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古诗的趣闻逸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古诗的趣闻逸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古诗的趣闻逸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古诗的趣闻逸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国庆趣闻日记(精选29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国庆趣闻日记(精选2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是国庆节,我全家和我表姐一起去求水山公园玩。
我们一进到公园,就看见十二生肖的雕像有顺序地站在那里,好像在那迎接我们的到来。然后我们在那栩栩如生的生肖前照相,我们可高兴了。公园的“长城”就在十二生肖的雕像旁边。照完相后我们就向“长城”走去,到了“长城”,我们一边走,一边照相,走到一半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到最后我们还是坚持走上了山顶。在山顶上脚就感觉像踩在云层上面似的,整个人飘了起来。眼下的风景用语言真是难以形容,欣赏完风景我们就下山去了。
到了下面,我们来到了百鸟园。看到了美丽的孔雀,它那美丽的身姿和五彩缤纷的尾巴,真是太美啦!看完孔雀来到了游乐园,这里人山人海真热闹。我们去玩了碰碰车。太空漫步车,还骑了木马。我们玩得特别开心,夜幕降临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国庆节到了,我们全家和方阿姨全家一起去了惠州南昆山。一路上,我看到每家每户都插上了鲜艳的*,庆祝祖国的生日。
第一天,我跟我的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泡温泉。晚上我们又一起走在酒店里赏月亮,走着走着,爸爸大叫一声:“兔子精!”吓得我一把抱住爸爸:“哪里?哪里?”这时,小伙伴桐桐哈哈大笑:“骗你的,那是灯笼。”说着,他牵着我的手跑过去,原来真是一个充气的巨型兔子形灯笼。这个灯笼全身发着白光,栩栩如生,可爱极了!这时,大家都笑了。
第二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到山谷里华皮划艇。我和爸爸妈妈一条船,桐桐、珊珊和他爸爸一条船。刚开始,由于大家不会划,爸爸划左边,妈妈划右边,老不统一,不一会儿,船就搁浅在沙滩上了。等我们都学会了,就开始比赛起来,大家你追我赶,开心极了!
我期待下一个国庆节能有更多有趣的事!
国庆节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
回老家有好多有趣的事情,其中我最喜欢捉蚂蚱。捉蚂蚱最好的时间是中午,午饭过后,爸爸就待我去捉蚂蚱。
我们带好苍蝇拍、扎了小孔的瓶子,来到了一片荒草地上,开始准备捉蚂蚱。
我左瞧瞧,右瞧瞧,愣是一直蚂蚱的影子也没有看见,看见爸爸手里的“战利品”已经越来越多,我的心里越来越急,爸爸放下手里的“工作”,慢慢告诉我:“这些蚂蚱啊,最愿意躲在草丛里,我们要‘打草惊蛇’,发现它们的落脚点在哪里,然后迅速拍到它。”我听了爸爸的话,认真的找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看见了一只又大又肥的蚂蚱,它一跳,我一扑,它一飞,我就跟着跑,最后我看见它停到了一片树叶上,我拍子迅速一拍,蚂蚱被我打晕了,我用手轻轻地捏住它的翅膀,放入了瓶子里。
通过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大大的道理:只有努力付出,才有美好的回报。
今天妈妈说要带我去吃肯德基,我高兴极了!
到了肯德基,我闻到了气味香喷喷的鸡肉和汉堡包的味道。我和妈妈找位坐下,然后妈妈就去服务台买食品,我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呀!这里真的是人山人海,大多都是像我一样的同伴,都是爸爸妈妈陪着来迟肯德基,大家都兴高采烈。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拿着许多的食品。有汉堡包、薯条、鸡翅、饮料、冰淇淋……看着这些美味可口的食品,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汉堡包。只见它外皮黄金黄金的,里面有一层沙拉酱,一层青菜,还有一层鸡肉,一口要下去香香的,脆脆的。
吃完汉堡包,我就去吃鸡翅。鸡翅外边裹着的面粉经油炸之后都膨胀起来,像个蜜蜂窝。整个鸡翅都是金黄金黄的,把它放进嘴巴一口咬下去,味道好极了!最后再来一个甜甜的冰淇淋或一杯冰爽的饮料。
这个难忘的一天,让我非常的开心,真想每天都吃到可口的肯德基,那该多好啊!
