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然台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超然台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超然台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超然台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超然台记》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超然台记》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以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魄力的景观。吃酒槽,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即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得东西确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地分辨在胸中纠缠,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已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前面,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积木造的屋舍里;原理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地荒野。刚到之时,逢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庞体丰头发白得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极喜欢这里风俗的纯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俄花园菜园,打扫嘎宁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林,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我在园子的西北,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修整,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西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观,有时似乎很*,有时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西旧式卢山,秦人卢教旧式在那里隐逸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的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滩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普韩信德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隐;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糯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太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意,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阿!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的诗词,欢迎阅览。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这一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作者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一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的诗词,欢迎阅览。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这一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作者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一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诗人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诗人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鉴赏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诗人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阙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诗人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阙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阙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诗人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诗人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诗人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诗人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阙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诗人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诗人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超然台记》阅读答案附译文
在日常学*、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然台记》阅读答案附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超然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鬭,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遭受,忍受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固:坚持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烈:功绩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吊:哀伤,哀吊
11.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②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
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乐哉游乎”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⑥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认为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响,才能达到求祸辞福的最高境界。
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境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B(固:当然,本来。)
11.C(lm皆是客观表述,没表达作者的意思;n是作者对韩信的评价和态度。)
12.B(求祸辞福不是起然物外的最高境界。)
13.(1)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分在胸中纠缠,选取和舍弃的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得分点:辨、可、“战于中”的句式、句意)(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修整,让它焕然一新。(得分点:因“新”的活用句意)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以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魄力的景观。吃酒槽,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即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得东西确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地分辨在胸中纠缠,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已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前面,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积木造的屋舍里;原理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地荒野。刚到之时,逢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庞体丰头发白得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极喜欢这里风俗的纯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俄花园菜园,打扫嘎宁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林,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我在园子的西北,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修整,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西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观,有时似乎很*,有时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西旧式卢山,秦人卢教旧式在那里隐逸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的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滩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普韩信德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隐;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我们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糯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太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意,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阿!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一作:望)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壕:护城河。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咨嗟:叹息、慨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新火:唐宋*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吹起柳丝千条细。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意暮而未老。“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其次,三、四句直说,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烟雨暗千家。”五句是说,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三个层次显示有一个特写镜头导入,再是大场面的铺叙,最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上片,写春景。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从“春未老”说起,既是针对时令,谓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同时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见内心是不自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苏轼实际上并不真能超然,这种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苏轼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淡然的古诗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淡然的古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2、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6、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0、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1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15、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16、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17、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18、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2、*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5、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6、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27、那将薤上露,拟待鹤边云。
2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9、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30、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2、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3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4、回首向来潇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35、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36、问人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37、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8、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9、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40、他生莫做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41、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4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45、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
4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7、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48、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49、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淡然的古诗句(精选155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句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淡然的古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2、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6、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0、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1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15、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16、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17、官曹称心静,居处随迹幽。
18、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9、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2、*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5、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6、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27、那将薤上露,拟待鹤边云。
2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9、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30、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2、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
3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4、回首向来潇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35、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36、问人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
37、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8、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9、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40、他生莫做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41、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4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45、笑看人间沉浮事。闲坐摇扇一壶茶。
46、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7、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48、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49、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
如果要你写出最能让你动心的描写自然景观的一首古诗?你会引用那个诗人的诗句。
是贺知章的《咏柳》,还是王维的《青溪》,古人描写大自然的诗句其实有很多,那个是你的最爱。51句子网为你呈现。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边词
五原春色旧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描绘大自然的古诗
1、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3、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4、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5、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6、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7、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9、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1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12、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15、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1、《初春汉中漾舟》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2、《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早梅》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5、《庭橘》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 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 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 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6、《秋登兰山寄张五》 一作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8、《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一作宿来公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迳。
9、《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
10、《舟中晓望》 挂*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11、《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12、《送朱大入秦》 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 分手脱相赠,*生一片心。
1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5、《渡浙江问舟中人》 潮落江*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16、《凉州词》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17、《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18、《山中逢道士云公》 春余草木繁,耕种满田园。 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 杖策前相逢,沂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 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 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19、《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20、《南归阻雪》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超然台的古诗
霸气的古诗超然台
超然境界的古诗
超然世外的诗词
超然物外的诗句
关于超然的古诗词
形容超然洒脱的古诗
形容超然脱俗的诗句
超然的古诗词适合学生
孟浩然的古诗超短
对自然精神超越的古诗
卜算子鲍浩然之超的古诗照片
超体台词
梁志超台词
超越的台词
马超台词
陆超台词
超人台词
超脱台词
超体台词英文
抖音陆超台词
超感猎杀台词
抖音陆超的台词
邓超台词功底
陆超真好台词
超长娇喘台词
超兽武装台词
陆超台词英文
陆超英文台词
娇喘台词超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