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关于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 语录(1) 说说(1) 名言(487) 诗词(181) 祝福(1k+) 心语(55)

  • 《鸿鹄歌》诗词鉴赏

  • 《鸿鹄歌》诗词鉴赏

      《鸿鹄歌》是汉高祖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此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羽翼丰满的鸿鹄一飞冲天、无所困厄的壮阔景象,表明作者对换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显露出他欣喜、无奈、痛苦、冷静一系列情感交织的复杂心态。全诗采用暗喻手法,通体运用四言,传达着作者难以直述的多重情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鹄歌》诗词鉴赏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鸿鹄歌》

      两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鸿鹄歌》译文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

      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鸿鹄歌》注释

      鸿鹄: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翮:“鬲”本指空足陶器,引申指“空心”。“翮”的本意是“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诗中指羽毛。

      《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

      矰:“曾”意为“重复利用的”、“二手的.”。“矰”的本义是“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的箭”。缴:“敫”意为“从一点扩散到广阔空间”。“矰缴”在诗指“猎取飞鸟的射具”。

      《鸿鹄歌》鉴赏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象他。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废嫡立庶,是件大事;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征求亲*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象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蒙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象蒙蔽着。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表达出自己爱莫能助、无可奈何的心情。刘邦病重以后,自知大限不远,曾又一次和大臣们提到接班人问题。大臣们除了陈说利害以外,都对刘盈极口称赞,使刘邦最终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当他把这一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十分悲伤,泣不成声。刘邦宽慰她说:“为我兹舞,吾为若楚歌。”《鸿鹊歌》,就是这样一首忧心忡忡、情意绵绵的歌。

      刘邦不无忧虑地死去,活着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却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迫害,双双被狠毒的吕雉害死。得宠的戚夫人一门全让吕雉给收拾了,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看到戚夫人被吕雉变成“人彘”的惨相,连吕雉的亲生儿子刘盈都愤怒地大骂:“此非人所为!”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辞遗风,联系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鸿鹄歌》创作背景

      据《汉书·外戚传》云,汉高祖刘邦因为嫌吕雉的儿子太子刘盈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想废掉他而立其爱妾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但因吕雉为人刚毅,采用了张良的计策,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实现。因此高祖作此歌劝慰戚夫人,以说明无力更换太子的道理。

      《鸿鹄歌》作者介绍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阅读全文]...

2022-01-18 20:30:53
  • 关于鸿鹄的诗句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鸿鹄搏紫霄,鸠守苞桑。——刘基《放歌行》

    浩渺清风因唤起,千里吹飞鸿鹄。——赵长卿《念奴娇·上张南丰生日》

    白云出岫暂逶迤,鸿鹄入冥无处所。——权德舆《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

    鸿鹄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李绅《皋桥》

    高飞鸿鹄远,左手蟹螯持。——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斥逐鸿鹄兮,**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东方朔《七谏》

    泉源泠泠杂猿狖,泥泞漠漠饥鸿鹄。——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先生之志气,薄汉如鸿鹄。——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杜甫《送高三十五*》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徂年慕桑梓,归念寄鸿鹄。——苏辙《次韵孔*仲著作见寄四首·昔在京城南》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

    青天鸿鹄各关塞,江河不作西流潮。——姚燮《道遇郑莲卿共饮酒楼醉中赠以长歌》

    秋天鸿鹄姿,晚岁松筠质。——权德舆《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

    尘埃困鸿鹄,天厩储骅骝。——胡应麟《夜梦裕卿惟寅觉赋此诗寄怀并呈邦相》

    奕秋教二人,不取志鸿鹄。——苏辙《次韵孔*仲著作见寄四首·昔在京城南》

    愿齐鸿鹄至,希逐凤凰翔。——李峤《雀》

    我久喜文词,思与鸿鹄飞。——张耒《次韵渊明饮酒诗》

    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李商隐《大卤*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于此县寄居》