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去苏北老家玩。一路上车辆来来往往,时不时就要来一阵堵车。就这样,直到天黑我们连江阴大桥都没过,等了好久才过了大桥。渐渐的,我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到了家,天也亮了。
我吃完早饭,听见爸爸说要去钓鱼,于是就叫爸爸带我一起去,爸爸同意了。我和爸爸带上工具来到小河边准备钓鱼。爸爸拿起钓鱼竿装好线,在鱼钩上装鱼食,还用手在鱼食上捏一捏,做好了这些事情后爸爸把鱼钩往鱼多的地方扔进去,下面就要等鱼上钩了。
妈妈突然出来了,把我和爸爸吓了一大跳。爸爸的鱼竿动了,我和爸爸都没发觉,妈妈像离弦的箭一样跑过去拿起鱼竿一看,哇!是一条大鱼!我和爸爸连忙拿出鱼网把鱼捞出来,我用手托起鱼掂一掂,足足有五斤重。顿时我们全家乐开了怀……
要吃午饭了,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爸爸把满满一桶鱼开开心心地拎回了家。
今天真有趣!
盼着,盼着。国庆节的长假终于来到了。
放学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说:“今天的太阳仿佛比昨天的太阳显得更加灿烂了,风也比昨天更加柔和。”
这七天假我都安排好了:“前三天做作业,全部做完,后四天呢?我就尽情的玩。”可是,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所以,我就前三天玩,后四天写作业,哎!真倒霉!
第一天我就去我奶奶家玩,第二天我就去我外婆家玩,第三天去哪玩呢?算了,不管它,反正计划赶不上变化,别到时候我辛辛苦苦计划好了却泡汤了。
第四天,我就先把语文作业做完,如果那一天还有时间,我就完成数学作业,第五天,我就把英语作业也做完,晚上我就让我爸把作业检查完。这样的话,我的作业只用了两天时间,剩下两天时间我再慢慢定夺。
就这样,我的七天假期过完了。
今天是十月一日国庆佳节,各民族的人们都在庆祝伟大母亲的生日,早上八点我打开电视,看看有什么新鲜事,忽然,我看到一个新闻:“一个老爷爷,用576个小辣椒和195个玉米粒拼成了一面*,格外鲜艳、美丽。”我很好奇,也跟着一起做。
我先给小辣椒们洗了一个澡,把它们铺地上,再剥下195个玉米粒,接着就开始做了,我把红辣椒铺在地上,一个一个地摆好,摆成了一个长方形,我左看右看,就是不对劲,站起来,围着“**”转了一个圈,我才发现,原来是我的思路不对,没有放那五颗星的地方了,我把他们都拆了,把“五颗星”摆好,然后摆了红旗的轮廓,最后把里面填满,“好了,大功告成!”我兴奋地说到。
看着摆好的“**”,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爱我的祖国!
国庆节,我去乡下奶奶家玩。爷爷种了很多茭白,刚好成熟,种得太多,吃不完,就拿去卖。
下午,奶奶带着我去卖茭白。奶奶家的茭白很嫩,很好吃,所以不用到市场上,在村子里就能卖完。这是我第一次去卖茭白,所以我非常兴奋。
我们先把茭白放到水里洗干净,然后放进三轮车里,再带上秤、钱盒等。东西都带齐了以后,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先来到材料加工厂,看那儿人多,我们就停了下来,喊:“卖茭白、卖茭白。”结果,好多人一下子就围了上来买。我还听见她们说奶奶卖的茭白很好吃,甜mimi的,要多买些。她们在买时,奶奶拿了个袋子,她弄了半天也没弄开。我拿了一个袋子“呼”的一吹,袋子就开了。奶奶夸我真聪明。我还帮奶奶收钱、找钱。
很快,一车茭白就卖完了,我骑着三轮车,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这次,我们学校搞的国庆主题活动是歌咏会。我们班也积极地参与了,我们选了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小鸟小鸟》。
每个班都紧张地排练着,都希望自己班能拿到好成绩。我们班也不例外,一直努力地排练着。
到了正式演出的那一天,我们又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怕自己唱不好怎么的,兴奋是因为可以让全校的同学看到我们在舞台上表演。
比赛激烈的进行着,每个人的心都“砰,砰,砰”地跳着,越跳越快,越跳越快……当主持人报道我们班时,我们整齐地排着队伍,走到了台上。当音乐响起时,我们就面带笑容,唱了起来。我们唱的声音整齐划一,优美动听。台下的观众目不转睛地看着表演……表演完了,虽然不知道结果,但我们的过程已经让我们十分满意了!
今天早上,我们古筝班出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我给你讲讲吧!
