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字的古诗

关于殊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殊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殊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殊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75) 诗词(9) 祝福(1k+) 心语(51)

  • 蝶恋花晏殊古诗

  • 蝶恋花晏殊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蝶恋花晏殊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作者: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

      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阅读全文]...

2021-11-24 07:01:54
  • 含有殊字的古诗词 带殊字的诗词名句

  •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李白《上李邕》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王勃《秋夜长》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将苑·卷一·知人性》

    内不失真,而外不殊俗——《中说·卷六·礼乐篇》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幼学琼林·卷一·天文》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曹植《泰山梁甫行》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义显。——《文心雕龙·熔裁》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系辞传下·第五章》

    外不殊俗,内不失正。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千字文·全文》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白居易《夜雨》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

    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九歌毕奏斐然殊,鸣琴竽瑟会轩朱。——刘彻《天地》

    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李白《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曹雪芹《五美吟·红拂》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杜甫《画鹰》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吕蒙正《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田上》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佚名《汾沮洳》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佚名《汾沮洳》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苏轼《寒食雨二首》

    天阶路殊绝,云汉邈无梁。——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司马迁《陈涉世家》

    *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病中游祖塔院》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淮南子·汜论训》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李煜《亡后见形诗》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王维《晓行巴峡》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王维《西施咏》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曹植《洛神赋》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兰亭序》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李鸿章《入都》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欧阳修《黄溪夜泊》

    其余触类而长,所致非一,同归殊途。——嵇康《琴赋》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齐己《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阅读全文]...

2021-12-29 18:08:39
  • 浣溪沙古诗晏殊

  • 浣溪沙古诗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浣溪沙古诗晏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阅读全文]...

2022-04-14 09:28:31
  • 破阵子晏殊翻译赏析(破阵子古诗原文晏殊)

  •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阅读全文]...

2022-01-15 02:58:58
  • 破阵子晏殊翻译赏析(破阵子古诗原文赏析)

  •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阅读全文]...

2022-01-21 09:46:05
  • 苏曼殊的诗词名句(分享苏曼殊的著名古诗)

  • 分享,著名
  • 今天接着来看苏曼殊的诗,欣赏两首他最最著名,流传最广的诗歌。昨天发过一首他离开日本时赠别友人,非常豪迈的一首诗,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徘徊在红尘与古佛之间的苏曼殊的多情一面。

    唐人有诗“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自古至今对这句诗的理解并不一样,对于这首诗中的主人公,那位“还君明珠”的妇人也是褒贬不一。

    有些人认为这个妇人有问题,不守妇道,虽然明面上还了明珠,谢绝了别人的爱意,但是已经动了心。而有些人则从单纯爱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这首诗讲述了一个非常美的悲剧。

    说到动心,想起了自己昨天晚上刚刚回味的86版西游记,看到女儿国一集。之前一直听别人说,女儿国实际上是最难的一劫,小时候啥都不懂,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昨晚重看的时候才明白,唐僧在那个“观赏国宝”的晚上,已经是真的动心了。

    先是向女王提出“若有来生”,被女王一句我只知道今世给堵了回来。后来女王再次逼问,唐僧已经有了半推半就之心,若不是如来派了蝎子精过来搅局,怕是两人在那一晚上就已经结成金玉良缘了。

    但是唐僧终究还是走了,去救他的天下苍生。留下女儿国的国主,痴痴地看着他前行的路。

    这天下间自古儿女情长,红尘之中,是数不尽的痴男怨女,又何缺这一对呢,那位早嫁了人才有高富帅追求的“节妇”是一个例子,今天苏曼殊诗里的日本歌伎也是一个例子。

    【临其诗境】

    苏曼殊,中国*代史上一位奇才,在滚滚红尘中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在*代革命的浪潮中沉沉浮浮,于35岁英年早逝。

    他早年在日本留学,归国后便投身于革命之中,对社会改良的热情和憧憬,促使他大声疾呼,西装革履的走入红尘中去,同时,变幻不定的时事也给了他打击,所以他颓唐自弃,长伴青灯古佛之间。

    今天这两首诗,却是写于他在日本留学期间,那时的他已经身披僧衣,却又面对了歌伎百助枫子的爱情。然而现实如此,苏曼殊身世特殊,又自知生死无常,不能给她承诺,所以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从这些诗歌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位多情诗僧的内心矛盾。

    【经典原文】

    本事诗十首·选二

    *现代:苏曼殊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条分缕析】

    第一首诗写的是自己与歌伎的爱情。第一句写外貌,凌波仙子,罗袜生尘,肌肤似雪,这是女子在苏曼殊心中的模样,如同仙子一般飘飘而来。

    第二句,仙子降临,拿着一片红叶,希望作者给他题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梦想照进现实的一刻,不知该有多么的满足。

    可惜,苏曼殊自知给不了仙子可以依靠的未来,只好以一钵无情的眼泪来回报仙子的深情,只好一声长叹,为什么没有在还没出家的时候相逢呢?

    无情泪,眼泪真的会是无情之泪吗?一钵清泪之中,自然蕴含了苏曼殊的万千情丝,可是这些情愫,都只好埋在心底了。

    第一首是婉拒,第二首则是对自己内心更深层的探究,像是在为自己开脱,为什么要拒绝这天赐良缘。

    日本正春雨连绵,我站在楼头,听着尺八悲凉的箫声,如此委婉的春愁啊。

    何时,我才能够归去祖国,看那波澜壮阔,地动天惊的浙江大潮。

    走在异国他乡的街头,我只是一个竹杖芒鞋,手持破钵没人认识的臭和尚,这一路走来,樱花灿烂,已经是,第几座桥梁了?

    孤独、迷惘、凄凉与浓浓的思乡情意,全都在这春雨之中,在作者最后惊醒一般的问句之中。

    若是故乡的土地,本该是无此一问的。走到哪里,都是家园,而在异地他乡,却还要担心自己的魂灵迷了路,不知如何归去。

    [阅读全文]...

2022-01-06 22:21:57
殊字的古诗 - 句子
殊字的古诗 - 语录
殊字的古诗 - 说说
殊字的古诗 - 名言
殊字的古诗 - 诗词
殊字的古诗 - 祝福
殊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