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关于适合配汉服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适合配汉服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适合配汉服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适合配汉服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2) 语录(2k+) 说说(8) 名言(577) 诗词(144) 祝福(1k+) 心语(226)

  • 配汉服的唯美说说 穿汉服发抖音文案

  • 唯美,抖音
  •   1.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若饮三千杯,可否遇良人。

      2.千百年后的轮回相遇,望君与佳人携手,黛眉轻蹙,似曾相识,淡然一笑,擦肩而过,不过路人。

      3.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

      4.回首来路三千,一晃数载流年。才知我若是游子,你便是人间。

      5.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6.何为喜欢?“脸红,心跳,不言语。”可否具体?“失眠,焦虑,常梦呓。”可否再具体?“余生全是你。”

      7.山入怀,尔入我梦来。

      8.本以为春风十里不如你,结果等到落雪靡靡,孤影寂寂,鼓起勇气一个人走时,才发现那时的春风,夏月,秋霜,冬雪,的确都没好过你。

      9.曾以为,不为尘世繁华而迷醉,不为萧瑟凄凉而伤悲。如若憔悴,定是朱砂流泪。我于红尘深处,回眸三百余回,始终嗅不到胭脂香味。

      10.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1.我愿执笔弃花间,从此以后,离经易道,只为你。我愿红线永相系,自此经年,江湖之远,只因你。

      12.一纸凉薄,写我半生彷惶;一纸沧桑,书我一世独殇;一纸微黄,记我此生风霜。

      13.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4.十里桃花霞满天,玉簪暗暗惜年华。对花影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15.桃花树下数百弦,一弦一字如往年。

      16.戏子入画,一生天涯。戏子落妆,曲终人散。

      17.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8.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19.心似千千结,唯愿君如瑶台花上蝶,花落碟成雪,白发无相别。

      20.当年相知未回音,空叹年华似流水。

    [阅读全文]...

2021-12-13 18:35:29
  • 穿汉服发抖音文案 配汉服的唯美句子摘录19句

  • 唯美,抖音,发抖
  • 1、里桃花霞满天,玉簪暗暗惜年华。对花影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2、我愿执笔弃花间,从此以后,离经易道,只为你。我愿红线永相系,自此经年,江湖之远,只因你。

    3、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若饮三千杯,可否遇良人。

    4、本以为春风十里不如你,结果等到落雪靡靡,孤影寂寂,鼓起勇气一个人走时,才发现那时的春风,夏月,秋霜,冬雪,的确都没好过你。

    5、当年相知未回音,空叹年华似流水。

    6、戏子入画,一生天涯。戏子落妆,曲终人散。

    7、千百年后的轮回相遇,望君与佳人携手,黛眉轻蹙,似曾相识,淡然一笑,擦肩而过,不过路人。

    8、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9、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10、何为喜欢?“脸红,心跳,不言语。”可否具体?“失眠,焦虑,常梦呓。”可否再具体?“余生全是你。”

    1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2、桃花树下数百弦,一弦一字如往年。

    13、回首来路三千,一晃数载流年。 才知我若是游子,你便是人间。

    14、纸凉薄,写我半生彷惶;一纸沧桑,书我一世独殇;一纸微黄,记我此生风霜。

    15、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6、红尘焉有忘机语,梦醒愿为无羡人。

    17、曾以为,不为尘世繁华而迷醉,不为萧瑟凄凉而伤悲。如若憔悴,定是朱砂流泪。我于红尘深处,回眸三百余回,始终嗅不到胭脂香味。

    18、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

    19、心似千千结,唯愿君如瑶台花上蝶,花落碟成雪,白发无相别。

    [阅读全文]...

