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度量的古诗

关于描写度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度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度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度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 语录(19k+) 说说(12k+) 名言(679) 诗词(14) 祝福(1k+) 心语(4k+)

  • 角的度量说课稿

  • 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的度量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同时这节课的学*是学生下节课学*画精确的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角的分类以及四年级下册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渡,设疑引入,感受新知。通过师生的画角操作,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为下几节课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打好基础。

      (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自主学*,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4、通过上面的一系列的操作和活动,逐步形成自主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在交流汇报时,学会倾听。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也是本节课学*的重点。但对于量角器上面的内圈与外圈两个刻度线学生很难区分开来。读度数的时候不知道是看内圈还是外圈,因此我设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为较好的完成本节教学任务,必须认真作好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教师准备好作业纸张(上面有两个不同的角,就是情境中的角1和角2)。

      二、教法与学法:

      量角器的认识、用量角器度量角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掌握起来也很困难。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自主探索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下面我把这节课的设计教学流程做如下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角的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来说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进一步推进说说哪个角大多少。一方面让学生回顾第一段所学的知识——角的大小跟两边长短无关;另一方面由于角的度数对于多数学生还没接触到,还不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因此不能说出准确的度数来。此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到底是大多少呢?之后课件演示“那到底角2比角1要大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角的度量,学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到底角2比角1大多少了。

      (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

      1、认识量角器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P37页,给予提示:量角的大小要用哪个工具?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观察量角器,你知道了量角器哪些名称。通过自主学*,学生能够初步构建起知识框架。之后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介绍量角器,再请学生汇报,与此同时,教师出示PPT演示,并加以辅助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知道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2、观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

      在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了直角,因此先让学生观察90°的大小,并体会到与直角相联系,得出直角就是90°。之后再让学生相互之间找一找30°、45°、60°、120°有多大。

      3、学生自主探索角的测量方法。

      先小组间进行讨论,如何测量角1与角2的度数,并动手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再组内交流,得出测量角的方法。最后小组代表汇报并进行演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测量方法,并板书。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方式,学*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学生能自主归纳出测量的过程与方法,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

      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第三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和三角板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小组活动,动手,动脑,用一副三角板制作各种各样的角。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测一测,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5-03 19:29:18
  • 《角的度量》说课稿

  • 教育
  • 《角的度量》说课稿(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

      数学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力争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四个环节突破教学目标:

      1、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4、趣味练*,拓展延伸;

      5、小结语

      (一)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动机,顺利导入新课的学*。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观察间)

      整个过程是由参观“图形研究所”贯穿起来的,提出研究内容——怎样量角。在此环节主要是参观“观察间”——认识量角器,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现在自由观察时间,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比一比”中,学生的各种学*动力被激活,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操作间)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教师设计:

      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研究方法”,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趣味练*,拓展延伸——研究成果汇报

      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小结语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的信心。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阅读全文]...

2022-06-09 01:28:42
  • 角的度量说课稿

  • 角的度量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度量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兴趣,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4、趣味练*,拓展延伸;

      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

      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拓展延伸

      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3-05 18:32:30
  • 有深度的古诗词名句

  • 深度
  •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有深度 古诗词名句,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1、潮**阔,风正一帆悬。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14、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5、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阅读全文]...

2021-11-26 07:46:08
  • 欢度新年的古诗

  • 新年
  • 欢度新年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度新年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检举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岁旦

      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寿自长。

      《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阅读全文]...

2022-05-02 00:43:56
  • 有深度有涵养的句子古诗

  • 深度,涵养
  • 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下面是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深度有涵养的句子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6、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8、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1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廷筠《杨柳枝》

    11、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12、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1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14、*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阅读全文]...

2022-04-19 03:28:47
  • 2022年欢度虎年春节的唯美古诗

  • 春节,虎年,唯美
  • 2022年欢度虎年春节的唯美古诗

      一、古诗词的概念范围

      古诗,即*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体诗。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 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等

      二、2022年欢度虎年春节的唯美古诗(精选50首)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年欢度虎年春节的唯美古诗(精选50首),欢迎阅读与收藏。

      1、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2、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4、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5、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6、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7、除夜 唐·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8、除夜有怀 唐· 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9、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10、除夜寄微之 唐·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11、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12、除夜 唐·白居易

    [阅读全文]...

2021-11-27 14:33:41
  • 精选欢度春节的古诗句

  • 春节
  •   我期盼这春节,春节是新的开始,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新的一年,我长大一岁,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将要播下美丽的种子,收获幸福与爱的果实。 下面是关于欢度春节的古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欢度春节的古诗

      1、《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2、《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3、《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5、《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6、《岁除夜》

      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7、《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欢度春节的古诗句

      1、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3、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5、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6、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8、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0、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阅读全文]...

2022-02-16 21:20:03
  • 有深度有涵养的古诗词

  • 深度,涵养
  •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下面为小编整理的有深度有涵养的古诗词。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8、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回车驾言迈》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

      15、丈夫不报国,终为愚*。——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阅读全文]...

2022-01-23 10:33:44
  • 简短而很有深度的诗句 经典古诗句,有深度的

  • 深度,经典
  • 常挂嘴边的就不说了

    1. 断不断,反受其乱。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应当做决断的时候犹豫不决,最终往往会使自己受到伤害。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人,总是使自己陷入迷茫状态,无法摆脱事件的干扰。

    2.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坐在军长中使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以外的战争格局。这说明张良计谋多,善用脑,善用兵。

    3.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就功业很困难,失败却很容易;时机难以遇到和把握,错过、丧失却很容易。

    4.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骓:项羽指自己的坐骑乌骓马。我的力量很大能把一座山拔起来,我的气势豪迈盖过世上所有人,只是我的时运不济、我的乌骓马不能再驰骋。诗句是项羽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失败被围困于垓下时所发出的慨叹,充满了英雄末路、不甘失败又无法挽回失败的悲怆。

    5.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有一种鸟啊,不飞就罢了,一飞起来就能冲到天上去;不叫就罢了,一叫起来就使人震惊。这是比喻有的人*时看不出有什么突出的本领和表现,却一下子做出来惊人的成绩。

    致橡树

    [阅读全文]...

2022-05-17 01:48:42
描写度量的古诗 - 句子
描写度量的古诗 - 语录
描写度量的古诗 - 说说
描写度量的古诗 - 名言
描写度量的古诗 - 诗词
描写度量的古诗 - 祝福
描写度量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