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关于题菊花的古诗诗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题菊花的古诗诗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题菊花的古诗诗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题菊花的古诗诗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60) 说说(539) 名言(3) 诗词(4k+) 祝福(58) 心语(3)

  • 元稹菊花的古诗及赏析(古诗菊花唐元稹诗意)

  • 菊花,诗意
  •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口悠悠然吟出此句,菊花在文学史上的形象陡然光辉起来,从一无足轻重的观赏花,变成最能体现隐者气节的“花之隐逸者”。

    同一篇文章中,言道“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这一点倒不假。但无论世人怎样,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确乎对唐代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朝的几个著名诗人几乎无一例外赋过菊花诗。

    有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有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有赵嘏的“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有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有李商隐的“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御筵。”

    此外,还有“落第诗人”黄巢最为著名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然诗人写菊花有诸多诗歌文章,但是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看待菊花的角度不同,故此总能写出不重样的菊花诗。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中唐诗人元稹的一首《菊花》。这首诗立意新颖,独出心裁,是唐代菊花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篇】

    菊花元稹 〔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诵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作背景,大概只是元稹在长安做官时,在宫中或者长安大街上看到了盛开的菊花勾起诗兴,遂有这样一篇小诗传世。

    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咏物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情感寄托,所以对其背景倒也无需苛求。

    第一句起笔便耐人寻味。“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这里指一丛一丛的秋菊;菊花绕着人家的屋子,令诗人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里,是来到陶渊明的住所了吗?”

    这片刻的恍惚正是妙处,本来只是写赏菊之实景,加入“陶家”二字,场景就变得有虚有实,也在时间上拉出一条长线,诗歌的内容就丰富许多。

    首句写初见,次句便是赏完菊花之后。“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当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赏菊的机会,围绕着篱笆转了一大圈,等他回到原点的时候,却发现本来高高的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遍绕”二字体现出元稹对赏菊的沉醉其中,“日渐斜”则反映时间之久,从一个侧面证明元稹对菊花的喜爱。

    前面两句都属于对赏菊实景的描写,从第三句开始,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吐露。

    “并不是在所有花中我更喜欢菊花,为什么会沉醉赏菊呢,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后面就再没有可以赏玩的奇花了呀。”

    这最后一句,其实很像“我花开后百花杀”句意,不过一句强调菊花之后无花,一句强调菊花开时无花,着眼的时间点并不相同。

    整体看这首诗,一二句对赏菊场景的描写便有新意,诗人并不直接描写菊花绕屋的盛况和颜色、花瓣等细节,而是通过写自己沉浸其中,不觉白日将斜的恍惚感侧面衬托菊花之美;三四句的抒情,更不从人们赋予菊花的种种气节起笔,而是着眼于她开放时间之晚,描写她不与百花争艳,却在寂寥深秋为世人送上一缕芬芳的美好品质,更令人觉得闻所未闻,新颖而自然。

    诗歌语言*似白话、通俗好懂,但却丝毫没有掩盖作者布置其中的巧妙构思与安排,整篇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悠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阅读全文]...

2022-04-14 11:27:44
  • 古诗菊花唐元稹诗意(菊花唐元稹原文及赏析 )

  • 菊花,诗意
  •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口悠悠然吟出此句,菊花在文学史上的形象陡然光辉起来,从一无足轻重的观赏花,变成最能体现隐者气节的“花之隐逸者”。

    同一篇文章中,言道“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这一点倒不假。但无论世人怎样,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确乎对唐代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朝的几个著名诗人几乎无一例外赋过菊花诗。

    有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有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有赵嘏的“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有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有李商隐的“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御筵。”

    此外,还有“落第诗人”黄巢最为著名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然诗人写菊花有诸多诗歌文章,但是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看待菊花的角度不同,故此总能写出不重样的菊花诗。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中唐诗人元稹的一首《菊花》。这首诗立意新颖,独出心裁,是唐代菊花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篇】

    菊花元稹 〔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诵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作背景,大概只是元稹在长安做官时,在宫中或者长安大街上看到了盛开的菊花勾起诗兴,遂有这样一篇小诗传世。

    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咏物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情感寄托,所以对其背景倒也无需苛求。

    第一句起笔便耐人寻味。“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这里指一丛一丛的秋菊;菊花绕着人家的屋子,令诗人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里,是来到陶渊明的住所了吗?”