2022-07-08 03:47:10
  • 关于汉服的主题征文

  • 关于汉服的主题征文(通用8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服的主题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曾漫步于巍峨的城楼之上,也曾体味过闹市的繁华嘈杂;我曾游弋山林,也曾洗盏烹茶;我曾迷醉于丝绸的柔情,也曾爱恋过五色的芳华。悠悠五千年,泱泱汉文化。许是血浓于水,许是一脉相承,到最后也只能,一粒相思子,半载柔情梦。我与它的故事,也就在这辗转之间开始了。

      初相识,只觉得惊艳。细细品味,又能尝到它那与生俱来的内涵。

      我想,我可能是爱上它了吧。静静翻阅古籍,企图从前人的那些浅短的词句中去更好的了解它,接*它。也许我并不是很好的阅读者,但我却乐意去阅读去品味关于它的独特韵味。从右衽交领到齐胸襦裙,它在变迁,而我也跟着它变迁,从牙牙学语到二八年华,它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中,我却*凡似一粒沙。但是我对它的喜欢却是从未变过的,心悦它的每一针绣制,也心悦它凸显的独到气质。

      一针一线所制成的是优雅,丝绸缎带所裁剪的是娴静。并不钟爱缝制的我,为了它悄然拿起了针线,却难以绣出书中所描绘的万分之一。我想,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擅长做这些,我也只能通过自己拙劣的技艺,用缎带绣制一个可与它相配的扇面,来搭衬它的优雅。也借此来慰藉我无法独自绣制它的淡淡忧伤。

      我是一个喜静的人,喜欢独自插花饮茶,我也是一个喜动的人,爱三五好友闹市繁华。我钟情带上它穿梭大街小巷,喜爱和它一起见证这新世纪的青山绿水,霓虹夜景。

      一挥袖,潋滟千年。一转身,倾世佳人。一回眸,浮生若梦。我们同游于胡同小道,同游于山河清涧。我们品山泉清露,也尝五谷杂粮。有人笑我不知所谓,我却只知我心悦它,只短短经年,数十载春秋罢了。我心悦它只一厢情愿,执笔研读罢了。

      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凉风冬听雪。一只团扇,一簇烟花,渲染出的也是别样的风情,眷雅的气质。我爱的盲目,痴迷的也盲目。我也知晓喜爱一样东西,不需要什么华丽的缘由,不需要什么壮丽的誓言,一切不过心甘情愿,向而往之就足矣了。

      我们的故事不能书山河,不能绘巨制。但我心知,心悦一样东西,眼里心中,有你便够了。

      很喜欢带有“初”的词语,总觉得它包含着纯洁和丰盈,从一眼凝眸的初见像窗外的清风,每一个字眼里都含有温情,每一个韵脚都带有美,那么我最钟意的是初心这个词,就像冬天的第一场雪,经过了山峦,跨过了小河,不问出处也不问最后的归途,遇见最初的自己,正如我对待汉服那般,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情不知所以,一往情深,或许我对汉服就是这样。记得最*火起来的一句话“现在喜欢汉服的一定有当年把床单披在身上的那些人吧。”是啊,当年我也是在家里把床单披在身上化身为唐代的仕女,袅袅婷婷,而现在我也穿上了汉服。都说,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奋不顾身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对我而言就是汉服吧,始于颜值忠于内涵,我想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华夏有衣,其名汉服。

      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第一次和喜欢的人旅行,第一次在街上和素昧*生的路人微笑打招呼,第一次被街拍的摄影邀请当模特等等,而这些所有的第一次都汉服陪着我经历的。忘记了是什么时候我放弃了他人口中的“好”,选择了做我自己,但是我始终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汉服的。想用一些美丽的句子,华丽的辞藻去形容我对汉服热爱,但是却发现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描述这份情感,只能用自己最*淡的话写出我对它的热爱。

      我始终记得对待汉服的那份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汉服是我的挚爱,整个衣柜装满汉服是我毕生的梦想。

      但是,实现梦想的路途中总会有万般艰难险阻,立场不同,就连身边最为亲*的人都会成为一颗绊脚石。

      我尊敬的母上大人反对买汉服,觉得汉服又贵,买了也没多大机会穿。我以为汉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服装,应该发扬起来。我们之间有了冲突。但无论如何也不能阻止我的动作,阻挡我实现梦想。

      还未独立的我根本没有经济来源,为了不让母上大人发现我在搞事情,只能在上学日省吃俭用。

      中餐8元钱,*均每天吃2元钱,剩下6元钱存着买汉服。日积月累,一个月下来,就存了120元多,一个学期,就有600元了。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办法可以用多久。

      在同袍的帮助下,我终于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汉服。抱着一个大大的快递盒,是从未有过的愉悦。

      母上大人不在家,真是天助我也!

