
《商山早行》的古诗朗读
古诗朗诵山行的朗读
孔*仲的晓行古诗朗读
《长歌行》的古诗朗读
踏莎行候馆梅残的古诗
杜牧的古诗山行朗读
古诗《山行》的朗读节奏
古诗短歌行的朗读
踏莎行北宋晏殊的古诗
古诗朗读行元镇的菊花
古诗李白的长干行朗读
古诗客中行的视频朗读
形容踏莎行古诗的诗词
山行的古诗带拼音版朗读
朗读古诗辛苦行于缝的
踏莎行秦观名句
古诗李白的行路难朗读
从军行古诗的朗读停顿
思友人的古诗五首
对的时间对的人对的事古诗词
对科学家的赞美的古诗
赠静雯一的古诗
播放江雪的古诗词
朋友间表达友谊的古诗
女子与男子分手的古诗
以中秋为主题的古诗文
出自古诗词的名字姓黄女孩
带有九味古诗的诗
冬天不能送别人的古诗
古诗三首中的出塞诗配画
猎场里面提到的古诗
晨会分享的古诗词
冬春季节的古诗词
国家主义的古诗
关于理解尊重的古诗
有qi音的古诗
古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宝库
悼念离去的古诗
表示复国的古诗
含蓄夸人文采好的古诗
描写花球的优美古诗词
有船有柳树还有山的古诗
夜雪古诗在哪里写的
有关嵊州的古诗有多少篇
古诗词中关于春节的描述
古诗词田字格竖着写的正确写法
出自古诗的网络流行语
雄伟崇高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物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