早上我们一到古筝班就对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说了一会。
于是,我们一起来到老师办公室异口同声道:“国庆快乐。”老师笑了一下,“礼物拿来!”老师又笑了:“你们这小鬼头!我一会给你们发!练琴去吧!”我们就去练琴了!我们练琴时心不在焉的!把音弹得乱七八糟!老师走了过来说:“看你们弹得!声音像日本人来了”
老师又说:“行了!发礼物了!礼物就是—一个发夹。”我坐在第一排,*水楼台先得月抢过一个紫发夹就跑!她们也纷纷来拿!这个要白的,那个要的粉的。
老师又拿来了一些西瓜糖,馋得我们口水一个劲的流。我拿过一个吃了来。别人见我吃得津津有味,也拿过吃了起来!我们吃了好了,就有弹了起来!
怎么?你说我们好玩吗?
又是一个国庆长假,在枫桥上学的表哥来我家了,外公外婆也来了,我家变得热闹了,我非常开心。
一大早,妈妈带我们去西施故里游玩,那里人山人海。一走进大门,两旁是花草树木,游乐场上千姿百态,旋转木马上小朋友们嬉嬉哈哈地玩着;还有刺激的蹦蹦床,妈妈只见我跑向蹦蹦床,系上安全带开始跳起来,到了半空中的时候,我吓个半死。
古代诗人逸闻趣事之杜甫轶事
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新唐书》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杜甫连饿九天暴饮暴食而亡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一种面貌。
交游:因为狂傲差点被杀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大事。他们一起在山东一带漫游,一起拜访当时著名的道士。杜甫这样形容他们的日子: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即便多少有点夸张,那也是狂放不羁了——这就是青年时期的杜甫。在盛唐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胸襟开阔宏大,思想生气勃勃,狂放被认为是自信健康的一种美,所以李白的洒脱那样受人景仰,所以杜甫也自然流露着时代的骄傲。他们一起登临高台,慷慨怀古、纵论天下,令周围的人艳羡,又令人们觉得高深莫测。
杜甫自己也曾经回忆年少时的“轻狂”,那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杜甫。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是满腔治国*天下的狂想。不同的是,当时的李白已经从长安铩羽而归,而杜甫却正怀着一肚子好梦准备去碰碰运气。
杜甫在长安四处碰到的都是墙壁。即使这样,他依旧带着几分年轻的狂傲。在给唐明皇的上书中,毫不含糊地自称才华绝不在汉代的文学大家杨雄、枚皋之下。在今天看来,杨雄、枚皋的成就声名远不及杜甫,但在当时,杜甫的这种说法,就好比现在某人自称和鲁迅不相上下一样。杜甫目空一切的气势,实在也不比李白差多少。
中年之后,杜甫仍然不时露出狂态。他在四川的生活,是后半生为数不多的安定日子,这全靠他的故交、剑南节度使严武的照应。但是,杜甫对严武也经常漫不经心。和严武见面的时候,杜甫经常连帽子都不戴,这在当时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传说中最邪门的一次,喝醉的杜甫坐上严武的座位,瞪着严武说:“严挺之还有这样的儿子!”直呼别人父亲的名讳,同样也是当时的大忌。杜甫这完全是借酒撒疯了。
严武对杜甫虽然一贯友善,但身为一方军阀,严武脾气暴躁是出了名的,为小事**那是常事。杜甫这样没事就摸老虎须子玩,严武尽管没有马上发作,心里却动了杀机。一天,严武召集部下准备去杀了杜甫,要不是严武的母亲及时救杜甫,我们今天就看不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样的诗句了。
在杜甫的吟诵中,人们总是看到一个关心民间疾苦、善良又热心肠的老人,很难把他和那种轻狂对照起来。或许,人性的复杂多面正是这样吧。
从政:最后只好消极引退
杜甫的诗歌时常出现放歌纵酒的描述,中间多少能够体现出一点他的疏狂。而他的固执倔强,好像却不容易看到。
安史之乱爆发后,宰相房綰率兵与叛军大战失利,被朝廷罢官。杜甫此时刚刚当上了负责进谏的左拾遗,就向同样登基不久的唐肃宗上疏,认为房綰没有大罪过,应该仍旧给予重任。这还不算,在朝廷上面见唐肃宗时,杜甫盯着这件事情不放,纠缠不休。
除了态度异常坚决外,大约他又犯了老毛病,说话有点没上没下,终于把唐肃宗弄火了,下令审讯杜甫。这次是宰相和御史出面求情,大意是杜甫说话虽然没分寸,但也算尽职尽责,杜甫这才免了刑罚之灾。
