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融写的秋园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吴融写的秋园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吴融写的秋园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吴融写的秋园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子夜吴歌·秋歌》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子夜吴歌·秋歌
[唐]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长安: 唐朝京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一片月: 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 千家万户。
捣衣: 把织好的布帛放在砧石上,用杵捶打使之绵软,便于裁剪缝制。成衣浆洗后往往也用此法捶打,使之整洁熨贴。秋天换季,家家准备御寒衣服,所以月下响起一片捣衣声。
玉关: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玉关情,指思念玉门关外戍守的'丈夫之情。
胡虏:指北部边疆的敌人。
良人:古代妻子称丈夫为 “良人”。
罢: 停止。
译文: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
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
何日才能扫*胡虏,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鉴赏:
《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又呈吴郎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又呈吴郎,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及注释】
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妇人立即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了。贫困的妇人已经对我诉说了因为赋税征求,贫穷到骨。我正由此联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泪流满面。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
8、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9、只缘:正因为。
10 、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2、即:立即,马上。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7、甚:太
18、征求:指赋税征敛。
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马:指战乱。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③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捶打。
④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⑤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⑥*胡虏:*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⑦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定,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原诗】
子夜吴歌 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意】
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赏析】
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认为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好,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末二句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这首诗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注释及翻译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子夜吴歌·秋歌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夜吴歌·秋歌
作者: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③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捶打。
④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⑤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⑥*胡虏:*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⑦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定,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卖花翁》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作品,通过写皇亲国戚肆意买花的景象,表现了豪门势家的奢靡生活。
卖花翁(1)和烟和露(2)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3)。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注释】
(1)卖花翁:卖花的老翁。
(2)和烟和露:花采摘下的露珠和水气。
(3)许史家:汉宣帝的外戚,代指豪门势家。
【白话译文】
卖花翁摘下一丛新鲜的花朵,担入了许府和史府。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寂寥空空,心中失落无比,只知百花闭锁进豪门深府。
【创作背景】
赏花、买花以至养花,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但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耽玩花朵又往往形成富贵人家的特殊嗜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样的风气。有《买花》诗,真切地反映了这种车马若狂、相随买花的社会*俗,并通过篇末“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评语,对贵家豪门的奢靡生活予以揭露。吴融的这首《卖花翁》,触及同样的题材,却能够不蹈袭前人窠臼,自出手眼,别立新意。
【赏析】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这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实。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这后一联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大地春回,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十分寂寥。“不教”一词,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但诗人不把这愤怒直说出来,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这真是莫大的憾事;可就连这一点憾恨,也无处申诉。权势者炙手可热,于此可见一斑。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途中见杏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所写,全诗诗人是怎样描写杏花,如何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里面?
途中见杏花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 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鉴赏:
诗人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他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叶绍翁的就反映了这样的心理。可是吴融对此却别有衷怀。他正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
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
由于节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
想象进一步驰骋,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指中国)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
诗篇借杏花托兴,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一层深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特别委婉细腻。晚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则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本篇可以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
吴文英《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吴文英《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古诗词原文及赏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
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文英。
秋千争闹粉墙。闲看燕紫莺黄。啼到绿阴处,唤回浪子闲忙。春光。春光。正是拾翠寻芳。
【赏析】
《如梦令》苏轼词序:“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以取名。”又名《如意令》、《无梦令》、《宴桃源》、《忆仙姿》。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如梦令”之用*声韵者,止此一阕。盖为梦窗独创也,《诗余》未收。
“秋千”两句。此言在粉墙围绕的花园之内,姑娘们正嬉嬉哈哈地笑闹着争抢着秋千在荡着玩耍。词人却漫步在花丛树间闲暇地在观看着紫燕子和黄莺儿在任意飞翔。“燕紫莺黄”,系倒装句,此为押韵之故。“啼到”两句,为雌莺设想。词人听到黄莺儿在绿阴深处啼鸣,就猜想这可能是一只雌莺正在声声呼叫着游荡在外的浪子(雄莺)赶快回到她的身旁吧。“春光”三句,是雄莺的回答。此言雄莺却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正是我尽情玩乐,寻芳问柳的.好时光,所以我怎么肯轻易地回来受你的羁绊呢?