    这片刻的恍惚正是妙处,本来只是写赏菊之实景,加入“陶家”二字,场景就变得有虚有实,也在时间上拉出一条长线,诗歌的内容就丰富许多。

    首句写初见,次句便是赏完菊花之后。“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当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赏菊的机会,围绕着篱笆转了一大圈,等他回到原点的时候,却发现本来高高的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遍绕”二字体现出元稹对赏菊的沉醉其中,“日渐斜”则反映时间之久,从一个侧面证明元稹对菊花的喜爱。

    前面两句都属于对赏菊实景的描写,从第三句开始,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吐露。

    “并不是在所有花中我更喜欢菊花,为什么会沉醉赏菊呢,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后面就再没有可以赏玩的奇花了呀。”

    这最后一句,其实很像“我花开后百花杀”句意,不过一句强调菊花之后无花,一句强调菊花开时无花,着眼的时间点并不相同。

    整体看这首诗,一二句对赏菊场景的描写便有新意,诗人并不直接描写菊花绕屋的盛况和颜色、花瓣等细节,而是通过写自己沉浸其中,不觉白日将斜的恍惚感侧面衬托菊花之美;三四句的抒情,更不从人们赋予菊花的种种气节起笔,而是着眼于她开放时间之晚,描写她不与百花争艳,却在寂寥深秋为世人送上一缕芬芳的美好品质,更令人觉得闻所未闻,新颖而自然。

    诗歌语言*似白话、通俗好懂,但却丝毫没有掩盖作者布置其中的巧妙构思与安排,整篇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悠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阅读全文]...

2022-01-29 13:47:56
  • 菊花的诗意

  • 菊花,诗意
  •   一、《菊花》

      作者:元稹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诗意: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二、《菊花》

      作者:李商隐

      原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释:

      1、陶令:指陶渊明。

      诗意: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电影。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

      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

      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

      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上。

    [阅读全文]...

2022-05-24 01:52:36
  • 菊花元稹古诗赏析(元稹的菊花诗文赏析和诗意)

  • 菊花,诗意
  • 2019年10月8日,寒露,成都无雨。

    二十四节气中,“寒露”在“白露”与“霜降”之间,代表着天气由秋凉转为寒冷,莹白的露水因为气温持续下降即将凝结成霜。寒露有三候:一为最后一波南飞的大雁来到水边;二为小鸟雀落似蛤蜊一般落在海边;三为菊有黄华。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虽至,菊花仍开。

    [阅读全文]...

2022-01-24 12:19:05
  • 菊花元稹古诗赏析(古诗菊花的意思解释)

  • 菊花,解释
  • 自从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陶渊明就成了爱菊之人的典范,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优秀的咏菊诗篇也比比皆是,从各自的角度颂赞着菊花。

    陶渊明爱菊,赋予了菊花隐逸者的气质,以下两位诗人则赋予了菊花坚守本心的坚强品格。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人绕着篱笆欣赏着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他家菊花之多,如同当年陶渊明的家。诗人专注地欣赏菊花,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到了“日渐斜”的傍晚时分。各色菊花花团锦簇,花香芬芳扑鼻,是何等美好的景色。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勾勒出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乐不思返的画面。

    为什么诗人偏爱菊花呢?

    诗作往往与诗人自身的境遇有极大关系。这首诗作于807年,在前一年,元稹高中状元,春风得意,锋芒毕露。但好景不长,因触怒了*被贬。又遇母亲去世,丁忧在家中。

    元稹的房屋四周遍种菊花,秋天一到,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东篱。绕篱赏菊,不知时刻,抬头一看已是黄昏。此时的元稹,估计也产生了如同陶渊明一样的隐居心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说,不是他偏心,而是菊花的品格让他钦佩。

    大部分的花只在春天或者夏天开放,到了深秋,百花尽数凋谢,只有菊花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开放。显然菊花与百花不同,坚守着自己的品格,凌风傲霜。

    在一片肃穆的深秋中,菊花给庄严的大地一抹欣喜的颜色,为大地增添了盎然的生机,说明菊花与众不同,赞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高洁操守。