而侥幸逃过一劫后的杜甫居然还不见好就收,再次上疏为房綰的事情喋喋不休,很有点不知死活的劲头。这种不屈不挠的脾气和唐朝初年的名臣魏征非常相似,不达目的决不收手。但魏征风云际会、恰逢明主,遇到了唐太宗这样千古少见的头脑清楚的皇帝,才成就了一代谏臣的名声。纵然如此,唐太宗还经常被气得嚷嚷,要杀了这个不知进退的家伙。
杜甫碰到的唐肃宗可就没那么明白了,从此就不怎么搭理杜甫,不久更找了个借口远远地把他打发了事。在严武手下当差时,杜甫还是旧*不改。杜甫和严武幕府的同僚不和,干了一段就不耐烦了,请求严武批准辞职。严武没有答应,杜甫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报告申请。碰上这样的倔脾气,严武大概也被磨得受不了,只能让杜甫回草堂当*民去了。
这个事件看来是杜甫一生的一个转折。从在唐肃宗*的积极进取,到在严武地方*的消极请辞,杜甫从政的热情似乎消退了。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对国乱民困的忧虑始终如一。
生存:一半饿死一半撑死
政治上不得志是一种不幸,但杜甫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他生活的潦倒,他后半生最大的敌人竟然是饥饿。
初到长安不久,父亲去世使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快生活就陷于困窘。他曾采草药出售以糊口,曾经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但这些都救不了穷,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也不少见,他不得不奔走于豪门和亲友之间,乞求一点援助。
杜甫在长安有一个晚辈,为了蹭一顿饭,杜甫时时到那里走动。这个晚辈混得也一般,杜甫去的多了,他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给人气受的事情难免做点出来。偶尔运气好了,有人同情杜甫的处境,热情招待他一次,就足以让杜甫感激不尽了。
这种生活状态,杜甫在长安坚持了10年。等杜甫弄到一个小官的职位时,已经有点太晚了。他上任不久回家探亲,进门听到的是小儿子活活饿死的噩耗。一代“诗圣”流落到这步惨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来不只是眼见,还是切身之痛。
安史之乱时,“饿”依然是杜甫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辗转挣扎到四川时,已经一身是病。在杜甫的诗中,流露出对贫苦民众那么真切的`同情哀怜,又何尝不是他本人的付出太过沉重了。
杜甫的死也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杰出诗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大概令后人感到不安,于是人们对杜甫的死因做了种种解释,并推断出溺死、病死等各种说法。然而,纵然真是这样,对诗人本身的痛苦也没有任何补益。他以他的颠沛痛楚见证了盛世唐朝的没落,他那些伟大诗篇,就是他一生悲苦的哀鸣,也是一个辉煌时代走向终结的哀歌。
杜甫诗三首——作者轶事
独夫在夔州一所破旧的草堂寓居期间,一天深夜,他正为国家内乱而忧虑,加之当时贫病交迫,不免感慨万分。睡在身边的妻子杨氏忽然用胳膊推了推他,轻轻地对他说:“你听,外边有响动。”
杜甫侧耳听了一会儿,果然听到草堂外有动静。于是,他悄悄地下了床,将帘子拉开,见枣树下依稀有个人影在晃动。杜甫轻轻地走了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妇人在用竹竿打树上的枣子。这老妇人每打落几个枣子,便用手在地上乱摸乱寻,捡到了枣子,连忙塞进嘴里囫囵咽进了肚里,看样子几天没有吃饭了。杜甫也就没有惊动她,折身回到了屋内。
杨氏问:“有人么?”
“有个老妇人在打枣子。”
“这么深更半夜来打枣子吃,怕是饿坏了!”杨氏说,“桌上还留有一碗菜粥,我去端给她充充饥吧。”
杨氏边说边穿好粗布衣裙,端起碗就往外走。杜甫也随手取衣披上,跟了出来。
那老妇人见有人来了,扔下竹竿,跌跌撞撞地朝外跑。杨氏轻声唤她:“老嫂子,请留步。”
,也就喘着气停下了脚步。惨淡的月光下,杜甫见老妇人瘦骨嶙峋,衣不蔽体,顿时大动恻隐之心,忙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搭在老妇人的肩上。杨氏又把一碗菜粥递了过去,让老妇人吃了。老妇人顿感一阵温暖,望着杜甫夫妇,老泪纵横……
当杜甫问起老妇人的身世时,老妇人哭道:“我就在草堂西边那间草棚子里住。丈夫和儿子早被官军拉去当苦力,至今不知死活……现如今我无依无靠,只有靠挖野菜糊口度日。这几天因挖不到野菜,饿得实在不行了,才来偷枣子……”
杜甫说:“老嫂子,快别说‘偷’字了,这枣你要吃就打吧!”
