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关于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88) 语录(13) 说说(14) 名言(3) 诗词(4k+) 祝福(7) 心语(980)

  • 描写扬州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扬州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扬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忆扬州》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解闷十二首》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6.《维扬竹枝词》

      作者: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7.《扬州》

      作者: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8.《登岸见新秧弥望》

      作者:黄文阳

      水田漠漠碧如油,遍插新秧卜有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

      9.【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12.《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阅读全文]...

2022-03-07 19:32:10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杜牧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2021-12-27 06:21:18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赏析)

  •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阅读全文]...

2022-04-23 22:30:17
  • 扬州慢古诗意思及全文赏析

  • 文学
  • 扬州慢古诗意思及全文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扬州慢古诗意思及全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宋、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是姜夔《扬州慢》中的下阕中的句子。此句通过写桥、写水、写月等景物,表达了作者的压抑心情,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声”,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原文翻译

      (序)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经过春风吹遍了扬州十里,都是荠菜麦子一派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赏析: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 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阅读全文]...

2022-04-24 19:27:55
  • 忆扬州原文及翻译(忆扬州古诗原文拼音版)

  • 唐代诗坛,有个不大不小,却惹起过挺大争议的诗人,名叫徐凝。徐凝擅长写绝句,七绝写得很是高妙,代表作有《牡丹》、《七夕》等。

    徐凝虽有才,脾气却挺怪,他为人十分清高,早年拜在韩愈门下时,得不到韩愈的重视,直接留诗一首就拂袖而去。虽是怪才,但唐代的诗人们都挺豁达大气,哪怕是诗写得不好,脾气再怪,也不会有人出来挑衅,但偏偏徐凝写诗却招来了不少是非。

    首先,白居易为了捧他得罪了杜牧。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无意间看见徐凝在开元寺题写的一首咏牡丹诗,很是喜欢,从此便与徐凝结为好友。后来徐凝和另一位张祜一同求白居易举荐,白居易当时只有一个名额,便捧了徐凝弃了张祜。恰好这张祜是杜牧的好友,这下子白居易算是把小杜给得罪了,小杜甚至专门在七言诗《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中讽刺白居易没长眼睛,分不清好赖。

    而后,徐凝还因为写了首《庐山瀑布》,引起了苏轼的不满,称他这首诗是恶诗。按理说,苏轼在世的时候徐凝早就离世了,为何苏轼偏要和他过不去?原因是苏轼认为这首诗是模仿自己的偶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且仿得还很没有水*。

    对于徐凝和张祜谁水*更高,以及他的《庐山瀑布》是不是真的写得很差劲,后世文坛名家们一直是见仁见智,观点不一。但对于徐凝的另一首七言绝句,大家却很是服气,这首诗名叫《忆扬州》。笔者认为这是一首扬州人都该全文背诵的诗作,全诗短短28字,让苏轼服气,让扬州扬名: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一首怀念故人的作品,前两句中的“萧娘”和“桃叶”都是指诗人思念的佳人。诗的前两句,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在想着远方的自己,这是唐诗中惯用的写法。佳人脸薄承受不了眼泪,那细眉长长的显得十分忧愁,这两句用一个“难”字,加一个“易”字,写出了佳人心中的万千不舍和相思。

    后两句就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徐凝用这个千古名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因为这个名句,扬州城得了一个很美的称号叫“二分明月”,直到如今提起哪里的明月最美,很多人还是会想到扬州,所以说徐凝这首诗确实是让扬州扬名了。徐凝用天上的明月,来烘托地上的相思,并用三分和二分两个数量词,让这份相思充满了别样的美感,可谓是出神入化了。

    虽然苏轼对徐凝模仿李白的诗,气不打一处来,但对于这首诗他却是很服气的。他甚至在自己的词作《水龙吟》中放下身段模仿了这首诗,他写道:“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很显然这是受到了徐凝的启发。

    用一首28字的小诗,一个千古名句,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徐凝确实是够有水*。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扬州,可以去二十四桥等地,看看扬州的明月是否真的和其它地方的不一样,是否真的能找到点诗情画意?一首诗就能让一个偌大的城市有了一个如此美丽的称号,这就是古典诗词的魅力,也是汉字的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4-12 09:06:36
  • 关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唯美(赞美扬州的美句子)

  • 唯美,赞美
  • 从扬州回来几日了,想要写得太多。满大街放着“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歌,回来以后这首歌 一直在耳边回响,在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有些绕梁三日的感觉。

