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列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列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列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列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2.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粑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3.虚者无贵也。
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5.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6.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7.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
8.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9.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10.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11.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
12.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
13.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
14.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15.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16.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17.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18.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19.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2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21.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22.大道以多歧路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23.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24.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25.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26.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2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28.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29.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30.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31.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32.说天地会坏是错误的,说天地不会坏也是错误的。天地坏与不坏,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天地不会坏是这么一回事,天地会坏也是这么一回事。因此人活着不知道死后的事情,死了不知道生前的情形;未来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过去不知道未来的事情。那么天地会不会崩陷,我又何必要挂在心上呢?
33.要排除人为的名义,莫如清静,莫如虚默。保持清静虚默,就掌握了道的所在;追求得失予取,就丧失了人的本性。待人的本性被毁以后,再去舞弄仁义的说教,是不能使人的本性复元的。
34.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它没有知觉,没有能力;但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35.天地自然的规律,不是阴气就是阳气;圣人的教化,不是仁爱就是正义;事物的性质,不是柔弱就是刚强。
36.天哺育众生但不能承载万物,地承载万物但不能施行教化,圣人施行教化但不能违背事物的本性,事物的本性被规定后就不能超越各自的地位。
37.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人有时闭塞,事物有时顺通。
38.天的使命是哺育众生,地的职责是承载万物,圣人的责任是掌管政教风化,事物各自承担适宜的任务。
39.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还不见气从混沌状态中分离出来;太初,元气出现;太始,气开始有形状;太素,有形之气又有了性质。这时候,元气、形状、性质都已具备,但相互之间尚未分离,所以把它叫做浑沦。所谓浑沦,是表明万物浑然一体,不可剖析。
40.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41.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
42.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惟圣人矣。
43.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44.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45.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说符第八(上)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①,形直则影正。然则在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关尹谓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②,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③;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④;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上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⑤,稽之虞⑥、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严恢曰:“所谓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⑦,胜者为制⑧,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注释】
①枉——弯曲。
②身也者——王叔岷:“‘身’当作‘行’,下文‘慎尔行,将有随之’,即承此言。”“《御览》四百三十引《尸子》作‘行者影也’,可为旁证。”
③和之——《集释》:“‘和’,北宋本作‘知’,汪本从之,今从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④故王——《集释》:“‘故王’,北宋本作‘兹王’,汪本从之,今从各本正。”
⑤有炎——即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⑥虞——有虞氏,即舜。
⑦靡——通“摩”。
⑧胜者为制——《御览》四百二十一引作“胜者为利”。
【译文】
列子向壶丘子林学*。壶丘子林说:“你如果懂得怎样保持落后,就可以和你谈怎样保住自身了。”列子说:“希望能听你说说怎样保持落后。”壶丘子林说:“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看他的影子:身体弯曲,影子便弯曲;身体正直,影子便正直。那么,影子的弯曲与正直是随身体而变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与伸直是随外物而变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这就叫保持落后却处于前列。关尹对列子说:“说话声音好听,回响也就好听;说话声音难听,回响也就难听。身体高大,影子就高大;身体矮小,影子就矮小。名声就像回响,行为就像影子。所以说:谨慎你的言语,就会有人附和;谨慎你的行为,就会有人跟随。所以圣人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能事先知道的原因。法度在于自身,稽考在于别人。别人喜爱我,我一定喜爱他;别人厌恶我,我一定厌恶他。商汤王、周武王爱护天下,所以统一了天下;夏桀王、商纣王厌恶天下,所以丧失了天下,这就是稽考的结果。稽考与法度都很明白却不照着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过大门,行走不顺道路一样。用这种方法