      我迫不及待地开箱。

      这套汉服是红黑渐变,裙摆有彼岸花的刺绣,十分的妖艳,花瓣如血,娇艳欲滴。

      大袖衫与齐胸襦裙相互映衬。

      上身试穿,看着全身镜中的自己,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妖冶的女子,真的是我吗?啊!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自己!这套汉服真美!

      毫不犹豫,马上拿拍立得拍了几张照片。

      在母上大人回家之前,我依依不舍地脱下了汉服。

      大袖衫和齐胸襦裙被我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柜里,送的明信片和眉心贴被珍藏在礼盒中。工作简直天衣无缝,不露一丝马脚,为的就是不被母上大人把我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

      故技重施,我慢慢拥有了更多的汉服。

      悄**地穿出去,不管路人奇异的目光,和小姐姐一起蹦哒。坐在具有古典韵味的长亭里,仰头潇洒地喝着小酒壶中的……米酒。

      在天地之间,不受任何人,任何规则的束缚,真好!

      一套汉服,一壶酒,就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每个为汉服而奋斗的人,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活在乱世,只因有你,安抚了我的心灵。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华夏复兴,衣礼偕行。

      每一次的归途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种惊喜。 —宫崎骏《千与千寻》

      历劫的凤凰误认乌鸦,懵懂纯真葡萄的伴随;情窦初开的乌鸦小心翼翼的探头,青衫加身故作深沉,不屑一顾;晶莹葡萄众人眼馋,红衣披肩,只为吸引一人;情意渐泄,正殿之上,衣着凤袍耀眼如东海之珠;大战在即,战袍之下饱含不舍,待荣誉归来,还你安定天下;天有不测,大婚之日,婚袍如血珠,刺眼目,凤凰花凋落;坠入魔道,黑袍紧裹,半仙追随,外冷内热,不忍伤一毫,待沐浴之后,心灵洗涤,重获新生;衣诀飘飘,重拾信心,携手爱情,渡你我。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村上春树

      千年的沉淀,初次回归,含羞默默,奈何绚丽,实力不凡,被认知,被接纳,被喜爱。现在你我,掏空钱袋,月底空粮,为她梳妆,谈笑嫣嫣,三两相伴,相识相知。

      汉服只为你我而来!

      扶摇而上,重回汉唐。华夏的风暖,吹开那段蒙尘的时光,隔着陌上风花,执浅墨,携风雅,为那一缕衣裳幽香,低吟浅唱。

      春风拂槛,青衫花影

      古老而神秘的华夏沃土之上,汉族,一朵静默之花绽放。那是一个内敛的民族,却是历史画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子衿,你的衣领。沉吟,我的悲鸣。汉服,是绝美的诗篇。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无论哪一种,都好。弱冠书生,温润如玉,豆蔻少女,美目盼兮。

      汉服,汉家儿女的华美衣衫,却有着一段沉重的历史。还记得那年,清兵入关之时,留辫易服,*着的是谓旗装。而那次辛亥革命,剪辫易服,*着的是谓旗袍。那件结合了满族与西方文化的衣服,却承受不起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气度。21世纪的今天,汉家儿女的传统服饰,我们该何处追寻?

      云想衣裳,礼仪之邦

      《汉书》载: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而汉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典型的便是深衣制。何为深衣?《礼记·深衣》孔子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着深衣而居,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除深衣外,最著名的便是上衣下裳制。如:齐胸襦裙,袄裙,交领或直襟襦裙等。

      “上溯炎黄,下至宋明,以汉族人民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明显而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集合。”如此界定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

    [阅读全文]...

2022-06-10 02:11:05
  • 汉服是哪个朝代健全

  • 语文
  • 汉服是哪个朝代健全

      在有现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已有独特的服装体系了。那么汉服是哪个朝代健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历代以来的服装

      汉服即*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object Object]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

      非实物时期

      例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有人认为(注:无充分的考古资料支援):约五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的仰绍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後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惯上都开始有著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实物时期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服装的基本特徵是没有大的该变。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後,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的民族认同感,以达到统一*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 “剃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後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於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来。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後,人们的思想趋於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但在21世纪初,随著*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著汉服进行推广。

      汉服的特点和样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著。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服对*周边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著汉服,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1、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著汉服。2、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3、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後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城。4、改鲜卑姓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馀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5、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後妃 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尽管遭到一部分鲜卑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得以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後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阅读全文]...

