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蝉的古诗词分四季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蝉的古诗词分四季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蝉的古诗词分四季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蝉的古诗词分四季蝉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烈阳炽盛,暑气渐浓,枝叶繁茂,绿荫葱葱,蝉鸣声渐起,夏意正当时。蝉鸣声声,宣示着夏的活力和热情。自古以来,蝉就被骚人墨客们所歌颂。蝉声中即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高洁远大的人生抱负,也有王维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的诗意生活。
且听蝉吟,十首听蝉的古诗词,在夏日那一声声蝉鸣,别有一番韵味!
听蝉
唐-赵嘏
噪蝉声乱日初曛,弦管楼中永不闻。
独奈愁人数茎发,故园秋隔五湖云。
闻蝉
唐-刘昭禹
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
孤馆宿漳浦,扁舟离洞庭。
年年当此际,那免鬓凋零。
听蝉寄朐山孙明府
五代-李中
忽听新蝉发,客情其奈何。
西风起槐柳,故国阻烟波。
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
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
听蝉
宋-孔武仲
畏日流金不断声,松风涧水助泠泠。
我来萧散无余事,得倚篮舆细细听。
听蝉八绝句
宋-杨万里
一壳空空纸样轻,风前却有许多声。
叫来叫去浑无事,叫到诗人白发生。
听蝉
清-蕴秀
小亭斜坐*花栏,碧树清阴宿雨乾。
听罢蝉声风曳去,绿波深处夕阳残。
听禅
清-胤禛
幽斋人迹少,禅翼响疏林。
大火方流序,微凉早托音。
乍听分远*,欲觅隐高深。
旦夕轩亭外,清机伴我吟。
千里闻蝉同此时
——咏蝉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在夏天,听到嘹亮的蝉声,常常容易勾起人们对故乡的回忆,和对亲朋好友的想念。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一诗中写到: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此诗的意思是:诗人与好友令狐楚相隔三千里远,却在同一时间听到蝉的鸣叫声。这蝉声早晨清脆地萦绕在带露的树叶间,傍晚伴着夕阳在忧愁中鸣叫。一会儿像琴弦音断声绝,一会儿又似管乐合奏。站在洛阳桥上向西望去,只见晚霞满天,何时才能与朋友相会?
诗中的蝉鸣是引发诗人思念好友的触媒。诗人与好友虽远隔三千里,却在同一时间听到蝉的鸣叫声,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好友的心心相印,突出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与关切。诗中描写蝉声早晚各不相同,单鸣、合唱别有特点,生动具体。
唐代诗人卢同在《新蝉》中对蝉声作了形象的描写: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
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诗人将蝉声比作泉水的潜流幽咽,琴声的回环往复。长风吹来似乎听不到了,再一细听还在树枝间萦绕。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将蝉声描写得极为形象生动。
再看宋代诗人朱熹的《南安道中》:
晓涧淙流急,秋山寒气深。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烟火居民少,荒溪草露侵。
悠悠秋稼晚,寥落岁寒心。
此诗写诗人赴南安路上的所见所闻。“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意思是:栖息在高处的蝉多有悠远的声韵,茂密的树林中传出它们袅袅的余音。高则传远,障则婉转,诗人根据声音传播的这一规律,描绘了蝉处于不同地方的鸣声特点。高与茂相间,悠远与袅袅相和,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群蝉大合唱的旋律,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再看南宋诗人杨万里《初秋行圃》中循声寻蝉的情趣: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无声。
诗的大意是:将落的太阳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觉得*在咫尺,却找不到它藏身的地方;一旦寻到它的*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诗句充满着大自然有和无的辩证法。落日自照,暮蝉自鸣,相互间本无特殊的情意,但正是太阳的照耀促使暮蝉使劲地鸣叫,从这一层关系来说,太阳又是最有情的。循声寻蝉,从听觉上判断蝉就*在咫尺,但又怎么也发现不了它的身影;待发现了它大致藏身的地方,蝉察觉到动静又停止了鸣唱,以致失去了寻找的目标。循声寻蝉确实存在着“探迷”一样的情趣。
一样的蝉鸣,在不同的人听来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生发出各种不同的感慨来。