全词中特别是词人精心设计的雌雄鸟互答,向读者透露出一种必须及时行乐的心态。
拓展:作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拓展:吴文英写的诗词名句
1、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3、一丝柳,一寸柔情
4、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5、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6、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7、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翦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8、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9、不知人万里,时有燕双高
10、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11、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12、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13、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拓展:如梦令的诗
如梦令
[清代 ]徐灿
贪看枝头红动。飞到愁边如共。回首断桥烟,是处画阑朱栋。
如梦。如梦,借陈好风吹送。
如梦令
[清代 ]陈曾寿
棹入藕花深处,掠水钟声低度。打桨乱红霞,飞起一行鸥鹭。
休去,休去,已被荷风留住。
如梦令
[宋代 ]石孝友
照水粉梅开尽。春残峭寒犹甚。秋气著人衣,斗帐玉儿生晕。那更。那更。帘外月斜风横。
如梦令
[宋代 ]朱敦儒
盏底一盘金凤。满泛酒光浮动。引我上烟霞,智力一时无用。无用。无用。蹋破十洲三洞。
如梦令
[宋代 ]沈端节
雨后轻寒天气。玉酒中人小醉。乍报一番秋,晚_清凉如水。忺睡。忺睡。窗在芭蕉叶底。
如梦令
[宋代 ]吕渭老
珠阁雨帘高卷。望断碧梧墙院。短梦有幽寻,晓枕一峰云乱。谁见。谁见。风散菊英千片。
如梦令
[宋代 ]李之仪
回首芜城旧苑。还是翠深红浅。春意已无多,斜日满帘飞燕。不见。不见。门掩落花庭院。
如梦令
和韵呈徐子融聊寓谏时子融同会
陈文蔚〔宋代〕
儒党凋零类月残,兴言及此最情关。杯觞固可随宜醉,主宰何尝有暂闲。行健要将乾作马,登高须识艮为山。莫教尽日劳舟楫,只在当初相见湾。
甲寅寒食日访徐子融子融同出游晚归志所历二
陈文蔚〔宋代〕
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百种斩红紫,意气各雄奈。忽焉有如呼,径醉碧桃家。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聊为赋此诗,醉笑歌龙蛇。
鲍融州病足叩谒适遇孝若示融州菊诗和篇次韵
许及之〔宋代〕
不见融州夏涉秋,居然款对豁羁愁。犹存尊足怜同病,不击虚舟任打头。久待一州当敛惠,终烦诸野要营求。我今不啻便应足,独恨於君百未酬。
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无乃开仰山之云乎出山道中作此寄混融
范成大〔宋代〕
谁开大仰云,此岂吾力及。日光千丈毫,弹指众峰立。
衡山捲阴气,海市发冬蛰。韩苏两枯鱼,出语自濡湿。
人厄与天穷,底用苦封执。但喜拄杖俊,仍欣芒屩涩。
向来三尺泥,有足似羁絷。龙渊古桥皴,獭径寒溜泣。
春浅山容瘦,风饕涧声急。一箪寄前村,野蔌旋收拾。
猫头髡笋尖,雀舌剥茶粒。土毛冠江西,斗酒况可挹。
聊同一笑粲,缓赋百忧集。
甲寅寒食日访徐子融子融同出游晚归志所历二十六韵
陈文蔚〔宋代〕
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
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
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百种斗红紫,意气各雄夸。
忽焉有招呼,径醉碧桃家。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
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
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
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
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
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
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
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
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
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聊为赋此诗,醉笔歌龙蛇。
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潜〔唐代〕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陈子昂〔唐代〕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宋之问〔唐代〕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李白〔唐代〕
