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中秋夜无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中秋夜无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中秋夜无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中秋夜无月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古诗鉴赏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古诗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赏析:
咏月抒怀,早已成为古今中外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词中篇什,缠绵悱恻,伤怀念远,幽情寂寂者多;思与境谐,景与情会,“飘飘有凌云之气”(王闿运《湘绮楼词选》评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语)者少。而像辛弃疾这样情思浩荡,神驰天外,异彩纷呈,爱国壮志隐含其中者,尤不多见,宜乎陈廷焯称其为“词中之龙也”(《白雨斋词话》卷一)。
据词题知作于淳熙元年中秋夜,时稼轩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吕叔潜字虬,余无可考,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破题写中秋的圆月皎洁,似金波,似飞镜。“转”而“磨”,既见其升起之动势,复见其明光耀眼,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因明月而思及姮娥,遂有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白发欺人,壮志难酬,正是稼轩此时心情的写照。他南来至今已十二年。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1165年(乾道元年),稼轩上赵昚《美芹十论》;1170年(乾道六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写于同年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云:“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以这“问姮娥”是含有无限凄凉意的。虽用薛化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却决不是一己之哀愁。
下片陡转,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突变为奋发激扬之音:“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豪情胜概,壮志凌云,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三首其三)之势。此是勉友,亦是自勉。一结更发奇思异想,把这股“英雄语”(周济语)、“英雄之气”(陈廷焯语)推向高峰:“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杜甫对明月怀念家人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一百五十日夜对月》)。如此“可照见家中人也”。后来他漂泊夔府孤城,离家千里,此时对月,想像又不同:“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月》)。由于自己的孤寂,想象姮娥也会孤寂。稼轩襟怀高阔,他斫却婆娑摇曳的桂枝,是为了使洁白、清纯的月光,更多地洒向大地、人间!《酉阳杂俎》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词源自传说故事,前人诗句,但内蕴丰厚多了。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谓此词“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夜宴中秋,对客把酒,词人抒发他的“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只是点到而已。他准确地把握了“诗亦相题而作”(瞿佑《归田诗话》)的道理,由首至尾未离中秋咏月,只是意在月外,出之于飞腾的想象,使“节序”之作更上一层楼。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世上的事千差万别,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两交加。
原文: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创作背景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早在北宋,苏轼就写过《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首绝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弃疾也写过《摸鱼儿·上叶丞相》等上乘之作。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继承苏...查看全文...
赏析
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约派”的词人。前人之所以盛赞他,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婉约”一路。像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激情,在风格上也显得沉郁顿挫、激昂慷慨,这就可以大大帮助读者加深对其人、其词的全面了解。因为是写“中秋夜潮”,所...查看全文...
史达祖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查看全文...
[中秋夜潮翻译及赏析]
秋夜独坐怀故山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夜独坐怀故山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夜独坐怀故山
李白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天书访江海,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归闲事耦耕。顾无苍生望,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二载(743)秋,时李白奉诏入京已一年,政治抱负未得施展,遭到同僚谗毁,又生退隐之念。
文学鉴赏
诗的前两句概言入朝前隐居、漫游,接着写奉诏入京得玄宗宠信,但他的文韬武略不为所用,渐被疏远。不如归耕陇亩。后四句写傍晚秋山之美景,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用扬雄、司马相如、庄周、墨翟之事,说明他的受宠与失意。比喻巧妙。用典贴切。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
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
1、银汉:即银河。
2、玉盘:指月亮。
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
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中秋赏月的古诗词大全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中秋节至,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中秋赏月的`古诗词大全,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1、中秋月(唐·张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2、中秋月(唐·李洞)
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3、中秋夜南楼寄友人(唐·李群玉)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渌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4、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5、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唐·权德舆)
凉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
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
多病嘉期阻,深情丽曲传。
偏怀赏心处,同望庾楼前。
6、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唐·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7、太原和严长官八月十五日夜西山童子上方玩月寄中
坐爱圆景满,况兹秋夜长。
寒光生露草,夕韵出风篁。
地远惊金奏,天高失雁行。
如何北楼望,不得共池塘。
8、八月十五夜与诸公锦楼望月得中字(唐·武元衡)
玉轮初满空,迥出锦城东。
相向秦楼镜,分飞碣石鸿。
桂香随窈窕,珠缀隔玲珑。
不及前秋月,圆辉凤沼中。
9、八月十五夜看月(唐·姚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
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10、荆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唐·郑谷)
共待辉光夜,翻成黯澹秋。
正宜清路望,潜起滴阶愁。
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
中秋夜猜灯谜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秋夜猜灯谜,希望能帮到大家!
