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关于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78) 语录(16) 说说(38) 名言(11) 诗词(5k+) 祝福(2) 心语(72)

  • 有关于思乡的古诗句鉴赏

  • 思乡
  • 有关于思乡的古诗句鉴赏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思乡的古诗句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

      8、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9、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10、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13、*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7、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1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9、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20、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4、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曹操

      4、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6、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陆游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0、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3、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14、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5、木叶萧萧秋气新,江声直下更无尘。*生来往谁能识,只有金焦是故人。——吴绮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1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18、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0、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4、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阅读全文]...

2022-05-02 13:12:27
  • 王维《相思》古诗鉴赏

  • 相思
  • 王维《相思》古诗鉴赏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相思》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3、相思:想念。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翻译】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评析】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很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相传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这首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第一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第二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此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这首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第一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原因。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通常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这首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题解

      此诗创作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作于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前。

      题曰“相思”,在古代,相思并不限于男女情爱的范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之情,如相传为汉代李陵赠苏武的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这首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宫廷乐师,也是诗人的多年好友。所以本诗所抒写的是朋友间的深切思念之情。

      句解

      红豆生南国

      “红豆”,顾名思义,它的果实鲜红浑圆,而且晶莹剔透,人们常常用它作装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死在边疆,她知道消息后,在家乡他们分手的树下日日哭泣,泪尽而亡,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把红豆称作“相思子”。在古代诗歌中,诗人们常常用红豆寄托相思之意。

      “南国”是红豆的生长地,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简单*实的第一句,暗含着深意。接下来,便是诗人亲切的问语:

      春来发几枝

      诗人记挂着,春天到了,南国的红豆又新发了多少?诗人为何如此关心红豆?红豆不是无情物。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王维的另一首思乡之诗。诗人面对从家乡来的人,最急切想知道的是窗前寒梅开花了没有。这株寒梅已非自然之物,在诗人情思中,它已被提炼成故乡的象征,它代表着家乡美好的一切。同样,在这首诗中,红豆是赤诚友爱的象征。

      劝君多采撷

      诗人叮咛远在南国的友人,要多多地采摘些红豆。古代诗歌中常有采摘植物的描写。汉代有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位诗人无尽怅然:我趟过江水去采摘芙蓉,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因为我思念的人儿在远方。诗人在采摘植物,也在宣泄着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王维却缘何要友人多多采撷红豆呢?

      此物最相思

      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宋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劝君多采撷”的“多”字写作“休”字。“休”是“不要”的意思,“不要”是因为“不愿”,“不敢”,“不忍”。因为相思,反怕相思,用“休”字说的是相思苦,哀婉低沉。而“多”字体现出的是执著、热烈与饱满,热情高昂。两个字,两种情愫,两种境界。唐人豪放,宋人巧思,这可能与时代风气有关。

      评解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常的素材,提炼朴素自然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意外有意,神韵悠长。这首《相思》就是如此。题为相思,句句不离红豆,满腹情思不曾直露,思念之情却充盈全诗。语言自然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的这首《相思》也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歌词之一。相传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民间,在一次筵*上再度唱起了这首《相思》,还有王维的另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唱罢,遂昏倒在地,四天后方苏醒过来。一番人事全非后,李龟年重新吟唱友人的诗作,自然难免对王维的一份相思之意,更多的,还是对他们共同经历过的开元、天宝盛世的无穷追忆与眷念。

    [阅读全文]...

2022-05-04 01:36:34
  • 《长相思》古诗鉴赏

  • 相思
  • 《长相思》古诗鉴赏

      《长相思》全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的翻译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的赏析

      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阅读全文]...

2021-11-29 07:43:19
  • 《南乡子·冬夜》古诗鉴赏

  • 《南乡子·冬夜》古诗鉴赏

      南乡子·冬夜

      宋代 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译文

      冬天的夜晚万籁静寂无声。已*五更时分被子却还是冰冰冷冷。炉中沉香已燃尽,灯光昏暗,孤冷凄清,这样的夜何时才是尽头。窗外也只有那结成的霜花伴着明月。

      孤寂寒冷夜,想着那迎风绽放的梅花也是烦恼的无法入眠的.。我在想着梅花而梅花也在念着我,互相牵挂着。起床时看到那玉瓶中的水已全都凝结成冰。

      注释

      稜稜:严寒貌。

      关情:动心,牵动情怀。

      鉴赏

      黄升是一位的词选家,其词如“晴空冰柱”,今读此词,颇有此感。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稜稜”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稜角一般,难以贴体。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此语奇警,设想绝妙。接下去二句说:“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此句点明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

      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结句“起看清冰满玉瓶”,跟以上两句不可分割,互为联系,词中句断乃为韵律所限。因为词人关切寒夜中梅花,于是不顾自己冷暖,披衣而出,结果看到,玉瓶中的水已结成了冰。至于梅花呢,他在词中未提及,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蕴意深远,饶有余味。如果词人在词中将梅花说尽了,说梅花冻得不成样子,或说梅花凌霜傲雪,屹立风中,那就一览无余,毫无诗意了。由此可见词人手法之高明。

      从整个词来说,晶莹快洁,恰似玉树临风;托意高远,说它的风格如“晴空冰柱”,不是很相宜么?