去追求利益,不是很困难吗?我曾经了解过神农、有炎的德行,稽考过虞、夏、商、周的书籍,研究过许多礼法之士和贤能之人的言论,知存亡废兴的原因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从来没有过。”严恢说:“所以要学*道义的目的在于求得财富。现在得到了珠宝也就富了,还要学*道义干什么呢?”列子说:“夏桀、商纣就是由于重视利益而轻视道义才灭亡的。幸运啊!我没有告诉你。人如果没有道义,只有吃饭而已,这是鸡狗。抢着吃饭,用角力相斗,胜利的就是宰制者,这是禽兽。已经成为鸡狗禽兽了,却想要别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别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险侮辱就会来到了。”
【原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
列子学*射箭能射中目标了,便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练*。三年以后,又把练*情况报告了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记住,不要忘掉它。不仅射箭如此,治理国家与修养身心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考察存亡现象而考察为什么存亡的原因。”
【原文】
列子曰:“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语道①,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②。
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注释】
①班白——同“斑白”,头发花白。
②故自奋则人莫之告——陶鸿庆:“‘自奋’上夺‘自骄’,二字。‘自骄自奋’承上‘色盛者骄,力盛者奋’而言,张注云:‘骄奋者虽告而不受’,是其所见本不误。”
【译文】
列子说:“气色强盛的人骄傲,力量强盛的人奋勇,不可以和他谈论道的真谛。所以头发没有花白就谈论道,必然出毛病,又何况行道呢?所以自己奋勇,便没有人再教他。没有人教他,那就孤独没有帮助了。贤明的人任用别人,因而年纪老了也不衰弱,智力尽了也不昏乱。所以治理国家的困难在于认识贤人而不在于自己贤能。”
【原文】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①,三年而成。锋杀茎柯②,毫芒繁泽③,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注释】
①楮——音 chú(楚),木名。
②锋杀——杨伯峻:“‘锋’,《韩非子》作‘丰’。王先慎云:‘作丰是。丰杀谓肥瘦也。’”一说指叶之尖端。柯——树枝。
③繁泽——泽,指光泽。《淮南子·泰族训》作“颜泽”,谓颜色光泽。
【译文】
宋国有个人给*君用玉做成楮树叶子,三年做成了。叶子的肥瘦、叶茎和树枝、毫毛与小刺、颜色与光泽,乱放在真的楮树叶子中便分辨不出来。这个人于是凭着他的技巧在宋国生活。列子听说这事,说:“假使天地间生长的万物,三年才长成一片叶子,那树木有枝叶的就太少了。所以圣人依靠自然的生化而不依靠智慧技巧。”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陽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陽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陽。
【注释】
①郑子陽——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陽,郑相也。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陽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陽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逸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陽。
【原文】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①,以为军正②。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③。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属于秦王。
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④。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扰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⑤。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⑥,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温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注释】
①王悦之——王重民:“《御览》六百四十八引‘王’上有‘楚’字,是也。上文‘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句法相同。”
②军正——军队中掌握法律的官职。
③请——《集释》:“北宋本、秦刻卢解本、汪本‘请’作‘谓’,今从吉府本正。”
1、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
2、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3、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4、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5、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未笃也。
6、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7、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8、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9、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10、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惟圣人矣。
11、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12、ldquo;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13、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14、ldquo;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5、ldquo;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16、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17、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18、ldquo;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19、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20、ldquo;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21、ldquo;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22、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 ?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23、情非贵之所能存,自非爱之所能厚;非贱之所能夭,亦非轻之所能薄。故贵之或不生,贱之或不死;爱之或不厚,轻之或不薄。
24、ldquo;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25、ldquo;天哺育众生但不能承载万物,地承载万物但不能施行教化,圣人施行教化但不能违背事物的本性,事物的本性被规定后就不能超越各自的地位。”
26、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 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列子说符篇的阅读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阅读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列子说符篇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列子·说符篇》原文阅读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列子·说符篇》阅读*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詹何对曰 对: (2)故本在身 本: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列子·说符篇》阅读答案
1.(1)回答 (2)根本,基础