杨氏也关切地说:“以后你白天来打吧,半夜三更的,可不要跌倒了。”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了。杜甫和杨氏默然回屋,点起小油灯,再也无法入睡。
转眼一年过去,杜甫全家买舟东下。临行前,杜甫找来老妇人,对她说:“我走后,新来的主人姓吴名南卿,是我的好友,我已嘱托过他,你还是可以照样来打枣!他不会为难你的!”
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真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却无从开口。她朝杜甫拜了三拜,默默地祝愿恩人全家一路*安……
谁知杜甫走后,吴南卿不但没有按杜甫的嘱托办,反在草屋周围筑上了高高的篱笆。
杜甫得知此事后,特意写了一首题为《又呈吴郎》的诗:“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中。”吴南卿读后,马上领悟到杜甫的良苦用心:既表达了对老妇人哀怜的感情,又抨击了不*的社会以及战争引来的灾难。他顿觉羞愧不已,忙叫人拆除篱笆,并亲自去老妇人家赔礼道歉。
几个月后,吴南卿离开夔州回到忠州。临走那天,他把草堂收拾得干干净净,请老妇人住进来。吴南卿说:“遵照杜公的意思,我走后,这草堂便是你的了。那棵枣树望悉心照料,杜公最喜爱吃枣,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来!”
从此,老妇人晚上施肥,早上浇水,枣树越长越粗,枣儿越来越甜。老妇人非常怀念杜甫,每逢收枣,她都要精选一批饱满的、颜色好的枣子,摊在草*上让太阳晒干,然后用蜜水浸泡数日再捞起来,风干后,贮藏在坛子里。
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枣坛一只只增多,杜甫却没有回来。老妇人望着枣树,心中十分惆怅,她多么渴望恩人回来吃枣呵!
杜甫卖药谋生
大诗人杜甫怎样卖起药来了?说起来这里包含着诗人生活中一段辛酸的历史。
诗人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趣味小练*:
1.填颜色:
(1) __毛浮__水,__掌拨清波。(2) __日依山尽,__河人海流。
(3) 日暮__山远,天寒__屋贫。(4) 两个__鹏鸣__柳,一行__鹭上__天。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桔__时。
2.填数字:
(1) 不知细叶谁裁出,__月春风似剪刀。(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_月下扬州。
(3) 飞流直下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4) 朝辞自帝彩云间,__里江陵__日还。
(5) 碧玉妆成__树高,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 离离原上__,一岁一枯荣。(2) 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__花始盛开。
(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花村。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少一人。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__渔火对愁眠。
古诗文中“游”名胜。
下列写的是哪处名胜吗?它属于哪个省(市、县)?请分别填在横线上和括号内。
(1) __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2) 不识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3) 京口瓜洲一水间,__只隔数重山。 ( )(4) 劝君更尽二杯酒,西出___无故人。 ( )
(5) 朝辞__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6) ___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7) 即从__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___关。 ( )
(9) 故人西辞__,烟花三月下扬州。 ( ) (10) 欲把___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下边所选古诗句中,每句都有一个动物名,请你把它们填出来。
1.柴门闻( )吠 2.千山( )飞绝3.射人先射( ) 4.不是养( )人
5.牧童骑( ) 6.意欲捕鸣( ) 7.处处闻啼( ) 8.但爱( )美
9.两个( )鸣翠柳 10.一行( )上青天 11.*( )声啼不住 12.故人西辞( )楼
13.月落( )啼霜满天 14.添得( )四五声15.早有( )立上头 16.怕得( )惊不应人
[小升初古诗趣味练*]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
《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对照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原文翻译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带担任主考。一天,风雪交加气候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民出去访察,进入一座古庙,廊下小屋里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掩上门。(他)问庙里的和尚,才知书生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官吏喊到史公的姓名,左公睁大眼睛注视着,等交上考卷,就当面批他为第一名。又召到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只有这个年轻人了。”
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的监狱,史可法从早到晚守在狱门外,逆贼太监(魏忠贤)防守监视得很严,即使是家里的仆人都不得接*。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左公受了烙铁烧烤的酷刑,早晚间即将死去,(史公就)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感动了。一天,让史可法换上破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铲,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悄悄地指点左公所在的地方。(左公)正靠着墙坐在地上,面部、额头都烧得焦烂辨不清模样,左膝以下的筋骨都脱落了。史公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呜咽咽地哭着。左公辨出他的声音,但是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眼光如火炬一般,发怒地说:“无能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的事情糟糕到如此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坏人来了构成罪名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着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投击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快步走了出去。