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的古诗

关于大洋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洋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洋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洋洲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 语录(24k+) 说说(38k+) 名言(3k+) 诗词(38) 祝福(36k+) 心语(5k+)

  • 地理词汇:五大洋用英文怎么说

  • 英文
  • 地理词汇:五大洋用英文怎么说

      地理科普时间到,以下百分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五大洋的英语单词,希望对大家了解地理有所帮助,更多信息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世界五大洋的语言根源吧。首先,表示海洋的词汇ocean是怎么来的呢?这个词汇来自拉丁语中的希腊词汇ōkeanos,这个词汇的含义是“围绕着地球的伟大河流”。Ocean这个词最初表示整个水体,古希腊人认为大陆是单片的土地,水体围绕着整个大陆。后来,ocean被用来与内陆海sea作区分,如地中海(字面上为“在土地的中间”)。

      五大洋,全球水域的总称。旧分地球表面水域为五大区,称为五大洋。即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Indian Ocean

      印度洋

      As (linguistically) it’s the least interesting ocean: it is named sim* because it is to the south of India.

      这是最普通的海洋的命名,仅仅因为它在印度南面。

      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411.8万*方公里,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7342.7万*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0%。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60.8万立方千米,不包括属海的体积为28434万立方千米。印度洋的*均深度仅次于太*洋,位居第二,包括属海的*均深度为3839.9米,不包括属海的*均深度为3872.4米。其北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为*半岛和非洲;东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半岛;南为南极洲。

      Pacific Ocean

      太*洋

      If you’re wondering whether there’s a link between Pacific and pacify, then you’re not wrong. The name of the ocean was originally a specific use of pacific, meaning ‘peaceful’ or ‘characterized by calmness’. Pacific Ocean derives from Mar Pacifico, the name given in Portuguese, Italian, and Spanish to the body of water in allusion to the calm seas experienced by Ferdinand Magellan on first reaching it in 1520.

      如果你想知道太*洋和pacify(安抚/*静)之间的是否有关联,那么你的猜测是正确的。海洋的名字最初是pacific的特定使用,表示“和*”或“以冷静为特点”。Pacific Ocean表达来源于词汇Mar Pacifico,该词汇由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兴起,原因是费迪南德麦哲伦于1520年首次航线中发现它的水面较为*静。

      太*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8134.4万*方公里,不包括属海的面积为16624.1万*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3。从南冰洋北边界延伸至白令海峡,跨越纬度135°,南北最宽15500公里。在太*洋水系中,最主要的是*及东南亚的河流。

      Atlantic Ocean

      大西洋

      Atlantic comes from the Greek Atlantikos, from Atlas, the Titan of Greek mythology who supported the heavens with his great strength. (His image appeared as a frontispiece to early collections of maps in a volume, leading to the modern use of the word atlas.) The term Atlantic originally referred to the Atlas Mountains in North Africa, and hence to the sea near the west African coast, and was later extended to refer to the whole ocean.

      大西洋来源于希腊词Atlantikos,来自阿特拉斯,希腊神话中凭借自己的神力撑起天空的巨人。 (他的形象出现在早期图集的卷首插画中,导致现代使用atlas这个词。)Atlantic一词最初指的是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因此也指西非海岸附*的海域,后来atlantic扩展到指整个海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积8,221万7千*方公里,在南冰洋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万2千*方公里,*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8605米。从赤道南北分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连接北冰洋,南面则以南纬66度与南冰洋接连。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Arctic Ocean

      北冰洋

      The Arctic Ocean, unsurprisingly, surrounds the Arctic; that is, the regions around the North Pole. Arctic conceals its origins rather more successfully; it comes from the Greek arktos, meaning ‘bear’ – and also ‘Ursa Major’ and ‘pole sta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ear and star comes from the story in Greek mythology that the nymph Callisto was turned into a bear and placed as a constellation in the heavens by Zeus.

      北冰洋,不出所料,围绕着北极圈(北极圈指北极周围的地区)。Arctic这个词更成功地隐藏它的起源,它来自希腊词arktos,意思是“熊”,也可表示“大熊星座”和“北极星”。熊和星之间的联系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卡利斯托被宙斯变成了一只熊在天空之变成一座星座。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1500万*方公里,不到太*洋的十分之一。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499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荷兰探险家W.巴伦支,把它划为独立大洋,叫大北洋。1845年,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指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

      Antarctic Ocean

      南冰洋

      The Antarctic Ocean, also known as the Southern Ocean, is defined in opposition to the Arctic: Antarctic sim* means ‘opposite to the Arctic’. Both Antarctic Ocean and Southern Ocean are in common use as terms, and were originally used in reference to this body of water around the same time, albeit different centuries.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currently dates Antarctic Ocean to 1699 and Southern Ocean to 1702.

