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如画的古诗

关于江城如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城如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城如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城如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0) 语录(5) 说说(12) 名言(558) 诗词(615) 祝福(1k+) 心语(127)

  • 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

  • 苏轼,文学
  • 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

      《江城子》是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苏轼江城子带拼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带拼音

      老夫(lǎofū)聊(liáo)发(fā)少年(shàonián)狂(kuáng)。

      左(zuǒ)牵(qiān)黄(huáng), 右(yòu)擎(qíng)苍(cāng)。

      锦(jǐn)帽(mào)貂裘(diāoqiú), 千(qiān)骑(ji4)卷(juǎn)*(píng)冈(gāng)。

      为(wéi)报(bào)倾城(qīngchéng)随(suí)太守(tàishǒu),亲(qīn)射(shè)虎(hǔ), 看(kàn)孙(sūn)郎(láng)。

      酒(jiǔ)酣(hān)胸(xiōng)胆(dǎn)尚(shàng)开张(kāizhāng)。

      鬓(bìn)微(wēi)霜(shuāng), 又(yòu)何妨(héfáng)。

      持(chí)节(jié)云(yún)中(zhōng), 何日(hérì)遣(qiǎn)冯唐(féngtáng)。

      会(huì)挽(wǎn)雕(diāo)弓(gōng)如(rú)满(mǎn)月(yuè),西(xī)北(běi)望(wàng), 射(shè)天(tiān)狼(láng)。

      【注释】

      又名《江神子》。

      双调,七十字,*韵。

      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品评】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的祖莹。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王弗后写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与死者虽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 挚。“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 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 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 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 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 一样,*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 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此 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即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 烙印。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 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 很显然。苏轼由于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心情十分苍 老。王弗见了苏轼,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离死别后 的无限哀痛。生活的磨难,对于无意识的梦境,同样起着潜在而深该的影响。 末了三句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 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饱含依恋的深厚情意的`句子永远不会是为一个红颜知己准备的,只能是举案齐眉的夫妻。

      爱情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的爱情。这样的惊心动魄被这轻轻淡淡的七个字道尽了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永隔阴阳已经多少个黄昏,思之不得见之,念之不得语之,只留得记忆中残存的欢景愉时,当作泡过千次的茶,反复温*着熟悉的味道,凭吊十年前的红袖添香;“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了。佳人永驻彼侧,只留得此侧的戴冠少年磨成垂垂老者,梦里不变得依旧是那双红酥手。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诉各自的别后种种,相忆相怜,哪将又从何说起啊?!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再存在了。

    [阅读全文]...

2022-06-08 20:03:15
  • 江城子古诗原文(江城子苏轼翻译及赏析)

  • 苏轼
  •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译文】

    西城杨柳在春光中轻柔地飘摆,触动起我的离恨,令我泪水难收。犹记得她曾在此多情地为我系好归去的舟楫。萋萋碧野,朱红小桥,当日的景色依旧,而人却已不再,只剩水空自流淌。

    美好的年华不为少年人驻留。恨意悠悠,不知何时能止?在柳絮飘飞、落花纷纷的时候登上高楼。那满江春水便都化作我的眼泪,流也流不尽,那许多的愁。

    【赏析】

    这首词为此人早期作品,为一首伤春伤别之作。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开篇便点明题旨,抒发别情。“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杨柳依依,牵动起词人无限离愁。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这杨柳牵动起词人的别情不仅仅因为它柳条依依,似诉离别,而是因为它不是其他地方的杨柳,而是靠*水驿的长亭之柳。当年词人曾在此系舟,与情人离别。这里的景色依旧,可人却已经不再,这是多么的令人悲伤啊。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少年人最为善感,时已至暮春,想到韶华的流逝,心中怅恨不已。

    “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几句进一步抒发伤春之情。登上高楼,见桃飘李飞,不免叹息哪怕眼前的江水全部化作泪水,也流不尽自己的许多愁,可见他愁绪之深浓。

    ⊙作者简介⊙

    [插图]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祐党事屡遭贬谪。“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尤以词著称,是(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曾官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坐元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词早年多写恋情,间寓身世之感;晚年多写迁谪之恨,凄婉动人。有《淮海居士长短句》、《淮海集》。

    [阅读全文]...

