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关于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0) 语录(28) 说说(71) 名言(692) 诗词(8k+) 祝福(20) 心语(3)

  •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古朗月行全诗鉴赏)

  •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及翻译: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6-14 19:20:39
  • 古朗月行古诗

  •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2-11 04:26:51
  • 古朗月行李白_古朗月行古诗

  •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17:33
  • 古诗古朗月行 经典夸人句子

  • 夸人,励志,经典
  • 1、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2、你是一个很专情的男人!

    3、你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

    4、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

    5、他是个聪明的孩子,精灵得像个小猴儿。

    6、你表现的很勇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7、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

    8、您特别的能为他人着想,这是非常难得的。

    9、老校长这双眼睛啊,连石头也能看进三尺去。

    10、你表现这么优秀,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压力好大啊!

    11、弟弟真的很聪明,在这种情况下竞能想出办法来。

    12、在公司当领导,我想您不但头脑好,人缘也一定很好。

    13、他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透出一股伶俐。

    14、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压力好大啊!谁让你这么优秀啦!

    15、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16、遇见你之后,再看别的女人,就好象在侮辱自己的眼睛!

    17、他那双乌黑晶亮的眼睛,骨碌碌地打转,显得很机灵懂事。

    18、他斜睨双眼,狡黠的目光看着爸爸,脸上一副得意的神情。

    19、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您的感受的话,我觉得那就是真诚。

    20、你有时候是不是特孤独?世界上这么优秀的人就只有你一个!

    21、她那双大大的眼睛,闪烁着聪颖的光辉,像两颗朗朗的星星。

    22、聪明的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了有用知识的人。

    23、若说她年纪轻轻,怎生得如此身段,且有一张勾魂摄魄的俏脸。

    24、她那明亮的眼睛中,荡漾着一池清波,清波上漂荡着聪明和智慧。

    25、别看阿墩胖得肥肉直打颤颤,动作却机警得像只与猎人周旋的豹子。

    26、你也许没有若隐若现的酒窝,但你的微笑一定是月闭花羞,鱼沉雁落。

    27、她小心地扭转头来,杏核眼忽悠忽悠四下里张望着,像老鼠防猫一般。

    28、他是我们班出名的“小博士",知道的事情可多了,所以问他,准没错。

    29、他那含蓄明澈的眼睛和那宽宽的前额,给人以质朴聪慧而又深沉的印象。

    30、你就好像是上品的西湖龙井那种淡淡的苦涩是你的成熟越品你越有味道。

    31、他是我们班出名的“小博士”,知道的事情可多了,所以问他,准没错。

    32、你也许没有一簇樱唇两排贝齿,但你的谈吐也应该高雅脱俗,机智过人。

    33、别看他人小,心眼可灵啦,个大人也比不上他,真是秤砣虽小能吊千斤。

    34、同学们都佩服他那过人的胆识和聪明,遇到什么棘手事都喜欢找他帮忙。

    35、这道题连中学生也很难解出来,他小小年纪居然能答上来,真令我佩服。

    36、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和狭义的化身。

    37、她和她的哥哥一样,生就一副绝顶聪明的头脑,心灵得像窗纸,一点就透。

    38、你也许没有水汪汪亮晶晶的眼睛,但你的眼神也应该顾盼多情,勾魂摄魄。

    39、他那含蓄明澈的眼睛和那宽宽的前额,给人以质朴、聪慧而又深沉的印象。

    40、别看他人小,心眼可灵啦,10个大人也比不上他,真是秤砣虽小能吊千斤。

    41、你就好像是上品的西湖龙井,那种淡淡的苦涩是你的成熟,越品你越有味道。

    42、你是一尊象牙雕刻的女神,大方、端庄、温柔、姻静,无一不使男人深深崇拜。

    43、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44、尽管你身材纤弱娇小,说话柔声细气,然而却很有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美!

    45、他地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46、你像一片轻柔的云在我眼前飘来飘去,你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美丽的笑容。

    47、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宵古今学贯中西超凡脱俗之人。

    48、在你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里,我总能捕捉到你的宁静,你的热烈,你的聪颖,你的敏感。

    49、她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镶了一圈乌黑闪亮的长睫毛,眨动之间,透出一股聪明伶俐劲儿。

    50、你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远远看去,真像一只小蝴蝶飞过一样,既美丽称身,又色彩柔和。

    51、双目似有千情万怨,道不尽也诉不完,一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能描述碧瑶盈盈眼波。

    [阅读全文]...

2022-04-10 09:54:13
  •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古朗月行原文赏析及诗意)

  • 诗意
  •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注释】

    ①朗月行:为乐府古题。②呼:称呼。③疑:怀疑。④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大意】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阅读全文]...

2021-12-04 01:36:16
  • 《古朗月行》赏析

  •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李白诗鉴赏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创造性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勾勒出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形象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稚趣。“呼”、“疑”这两个动词,更显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采俱佳。接着,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之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借用这一神话传说,描绘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是蟾蜍食月造成,月亮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既然已经沉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赏的呢!