      南冰洋,也被称为Southern Ocean(南大洋),这个词产生源于与Arctic(北极)相对:antarctic仅仅表示“北极圈的反方向”。Antarctic Ocean和Southern Ocea都是常用的表达,最初用于表示海洋的时间尽管在不同的世纪,但大致相同,。《牛津英语词典》(OED)目前追溯到的Antarctic Ocean的使用在1699,Southern Ocean可追溯到1702年。

      南冰洋,也叫“南极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太*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认为太*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学术界依旧有人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极洋这一称谓。

    [阅读全文]...

2022-03-20 09:14:58
  • 一块大洋值多少钱

  • 理财
  • 一块大洋值多少钱

      大家都知道,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来说,20世纪初,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40-50万,民国13年的一元大洋大概相当于现在60万的购买力。那么,一块大洋值多少钱呢?下面就让小编告诉大家吧!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万。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万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万。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万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万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由此,我们对于清末民初一块银圆(或国币)的价值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概念。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大洋一般指的是*,是民国时候的.一种银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那时的“1元”并非是现在的1元。据说,当时的一个*能够购买500个包子,并且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就够了。

      由于大洋本身属于一种银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收到了许多藏有欢迎,具备较高的收藏价值。

      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市价一般在700-720之间,民国八年的市存量少,市价约1800元。

    [阅读全文]...

2022-03-27 16:26:09
  • 描写海洋的古诗

  • 海洋,文学
  • 描写海洋的古诗(精选110句)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海洋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2、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6、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8、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1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4、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洋舟中望月作歌》

      15、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九龄《春江花月夜》

      1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

      17、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8、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李世民《咏风》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2、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3、城阙天中*,蓬瀛海上遥。——李隆基《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24、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洋遇雨》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26、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2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8、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韩愈《精卫填海》

      29、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30、海岳宴咸通。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李忱《句》

      31、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李世民《春日望海》

      32、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李适《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33、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35、我量宽如东大海,志高如西华山。——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

      36、月中有桂树,无翼难上天。海底有龙珠,下隔万丈渊。——权德舆《古兴》

      37、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李峤《海》

      38、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张炎《渡江云·山空天入海》

      39、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40、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周德清《双调·沉醉东风·有所感流水》

      41、长江大海龙神圣众,可怜孤子咱!——杨景贤《杂剧·西游记·第一本》

      42、怪来烟雨落晴天,元是海风吹瀑布。——皮日休《寄题天台国清寺齐梁体》

      43、扬帆采石华,挂*拾海月。——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

      44、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45、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守仁《泛海》

      46、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47、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杜荀鹤《闽中秋思》

      48、大海波腾河四流,激湍衮衮吞三峡。——释坚璧《义副寺求》

      49、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曾巩《西楼》

      50、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阅读全文]...

2021-12-15 17:33:40
  •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 优美,诗歌
  • 导语: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泊船瓜洲古诗的意思

    泊 船 瓜 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意思: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1.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3.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4.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分类标签: 描写春天 思乡诗 小学

    【注释】:

    [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阅读全文]...

2022-05-31 12:20:31
  • 泊船瓜洲古诗

  • 泊船瓜洲古诗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镇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由此可见,本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启发想象,领会意境,进行热爱家乡教育。

      2、动用学*古诗的方法,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以上几点,在教学作如下尝试:

      首先让学生回顾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复*了旧知,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有感情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了学诗的情境当中去,激发了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不是第一次学古诗。因此,学*课文的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学古诗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给出方法。这样设计实际是给出了学生的学路。同时,也渗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学统一起来。通过学法的运用,促进小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

      在理解诗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办法。先扶学前两句,“读诗句──解字词──串讲诗意──体会两句话的作用”。为配合诗意的理解。教师板书,目的是在学法上“教”学生,使其掌握方法为其智力经验的形成奠定基础。让学生自学三、四句,并以汇报形式检查学生的学*情况(板书)

