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关于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77) 说说(131) 名言(3) 诗词(10k+) 祝福(54) 心语(1)

  • 忆江南古诗词赏析

  • 忆江南古诗词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忆江南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原文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⑵。

      日出江花⑶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

      二、【注释】

      ⑴ 忆江南──既是标题,也是词牌名。

      ⑵ 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⑶ 江花──江边的花。

      ⑷ 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三、【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四、【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阅读全文]...

2022-01-29 14:48:50
  • 忆江南古诗词

  • 写作
  • 忆江南古诗词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忆江南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江南旧居(唐·雍陶)

      闲思往事在湖亭,亭上秋灯照月明。

      宿客尽眠眠不得,半窗残月带潮声。

      送客(唐·陈子昂)

      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

      相送河洲晚,苍茫别思盈。

      白蘋已堪把,绿芷复含荣。

      江南多桂树,归客赠生*。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唐·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江南春(唐·张籍)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

      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采莲曲(南北朝·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和常州崔使君咏后庭梅二首 其一(唐·孙逖)

      闻唱梅花落,江南春意深。

      更传千里外,来入越人吟。

      弱干红妆倚,繁香翠羽寻。

      庭中自公日,歌舞向芳阴。

      感遇十二首 其三(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忆江南 其一(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其三(唐·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 其一(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阅读全文]...

2022-05-06 06:34:52
  • 忆江南三首诗的诗意(忆江南赏析及释义)

  • 诗意
  • 忆江南

    江南好,旧时未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曾任左拾遗等职。好直言极谏,一度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官位较高,政治热情减退。他是中唐大诗人,主张“诗歌合为是写作”。他要求诗要写得通俗易懂,在当时影响很大。曾著有《白氏长庆集》,至今存词20余首。

    注释:

    谙:熟悉。

    胜:超过。

    蓝:植物名,俗称靛青。

    译文:

    江南风景真美,那秀丽的景色早就熟悉了。日出时,江边鲜艳的鲜花,比火焰还红;春天来时,清澈的江水碧绿如蓝。这般令人陶醉的景色,能不让人怀念吗?

    赏析:

    此词是白居易元和元年(827)在洛阳时所作,白居易14岁后为避藩镇之乱曾流落江南达6年之久。唐穆宗长庆二年(822)至敬宗宝历二年(826)任过苏杭二州刺史,所以对江南非常熟悉,写了不少咏赏风景的诗词,词中的“江南”泛指苏州、杭州一带。这阙词以深厚的情感、明丽的笔调,涂抹了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的江南春光图。

    在词人笔下江南春水、江花、岸草等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象,被描摹得淋漓尽致。尤其三、四句,抓住江南景色的特点,是全词的精华所在,在选声设色方面独具匠心,而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3-12 12:21:41
  • 《忆江南》诗词注释

  • 文学
  • 《忆江南》诗词注释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忆江南》诗词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简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题解]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

    [阅读全文]...

2022-02-26 02:22:01
  • 忆江南诗词及解释

  • 解释,文学
  • 忆江南诗词及解释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下面是忆江南古诗全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谙:熟悉。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古诗赏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拓展内容:

      《忆江南》有三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它们的意思: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接下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什么时候能再次相逢?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歌咏苏州,选取竹叶春酒和吴娃醉舞,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阅读全文]...

2022-06-19 09:14:32
  •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

  • 写作
  •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

      白居易对于江南的喜爱从其《忆江南》的诗作中足矣体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白居易古诗,欢迎参考阅读!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背景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白居易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白居易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白居易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白居易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白居易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白居易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白居易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白居易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白居易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白居易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既是“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白居易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阅读全文]...

2022-03-13 03:06:45
  • 忆江南古诗意思解释(忆江南原文赏析及翻译诗意)

  • 解释,诗意
  • 忆江南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曾任左拾遗等职。好直言极谏,一度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官位较高,政治热情减退。他是中唐大诗人,主张“诗歌合为是写作”。他要求诗要写得通俗易懂,在当时影响很大。曾著有《白氏长庆集》,至今存词20余首。

    注释:

    汴水:在今河南商丘。

    泗水:发源于山东泗水县。

    瓜州:镇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南。

    译文:

    汴水河呵,日夜不停地流,泗水河呵,日夜不停地流。流到那瓜州古老的渡口。吴山点点,几多忧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那心上人归来时方能罢休。此时已是明月清冷,佳人独自依楼。

    赏析:

    上阕表现一男子站在瓜洲渡头,见到由北而来的运河之水,想象他是从家乡汴水而来的,河水似乎捎来了家书,让他回去,可他明天还要到江南去,只好望望吴山,安慰自己无限的思乡之情。

    下阕四句是倒装句。写女子在家中月夜倚楼相思,由思转恨,但其恨非真,只是想要心中的他回家团圆而已。

    [阅读全文]...

2022-03-04 20:48:42
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 句子
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 语录
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 说说
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 名言
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 诗词
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 祝福
忆江南旧曾谙的古诗词的释义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