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3.修养自身是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列子·说符篇》阅读拓展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所以列子应该实有其人。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尔雅.释诂》邢昺《疏》引《尸子.广泽篇》及《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他因为穷而常常面有饥色,却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讳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以亡!”列子还主张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如《列子学射》(《列子·说符》)、《纪昌学射》(《列子·汤问》)和《薛谭学讴》(《列子·汤问》)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在学*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真正的本领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知识技能是没有尽头的,不能只学到一点就满足了。又如《承蜩犹掇》(《列子·黄帝》)告诉我们,曲背老人捕蝉的如神技艺源于他的勤学苦练;还有情节更离奇的《妻不识夫》(《列子·汤问》)说明一个人是可以移心易性的。
列子学射文言文以及翻译
在现实学*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列子学射文言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列子学射文言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学射文言文翻译
列子学射箭,已经射中了,就去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不知。”关尹子说:“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学*,过了三年,将自己学射箭的情况告诉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好,一定要记住这其中的道理,不要轻易地荒废了。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个道理。所以圣人不在乎存亡,而关心为什么会这样。”
列子学射字词解释: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请:请教。
③子:您。
④所以:……的原因。
⑤对:回答。
⑥顷岁:*年来。
⑦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⑧工:精,妙。
列子学射的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射箭成为当时人们学*的技能之一。追溯到原始时代,射箭常常是人们用来狩猎的,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射箭技巧。《列子学射》就是一篇记录了关于列子学射箭的事迹。列子通过学射,请教关尹子关于射箭的问题,在得到关尹子提醒后,经过认真研究和苦心专研,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
《列子学射》的故事大致是:列子学射箭,已射进靶心,就请教于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射箭射中的道理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原因。”关尹子说:“那还不行。”列子回家继续学*,又学*了三年,列子将学射箭的进展告诉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射箭射中的道理吗?”列子回答说:“我知道了。”关尹子说:“那可以了,要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在乎存亡,而关心这其中的道理。”
列子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只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从简单的射箭就可以发现,不要只在乎射箭射中,还要掌握射箭的规律,知道为什么会射中。在做任何事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精益求精,切忌急功*利。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对⑤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⑥而*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⑦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注释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②请:请教。
③子:您。
④所以:……的原因。
⑤对:回答。
⑥退:回去。
⑦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⑧顷岁:*年来。
⑨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⑩工:精,妙。
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2)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向(2)告诉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参考译文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练*,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所以圣人不关心存亡,而关心问什么会这样。”
寓意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的更好。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会做,做好一件事。
赏析
列子学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明白了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的更好。因为他不知射中的道理,所以关尹子认为他不能算是学会了射箭。是因为懂得了为什么能射中,也就是掌握了射箭的规律,这才算学会了。学射箭如此,做好一件事情也如此,应该知道它的规律。掌握了规律,再做,就能得心应手了。
《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春秋时,列子家很贫困,常常面有饥饿之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子列子穷》文言文翻译及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①:“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唐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②:“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令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③,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④,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注释】
①郑子阳——杨伯峻:“《吕览·观世篇》高注云:子阳,郑相也。一曰郑君。”
②望之——王重民:“‘之’字衍文。《汉书·汲黯传》:‘黯褊心不能无稍望。’师古曰:‘望,怨也。’其妻怨望,故拊心。《吕览·观世篇》、《新序·节士篇》并无‘之’字可证。《庄子·让王篇》有‘之’字肯,疑亦后人据《列子》误增也。”
③过——《集释》:“‘过’,各本作‘遇’。与《释文》本合,今从《道藏》白文本、林希逸本,江适本,其义较长。”
④卒——终。
【译文】
列子穷困,容貌有饥饿之色。有人对郑国宰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德学问的人,住在您的国家里而受到穷困,您难道不喜欢有道之士吗?”郑子阳立即命令官吏给列子送去粮食。列子出来接见使者,两次拜谢并拒绝接受,使者只好走了。列子进屋后,他的妻子拍着胸脯埋怨说:“我听说做有道德学问的人的妻子都能得到安佚快乐。现在我们挨饿,君王派人来给你送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不是我们的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君王不是自己知道我的,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给我粮食的;等到他要加罪于我时,又会根据别人的话去办,这就是我所以不接受的原因。”后来,百姓们果然作乱杀掉了子阳。
【评译】
魏相公叔痤病危时对梁惠王说:“公孙鞅年轻而且有奇才,希望举国上下都能听他的话,如果您不采纳这意见,就请杀掉他,千万不能让他出境到别国去。”(边批:公叔痤说杀商鞅,是为了举荐任用他。)惠王答应了。接着公叔召公孙鞅道歉说:“我做事要先君后臣,因此先为君主谋虑,然后,再告诉你怎样做。现在你要尽快逃跑。”公孙鞅回答:“国君不因你的推荐任用我,又怎会因你的话杀掉我呢?”公孙鞅终于没有离开。公孙鞅的话正好与列子的话形成对照。
