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湘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湘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湘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湘伶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霓裳羽衣歌(鲍溶)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
我本戏子无情胜有情,怎配你的青梅煮酒笔墨丹青。——佚名
释义:我这个唱戏的卖笑人,怎么能配得上你这个英雄才子。
台上悲欢独自唱,却忘终有曲终时。——《戏腔》
释义:戏子独自一人在舞台上唱着悲欢离合,却忘记曲子终有演尽的那一日。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一年有一年的美好的欢乐时光,就像秋天的月亮春天的暖风一样就这么*凡的过去了。
水剪双眸雾剪衣,当筵一曲媚春辉。——《赠歌姬》
释义:眼睛和眉毛像是用水冲过一样靓丽,衣服也很飘娆,在宴会上歌唱一曲增加很多春色光辉。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 ——《古风部落》
释义:戏子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令人心醉神迷,难以自拔。
粉墨画皮戏做骨,起承转合笑啼哭。众道戏子冷无情,怎知心为何人住?——《伶人妆》
释义:用粉墨水彩画脸,把戏刻在骨子里。喜怒哀乐均在戏的起承转合里。人们都说戏子无情,可你们又知道戏子心里藏着谁呢?
一出折子戏,天下我有。一生风尘衣,天涯我在。——佚名
释义:唱折子戏时我就像拥有了整个天下,一件戏服,我能流落到天涯海角。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释义: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后庭花》。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释义: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
翩翩浅浅胭脂点点,迤迤逦逦唱腔绵绵。——佚名
释义:戏服翩翩飞舞胭脂星星点点,拖着衣服拉着绵柔的嗓音唱戏。
《赠伶人葛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杜甫《宿府》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李贺《将进酒》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杜甫《新安吏》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方其据几正坐,噫呜诃禘,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容斋随笔·卷十四·士之处世》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刘伶元自有贤妻。——辛弃疾《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朱淑真《自责二首》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侯方域《马伶传》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佚名《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范仲淹《剔银灯·与欧阳公*上分题》
愁眉紧皱,仙方可救,刘伶对面亲传授。——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苏轼《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此三者,吾遗恨也。——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侯方域《马伶传》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侯方域《马伶传》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侯方域《马伶传》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侯方域《马伶传》
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侯方域《马伶传》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之,首不复东。——侯方域《马伶传》
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侯方域《马伶传》
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侯方域《马伶传》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侯方域《马伶传》
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侯方域《马伶传》
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侯方域《马伶传》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盛时,人易为乐。——侯方域《马伶传》
伶伦比律,田连操张。——嵇康《琴赋》
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伶俐。——苏轼《哨遍·春词》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欧阳修《伶官传序》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
凤皇鸣参差,伶伦发其音。——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王绩《古意六首》
霓裳羽衣歌(鲍溶)
玉烟生窗午轻凝,晨华左耀鲜相凌。人言天孙机上亲手迹,
我本戏子无情胜有情,怎配你的青梅煮酒笔墨丹青。——佚名
释义:我这个唱戏的卖笑人,怎么能配得上你这个英雄才子。
台上悲欢独自唱,却忘终有曲终时。——《戏腔》
释义:戏子独自一人在舞台上唱着悲欢离合,却忘记曲子终有演尽的那一日。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释义:一年有一年的美好的欢乐时光,就像秋天的月亮春天的暖风一样就这么*凡的过去了。
水剪双眸雾剪衣,当筵一曲媚春辉。——《赠歌姬》
释义:眼睛和眉毛像是用水冲过一样靓丽,衣服也很飘娆,在宴会上歌唱一曲增加很多春色光辉。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 ——《古风部落》
释义:戏子在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令人心醉神迷,难以自拔。
粉墨画皮戏做骨,起承转合笑啼哭。众道戏子冷无情,怎知心为何人住?——《伶人妆》
释义:用粉墨水彩画脸,把戏刻在骨子里。喜怒哀乐均在戏的起承转合里。人们都说戏子无情,可你们又知道戏子心里藏着谁呢?