    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韩愈《病鸱》

    人间望鸿鹄,海浪引鲲鲸。——张耒《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杜甫《天边行》

    莫论鸿鹄志安知,名字俱摽在《埤雅》。——吴宽《春溪聚禽图》

    蛟龙变化非无日,鸿鹄翱翔自有时。——于谦《醉时歌》

    一朝昆季俱登庸,万里云霄快鸿鹄。——于谦《慈训堂诗》

    畴能弗鸿鹄,而又恋枌梓。——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惊鸿鹄,沉鱼龟。——梅尧臣《观拽龙舟怀裴宋韩李》

    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苏轼《寄周安孺茶》

    鸿鹄简介

    鸿是指大雁,而鹄则是天鹅。大雁和天鹅是*亲,均是鸟纲,雁行目,鸭科,雁亚科。鸿鹄是古人对秃鹰之类飞行极为高远鸟类的通称。又名鹄、鸿、鹤、白鸿鹤等。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鸿鹄则是白色的凤凰。在古时发音中,鸿与黄的发音,及鹄与鹤的发音很容易混淆。故而鸿鹄也常被误读成黄鹄、黄鹤等。

    [阅读全文]...

2022-05-20 17:41:06
  • 鸿鹄之志的意思_鸿鹄之志造句_绝句释志

  • 经典
  • 精美的句子,常常以励志的句子、正能量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人生感悟的句子、伤感的句子、搞笑的句子等等面目出现,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下来的往往简短而有深意。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鸿鹄之志的意思_鸿鹄之志造句,希望您能保持好心情。

    鸿鹄之志[hng h zhī zh]

    【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自】:《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义词】:雄心壮志、胸怀大志

    【反义词】: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胸无大志

    鸿鹄之志造句:

    1、你空有鸿鹄之志,却不肯努力求学,如何能够实现呢?

    2、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友,以前车之鉴为镜,以小心谨慎为兄,以鸿鹄之志为哨!

    3、它是否能实现胸怀的鸿鹄之志?

    4、希拉里?*和约翰?爱德华兹,两位怀鸿鹄之志的民主党人,要求冈萨雷斯辞职;

    5、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6、那青郁的松树,摇曳着我们的学*激情,我们学*的环境如此优雅清静,我们的老师如此孜孜不倦,我们也应该具有鸿鹄之志。

    7、而且,没有投资新装备和技巧的资金,很轻易使得物料搬运和和物源专业职员进入一个鸿鹄之志的麻木状态,使得运作松弛下来。

    8、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锲而不舍,中大的鸿鹄之志,终必得竟其成!

    9、最佳的敌人是那种伴你卧在走廊面鸿鹄之志,只字不语,而后伏身分开,却让你感到好像聊得很绝兴的人。

    10、他虽然家境贫困,却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11、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怎么能了解我的鸿鹄之志?

    12、纵览古今创伟业做大事的人,无不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

    13、我没有回答,但心里却想: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14、一个人要先立鸿鹄之志,将来才能建烜赫之功。

    15、我不要求对方有鸿鹄之志,潘安之貌,却渴望对方是那个可以在我迟归的时候为我点亮门口的那盏廊灯的人。

    16、既然立下鸿鹄之志,就该脚踏实地,奋发努力,否则只是好高骛远而已。

    17、如小说中所描述的,这位客人公鸿鹄之志。

    18、爱德华兹胸有鸿鹄之志。

    19、陈胜少时,虽给人佣耕,却怀着自己的鸿鹄之志,与吴广一同发起了农民起义,名垂青史。

    20、李白青少年时代就胸怀鸿鹄之志,明确制定了自己的理想图式。

    21、你是个有鸿鹄之志的人,不甘*凡,自尊心很强,样样都惟恐输给别人。

    22、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学*,用心去面对一切,必然能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毛遂自荐求展鸿鹄之志,诸葛尽瘁图报知遇之恩。