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成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身份奉命守卫这一带地区。每当有了警报,(他)就几个月不睡觉,让将士们轮流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选择十几个健壮的士兵,让两个人蹲着,自己靠着他们的背,过一段时间再轮换。每当在寒冷的夜晚站起身来,抖动衣裳,战甲上的冰霜散落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加休息,史公说:“我上怕对不起朝廷,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可法统率军队来往经过桐城,一定要亲自到左公家中,向左公的父母请安,到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辈方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与我父亲要好,(他说)关于狱中的一些话,是亲自听史公讲的。
对照译文
先父曾经说过:同乡前辈左忠毅公任京城地区学政时,有一天,刮风下雪,天气特别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改装出行,走进一座古寺。厢房里有个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桌上的一篇)文章刚写好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外衣给他盖上,并替他关上门。左公向寺里的和尚询问,却原来是史可法。等到考试时,差役喊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等到他呈上考卷,左公就当面批为第一名,还召他进入内室,让他拜见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庸无能,将来能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学生啊。”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监狱时,史可法整天守候在狱门外。逆阉魏忠贤对监狱防备监视很严,即使左家的仆人也不能*边。过了很久,史可法听说左公遭了炮烙酷刑,早晚将要死去,便拿了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狱卒商量探监的办法,狱卒被他感动了。有一天,狱卒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和草鞋,背了个竹筐,手拿着长鑱,装作打扫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监狱。(狱卒)悄悄地指着左公所在的地方。只见左公坐在地上,身子靠着墙,脸庞、额头都烧得焦烂,辨认不出(原来的面貌),从左膝盖以下,筋骨全都脱落了。史可法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辨出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就使劲地抬起手臂,用指头拨开眼皮,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生气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到这里来!国事败坏到这个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又轻身而不明大义,国家大事谁能支撑呢?还不快走,不要等奸贼们构成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说着就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击的样子。史可法闭口不敢出声,快步走了出来。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对别人讲述这件事,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贼”张献忠在蕲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员的身份奉命守御风阳、庐州一带。每逢有警报,他总是一连几个月不进寝室睡觉,让将士们轮换休息,自己却坐在帐幕外。他选择十个身强力壮的兵士,(每次)叫两个蹲坐着,自己背靠着他们,每过一更,就(让他们)轮换一次。每当严寒的夜晚,他一站起来,抖抖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清脆的响声。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史公说:“我对上怕辜负了朝廷,对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史公领兵作战期间,往来经过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上,问候太公、太母安好,到堂上拜见夫人。
我的同族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女婿,与先父友好,他说(左公在)监狱中讲的话,是亲自从史公那里听到的。
词汇注释
1、先君子:作者对其已过世的父亲方仲舒的称呼。
2、京畿:国都及其附*的地方。
3、从数骑: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微行:穿着*民衣服出行。
4、庑:廊下小屋。生:指书生。
5、解貂:脱下貂皮裘。
6、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崇祯迸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大学士,清军入关时镇守扬州,公元1645年4月25日城破,殉难。
7、瞿然:惊视的样子。
8、面署第一:当面批为第一名。
9、厂狱:明代特务机关东厂所设的监狱。
10、逆阉:叛逆的太监,这里指魏忠贤。
11、防伺:防范看守。
12、炮烙:用烧红的铁来炙烧犯人的一种酷刑。
13、长镬:一种长柄的掘土工具。
14、眥:眼眶。
15、昧:不明事理。
16、构陷:诽谤陷害。
17、崇祯:明思宗年号(1628—1644)。
18、流贼:旧时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张献忠(1606—1647),明末农民起义领袖。1644年在成都称帝,建大西国,1646年被清兵杀害。蕲(qi)、黄、潜、桐:今湖北蕲春县、黄冈县,安徽潜山县、桐城县一带。
19、凤庐道:管辖凤阳府、庐州府一带的长官。道,道员,是一道的长官。
20、更休:轮流休息。
21、漏鼓移:指过了一段时间。漏,古时用滴水计时的器具。鼓,打更的鼓。
22、番代:轮流代替
23、躬造:亲临。第:府第,住宅。
24、侯起居:请问安好。
25、宗老:同一宗族的老前辈。
26、涂山:方苞族祖父的号,名文。
写作背景
《左忠毅公逸事》所处时期,正是宦官干预朝政,为祸愈演愈烈,魏忠贤设东厂,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左光斗当时就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因此被害下狱而死。左,指左光斗。忠毅公是他死后由朝廷追赠的谥号。封建社会凡朝廷大臣或社会知名人士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贡献朝廷给予“谥号”。《左忠毅公逸事》的“逸事”写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记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