先看唐代诗人司空曙的《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诗人听见第一声蝉鸣,便觉又有一年岁月流逝,羁旅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读来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这蝉声曾使长年漂泊在外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乡愁顿起,他在《早蝉》中写道: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诗人觉得自己是闲人,最先听到了早蝉的鸣叫声。一听到蝉鸣,就泛起思绪,一直听下去,乡愁就逾浓。渭河边今夏的蝉声初鸣,与家乡的蝉声很有些相似,不知此时家乡衡门现在有谁在听这蝉声?可能听蝉之人的身影早已淹没在夕阳西下的槐花林里。诗人聆听蝉声,不禁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
白居易还写有一首《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此诗是白居易写给好友刘禹锡的,借“一声”蝉鸣、“两枝”槐花,写出蝉之新鸣、槐花初放的初夏特点,抒发了诗人既感伤又豁达的复杂情感。既因季节变化和“青云”(指*显爵)迟到,而生人生易老与功名难得之叹;又认为“杯酒”就能释怀,应坦然面对人生起落与功名得失,表现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刘禹锡接到白居易的赠诗后,写了一首《答白刑部闻新蝉》: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诗中写道,自己在蝉未鸣叫前,已经感到时光流逝,韶华难留。当一听到蝉声,内心顿生凄凉,如同听到琴声时断时续。蝉在晴天早晨的鸣叫清亮悦耳,萦绕在带露的树叶间;而傍晚叫得又急又噪,似是害怕满天的晚霞。“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写蝉的鸣叫是逢时而为,感叹自己的时运不济。
“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南宋•杨万里《听蝉》),其实,蝉本无知、无情,蝉鸣亦本不关愁,许多诗人之所以闻蝉而愁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缘故罢了。
因此,我们不难明了:有志无成、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处施展的唐代诗人雍裕之闻蝉声而潸然泪下:“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早蝉》);五代诗人刘昭禹在其《闻蝉》一诗中对蝉“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的劝阻;唐代诗人卢殷在其《晚蝉》一诗中对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的抱怨;唐代另一位诗人姚合在其《闻蝉寄贾岛》一诗中对蝉鸣“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的描写,宋代词人刘克庄在其《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一诗中对蝉“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凄凉”的感受,都只不过是诗人各自内心情感的外现与物化罢了。
盛夏时节,窗外的蝉叫声不绝于耳。蝉已成为夏天的标志,蝉鸣总能给人带来野趣、宁静和凉意,那抑扬顿挫的蝉鸣声,往往会使人追忆起儿时的情景。而在古诗词中,蝉是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栖高饮露的生活*性,故诗人常以蝉自喻,来表现品格的高洁。
蝉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变成了林中非凡不屈的孤独者。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一起来欣赏15首描写蝉的古诗词,让人感受别样韵味。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唐-于武陵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
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
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
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
唐-刘禹锡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
人含不*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
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蝉
唐-薛涛
露涤清音远,风吹数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蝉
唐-许浑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蝉
唐-徐夤
寒鸣宁与众虫同,翼鬓緌冠岂道穷。
壳蜕已从今日化,声愁何似去年中。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从此最能惊赋客,计居何处转飞蓬。
蝉
唐-雍陶
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蝉二首
唐-子兰