【作者介绍】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既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追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追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解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伯牙善鼓琴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②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③();,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⑤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①选自《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列子》(中华书局2011年5月版)。伯牙,人名。②[兮(xī)]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③ [阴]山的北面。④ [卒]通“猝”,突然。⑤[霖雨]连绵大雨。
一、作者及作品简单介绍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
《列子》一书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两小儿辩日》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被选入教材。
二、重点字词梳理
(一)重点读音梳理
1.卒④逢暴雨(cù,同“猝”)
2.初为霖雨⑤之操(旧读cào),更(gèng)造崩山之音。
3.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
4.伯牙乃舍(sh)琴而叹
(二)重点词义梳理
1.善:擅长,善于。
2.鼓:弹。
3.志:志趣,心意。
4.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5.峨峨:高耸的样子
6.洋洋:宽广的样子
7.所念:心中所想到的
8.得:领会,听得出。
9.阴:山的北面。
10.卒:通“猝”,突然。
11.止:停。
12.援:拿,拿过来
13.操:琴曲。
14.舍琴:丢开琴。意思是停止弹琴。
15.逃:隐藏,躲开。逃声:隐藏自己的`声音。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锺子期善于聆听。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着登临高山。锺子期便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内心向往着流水。锺子期便说:“好啊!汪洋恣肆如同江河奔流!”只要是伯牙心中所念,锺子期必定能够领会。
伯牙在泰山北麓游玩,突然遇上暴雨,就在岩石底下躲避;他心中十分悲苦,便取过来琴来弹奏。起初弹奏的声调如同哀怨的大雨,接着更是奏出了山崩地裂一般的声音。每奏一支乐曲,锺子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道:“好啊,好啊,你的欣赏力!你的志趣和想象就和我的心一样。我又怎么能在琴音中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三、全文的结构内容
中心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例子: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例子。证明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例子:伯牙游泰山逢暴雨,援琴而鼓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的事例,用伯牙的感叹强调了钟子期的善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③,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⑤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文言文《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
在*时的学*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言文《列子说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壶丘子林曰:“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列子曰:“愿闻持后。”曰:“顾若影,则知之。”列子顾而观影:形枉则影曲①,形直则影正。然则在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关尹谓列子曰:“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②,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③;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在身,稽在人。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汤武爱天下,故王④;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上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尝观之伸农、有炎之德⑤,稽之虞⑥、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贤人之言,所以存亡废兴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严恢曰:“所为问道者为富。今得珠亦富矣,安用道?”子列子曰:“桀纣唯重利而轻道,是以亡。幸哉余未汝语也。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强食靡角⑦,胜者为制⑧,是禽兽也。为鸡狗禽兽矣,而欲人之尊己,不可得也。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矣。”
【注释】
①枉——弯曲。
②身也者——王叔岷:“‘身’当作‘行’,下文‘慎尔行,将有随之’,即承此言。”“《御览》四百三十引《尸子》作‘行者影也’,可为旁证。”
③和之——《集释》:“‘和’,北宋本作‘知’,汪本从之,今从吉府本、世德堂本订正。”
④故王——《集释》:“‘故王’,北宋本作‘兹王’,汪本从之,今从各本正。”
⑤有炎——即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一说炎帝即神农氏。
⑥虞——有虞氏,即舜。
⑦靡——通“摩”。
⑧胜者为制——《御览》四百二十一引作“胜者为利”。
【译文】
列子向壶丘子林学*。壶丘子林说:“你如果懂得怎样保持落后,就可以和你谈怎样保住自身了。”列子说:“希望能听你说说怎样保持落后。”壶丘子林说:“回头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列子回头看他的影子:身体弯曲,影子便弯曲;身体正直,影子便正直。那么,影子的弯曲与正直是随身体而变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与伸直是随外物而变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这就叫保持落后却处于前列。关尹对列子说:“说话声音好听,回响也就好听;说话声音难听,回响也就难听。身体高大,影子就高大;身体矮小,影子就矮小。名声就像回响,行为就像影子。所以说:谨慎你的言语,就会有人附和;谨慎你的行为,就会有人跟随。所以圣人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能事先知道的原因。法度在于自身,稽考在于别人。别人喜爱我,我一定喜爱他;别人厌恶我,我一定厌恶他。商汤王、周武王爱护天下,所以统一了天下;夏桀王、商纣王厌恶天下,所以丧失了天下,这就是稽考的结果。稽考与法度都很明白却不照着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过大门,行走不顺道路一样。用这种方法
去追求利益,不是很困难吗?我曾经了解过神农、有炎的德行,稽考过虞、夏、商、周的书籍,研究过许多礼法之士和贤能之人的言论,知存亡废兴的原因不是由于这个道理的,从来没有过。”严恢说:“所以要学*道义的目的在于求得财富。现在得到了珠宝也就富了,还要道义干什么呢?”列子说:“夏桀、商纣就是由于重视利益而轻视道义才灭亡的。幸运啊!我没有告诉你。人如果没有道义,只有吃饭而已,这是鸡狗。抢着吃饭,用角力相斗,胜利的就是宰制者,这是禽兽。已经成为鸡狗禽兽了,却想要别人尊敬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别人不尊敬自己,那危险侮辱就会来到了。”
拓展:练*题及答案
《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①矣,请于关尹子②。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③弗:不。④报:报告。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1分)
列子学射中矣( ) 又以报关尹子( )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守而勿失也( ) 退而学之(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小题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案
【小题1】zhng yǐn
【小题2】牢记 返回
【小题3】你知道你射中靶子的道理吗?