“处士”一词,起初的时候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用以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苦吟诗人”贾岛在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与吴处士结交,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了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去,于是写下了《忆江上吴处士》一诗,原文如下: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月亮几经圆缺变化。正是因为吴处士远航福建,与诗人山海相隔,诗人思念而不得见,只能靠“忆”来抚慰思念之情。据神话传说,嫦娥偷吃灵药,升上月亮之后,变成了一只蟾蜍,所以,*也以“蟾蜍”代指月亮,诗人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暗示与吴处士分别的时间之长。诗人与吴处士山海相隔,再加上吴处士一去经年,诗人虽然没有直言思念,思念之情却不言自明。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长安城。秋风乍起,落叶飘飞,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场景,那也是一个秋天,景象与眼前的这个秋天何其相似诗人由眼前的秋景回忆起与吴处士分别时的秋天的景象,通过相似的秋景,打通了回忆与现实,给这份思念增添了时间的长度。另外,诗人也通过“落叶满长安”,以象征的手法写自己的思念之情充塞于长安城中,给思念增添了空间的广度。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当年我们在这里饯别,话别在暮色四合之时,雷雨交加的天气让人遍体生寒。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由现实与回忆的结合转到了回忆。诗人来到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地方,回想起了当时分别的场景,在临别之时,两人设宴饮酒,依依不舍,一直持续到暮色四合之时,一个“夕”字写出了两人关系的深厚。但天公却不作美,忽然雷雨交加,一个“寒”字写出了秋雨的寒凉,更写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关于你的消息还在海云边。在尾联中,诗人以对重逢的期盼作结,收束全诗。“桡”指的是船桨,在这里,诗人以“桡”代指船。昔时,吴处士乘船而去;现在,诗人期待吴处士乘船而返。虽然诗人满心期待,但吴处士的船却“殊未返”,迟迟得不到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诗人不禁推测,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大概在海云边吧。诗人以期待的落空,进一步表达了对吴处士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忆”字为中心展开全诗,以两人相隔之远,分别之久点明“忆”的原因。于是,在一个秋日,诗人来到了当年两人分别的地方,眼前的秋景触发了诗人的回忆,于是他忆起了分别时的天气和环境,烘托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最后他以期待重逢而不得,进一步加深了“忆”的内容,从中可见诗人对吴处士深深的思念之情。
山水田园古诗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水田园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日田园杂兴十二首》
宋·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
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骑吹东来里巷喧,行春车马闹如烟。
系牛莫系门前路,移系门西系碡边。
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
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
郭里人家拜扫回,新开醪酒荐青梅。
日长路好城门*,借我茅亭暖一杯。
步屧寻春有好怀,雨余蹄道水如杯。
随人黄犬搀前去,走到溪边忽自回。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纲盖樱桃。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
今年不欠秧田水,新涨看看拍小桥。
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3、《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
宋·范成大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吴融写的秋园古诗
吴融桃花的古诗
吴融的古诗桃花
吴融的杨花这首古诗
吴融的桃花古诗朗诵
古诗中的吴园
吴秋的古诗
吴江晚秋的古诗
子夜吴歌秋歌的古诗诗意
古诗词与幼儿园教学的融合
子夜吴秋歌古诗带拼音的
子夜吴歌秋歌的古诗读音
子夜吴歌的秋歌注音古诗版
子夜吴歌秋歌古诗带拼音的
秋园即景的古诗
吴的古诗
牟融的古诗
融情与景的古诗
吴钩的古诗
有吴钩的古诗
金融知识进校园口号
中秋节嫦娥吴刚的诗句古诗
融雪的古诗
秋天校园的古诗
公园秋景的古诗
秋天的花园古诗
古诗秋天的校园
姓吴的古诗
吴质的古诗
秋天的古诗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