2022-01-10 20:00:23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翻译赏析

  •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翻译赏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那时我定要把弯弓拉成满月,射向那西北来犯的豺狼。

      [出自]

      北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②,右擎苍。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冈。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⑥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卷*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译文2: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带领随从千余膘马*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虽然两鬓已生白发,这又何妨!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也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让我也能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那我一定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背景:

      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昨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赏析】

      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打猎,对于一个职业猎手,是家常便饭;而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这句说,老夫今天要发一发小伙子那种“狂劲儿”了。“左牵黄,右擎[ qíng 举起] 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架着苍鹰。鹰和狗是用来追捕猎取对象的。“锦帽貂裘”,是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袄,这次打猎是在冬天,所以穿着皮衣。千骑卷*冈”:成千的骑手跟随着他,浩浩荡荡,象疾风一般卷向*坦的山冈。这里显示了作为一州长官出猎时的声势和排场,确实是壮观啊!百姓几乎全城出动(即倾城),都想追随苏轼这个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猎。而他也为百姓的热情所感动,暗下决心,为了答谢(报)人们的情意,他要学*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写出了他的形貌,也写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扬的精神状态。

      转入下片,作者又进一步深化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他说,他刚刚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气粗胆壮(即胸胆尚开张),鬓发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碍呢!看来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现他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其实,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猎。他在考虑更为重要的事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皇帝什么时候才派冯唐到云中传达命令?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云中”是汉朝的一个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区。“节”,即符节,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凭证。汉文帝曾派冯唐到云中郡,传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处分,恢复他的官职。魏尚原来抗击匈奴侵扰有功,后来因小过失受到不公*的处罚。可见,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他这样希望,并不是无的放矢。因为,当时宋王朝正受到来自西北方的西夏和来自东北方的辽国的军事威胁,国家的安危引起了苏轼的严重关切。他渴望奔赴军事前线,来实现为国立功的政治抱负。最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这就把一首生活随笔式的小词写成了充满爱国激情的作品。读起来,韵调铿锵,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境界开阔,是一首表现了苏轼豪放风格的成功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1-25 16:49:51
  • 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 文学
  • 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导语: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江城子

      作者: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

      1.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有《子野词》。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之句,世称诵之,故号张三影。同赋:用同一词牌,取同一题材填词。

      2.筝:古弹拨乐器,因最初流行秦地,又称秦筝。

      3.凤凰山:在杭州之南。

      4.芙蕖:即荷花。

      5.盈盈:轻盈美丽的样子,此处用来映衬弹筝姑娘的姿态。

      6.白鹭:鹭的一种,又称鹭鸶。此处暗指爱慕弹筝人的男子。

      7.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

      8.弄:弹奏。

      9.遣:使,教。

      10.烟敛云收:仙人在天上驾云而行,所到之处烟云缭绕。烟敛云收,是指仙人收起云雾,下凡到人间,此处是把弹筝姑娘比作下凡的仙人。

      11.湘灵:即楚地崇拜的神祗湘夫人,此处暗指弹筝姑娘飘渺超绝。

      12."曲终"句:是化用唐诗人钱起《湘灵鼓瑟诗》中的末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人数峰青"。

      翻译:

      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赏析: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阅读全文]...

2022-05-05 20:39:12
  • 江城子-诗句

  •   【江城子】秋意秋怀曲恋秋,丹卷秋音沁韵秋(十四韵)

      (一)

      秋来沉醉醉痴风,只相通,难相纵。万千款款,空惘曳随疯。零落几多花间事,无数那,卷尘重。

      长亭尽染宇苍穹,亦缘中,罢情蒙。回首沁入,若梦葬云彤。戏看人生多转眼,思想念,曲音弓。

      (二)

      西风落月现苍苍,长亭望,尽茫茫。星稀夜色,如梦宇间仓。空有流年烟雨弹,依幻想,散芬芳。

      浮生忆语负心香,漫飘霜,莫眉藏。嫣然巧笑,为愿话轩窗。曲奏暮朝伊倚唱,眸陌上,是痴行。

      (三)

      光阴如水淡清眉,不经为,只闲思。时常端坐,静宇轻风之。将满心修篱对语,花月美,已新移。

      留香吟与漫溯姿,一程迟,一场痴。阑珊是暖,生命感知辞。望去花开花落里,依韵味,婉听诗。

      (四)

      浮光慵絮化虚区,柳丝徐,几多嘘。回还季节,陌上把天书。一叶新尘飘絮语,尘缘里,许心途。

      浅秋淡火热心渠,静常虞,喜悲无。遇风从容,遇雨意行渔。莫问阴晴圆缺着,如会续,自然需。

      (五)

      秋风秋雨感凉差,浅秋来,想秋莱。知秋一叶,萧瑟坐窗台。走过多姿多彩里,笑望采,静拥该。

      释然犹自远时怀,是生台,总会猜。阳光美好,去感受花苔。漫道流光催人老,当下顾,向日开。

      (六)