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雨后忽闻谁最苦,异乡孤馆忆家时。
蝉
宋-李刘
露满枯肠蜕顿轻,山林那有不*鸣。
薰弦寂寞无人续,故揖清风作颂声。
蝉
宋-梅尧臣
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
蝉
宋-宋无
高柳夕阳收,繁弘秦未休。
数声风露饱,一声古今愁。
□李学朴
蝉,在大自然里是很不起眼的小昆虫,但它却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以致历代以蝉为描写对象的作品迭出不穷。在《诗经》中,蝉称螓,《卫风·硕人》:螓首蛾眉;蜩,《豳风·七月》:五月鸣蜩;螗,《大雅·荡》:如蜩如螗。在《尔雅》中,有十一种叫法,分别是螂蜩、螗蜩、蜻蜻、茅蜩、蝒、马蜩、蜺、寒蜩等。扬雄的《方言》中,则又多出十种称呼,分别是蛉蛄,蟪蛄等。其他尚有胡蝉、蝘、蚱、蝉等。
翻检一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唐诗》《全宋词》等总集便知,那些篇中偶尔一两句写蝉的作品不仅俯拾即是,就是题作《蝉赋》《咏蝉》之类专以蝉作吟咏对象的篇什也不少。在古人看来,蝉的生活*性是栖居高枝,而不衔草木筑巢;弃秽饮露,而不以粒粟为食;高标孤处,无求少欲。因此,蝉一到文人的笔下,经过先贤的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以至人格化后,就成了高尚人格的象征。
历代咏蝉之作把蝉作为高尚人格的化身来讴歌,首先是赞其性情清洁。如,晋陆云《寒蝉赋》:“含气饮露则其清也。”晋傅玄《蝉赋》:“美兹蝉之纯洁兮,禀阴阳之微灵。”萧统《蝉赞》:“兹虫清絜,惟露是餐。”等等。可见,蝉餐风饮露,吸天地自然之精气,才在文人的笔下博得了“清洁”的美誉。其次,咏蝉之作常把蝉的不食黍稷、托身枝条的*性当作廉俭的美德称颂。《淮南子·附形训篇》:“蝉饮而不食”,蝉的这种*性就切合了古代儒家所标榜的“君子”形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浩,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在古人的眼中,蝉性高洁,入土重生,蜕变新生,这些外观特征都符合了古人追求洁身自好,追求永生、新生的朴素愿望。三国曹植《蝉赋》:“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晋陆机《寒蝉赋·序》中更赋予其高尚君子的五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时,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蝉成了孤傲脱俗、高风亮节的君子之德的最好象征。
用蝉来表达愁思的诗作也不少,朋友之间的友谊,对故乡的思念,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离忧别愁,都可以借蝉来表现。陆云:“思风居以翘竦,仰伫立而哀鸣;苦夫岁聿云暮,天上其凉,感运悲声,贫士含伤”;褚玠:“愁人兮易惊,静听兮伤情”;颜之推:“听秋蝉,蝉悲非一处”;卢思道:“听鸣蝉,此听悲无极”;李百药:“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唐代诗人李商的五律《蝉》
蝉鸣与悲愁情绪的联系,也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据晋崔豹《古今注》:“牛亨问曰:‘蝉名齐女者何?’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这里记的是汉代大儒董仲舒回答牛亨提出的“蝉为什么又称齐女”这个问题,讲出的一个典故。事情当然不一定是真的,但说明这个典故产生得很早,包含着一个女性的悲情故事。这里没有明说齐王后为什么“忿”,但显然不会是因为政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够想象的是,齐后是因为失宠,她怨恨齐王的薄情而致病,幽郁而死。如果是这样,难能成为一个典故。她死后变成了一只蝉,在树上不断发出悲鸣,向世人倾诉她心中的痛苦。于是,蝉就有了齐女的别称,同时它的鸣声也就被赋予悲切、哀怨的含义。
蝉本是一种很普通的昆虫,但是在华夏古代先民的心目中却对之充满了好奇。关于它的生成,古人有很多神话传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蝉,未脱时名复育,相传言蛣蜣所化。秀才韦翾庄在杜曲,尝冬中掘树根,见复育附于朽处,怪之。村人言蝉固朽木所化也,翾因剖一视之,腹中犹实烂木。”故人们认为蝉是由朽木化成,而汉王充《论衡》云:“蛴螬化腹蜟,腹蜟坼背出而为蝉。”
旧时的我和伙伴们,夏日里为了捕捉蝉,经常结伴去运河大堤河岸边的树林里,个个手里拿一根长长的竹竿,为了增加其长度,在竿的上端再插上一根更细小的竹枝或树枝。然后,从家里拿一把麦粒,边走边放在嘴里反复咀嚼,吐出渣皮,剩下质白发黏的“面筋”用手敷涂在竹竿上,然后躬着腰蹑行于树下,循声看准蝉伏在哪枝树枝上,慢慢地举竿上去将它的翅粘住,随即迅速落竿捕拿。粘时有许多技巧,一是举竿时尽量别碰出大的响声,尤其不要碰到它所在的树枝;二是举竿的方位要选择好,不要将竿子的阴影遮住它,不要使竿来回晃动,以免蝉飞逃。捉到后,伙伴们喜欢拿在手中听蝉的叫唤,但手中的叫声,显得单调和低沉多了,然后把它放进竹编的小篓子里,跨在身上,再接着捕捉。记得有一次,我捉了二十多只蝉,受到了他们的赞许,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一年年过去了,蝉总是一代代的繁衍着,从黑暗中成长,在迎接光明的时刻,生命也便到了终点。可是,它却仍然是那么我行我素地生存着,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生命终结前的岁月,来展示自己的价值。
唐诗之美,美在春天!