    相关推荐

    【中文】:鸿鹄之志

    【读音】:hng h zhī zh

    【正音】:鹄;不能读成go。

    【辨形】:鹄;不能写成鸠。

    【鸿鹄之志的意思】:鸿鹄:天鹅;志:志向。比喻远大的志向。

    【出处】:《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义词】:雄心壮志、凌云壮志

    【反义词】:胸无大志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鸿鹄之志造句】

    1、就怕你胸怀鸿鹄之志,手无缚鸡之力。

    2、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官策》

    3、夫天下之男儿,胸应怀鸿鹄之志,行应若青竹之虚,方不枉天赋之生命。

    4、人,一定要有鸿鹄之志之心去挑战成功,同时也要有闲云野鹤之态来面对失败。《写给权敏雪的诗篇》

    5、不是有痛彻心扉的感受,不是有鸿鹄之志,谁又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

    6、我一直知道,你有鸿鹄之志,有远大的抱负。子龙,我不怕分别,就怕我们之间还留有遗憾。夏侯轻衣《武神赵子龙》

    7、我的心中有万千鸿鹄之志,锦绣前程,可是每当我回到了现实,我还是那个懦夫。

    8、鸿鹄之志早已随风而散,浮想联翩尽是风花雪月,情感不得自控,悲伤逆流成河。

    9、知道中国历朝历代,称雄者最后能登上王位,执掌天下的都是啥人吗?鸿鹄之志藏锋于胸,善隐忍而避凶险,好勇斗狠得不着天下。《林海雪原20xx 三爷》

    [阅读全文]...

2022-01-04 15:56:07
  • 有关鸿的诗句 带“鸿”字的古诗句

  • 经典
  •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三国 曹植

    翻译:我是鸿鹄(天鹅)你们是燕雀,我们在一起是鹤立鸡群。

    3.穷且益坚,不坠鸿鹄之志。——唐 王勃《滕王阁序》

    翻译 :处境越窘迫,意志尚且越坚定,志向远大。

    4.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汉 刘邦

    翻译:有雄才大略。羽翼已经丰满,气力充盈,纵横游历,飞遍四海无所阻碍。

    5.十年社燕秋鸿。--《西江月·忆昔钱塘话别》

    6.千古仰鸿名。--宋 《导引·来嫔初载》

    7.翩若惊鸿--魏晋 曹植《洛神赋》

    8.业业承垂鸿--宋 无名氏《导引·圣真下武》

    9.千古仰鸿名--宋 无名氏《导引·来嫔初载》

    10.独立斜阳数过鸿--宋 辛弃疾 《鹧鸪天·万事纷纷一笑中》

    鸿是指大雁,而鹄则是天鹅。

    1.鸿鹄歌

    两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2.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宋代:辛弃疾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5.弈秋

    先秦:孟子及弟子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阅读全文]...

2022-03-02 18:08:07
  • 古诗云来鹄朗诵63句

  • 经典
  • 来鹄唐诗《云》全诗赏析

      来鹄《云》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下面一起来看下!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注释:①千形万象:指云的形态变化无穷。②竟还空:终究一场空,不见雨下来

      ③片复重;时而一片片、一朵朵,时而重重叠叠。④无限:大片的。⑤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

      【翻译】:

      你(云)在天空中不时变幻却不见下雨,有时映在水面,有时藏在山腰,有时一片片,有时重重叠叠。虽然庄稼干旱得快要死了,你仍然悠闲地变幻成奇山怪峰站在天边。

      【阅读训练】:

      1.联系全诗,谈谈诗人对夏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第三句本是背景,一般宜放在第一句,请分析诗人将其放在第三句的妙处。

      3.请简析诗歌“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4.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旱苗的期盼、焦虑,当见到的只是夏云的悠闲作态时,转而对夏云产生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2.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诗富有悬念;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成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3.诗中的“云”的形象,既指自然界中夏云,(1分)又指社会中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者的形象。(2分)

      4.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然而云却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自我欣赏。(1分)通过对比(1分),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着急,对广大老百姓的同情,(1分)以及对置黎民于水火而不顾,而只管自个享受快活的昏官庸吏的讽刺。(1分)