【小题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5,《和端午》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6,《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7,《六幺令·天中节》 北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8,《满江红·端阳前作》作者不详
千载悠悠,成*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9,《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0,《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11,《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2,《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13,《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4,《五日》明·陈子龙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着名的代表人物,着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着有《列子》。由于人们*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名人名言: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说天地会坏是错误的,说天地不会坏也是错误的。天地坏与不坏,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天地不会坏是这么一回事,天地会坏也是这么一回事。因此人活着不知道死后的事情,死了不知道生前的情形;未来不知道过去的事情,过去不知道未来的事情。那么天地会不会崩陷,我又何必要挂在心上呢?
要排除人为的名义,莫如清静,莫如虚默。保持清静虚默,就掌握了道的所在;追求得失予取,就丧失了人的本性。待人的本性被毁以后,再去舞弄仁义的说教,是不能使人的本性复元的。
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它没有知觉,没有能力;但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天地自然的规律,不是阴气就是阳气;圣人的教化,不是仁爱就是正义;事物的性质,不是柔弱就是刚强。
天哺育众生但不能承载万物,地承载万物但不能施行教化,圣人施行教化但不能违背事物的本性,事物的本性被规定后就不能超越各自的地位。
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人有时闭塞,事物有时顺通。
天的使命是哺育众生,地的职责是承载万物,圣人的责任是掌管政教风化,事物各自承担适宜的任务。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还不见气从混沌状态中分离出来;太初,元气出现;太始,气开始有形状;太素,有形之气又有了性质。这时候,元气、形状、性质都已具备,但相互之间尚未分离,所以把它叫做浑沦。所谓浑沦,是表明万物浑然一体,不可剖析。
吾侧闻之,试以告女。其言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 ,不化者往复。
壶子何言哉?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人。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惟圣人矣。
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余音绕梁俪,三日不绝。
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 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 化而成。孰测之哉?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
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
人不尊己,则危辱及之。
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大道以多歧路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色盛者骄,力盛者奋,未可以语道也。
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信 觉不语,信梦不达,物化之往来者也。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民矣。事之破 ?为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
虚者无贵也。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列子名人名言
写列子的古诗
列子一则的古诗
歌颂列子的古诗
列子的名言
龙列子一则的古诗
列子的四个字古诗
列子一则的古诗意思
列子一则的古诗加拼音
列锦的古诗例子
4列的古诗
列锦的古诗
列句子
有13列的古诗
十列的古诗
用列锦的古诗
列举的古诗
6列每列5个字的古诗
列宁的古诗
旷列的句子
旷列句子
八列每列五个字的古诗
扩列句子
列数子的句子
扩列的句子
八列每列七个字的古诗
四列一列五字的古诗
7行7列的古诗
6列7行的古诗
14行6列的古诗
列数字的古诗
订婚父母讲话祝福语
2017年最新生日祝福语
端午节不适合祝福
祝福孩子考大学的话语
高考庆功宴祝福语
送行祝福语一路*安
客户生日祝福短信模板
群主生日快乐祝福语
考试祝福语文言文
亲弟弟结婚祝福语
祝福兄弟生日快乐的说说
逝去爸爸的生日祝福
朋友之间的祝福语大全
恭喜孩子出生祝福语
医院祝福语简洁的
异地恋情侣生日祝福语
中考金榜题名祝福语
老人家70岁生日祝福语
给父母的祝福语8字
炎炎夏日祝福语图片
男宝宝一岁生日祝福语
闺蜜结婚朋友圈祝福语
1到10的成语祝福语
好朋友过生日说说祝福
恶搞生日蛋糕祝福语
祝福的救世主和爱之塔
宝宝百露祝福语
qq生日快乐祝福语
朋友要去外地的祝福语
姐姐结婚祝福词
考试前祝福语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