      秋怀秋意赏秋臻,信笺文,满秋新。秋波一片,醉了草阴茵。心浴火花随律动,悠映着,进苍豳。

      相随像是有芳熏,景都真,动神旬。呢喃有语,无尽起轻尘。怎禁远山如画意,空负了,最深人。

      (七)

      流光流水在奔泉,小桥前,过天潺。空明是那,仿佛坐飞仙。它在水波穿行间,轻起舞,醉飘川。

      湛蓝苍远那如燕,想微澜,醉丹卷。漾心灿烂,好似彩云边。忘却旅途多现实,遥想上,且丰嫣。

      (八)

      轻盈静寂畅萦萧,淡然飘,让心逍。馨声美妙,本是传欢辽。绝似人间多晓梦,朝和暮,弦丝娆。

      忧思穿越一弯潮,泛思潇,处悠巢。幽幽陶醉,撩起万千滔。只是琴音深碧里,痴迷极,脉随翘。

      (九)

      秋光应景又听歌,醉聆多,尽其过。皆因唤醒,来去事心和。正是轻软风雨泣,今细语,念临梭。

      一泓心意季风拖,慢婆娑,柳黄萝。婉织馥郁,如缕韵菲科。*水楼台依旧为,承默履,坐吟何。

      (十)

      适时而墨为常鸦,与红霞,映居家。心音一叶,念想慢吟遐。清月淡云飞燕里,如此见,弄天涯。

      青山宛立傲而夸,独中华,却辉嘉。梵尘有梦,期许而生花。纵把前行当体会,缘遇喜,行之划。

      (十一)

      流离菲雨一帧楞,晓风轻,婉秋声。光阴如绣,小雅意如倾。袖底拂来朝暮悄,如若好,是修迎。

      远山眉黛*圆情,那峥嵘,路依荆。回廊思量,清月照幽亭。冥想无风无雨坐,遥十里,或堪零。

      (十二)

      黄昏聚雨拂尘沤,月华头,已修羞。窗前静对,隐幕霞光愁。天地悠悠朝谈得,尘事过,夜思浮。

      个中小意那原由,实相纠,不相兜。长河沧海,不在落花丘。独有从容行走稳,于是世,兴因舟。

      (十三)

      秋多万事觉归心,弹萧琴,感筝音。闲敲棋子,乱了自芳愔。软柳拂风亲恋客,情韵上,宛如金。

      水晶歌里纸鸢寻,燕含喑,传春歆。西风瘦马,万古话真箴。堪羡两眉凝欲语,之蝶语,沁云簪。

      (十四)

      爱人被爱美而甜,久恒喃,跃心帆。聆听灿烂,醉卧晓风岚。诺能用千思万缕,令你我,为之蓝。

      最原因了两心参,化真函,燕飞拈。情情纵享,沧海共相探。况值生音匆亦逝,多少好,留身巉。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32:01
  • 江城子赏析

  • 宋词
  • 江城子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观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赏析】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江城子

      (北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3)思量:想念。

      (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

      (5)“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6)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

      (8)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

      (9)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

      (10)顾:看。

      (11)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赏析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这首悼亡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达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的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写这首词时,正是作者任密州知密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宦海浮沉,南奔北走,心情十分苍老,这时思念起自己甘苦与共的结发夫妻很自然的。当年作者十九岁就同郡的王弗结婚后离开蜀地出任仕途,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谁料十年后王弗亡故,葬于家乡四川的祖莹。生者与死者幽明永隔,感情的纽带却结而不解,始终存在。有了这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奈。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看来*常,却出自肺腑,十分诚挚。生死相约阴阳隔绝,却不能忘怀。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的。因为作者时至中年,他表达出人们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更能显示出生死不渝的爱情。后面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承接着前面的生死两茫茫,更显得凄苦哀凉与无奈。好象让你感受到了在千里之外的哪个孤坟,和秋风瑟瑟乌啼满天的凄凉景色。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想这即便是再见到自己的先妻,象他这样的老态龙钟,落魄失意妻子也不会认出自己来的`。话锋转到作者幽幽的梦中,在故乡乡的家中,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但是十年来的人世变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在双方都很显然的。相互面对却不知到要说什么,只有任凭泪水倾盈。

      最后一段“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对现实的一种感叹,只有着明月夜和短松冈是真实存在的,是年年岁岁的哀思与凭吊。

    [阅读全文]...