      不如趁早走开吧。“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宦官外戚擅权。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指这一昏暗局面。

      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

      但诗人并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深婉曲折。诗中文辞如行云流水。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4-28 12:48:19
  • 古朗月行全诗解读(《古朗月行》古朗月行全诗解释)

  • 解释
  • “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是南北朝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鲍照家境贫寒,但是努力上进,文辞极佳,尤其擅长作乐府诗和七言诗,对唐代的诗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鲍照有一首《朗月行》,开头四句写道:“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佳人对月吟歌图。

    到了唐朝,李白沿用“朗月行”这一乐府旧题,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朗月行》,虽然是沿袭鲍照的“朗月行”,但是在诗意上却写出了新的境界,没有袭旧的味道。这首诗,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便学过,但似乎当时只有前四句,因为老师要求背诵,所以到现在记忆犹新,后来长大后,看到了全诗,也看到了一些关于此诗的评论,仔细品味之下,却发现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写月之诗。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安史之乱前夕,很多人都指出,这是一首讽刺、隐喻之诗。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整体来看,这首诗,李白以极其浪漫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神话传说的加工融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瑰丽无比且意蕴深远的图景,同时寄托了自己的忧虑和愤懑,读罢令人感到佩服。

    诗中首先写儿童对于月亮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因为年纪幼小,不知月亮为何物,所以将其比作“白玉盘”、“瑶台镜”挂在青天之上,诗人以孩子的眼光,为我们表现了月亮的皎洁和形状,充满了稚气,但是也令人感到非常有趣和生动。李白信手拈来的这四句,乍看似乎略显幼稚,但神、情、采俱佳,活灵活现,被选入教材,确实独到。

    接着李白融合了神话传说,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有嫦娥(仙人)、桂树、玉兔,李白在这四句中,便描绘了月亮升起的时候,所看到的绚烂景象。先是,仿佛看到了仙人的两只脚,接着看到了团团桂树,等月亮完全升起后,又看到了玉兔在捣药。这是诗人融合了神话传说,把月亮从初生到升起的过程描绘的宛如仙境,的确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但是,月亮的明亮,却好景不长,“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月亮开始变得晦暗不明,古代传说,月食(或月蚀)是由于蟾蜍食月造成的,月亮被蟾蜍吞噬而残损,因此变得晦暗,蟾蜍,便是癞蛤蟆,大明,指月亮。因为月亮晦暗了,所以诗人希望能有后羿那样的英雄,因为古代后羿善射,曾射落了九个太阳,使得天上人间都免除了灾难,由此足见,诗人渴望能够挽救败局的英雄。

    但现实总是缺少英雄的,所以他只能失望地感慨,“*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月亮已经被腐蚀的难以看清了,那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离开,不看了吧!可是即便闭目不看,心中仍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忧愤,而且这种忧愤,更令人断肠,以至于到了“凄怆摧心肝”的程度。不看令人忧,走了更加不忍,在这种矛盾的现实中,诗人只能忧心如焚,李白曾在《梁甫吟》诗中说:“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并非杞人忧天,所以他会有这样的担心和忧虑。

    所以,这首诗,从整体来看,是李白对当朝朝政黑暗的担忧。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重用外戚,奸臣当道,把强盛的大唐帝国搅和的乌烟瘴气,李白的一句“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无疑是*裸的讽刺。李白感慨无英雄,是因为现实中没有可以力挽狂澜的人,李白本来想当这样的英雄,可是却被排挤打压,无疑心中是非常难过的。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前,足见李白的眼光和预见性。

    后世很多人都指出了这首诗的深层寓意,比如陈沆曾说:“忧禄山将叛时作”。萧士赟更是直言:“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沈德潜也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由此足见,这是一首*裸的讽刺或讽喻诗。

    但是,李白却并不明说,而是通篇以隐语的形式写出,以蟾蜍食月来影射现实朝政的昏暗,曲折深远,可叹可哀,李白用他奇诡新颖的想象力,为我们表现了愤懑、忧虑、无奈的感情,文辞如流水般顺畅,非常有感染力,足见李白诗歌雄奇、瑰丽、清新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1-09 17:18:41
  • 古朗月行的诗意

  • 诗意
  •   《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

      1、呼作:称为。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2、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3、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4、团团:圆圆的样子。

      5、“白兔”二句: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6、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此诗中蟾蜍似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7、羿:后羿,中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8、天人:天上人间。

      9、*:《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沦惑:沉沦迷惑。

      10、去去:远去,越去越远。为决绝之辞。

      11、凄怆:伤心之意。

      诗意: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

      在晚上观看月亮,

      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

      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

      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

      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

      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安宁。

      *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

      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非常,

      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m.ju.51tietu.net)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2-14 08:01:38
  • 《古朗月行》李白的诗鉴赏

  • 李白
  • 《古朗月行》李白的诗鉴赏

      唐

      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

      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为什么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呢?也许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吧!也许是希望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吧!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显然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5-29 14:17:13
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 句子
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 语录
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 说说
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 名言
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 诗词
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 祝福
来个古朗月行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