      【赏析】: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7-18 02:42:01
  • 初心应不改明日展鸿鹄 毕业季互赠留言的文案(精选30句)

  • 毕业季,初心,留言
  • 1、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2、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然如故。

    3、离开的那天 忽然有一个恍惚的瞬间,感觉我们才刚来到,看着寝室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就心里空落落的,这个盛夏 我们还是输给了离别。

    4、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5、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

    6、那就好好道个别吧,和课桌黑板,操场食堂,和吹过教室走廊的最后那一阵风,和那某一段一去不回的青春。

    7、与君同船渡,达岸各自归。

    8、愿往后的日子,阳光明媚,时光不老,你我都好。

    9、毕业快乐,向一部分人说对不起,对另一部分人说谢谢你,还有一小撮人就说再聚好啦。

    10、梦想已起航,一起驶向更广阔的的人生。

    11、人间好事到头少,六月盛夏离别多。

    12、书上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但书上也说了,人生何处不相逢。

    13、为了拥抱那一个人,笑着哭着拥抱了整个班。

    14、会不会有一天时间真的能倒退,退回你我回不去的悠悠的岁月,一晃两三年,匆匆又夏天。

    15、就算终有一别,也别辜负相遇。

    16、为什么四季独爱秋天,因为飘在蓝天中的几片云,因为干燥的空气,因为凉爽的温度,因为在这个舒服得令人跺脚的季节,我曾遇到你们。

    17、初心应不改,明日展鸿鹄。

    18、愿此去繁花似锦,再相逢笑颜依旧。

    19、今天天气很好,一会没有课。以后,也都没有课啦。

    20、等以后时间够久了我们还会再遇见吧。

    21、总有那一两年,秋不再是别离,夏才会。

    22、初心应不改,明日展翅鲲鹏。

    23、祝这个世界继续热闹,祝你我不变模样,好的坏的都留在这一年啦。

    24、愿你在今后的每个日子里,即使单枪匹马也能勇敢无畏。

    25、夏日不老,成长万岁,不必回头,为岁月干杯。

    26、不管以后你以后是辉煌还是堕落是浓烟还是烈酒是暴雨还是晴天是风是云,我都祝你一直快乐。

    27、我的生命里,无疑会有很多个夏天,但没有哪一个,会如今夏。

    28、愿我们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29、夏天的冰淇淋美好而转瞬即逝,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希望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各自努力,山顶相见。

    30、该离开的总会离开,该遇见的还会遇见。

    [阅读全文]...

2021-12-04 14:16:59
  •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诗句,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二、范读古诗。

      1、听老师读古诗。

      2、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三、结合朗读,学*本课生字词。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2、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指导朗读。

      六、巩固练*。

      1、用自己的话说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2、练*背诵,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一、解题。

      二、范读古诗。

      3、听老师读古诗。

      4、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三、结合朗读,学*本课生字词。

      四、理解古诗内容。

      4、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词。

      5、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6、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指导朗读。

      六、巩固练*。

      1、用自己的话说说“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七:教学心得: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阅读全文]...

2022-01-29 03:59:30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热】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7-12 17:26:24
  •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小朋友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同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知“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同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合作研究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

      1、每个同学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资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

      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台

      学*古诗《所见》。

      一、初读

      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

      让会读背的同学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

      “所”读*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思路: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同学领读,充沛尊重了同学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二、细读

      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同学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同学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同学可能有出的问题,如:

      “樾、意欲”的含义等。

      教师应在充沛引导同学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同学结合插图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思路:引发自主学*,师生互动学*交流,促进同学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同学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学的发展。

      三、诵读

      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同学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同学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思路: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同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理解感悟。

    [阅读全文]...

2022-04-19 12:46:51
  • 关于爱国的古诗两首

  •   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夏日绝句》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过零丁洋》

      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阅读全文]...

2022-01-30 15:36:28
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 句子
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 语录
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 说说
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 名言
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 诗词
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 祝福
有鸿鹄两个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