作品赏析
文章的开篇就充满传奇色彩温情脉脉作者从记述左光斗与年轻书生史可法的偶遇写起:时任京畿学政的左光斗,风雪严寒之日,微服出行进入一座古寺,看见一个书生正在厢房伏案睡觉;左光斗阅读了书生的文章草稿,就脱下自己的貂皮外衣给书生盖上,又给关上门……既形象表现了左光斗的“伯乐”精神:求贤若渴,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爱护人才,又为下文史可法不忘师恩,不违师训作伏笔。
《陶侃逸事》阅读答案附译文
学*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侃逸事》阅读答案附译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陶侃逸事》阅读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终日敛膝危坐,阃②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时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③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④,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⑤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注:①东晋时期名将,陶渊明的曾祖父。②阃(kǔn)外:统兵在外。③籍:登记后收藏。④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⑤桓温:东晋将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常语人曰 (2)执而鞭之
(3)人咸不解所以 (4)及桓温伐蜀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于是以屑布地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 皆以美于徐公 D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12.按要求答题。(4分)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13. 第三段中陶侃将木屑和竹头都收集的目的是 和 ,可见陶侃是一个 的人。(均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0. (4分)(1)告诉(2)鞭打(3)全、都(4)等到
11. (2分)D
12. (4分)(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因此百姓勤于农耕,达到家给人足。
13.(3分)以屑布地 作丁装船 综理微密 (每空1分)
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他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千头万绪,没有一点疏漏。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作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却又毁害别人的稻谷来戏玩!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此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
当时造船,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停,大厅前剩余的雪化了,地还很湿。于是用木屑洒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丁组装船只。他总揽事务细微缜密,都是这样。
人物介绍
陶侃(259~334),字士行,汉族,浔阳人(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陶侃是陶渊明的曾祖父。
关于打油诗趣话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打油诗趣话,欢迎大家分享。
在*的文化园圃中,有—朵奇葩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这便是诙谐幽默、讽喻调侃、趣味横生的打油诗。从古到今,打油诗赢得了各个时代、各个年龄、各类群体的共同喜爱,成为*传统文化中名副其实的“不老松”和“常青树”。
打油诗的“发明者”是唐代的落魄书生“张打油”,此人性情豁达,喜用民间俚语写些“非主流”诗歌。其诗以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富有情趣而见长,与当时的“主流”诗歌形成了鲜明对比,人们称之为“打油诗”。其代表作是《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大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通俗易懂,咏雪而不见雪字,尤其“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句,用字传神,令人既捧腹又赞佩。
较之“主流”诗歌,打油诗如出水芙蓉,浑然成趣,令人刮目相看。于是被人们广为效仿,古今文坛,便留下了许多令人开颜欢笑的打油诗。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过一首打油诗。有两个才疏学浅的文人在“文庙”的牌匾前争论不休:一个说匾上写的是“文朝”,一个说匾上写的是“丈庙”。争执之下,一个说查查“字曲”(字典)吧,一个说还是请教一下苏东皮(坡)吧!于是二人便来找苏东坡。大文豪问明原因差点气吐血,遂写打油诗一首:“文朝丈庙两相疑,当路争论众更奇。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后问我苏东皮!”苏东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对两个不学无术的文人进行了绝妙的'讽刺。二人听罢,满面通红,羞愧而逃。
宋代名臣吕蒙正出身贫寒,曾于春节时赊来猪头待客,结果债主讨债未果,将猪头拎走。吕蒙正感慨之余,写了一首打油诗:“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烂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天天都过年!”将窘境与抱负皆尽道出,读来让人捧腹、心酸又生感慨。
明代那位大名鼎鼎的县官徐九经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头戴纱帽翅儿,当官不省劲儿,*事儿我不管,专管不*事儿。”昭示了他“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执政理念。
明末,广东骤降大雪,滴水成冰,县令、秀才、财主三人在一起饮酒赏雪。*间,三人吟诗颂雪。秀才吟道:“大雪纷纷落地。”县令续日:“都是皇家瑞气!”财主吟道:“再下三年何妨?”这时,窗外有人接了一句:“放你娘的狗 屁!”三人探窗一看,原来接诗的是个在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的乞丐!一首打油诗,与四人的地位、心胸高度吻合,可谓寥寥四句,境界全出,被誉为“古今绝对”!