2022-07-23 12:01:10
  • 形容雪景美如画的诗句(描写雪景唯美的9首古诗)

  • 雪景,唯美
  •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俗谚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之说。大雪时节,天气更冷,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致,南方也可见“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天气。

    在大雪节气降临之际,我们一起来读十首关于大雪的古诗,期待一场大雪吧~

    《大雪》

    南宋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写下这首诗时,陆游正在江南。

    从未在江南见过这么大的雪。大雪压林枝,树梢都被压倒了,毡房里彻夜玩戏赌博忘记睡觉,早上都不想起来。忧国忧民的陆游此时自嘲,已经年纪大了,无法过河杀敌了。

    《夜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在一个雪夜,灵感来了,写下这首诗。

    下雪了,被子枕头都是凉凉的,抬头看着窗台,被雪照着通明。雪越下越大,躺在床上,听到树权折断的声音。

    白居易从侧面烘托大雪,夜雪压枝,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容若

    山一程,雪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一年,纳兰容若随着康熙帝出关东巡,塞外风雪凄迷,当风雪一阵一阵地刮下来的时候,词人想家了,他说:家里从未有这样的景象。

    风雪之时,天寒地冻,最易想家了,你在下雪时,也会想家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一年的雪夜,刘长卿在赶路。

    天色暗了下来,苍山也越来越远,天气寒冷,茅草屋更显贫困,我借宿在这家茅草屋里。夜深时,听到柴门外有狗叫声,是主人家迎着风雪回来了。

    在雪天赶路,真不是个好差事。正苦寒之时,幸好碰到一个可以避雪的地方,真是幸运。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阅读全文]...

2022-02-01 15:05:32
  • 秦观:江城子

  •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翻译:

      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

      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

      眼泪很难收回。

      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

      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

      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

      而现在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

      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

      飘飞的柳絮,

      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

      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

      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赏析:

      这首愁情词由春愁离愁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省略或者说是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凝聚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了!几个波折,诉尽赴约而不遇的绝望哀情。换头“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何况春天又一次完结了哩!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最后,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阅读全文]...

2022-07-17 18:31:07
  • 有关赞美江城景色的诗句

  • 赞美,景色
  • 有关赞美江城景色的诗句

      (第一首)

      柳岸烟霞曲径幽,江湖碧水荡飞舟。

      峰前斜瀑开天路,岭外红枫耀地球。

      柞树凉亭刊古韵,楼台栈道醉明眸。

      游人止步吟山色,七彩缤纷一眼收。

      (第二首)

      巨埠中坚米市传,襟江玉带绕城边。

      星光闪烁千湖秀,树色参差万户妍。

      鸠振雄风兴古邑,民勤乐业换新天。

      风摇细柳牵游子,夜静潮声伴客眠。

      (第三首)

      两江交汇碧连天,百里湖光挂蜀川。

      龙岭廊桥收苇影,外滩翠柳弄紫烟。

      石林舞剑骑河马,云顶吟歌论对联。

      半缕清风闲作客,一行秋鹤入云端。

      (第四首)

      江城三镇鼎华中,首义枪声动满宫。

      华夏江山民主宰,彭刘杨路塑英雄。

      孙中山倡三民主,马列毛公共产宗。

      大浪淘沙金垫底,武昌几度夕阳红。

      (第五首)

      黄花自在无愁意,不倦西风过小亭;

      陌上残菊芳竟缈,一城秋影叶飘零;

      长空迟暮天涯远,落日飞霞地角*;

      最是烟波江色晚,沙头徊雁两三声。

      (第六首)

      風雨鳩茲周代邑,半城煙水半城山。

      南依青弋通吳會,北憑赭嵐望莽原。

      氲秀物華方漢武,鐘靈人杰盛唐元。

      澹碧盡淘千古事,登高此立獨茫然。

      (第七首)

      一江望海引航帆,*溪泉润沃田。

      四季丰盈金宝地,三生富足米粮川。

      千湖万水鱼虾美,五岭十坡瓜果鲜。

      九省通衢逢汉正,民心思治向清源。

      (第八首)

      岁末休假去武昌,江城初雪罩新房。

      双湖桥边双湖园,水果湖畔聚同窗。

      三十岁月白驹过,已奔天命看斜阳。

      松竹梅花雪晶莹,银蛇飞舞驰蜡象。

      (第九首)

      百万江城人盛事,缤纷溅玉看樱花。

      长江有意擂春色,汉口无车涌珞珈。

      径曲林深鸣异鸟,冈峦石峻罩婚纱。

      红山雪壁连天去,对影东湖万顷霞。

    [阅读全文]...

2022-03-24 05:55:08
江城如画的古诗 - 句子
江城如画的古诗 - 语录
江城如画的古诗 - 说说
江城如画的古诗 - 名言
江城如画的古诗 - 诗词
江城如画的古诗 - 祝福
江城如画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