中秋节灯谜之一
1、谜面:何处拾贝壳。(打一*电视剧名)
2、谜面:有人无人都是你。(打一字)
3、谜面:望断南飞雁(打一日常用语)
4、谜面:中央一条狗,上下四个口。(射国字一)
5、谜面:“主公大权,不可委托他人”(五字广告语)
★中秋节灯谜答案一
1、谜底:上海滩
2。、谜底:尔
3、谜底:久仰
4、谜底:器
5、谜底:要爽由自己
中秋节灯谜之二
1、谜面:拍一个巴掌(打一地名)
2、谜面:赤壁之战的结果(打二歌星)
3、谜面:所有的王八穿龙袍(打一电影)
4、谜面:Taxi都没生意(打一韩国明星)
5、谜面:把玫瑰写成了百合(打一歌名)
★中秋节灯谜答案二
1、谜底:五指山
2、谜底:刘欢孙悦
3、谜底:《满城尽带黄金甲》
4、谜底:车太贤
5、谜底:花田错
中秋节灯谜之三
1、谜面: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打一韩剧)(卷帘格)
2、谜面:臭豆腐(打一歌手)
3、谜面:大学食堂的粥(打一专辑名)
4、谜面:mm化完妆就被送去医院了(打一歌名)
5、谜面:接电话(打一歌手)
★中秋节灯谜答案三
1、谜底:大长今
2、谜底:莫文蔚
3、谜底:范特西依然范特西
4、谜底:香水有毒
5、谜底:韦唯
中秋节灯谜之四
1、谜面:众生*等(打一电影)
2、谜面:08奥运得金牌(打一央视节目名)
3、谜面:不许农民种地(打一汽车品牌)
4、谜面:一毛不拔的公鸡(打一歌唱组合的名称)
5、谜面:非洲好汉(打一音乐人)
★中秋节灯谜答案四
1、谜底:无极
2、谜底:赢在*
3、谜底:丰(封)田
4、谜底:羽泉(全)
5、谜底:黑楠
中秋节灯谜之五
中秋赏月古诗精选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赏月古诗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刘方*: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据《宋史·米芾传》记载,“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又有《挥麈[zhǔ]后录》记载,米芾“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寥寥几句,表现了米芾写文章时不守常规,为人又有骨气的特点。米芾是与苏轼齐名的书法大家,但在诗词上的成就相对有限,比起苏轼相差甚远,但也不是说,米芾的词作不好,米芾有一些作品,是常常为人所称道的。
比如,米芾有一首写中秋的《水调歌头·中秋》,就是一首笔法巧妙,独具特点的词作。米芾此词写中秋赏月,但却反其道而行,抛开月亮不谈,除了上片末尾写到“月”字外,其余再无一个“月”字,但是,我们读完此词,却有一种置明月之中的优美境界,全词写得轻灵独特,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自苏轼之后,写中秋节的《水调歌头》,很少有人敢去尝试,因为基本上不可能比东坡写得还好,但米芾却“迎难而上”,写下了这首同词牌的作品,虽然艺术水*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也是颇具特点的千古佳作。
水调歌头·中秋
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小注:醽醁[líng,lù],是古代的一种美酒。
首二句写典型的秋季景色,引发秋思之情,“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声,都是典型的秋季景物,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俗,这说明天气转凉了,而墙边蟋蟀叫个不停,也触发了一种秋思之感。李贺曾写诗云说,“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便是这种秋情了。
单看这两句,多少有一种秋景的凄凉,但接着词人转手一笔,“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一下就将旷达豪迈的胸怀写了出来,一扫前两句带来的凄凉感。宋玉《九辨》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此之后,悲秋成为了历代文人的主题,米芾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不学宋玉悲秋,而是举杯庆祝秋景的美好,足见其旷达。
因此他说,“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收起凄凉的感觉,将杯中的美酒装满,就会感觉到外界的景物变得更加幽雅美丽。尤其是在这个时候,中秋的明月升起了,“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月到中秋,分外皎洁,中秋明亮的月色,将天地之间幻化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词人的心情,变得更加美好了。至此,词人才托出明月来点明中秋,这也是全词唯一一次出现“月”字,由于前面跌宕起伏的烘托,千呼万唤的中秋明月终于出现了,至此,我们也感受到了米芾用笔的“不循规蹈矩”。
下片越发潇洒可爱了,“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悠悠笛声,最是适合赏月,词人胸中的情思,全都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襟怀大开,当真是妙不可言,于是词人在这清宵良夜中,打算痛饮一场,“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词人饮酒赏月,不知不觉便有些微醺了,醉后更加令人神往,“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面对这美丽的风物,词人徘徊欣赏,兴致之高,徘徊之久,从“遍倚”二字便能看出,并且,词人在欣赏美景之中,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即:宇宙若萍浮。这是词人神游物外,对宇宙和人生的遐想,宇宙之大,词人却说犹如浮萍,可见他神思之飘逸。
既然宇宙如浮萍,那人生就更加是沧海一粟了,词人这样想着,酒到杯干,不觉由微醺到大醉,“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词人醉后,索性直接高卧,漂流在天地之间,其实这或许也是词人的一种人生态度,既然天地如浮萍,人之渺小,实在不值得争名逐利,反而不如寄情于江湖来的舒适。
米芾这首词,能在苏轼的同名词牌《水调歌头》之后,独树一帜,以创新的笔法,借中秋赏月,表现出空灵无限的意境,并将词人对世界的所感寄寓其中,清景无限、清趣无穷,充满着“不循规蹈矩”的独特风格。
描写中秋夜无月的古诗
中秋夜赏月的古诗
中秋夜月名句
九月中秋夜的古诗
鹤林寺中秋夜望月的古诗
中秋夜不见月的古诗词
画的古诗中秋夜
中秋夜独赏的古诗
中秋夜是中秋节的古诗吗
中秋夜雨的古诗
中秋夜的古诗有拼音的
播放中秋夜的古诗
中秋夜的古诗视频
中秋夜的古诗朗读
中秋节的古诗中秋夜
简单的中秋夜的古诗
李桥的古诗中秋夜
写中秋夜晚的古诗
古诗中秋夜的大意
古诗中秋夜的诗词
中秋夜晚的夜景古诗
古诗中秋夜的思念
来一首中秋夜的古诗
中秋夜的古诗朗诵
苏轼的古诗中秋夜
古诗中秋夜的名句
中秋夜唐李峤的古诗说
中秋夜的古诗带拼音的
中秋夜歌古诗的拼音
找一首中秋夜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