    这是对菊花的赞美,更是对自身高洁情操的坚持。忍得住风霜,耐得住寂寞。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但不似陶公全用意象,饱含哲学。诗人同样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在描绘具体画面之后,以解释一般的口吻,道出爱菊的原因;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最后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点出了菊花的品格,提升了整首诗的格局,让人有遐想,有惆怅。

    宋代郑思肖的《寒菊》,同样表现了菊花的孤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画。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即使衰败,也决不被吹落地面,不愿被践踏,不愿与污泥混杂。

    凋谢后的残菊,虽然没有了芬芳的香气、没有了娇艳的色彩,但依然坚持自我,傲立枝头。

    郑思肖的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他托物言志,赋予了这首菊花诗特定的内涵。

    要读懂这首菊花诗,或者说,要读懂南宋诗人的菊花诗,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后,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提出抗敌之策。但是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纸醉金迷,根本无心抵抗,更别提收复国土。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

    南宋灭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将“大宋”二字隐喻其中,这是一种拆字再组合的方法:将“本”字拆分,“十”置于“穴”中,即为“宋”字;没有了十的“本”,即为“大”。

    他擅长画墨兰,宋亡后,他画兰花再不画土,当人们问起原因,他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诗中的“北风”,指向来自北方的蒙古汗国。这首诗是郑思肖颂菊自喻,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南宋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都与当时南宋小朝廷的偏安、软弱有关。陆游在《枯菊》中写下“空余残蕊抱枝干”,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

    相比之下,“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语气更加坚定,后者只是普通的陈述句,“舞”字又带有些许柔美的情调。更重要的是,“北风”更加明确地点出作者的反抗之情。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也都是好诗,但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更为深广,打动人心。

    [阅读全文]...

2022-05-03 19:21:29
  • 菊花黄巢的诗意

  • 菊花,诗意
  •   《菊花》

      作者:黄巢

      原文: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2、黄金甲:指金电影的菊花。

      诗意: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

      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

      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m.ju.51tietu.net)“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像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阅读全文]...

2022-02-12 21:05:46
  • 菊花的诗句古诗

  • 菊花
  • 菊花的诗句古诗

      引导语: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菊花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5、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曹雪芹《咏菊》

      6、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7、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8、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9、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10、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1、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李白《九日》

      12、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13、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 慧霖《闰中秋玩月》

      14、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5、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6、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 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17、菊花开,菊花残。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8、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9、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 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20、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1、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 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22、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3、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 秋瑾《九日感赋》

      24、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25、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 苏轼《送顿起》

      26、潮腮笑入清霜。 ——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27、辕门菊酒生豪兴,雁塞风云惬壮游。 —— 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28、菊花清瘦杜秋娘。 ——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9、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30、夭红过眼随荣谢,菊秀兰香自占春。 —— 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31、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

      32、黄菊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33、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3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3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7、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题菊花》

      38、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9、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

      40、梅定妒,菊应羞。 ——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41、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 —— 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42、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 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43、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 徐灿《菩萨蛮·秋闺》

      44、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45、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46、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47、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48、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 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9、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阅读全文]...

2022-06-23 14:02:31
  • 菊花古诗句

  • 菊花
  • 菊花古诗句

      夏天轻风吹来,一阵清香扑鼻。举目一望,啊,是山菊花开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题菊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宋·朱淑贞《菊花》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阅读全文]...

2022-02-04 17:43:05
  • 菊花古诗句

  • 菊花
  •   夏天轻风吹来,一阵清香扑鼻。举目一望,啊,是山菊花开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 欧阳修《秋怀》

      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题菊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阅读全文]...

2022-05-05 07:16:07
  • 古诗菊花的诗句

  • 菊花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下文是古诗中写菊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1、<仪鸾殿早秋>

      李世民

      寒惊蓟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描写菊花的诗句。

      2、<感遇四首之二>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3、<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写菊花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菊花>

      唐·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长相思>

      李煜(一题邓肃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6、<晚香轩>

      明·高启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7、<菊清>

      秋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阅读全文]...

2022-05-25 09:49:52
当前热门
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 句子
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 语录
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 说说
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 名言
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 诗词
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 祝福
题菊花的古诗诗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