2022-02-12 01:59:25
  • 穿古装发朋友圈写什么关于穿汉服发朋友圈配文简短

  • 朋友圈
  • 1.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你说百世守候为君温柔,后来轮回忘我黄粱一梦。

    3.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4.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5.十几年相思加两斤黄酒,才把这句喜欢说出口。

    6.但见伊人风华绝代舞三千,不见长安繁华醉心间。

    7.穿着一身白色的睡袍,松松垮垮地,微卷的黑发极为慵懒地垂下。他伸出一只手,有些烦躁地支撑着半边头颅,头发被抓得微乱,俊美无铸的脸上,带着淡淡的不悦。

    8.薰风惊了小莲,韶光一转离合不足萦怀,与君经年。

    9.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10.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从前,回不了当初。

    11.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2.此后;岁月催人老,流光逝如梭。一年春事梦无多,*也难和,仄也难和。

    1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14.若我白发苍苍,容颜迟暮,你会不会,依旧如此,牵我双手,倾世温柔。

    15.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6.十年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17.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1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19.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20.当时少年按剑扬眉唱浩气不败,无方忧来揽衣对月独徘徊。

    [阅读全文]...

2022-04-04 23:28:48
  • 渡汉江古诗意思(渡汉江古诗赏析)

  • 《渡汉江》是一首思乡情切的五言小诗,真实刻画了游子久别还乡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被誉为“仙宗十友”之一。

    宋之问虽是著名诗人,也流传下来大量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是,他却是一位人品极差,劣迹斑斑,被后世诟病的文人。

    1、因诗杀亲

    宋之问有一外甥,名曰刘希夷,与之年纪相仿,不爱仕途爱诗文。

    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尤其里面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

    所以宋之问看后,自然赞不绝口,就请求外甥把版权让给自己,当时刘希夷也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刘又反悔了。宋之问一听,恼羞成怒,于是命人用装满土的袋子,将亲外甥给活活的压死了。

    可叹这位才华横溢,不满30岁的大才子,就这样殒命于亲舅舅的手里。

    这哪里是文人,这就是凶悍的强盗。

    2、卖友求荣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复位,即为中宗。

    中宗登基后,首先诛杀的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作为二张的党羽宋之问,受到牵连,被中宗贬为泷州参军,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

    当时的广东可不是今天的广东,繁华似锦,一派盛世景象。那时的广东属岭*荒之地,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生活水*自然艰苦,所以,吃惯了美味佳肴的宋之问,实在无法忍受下去,没过多久,便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了好友张仲之的家里。

    然而,张仲之万没想到,自己留到家里的宋之问,却是一条冻僵了的蛇,一匹被猎人追赶的狼。

    虽说武则天当时已死,可是她的势力并未全部铲除,所以武三思仍然声名显赫。

    为了搬到奸人,张仲之和同僚在私下,密谋杀掉武三思,这一消息被宋之问听到后,速派侄子前往武三思府上告发,致使张仲之全家被杀。

    而宋之问因卖友求荣,不但没有被追究逃回洛阳之罪,反被提拔为鸿胪主薄,后又升迁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

    就是这样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却也留下了一批不错的诗文,比如《渡汉江》,仅仅20个字,就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忐忑不安,而且还千古流传。

    3、经典解析

    《渡汉江》这首小诗,真切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又不敢回,急切却又徘徊的矛盾心里。

    诗曰: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此诗既是宋之问被贬泷州后,无法忍受那里的艰苦,在逃回洛阳的途中所作。

    首联“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写诗人被贬岭*荒之地,本已够苦的了,何况与家人又断绝了音信。现在只能经过冬天捱到春天,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

    尾联“*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里变化。

    逃离贬地,离家乡、亲人越来越*,可是心中的担忧,却愈加厉害,最后变成一种害怕,怕到不敢询问从家乡过来的人,因为诗人不知道因为自己遭到贬谪,家人是不是受到了牵连或不幸。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担忧,和对自己前途的恐惧。

    结语

    宋之问一代大诗人,他那个时代的精英层人物,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本该青史留美名,然而他却自毁三观:为名,冤杀至亲;为利,出卖朋友,全然没有一点文人的气节和清高。

    “天作必有雨,人作必有祸”,宋之问这样有奶便是娘的主,其后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公元712年八月,李隆基继位,随即赐死于徒所,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也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他的一些诗文却流传下来,广为传颂。所以我们对于一个人评判,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王道。

    [阅读全文]...