    [阅读全文]...

2022-03-05 03:12:11
  • 《青门引·春思》古诗词鉴赏

  • 《青门引·春思》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门引·春思》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门引·春思

      宋代: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译文

      天气刚刚变暖,时而还透出一丝丝的微寒。一整天风雨交加,直到傍晚方才停止。时*清明,庭院里空空荡荡,寂寞无声。目睹残花落叶更令人伤情,不觉借酒消愁竟然大醉酩酊,这又是去年种下的旧病。

      一阵阵轻冷的晚风,夹着城楼上画角凄厉的嘶鸣,把我吹醒。夜幕降临,重门紧闭,更显得庭院中死一般的寂静。正心烦意乱、心绪不宁,哪料到那溶溶的月光,把邻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倩影送入我的'眼里。

      注释

      庭轩:庭院,走廊。清明:清明节。

      残花中酒:悼惜花残春暮,饮酒过量。

      楼头画角:楼头,指城上的戍楼。画角,军用的号角,涂了彩色,故称画角。

      赏析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赏析二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前一年如此,这一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黄蓼园评云:“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蓼园词选》)这一个“醒”字,表现出角声晚风并至而醉人不得不苏醒的一刹那间反应,同时也暗示酒醉之深和愁恨之重。伤心人被迫醒来自是痛苦不堪,“入夜”一句,即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夜色降临,心情更加黯然,更加沉重。而重重深闭的院门更象喻着不得开启的心扉。结句指出重门也阻隔不了触景伤怀,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黄蓼园对此句也甚为激赏:“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极希微窅渺之致。”(《蓼园词选》)月光下的秋千影子是幽微的,描写这一感触,也深刻地表现词人抑郁的心灵。“那堪”二字,重揭示为秋千影所触动的情怀。

      此词用景表情,寓情于景,“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尤其是词之末句,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之影,影是人,人又如影之虚之无,确实写出了隽永的词味。总之,张先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此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阅读全文]...

2022-04-18 20:24:48
  • 章台夜思古诗词鉴赏

  • 夜思,阅读,文学
  • 章台夜思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章台夜思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思乡的诗篇。当时,中原丧乱,连年兵燹,作者正避乱江南,求官不易,流寓在湖北一带,感时伤怀,无限凄凉。

      诗的首联,发调清唱,它写诗人长夜不寐,在幽怨的瑟声和悲鸣的风雨中度过,该是怎样的令人伤感凄绝。

      接着的第二闻,写孤灯独照,楚角声闻,一弯残月,又将从章台落下去了。如此“耿耿星河欲曙天”,该又凝聚了诗人我钞国乡的悉绪。

      转眼春光将尽,而年华已逝;归家无期,而故人已疏,写出了游子的寂寞和孤单。这是第三联的意思。

      因此结尾一联,用秋雁南回,乡书的深深怀念。这里的`一个“又”了,说明诗人在流寓在外很久了,也表明诗人是思乡又一年啊。年年思乡,却年年肠断江南,这是何等的寂寞和凄凉。

      孤灯、楚角、残月、衰草,无不强烈地表现着秋夜思乡的凄苦。这情调虽免不低沉了些,但却哀感动人。全诗语言清畅,意境清幽。在阴冷暗淡的气氛中,诗人将思乡之情,写得令人肠断。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试简要分析。

      章台夜思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注释(1)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赏析一

      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首联借清瑟以写怀。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怎不倍感哀怨呢?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赏析二

      这是一首身在外地思念家乡的诗。秋夜一片凄凉,诗人在孤灯下想念着老朋友,满腹愁肠,家书无法寄到,更加重了忧伤的情绪。全诗一气呵成,感情真挚,幽怨清晰,感人至深。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诗的后半,写“思”的内容。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阅读全文]...

2022-02-22 20:28:48
  • 思乡的古诗

  • 思乡
  •   1、《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8、《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9、《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12、《旅次朔方》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阅读全文]...

2021-12-06 17:22:36
  • 《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

  • 故乡
  • 《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杂诗·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阅读全文]...

2022-06-27 17:33:07
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 句子
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 语录
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 说说
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 名言
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 诗词
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 祝福
描写思乡的古诗鉴赏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