    瘦西湖

    扬州别名叫邗、广陵、维扬、江都,这都是我以前学历史学过的,原先总以为历史学的还可以,能应付一阵子,这次到扬州栽了几次跟头,脸都丢进了,闹的笑话至今在夫君面前颜面扫尽,但是我也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

    瘦西湖

    中午从镇江坐汽车,过了长江大桥,当时夫君问我这个大桥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扬子大桥,当时我还抢白了夫君一阵子,说大桥都建这么多少年了,怎么才知道呢,真是少见多怪,我说的这些话到了傍晚时分,在一个饭店厅堂里,被老板娘的话证实得一塌糊涂,原来这座大桥叫润扬大桥,刚建两年左右,“润”是取镇江的古称,在记忆里我只记得镇江叫京口,因为王安石有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诗句,还有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句,和老板娘锵锵了一阵,老板娘慢慢地给我讲述,“润州是镇江的故称,扬州是*的老家,所以前几年修了这么一座长江大桥,大桥的名字各取两城市的名字”,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扬州古迹遍地,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它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喜爱的地方,也是他们风流潇洒的场所。像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的各种风月场所。还有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

    扬州的夜晚也十分美丽,月光柔柔地洒在静谧的瘦西湖上,月色朦胧催人醉。在初春,水面之上夹杂着嫩柳的倒影,桃花、杏花、樱花、玉兰花竞相开放,让人赏心悦目,又令人低吟高歌。唐代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成了千古绝唱。

    瘦西湖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黄慎的《维扬竹枝词》“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郑板桥的诗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扬州让历代诗人如痴如醉,所以诗人们喜欢把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之中,有些是惆怅,有些是欢喜,有些是悲伤。虽然事已境迁,但如今的扬州今非昔比,它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如今看到它却依然会让我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古诗词。

    [阅读全文]...

2022-06-19 18:59:51
  • 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

  • 桥的诗句《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简介

      杜牧(8xx一8xx),唐朝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25岁那年写下有名的《阿房宫赋》。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体诗七言绝句特别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寄扬州韩绰判官》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阅读全文]...

2022-03-19 16:37:43
  • 忆扬州诗歌注释及赏析

  • 诗歌,文学
  • 忆扬州诗歌注释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忆扬州诗歌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注释:

      (1)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2)桃叶:晋代王献之的爱妾。此处也代指青楼女子。

      (3)无赖:可爱、可喜意。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

      翻译: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赏析: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际,唯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于深夜抬头望月时,本欲解脱此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故曰"明月无赖".

      古人律绝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曰愁眉,曰泪眼,虽作者余情未尽,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之态,可谓诗思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则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张泌的《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与《忆扬州》几乎写同一内容。而在写法上,却是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选。张诗的谢家、曲栏,同于徐诗的愁眉、泪眼,意指所思之人。后两句,也同样以夜月寄怀。一个说春月多情,一个说明月无赖。虽语言各异而诗意相同。

      无赖二字,本有褒贬两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惊赏这对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非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谢灵运的名言。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逊色。这些数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论的,而它的艺术效果却是惊人的。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读者读此诗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至如"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与之同一机杼。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曰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的。

    [阅读全文]...

2022-03-02 09:50:36
  • 描写扬州的经典诗句

  • 经典,优美
  • 描写扬州,或者赞美扬州的诗句有哪些

    作为扬州人,介绍一下扬州吧。

    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地处南北走向的大运河与东西走向的长江交汇点上,自古即有楚尾吴头,江淮名邑之称,这里风光明媚,物产丰茂,文教昌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自古已来,无数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限于篇幅有限,根据个人喜好,略举几例。

    长干曲 无名氏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

    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汴河曲 唐 李益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希*。

    长相思 唐 白居易汴水流,汴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休,月明人倚楼。

    忆扬州 唐 徐凝萧娘脸下难盛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纵游淮南 唐 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赠别二首(选一) 唐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唐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朝中措-*山堂 北宋 欧阳修*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泊船瓜洲 北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西江月-*山堂 北宋 苏轼三过*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空。

    扬州慢 南宋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 元 吴师道画鼓清箫估客舟,朱竿翠幔酒家楼。

    城西高屋如鳞起,依旧淮南第一州瘦西湖 清 汪沆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清·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赢得青楼薄幸名。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阅读全文]...

2022-06-14 01:53:02
  • 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

  • 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描写扬州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扬州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阅读全文]...

2021-12-16 08:35:16
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 句子
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 语录
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 说说
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 名言
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 诗词
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 祝福
古诗描述扬州的春天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