《履园丛话》中载,清代诗人陈斗泉收到朋友寄来的金华火腿,却是久煮不烂,遂回诗谢友:“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柴烧三担尽,水煮一桶干。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安!”全诗手法夸张,音节铿锵,对仗工整,比喻形象,充满了幽默诙谐,一时间被引为文坛佳话。
有一种类似“三句半”的打油诗,它是对打油诗的传承和发展。流传最广的当属这两首:“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一幅惟妙惟肖的扫雪图。“天兵十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一幅城破人逃的写真图!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刘禹锡 始闻秋风》,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始闻秋风》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注释:
1、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翻译: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秋风引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夜洛城闻笛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及注释】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前部分简析文字载自“潼江小屋”,有删改)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我们今天常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长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他的形象尤其令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有趣的汉字谐音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汉字谐音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2] ,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4]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4]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烛=嘱,围棋=违期)
【作者】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你可以看看别人回答的,这个别人已经提了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朝著名诗人。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3.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奉和武相公春晓闻莺(一作蜀川闻莺)
李益〔唐代〕
蜀道山川心易惊,绿窗残梦晓闻莺。
分明似写文君恨,万怨千愁弦上声。
闻夫杜羔登第(一作闻杜羔登第又寄)
赵氏2〔唐代〕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闻雁杂咏 其七 舟中闻雁
成鹫〔清代〕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隔波听未彻,云水两迢迢。
闻知闻赴成都辟请
贯休〔唐代〕
文翁还化蜀,帟幕列鹓鸾。饮水临人易,烧山觅士难。
锦机花正合,棕蕈火初干。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汴河闻笳(一作闻角)
武元衡〔唐代〕
何处金笳月里悲,悠悠边客梦先知。
单于城下关山曲,今日中原总解吹。
闻雁杂咏 其九 山间闻雁
成鹫〔清代〕
渺矣冥鸿迹,逢山得自如。片云随去住,孤鹤互相于。
出谷为求友,闻声独起予。凭君寄消息,白首老樵渔。
闻雁杂咏 其十 溪边闻雁
成鹫〔清代〕
清溪流湱湱,枕石日耽眠。翻笑云中翼,偏惊物外禅。
一音分众籁,微响杂高蝉。直入蒹葭去,秋风又一年。
闻雁杂咏 其十一 过桥闻雁
成鹫〔清代〕
咫尺虎溪水,危桥著屐过。旅禽知此意,留语入烟萝。
天路难如此,秋云薄较多。稻粱非所羡,相戒慎风波。
闻雁杂咏 其十二 病起闻雁
成鹫〔清代〕
强起倚书愰,冷虫喧四围。多情惟旅雁,相劝授寒衣。
久病独无绪,远书来更稀。留君慰岑寂,江燕任先归。
闻雁杂咏 其十三 孤灯闻雁
成鹫〔清代〕
枯禅如木石,深坐对银缸。静极乃闻雁,声高犹到窗。
履霜心自苦,带月影俱双。莫怪焚膏客,秋怀老未降。
有关古诗的趣闻逸事
古诗逸闻的趣事
有关古诗的趣闻
有关古诗的逸闻趣事
古诗词里的趣闻
鲜为人知的逸事古诗
有关诗人的逸闻趣事的古诗
50字的古诗趣味故事
关于学书法的古诗趣事
关于逸闻或故事的古诗
农村儿童生活的古诗趣事
关于古诗的e文趣事逸
小雪的古诗趣画
5首古诗的逸闻
古诗中的逸闻
写出五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关于王之涣的古诗趣题
古诗词的逸闻
古诗趣画(关于寒露的故诗)
曹植古诗词的逸闻
古诗趣味小游戏的名字
诗人与古诗有关的生活逸闻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
形容闲情逸趣的古诗
不闻身外事的古诗
古诗的趣事性
读古诗的趣事
两耳不闻世事的古诗
描写闲情逸趣的古诗词
记录奇闻异事的古诗
小学竹的古诗
人生不知足的经典语录古诗
小孩的可爱的古诗
孟晚舟信里的古诗
多年老友祝福新婚的古诗
描写情人喝酒的古诗
三个人生活的古诗
嗯小猪净慈的古诗的图片
形容幼儿园读古诗的文案
被赋予人品格与志向的古诗
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名
六劝学古诗两首是谁写的
古人*易*人谦虚的古诗词
幼儿适宜看的动画古诗
李商隐的无题米小圈快乐学古诗
关于月的古诗词大全
反映庙会的古诗词
古诗长征词的作者是谁
代表威严的古诗
描写成都春节的古诗
杨柳夜晚的古诗
吃个格的那个古诗
感恩的散文古诗
借景抒情的古诗秋天
八十字以上的古诗词
形容做饭的古诗歌
古诗词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形容树林幽静的古诗
如此美好的古诗词
描写过年美食的古诗
表现抗疫英雄气概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