      通过对学*方法的运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培养。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大意,为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奠定基础。

      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我放在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上。

      这一过程,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设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的第三个步骤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最后,让学生动笔,完成以下的巩固练*。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的现象,通过练*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接收信息反馈。

      总体上讲,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诗句的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2、积极创设情境,进行学法指导。

      3、抓住重点剖析,进行扎实的训练。

      学*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中学*诗人借不同景物抒*怀的写法。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

      1.了解王安石的生*,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故事的方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学*方法1.读(背);2.理解诗意;3.写(画)】

      师:学*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5-04 23:48:24
  • 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 诗人
  • 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文天祥《过零丁洋》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言】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金陵驿》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其全诗如下: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前言】

      《金陵驿二首》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第二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并告诫自己,在生死关头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诗巧妙化用前人成语旧句,描写婉曲,风格悲壮,用典贴切,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⑷别却:离开。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⑹金瓯:金属制成的盛酒器,后借喻疆土的`完整坚固。

      ⑺衮衣: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

      ⑻恶:病,情绪不佳。

      【翻译】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赏析】

      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两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阅读全文]...

2022-03-25 01:27:24
  • 含有洋字的古诗词 带洋字的诗词名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傅玄《车遥遥篇》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将苑·卷一·兵权》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佚名《硕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大海洋萍,也有相逢之日——《警世通言·卷十一》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及门徒《秋​水​(节​选)》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佚名《伯牙绝弦》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屈原《哀郢》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浪淘沙·北戴河》

    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宋玉《九辩》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佚名《衡门》

    莽洋洋而无极兮,忽翱翔之焉薄?——宋玉《九辩》

    岁岁如之。——张岱《白洋潮》

    洋洋*潭,乃漱乃濯。——陶渊明《时运·其二》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徐干《室思》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洋遇雨》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丘逢甲《元夕无月》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佚名《大明》

    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王和卿《拨不断·大鱼》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洋洋**,声烈遐布。——嵇康《琴赋》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张岱《白洋潮》

    清渊洋洋,神山峨峨。——张衡《西京赋》

    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班固《西都赋》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洋园谁识黄金径。——吴文英《虞美人影·咏香橙》

    赴阳侯之潢洋兮,下石濑而登洲。——刘向《九叹》

    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王褒《九怀》

    桂水兮潺湲,扬流兮洋洋。——王褒《九怀》

    西方流沙,漭洋洋只。——屈原《大招》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屈原《九章》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归有光《吴山图记》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韩愈《杂说一·龙说》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永州八记》

    馀粮栖亩而弗收,颂声载路而洋溢。——左思《三都赋》

    [阅读全文]...

2022-02-05 05:49:49
  • 泊船瓜洲的古诗意思(泊船瓜洲的意思全解)

  •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反馈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大的改革家”。

    公元1070年(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同*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但是由于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现代作家钱钟书《宋诗选注》: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辞的有名例子。

    现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诗今选》:“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的确很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植物的绿化作用,但还不如《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除却春风沙际绿”这个“绿”字。因为在那一句中,春风与绿究竟是两样东西,诗写由于春风,江南岸变绿了。这和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用意略同。而这一句则以为非春风能使草水呈现绿色,而是春风本身就是绿的,因此吹到之处,水边沙际 目录无往而非一片绿色了。以春风为有色而且可染,是诗人功参造化处。

    现代诗人臧克家《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这“绿”字,在视觉上是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在人心上,引起春意无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显露,限制了春意丰富的内涵,扼杀了读者广阔美丽的想象。如果不用“绿”字而用“到”或“过”,反觉含蓄有味些。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复出还政的时候。他希望能施展自已抱负,应是喜,“春风又绿江南岸”,是皇恩浩荡。

    但中国人,尽管外出得何等*厚禄,但家乡之情是什么都不能替代的。

    正如孔子所说。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一,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仲尼弟子列傳。子貢傳。)

    所以王安石此去不管前程如何,到最后还是希望尽快回到家乡,“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眷眷之情所系。在某种条件下,故乡和祖国是有同等意义的。

    [阅读全文]...

2022-07-11 07:46:09
大洋洲的古诗 - 句子
大洋洲的古诗 - 语录
大洋洲的古诗 - 说说
大洋洲的古诗 - 名言
大洋洲的古诗 - 诗词
大洋洲的古诗 - 祝福
大洋洲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