1.绝句二首 (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2.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5.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晚春二首·其一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8.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9.子夜吴歌·夏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0.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冯道《天道》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万籁入沈冥,坐深窗户明。微于疏竹上,时作碎琼声。扑纸春虫乱,爬沙夜蟹行。袁安政无寐,敧枕漏三更。——张宪《听雪斋》
4、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5、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关汉卿《大德歌·春》
6、令行有盗奔,冬暖无儿号。——晁公溯《寄洪雅令孙良臣》
7、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8、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乐·年年雪里》
9、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0、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王勃《春游》
11、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鲍溶《冬夜答客》
12、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杜牧《秋日偶题》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如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4、愿言未偶非高卧,多病无憀选胜游。一夜雨声三月尽,万般人事五更头。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应是西园花已落,满溪红片向东流。——韩偓《惜春》
15、江南仲冬天,紫蔗节如鞭。——吕渭《状江南·仲冬》
16、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17、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1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9、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王建《长安春游》
20、穷冬霜霰集,行路古今难。——仇远《和子野四首·其一》
21、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22、不见疏花久,凄然恨满襟。相逢当岁晚,一别又春深。冷落山中约,凄凉月下心。期君须待雪,把酒候前林。——虞荐发《忆梅》
23、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高启《春暮西园》
24、风散五更雨,鸟啼三月春。轩窗透初日,砚*绝纤尘。帝里峰头出,邻家树色新。怜君高且静,有句寄闲人。——刘得仁《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
25、惟有一冬闲岁月,梅花专局不分功。——方蒙仲《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2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27、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28、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钱惟演《木兰花》
29、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春怨》
30、相逢日日讶冬暄,为此阴寒仅覆翻。——赵蕃《骤寒简明叔闻仲威数过之》
31、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32、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清江《送婆罗门》
3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34、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王涯《春游曲》
35、玄冥气力薄,草木冬犹绿。——白居易《湓浦竹》
36、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37、纷纷千里暗,雪下海边城。方与冬为瑞,如何晚即晴。竹枝微觉重,瓦口未能*。深夜庭前看,尤添月色清。——孔*仲《初雪即霁》
38、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39、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40、厓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树老又花开。——雪江秀公《读谢翱传》
41、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42、旧闻老具擅诗声,夜泛钱塘向凤城。今日清游更豪逸,雪花和月带潮生。——楼钥《大雪赵振文寄诗言乘月泛舟清甚次韵》
43、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44、别墅军城下,闲喧未可齐。春深花蝶梦,晓隔柳烟鞞。韶景浮寒水,疏杨映绿堤。沿洄看竹色,来往听莺啼。久慢持生术,多亲种药畦。家贫知素行,心苦见清溪。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本寺重江外,游方二室西。裴回恋知己,日夕草萋萋。——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谿别业》
45、晚白菜肥蚕出火,冬青花落燕成家。——桂衡《春暮》
4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47、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
48、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4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0、龙讶经冬润,莺疑满谷暄。——李敬方《题黄山汤院》
51、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关汉卿《大德歌·夏》
一、关于春季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4、《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7、《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9、《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2、《鸟鸣涧》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描写四季的古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描写春季的古诗
1、春夜
作者: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2、春思
作者: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春风
作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4、咏柳
作者: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5、绝句
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描写夏季的古诗
1、夏日杂诗
作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2、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3、纳凉
作者: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4、山亭夏日
作者: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夏意
作者: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6、初夏
作者: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描写秋季的古诗
1、江上
作者:王安石
《蝉》李商隐的诗词
蝉 李商隐 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①以:因。
②高:栖于高处。
③恨费声:因恨而连声嘶鸣。
④疏欲断: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
⑤薄宦:官职卑微。
⑥芜:荒草。
⑦君:指蝉。
⑧清:清贫,清高。
【译文】: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赏析】:
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鸣叫不停。
蝉声的断疏与树叶的`清翠、作者的思乡与蝉的鸣叫本无关联,但在诗人笔下,蝉与树都被赋予了情感,咏物与抒情密切地结合了起来,而且「错综细腻」,寓意更深:诗中的「蝉」难道不就是作者的影子吗?
关于蝉的古诗词分四季蝉
四季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四季
蝉的蝉的古诗词
关于分别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与四季有个的古诗词
四季的古诗词名
找四季的古诗词
四季的古诗词配画
关干四季的古诗词
关于四季的古诗词
有关四季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四季ppt
古诗词里四季的风
古诗词中的四季美
写有四季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四季的月
咏四季桂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四季之美
有四季两字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四季串词
蝉的古诗词
四季的诗词
四季的色彩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写四季的风
与四季相关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雨的四季
跟四季有关的古诗词
春夏四季的古诗词
写出四季的古诗词
短暂恋情的古诗
对古诗的感想与感解
关于门的古诗词
端五节的古诗会本
必须是108个字的古诗词
聂枫的古诗诵读
含明知意思的古诗词
带晒字的古诗大全
形容图片的古诗词
美国风景的古诗词
冬至节的节日古诗
带有吠字的古诗词
有想象力的古诗
形容蜿蜒曲折的古诗
关于含有荒字的古诗词
有参考系的古诗
类似思乡之情的古诗还
伯伯回家定居的古诗
登楼所见之景的古诗
先贤精神的古诗
描述长大了的古诗
小鸟和狐狸的古诗
喜晴二首的爱上古诗
夜宿山的古诗清明的古诗
幼儿小班读古诗的教案及反思
安阳本地作家的古诗文
70首必背的诗歌古诗大全
和孩子学古诗的视频
古诗词中的古音字
失望无奈的古诗
与送别有关的古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