2022-04-15 18:19:02
  • 适合穿汉服说说文案好听 穿汉服拍照发朋友圈心情说说

  • 好听,朋友圈,心情
  • 1.中国各个朝代的服装都很绚丽,我最喜欢汉服,它的图案款式,诉说着朝代的兴衰。

    2.我真的很想念和姐妹们一起穿汉服的日子!

    3.我正在读三年级,即将毕业。我一直很喜欢汉服和传统艺术。我也想找一个大师学*汉服,使这个世界可以保留许多美丽的东西。

    4.最喜欢的中国服装有数千万。我买不起的中国衣服不能买。我一直在存钱,而且价格一直在上涨。

    5.个人很喜欢女生穿汉服的样子,很好看。

    6.有一个小房子,养一只猫,柜子里都是自己喜欢的汉服,所有的规划都在一点点的完成,而窗外是阳光正好的时候。

    7.终于知道现在的女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穿汉服了,小时候那个爱披床单的女孩子已经长大了。

    8.如果将来有一个女儿,我一定会把她拉到我喜欢的各个坑中,一起在汉服旅行,录制视频并拍照。

    9.汉服三千年来,自您小时候起,您是否像我一样喜欢将床单贴在您的身上,这可能是第一次戴汉服的梦想!

    10.现在许多人喜欢穿汉服。有些汉服真的很好看。

    11.现在的天气,真是特别适合穿汉服啊!决定了,明天穿汉服上班

    12.好想穿汉服去桃花园玩啊

    13.这才是爱情呀,陪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网剧,穿汉服。

    14.好想见到你们,想要穿着我喜欢的汉服出现在你们面前。又是爱你们的一天。

    15.在家无聊穿汉服玩儿,但是懒得化妆我妈非说明制没腰身儿不好看,她就喜欢齐腰。

    16.喜欢的人我可以得不到,但是喜欢的汉服我必须要买!

    17.她喜欢狗,我就给她养狗,她喜欢汉服,我就给她开店,她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每天穿着汉服遛遛狗,我就喜欢的不得了

    18.本身很喜欢汉服,很多都说是穿着床单的小孩长大了,也不尽然。服装就是个轮回,所以喜爱古装也是必然的。毕竟古人都喜欢那么多年了。

    18.如今,我花的大部分钱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中国服装,例如一些喜欢的动画的周围环境。实际上,对饮食,生活没有特别的要求。

    20.说起来还是今年第一次穿汉服,试图搭配,小金花,手机拍摄竟然高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金花间隔比较宽,竟然觉得单层还可。

    21.好想穿汉服出门玩哦,但我的姐妹一个赛一个冷漠

    22.穿汉服去欢乐谷是个奇怪的体验hhhhh,因为每一个项目都要把头上的花花拿下来,有时候扣安全带还会因为裙子太长而看不到 但是那样感觉更有意思,喜欢的衣服*快乐的地方=难忘的回忆啊。

    23.终于知道为什么古时候大家闺秀要慢慢的起身坐下行走了

    24.穿汉服在家踩裙子踩到疯

    25.确保找到非常喜欢的人,然后一起喜欢汉服。

    26.又是一年的三月。我希望一切早日过去,这样我才能穿上我最喜欢的汉服!

    27.喜欢穿汉服的仙女可以吹小号,穿上配饰,并且做得很好。人是美丽的,心是美丽的!

    [阅读全文]...

2022-05-25 11:25:07
  • 春晓 古诗配画

  •   《春晓》是的作品,诗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张戒《岁寒堂诗话》引)写情,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这片段,正是诗人思想活动的启始阶段、萌芽阶段,是能够让人想象他感情发展的最富于生发性的顷刻。诗人抓住了这一刹那,却又并不铺展开去,他只是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把读者引向他感情的轨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该由读者沿着诗人思维的方向去丰富和补充了。写景,他又只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诗人都不去写。他只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应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上,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逗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易浅*,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阅读全文]...

2022-05-16 19:33:13
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 句子
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 语录
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 说说
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 名言
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 诗词
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 祝福
适合配汉服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