一出折子戏,天下我有。一生风尘衣,天涯我在。——佚名
释义:唱折子戏时我就像拥有了整个天下,一件戏服,我能流落到天涯海角。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释义: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之曲《玉树*花》。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释义: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
翩翩浅浅胭脂点点,迤迤逦逦唱腔绵绵。——佚名
释义:戏服翩翩飞舞胭脂星星点点,拖着衣服拉着绵柔的嗓音唱戏。
《赠伶人葛某》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宋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
欧阳修〔宋代〕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马伶传
侯方域〔清代〕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中吕】山坡羊_酒友刘伶不
张可久〔元代〕
酒友
刘伶不戒,灵均休怪,沿村沽酒寻常债。看梅开,过桥来,青旗正在疏篱外,醉和古人安在哉。窄,不够酾。哎,我再买。
客高邮
危台凝伫,苍苍烟村,夕阳曾送龙舟去。映菰芦,捕鱼图,一竿风旆桥西路,人物风流闻上古。儒,秦太虚。湖,明月珠。
玉笙谣为铁门笙伶周奇赋
张雨〔元代〕
我有紫霞想,爱闻白玉笙。县匏比竹无灵气,昆邱采此十二茎。
凤咮衔明珠,凤翼排素翎。金华周郎妙宫徵,子晋仙人初教成。
月下吹参差,群雏亦和鸣。缑氏山头白云起,七月七日来相迎。
长谢时人一挥手,飘下满空鸾鹤声。
刘伶墓
林景熙〔宋代〕
碧落当年堕酒星,醉中万事一浮萍。亦知人世无穷事,一醉松根不肯醒。
沁园春(客山阳偕诸公游杜康庄刘伶台醉吟)
王奕〔元代〕
醉面挟风,携杜康酒,酹刘伶台。问漂母矶头,韩侯安在,钵山池下,乔鹊曾回。孝说仲车,忠传祖逖,忠孝如今亦可哀。清河口,但潮生潮落,帆去帆来。休獃。且饮三杯。莫枉教、东乌西兔催。更谁可百年,脱身不化,谁能五日,笑口长开。痛饮高歌,胡涂乱抹,快活斗山王秀才。今天下,曰利而已,何以*哉。
西子妆 为友人题女伶刘昭容嫦娥奔月像
严既澄〔清代〕
麟带黏云,蝉鬟约雾,玉宇微茫春暖。明妆淡月认飞魂,试霓裳怨歌应倦。
婵娟再转。已昨夜星辰梦断。翠嚬深,恨笑啼圆缺,迷离箫管。
幽怀远。碧海青天,慢傍瑶瑟怨。便依灵药谢芳尘,怕冥冥劫胎难换。
霜痕瘦损,剩漂泊高寒谁伴。尽回肠,又看珠帘暮卷。
题刘伶像
黄仲昭〔明代〕
百年纵酒乐天真,荷插青山处处春。莫怪先生终日醉,乾坤谁是独醒人。
夜半乐 春夜观小伶演葛衣剧
陈维崧〔清代〕
当时江左才调,乐安任仿,风丽推无偶。记骠骑陪轩,秘书把袖。
青宫好士,朱门结客,更闻出入宫辇,翱翔苑囿。奈玉树、人世偏难久。
《潇湘神·*枝》古诗词鉴赏
《潇湘神·*枝》
唐代:刘禹锡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枝》译文
*枝啊*枝,泪痕点点寄托着相思。楚地的游子啊若想听听瑶瑟的幽怨,在这潇水湘江之上当着夜深月明之时。
《潇湘神·*枝》注释
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时期,诗中所及山水和故事皆在湘沅间。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
*: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斑斑如泪痕,故谓“*”。
泪痕点点寄相思:《述异记》载,“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楚客:本指屈原,此处为作者自况。作此词时刘禹锡正值贬官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潇湘:潇水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北合于湘水,称潇湘。
《潇湘神·*枝》赏析
《潇湘神》,一名《潇湘曲》。刘禹锡贬官朗州(今潮南常德)后,依当地的迎神曲之声制词,写了二首,创此词调,此为其中的第二首。潇湘,潇水流至湖南零陵县西与湘水合流,世称“潇湘”。潇湘神,即湘妃。指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博物志》记载,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嶷,他的爱妃娥皇、女英闻讯后赶至湘水边,哭泣悲甚,其泪挥洒在湘竹上,留下斑斑泪痕,遂成*,她们也就自投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亦称“湘灵”。刘禹锡这首词,便是题咏湘妃故事的。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开头两个叠句,一方面是利用两组相同的音调组成滚珠流水般的节奏,以加强哀怨的气氛;一方面是反复强调*枝这一具体事物,以唤起并加深人们对有关传统故事的印象。词人在这重叠深沉的哀叹中,实际上也融进了自己被贬谪的怨愤痛苦之情,从竹上的斑点,写到人物的泪痕,又从人物的泪痕写到两地相思,层层深入,一气流贯。在词人的笔下,*成为多情相思的象征,是一种隽永幽雅的意象,而不再是普通的自然景物。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楚客,本指屈原。刘禹锡当时正贬官在朗州,与屈原流放湘西相似,所以这里的“楚客”实是作者以屈原自喻,将湘妃、屈原和自己的哀怨,联系在一起。这里的“瑶瑟”,乃瑟的美称,在作者的想象中,湘灵鼓瑟必然极为哀怨,所以说“瑶瑟怨”。当夜深人静、明月高照之时,楚客徘徊于潇湘之滨,在伴和着潺潺湘水的悠扬琴韵中,细细领略其中滋味,此之谓以环境烘托心情。词中创造了一个凄清空漾的境界,更适于传达出词人哀怨深婉的情思,作者和湘灵的怨愤之情融合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也融合了,情致悠然不尽,辞止而意无穷。
全词虽为祭祀潇湘神而作,但却借古代神话湘妃的故事,抒发自己政治受挫和无辜被贬谪的怨愤。作者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真实与虚幻结合的艺术境界,将远古的传说、战国时代逐臣的哀怨和自己被贬湘地的情思交织起来,融化为一体,赋予这首小词以深邃的政治内涵,显示出真与幻的交织和结合,以环境烘托其哀怨之情,虽似随口吟成,而意境幽远,语言流丽,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潇湘神·*枝》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朗州期间(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所作,通过咏湘妃的哀怨而抒发了自己被贬的内心的凄苦。
《潇湘神·*枝》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含有湘伶的古诗
仃伶的古诗
含彦伶的古诗
带俞伶的古诗
带伶仙的古诗
有陶纨伶的古诗
有关赤伶的古诗
刘伶醉酒的古诗
含伶字的古诗句
带有倩和伶的古诗
含伶字的古诗词
含倚伶的古诗词
湘妃的古诗
活泼伶俐的古诗
陈湘的古诗
赤伶歌词里的古诗
湘食的古诗
有湘荷的古诗
刘伶醉诗句
伶俐的古诗词
湘的古诗句
关于巧伶的古诗句子
聪明伶俐的古诗
刘伶醉的诗句
关于湘的古诗
刘伶关于酒的古诗大全
带伶俐的古诗四句
带有湘的古诗
史湘云的古诗
夸赞古代伶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