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关于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71) 语录(104) 说说(232) 名言(5) 诗词(2k+) 祝福(96) 心语(7)

  • 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

  • 相思,写作
  • 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

      白居易大家都十分熟悉,是我们古代著名诗人,他的古诗词,在我们的语文课文中常常出现,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长相思白居易古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 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阅读全文]...

2022-07-16 21:30:04
  •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 相思
  •   《长相思·汴水流》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翻译: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

      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

      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

      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

      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

      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注释:

      1、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2、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3、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4、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5、悠悠:深长的意思。

      赏析:

      《长相思》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倚楼思念亲人的情形。在明亮的月光下,年轻的女子,凝望着脚下悠悠的流水,遥望着远处绵绵的群山,孤独无助的身影,充满了哀愁憔悴面容。思女的形象朦胧而又仿佛很清晰。

      词的上阙连用了三个“流”字,写出了水的蜿蜒曲折,悠远绵长,也酿造了一种低徊缠绵的情韵。“吴山点点愁”为本阙点睛之笔。“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如果没有后边“吴山点点愁”,则没人任何意义。而有了“吴山点点愁”,那悠悠的流水仿佛也就蕴含了绵绵的思念与哀愁。

      下阙连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与强烈。“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归”了吗?“休”了吗?(m.ju.51tietu.net)没有,只是一个空想,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月明人倚楼”。

      诗人运用浅显流畅的语言,和谐舒缓的音律,以“恨”写“爱”,巧妙而又明了地勾画出了思女形象,表现出了思女复杂的感情。特别是那悠悠的流水和皎洁的月光,更烘托出了无限哀怨忧伤的情怀,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深、词义蕴藉的特点。

    [阅读全文]...

2021-12-13 10:02:51
  • 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

  • 相思
  • 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长相思》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参考注释:

      白居易唐词:《长相思》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阅读全文]...

2022-03-27 15:16:59
  •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 李白,相思
  • 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长相思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阅读全文]...

2022-07-29 22:55:00
  • 长相思古诗翻译及赏析(长相思古诗的译文)

  • 相思
  •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呵长相思,思念之人在长安。

    秋天纺织娘在华美的井栏边鸣叫,

    地上下了一层薄霜竹*呈现一片寒。

    意孤灯昏沉我的思念快达到极点,

    卷起窗帘望着明月独自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却相隔在云端。

    上边有高远辽远的青天,

    下边有无边的清水激起的波澜。

    天地长远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难越连做梦也到不了你身边。

    长相思呵长相思,心肝伤痛到极点。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中假托思美人,写对朝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苦苦追求。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日*尽花含烟,

    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

    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

    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

    归来看取明镜前。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

    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

    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

    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

    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

    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然。

    思念千里之外隔在天边的情郎,

    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

    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

    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

    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本本诗写一女子思念出征丈夫的痛苦心情。文笔清丽灵秀,情致哀婉缠绵。

    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接下来诗人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忆君迢迢隔青天”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诗写一女子思念出征丈夫的痛苦心情。文笔清丽灵秀,情致哀婉缠绵。

    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接下来诗人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忆君迢迢隔青天”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阅读全文]...

2022-01-06 10:39:04
  •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 相思
  • 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赏析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 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阅读全文]...

2022-05-19 03:13:52
  • 李白的长相思全文(长相思全诗意思)

  • 相思,李白,诗意
  • 2019年4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上,伴着二胡与箜篌之音,著名歌手林志炫一曲《长相思》引爆全场。他用清冽高亢的歌声,深情诠释了这首“千年情歌”,带领观众回望长安,梦归大唐。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李白的这首《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灯不明思欲绝,倦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为乐府旧题,内容都是写相思的。

    长相思,在长安。开篇即点题,直抒胸臆,但却很耐人寻味。你可以理解为“我在长安相思”;也可以是“我思念的人在长安”,究竟是哪个意思呢?我们分析完下文,自有分晓。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在深秋之夜,听着纺织娘凄凄的叫声,而“霜送晓寒侵被”,孤独的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从听觉到触觉,尽写孤寂之情。秋天的夜固然是凉的,而思念的人不在身边,这让人的心里也凉凉的。一个“金”,暗点居处非不华贵。夜不能寐,索性起来,于是“孤灯不明思欲绝,倦帷望月空长叹”。因为睡不着,起来把灯点燃,可一盏孤灯对着一个孤零零的人,相思之情不但没有排遣,反而更加深了,深到让人无法承受,这就是“思欲绝”。

    屋子里的气氛真是太压抑了,他(她)便打开帷幕,看看外面。外面一轮明月清辉万里,它仿佛触手可得,又仿佛遥不可及。这感觉恰似心中苦苦思念的人啊!于是诗人才“空长叹”!那叹息什么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这句话出来,我们才看出,这是一位男子思念女性的诗。美人如花,令人倾慕;但美人又似月,远隔云端。这句是全诗中唯一的一个独立句式,它横空出世,让人印象深刻。

    那么,他思念的就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吗?可以是,但也可以像《离骚》那种,以“香草美人”做比赋,把美人比做君王。诗人日思夜想的到底是美人,还是为君王效力呢?都可以,所谓诗无达诂,这里并没有确切解释。但如果是思念君王,那开头的“长相思,在长安”,就是“我思念的人在长安”了。长安是帝京,是君王所在地,而李白写这首诗时,已经被“赐金还山”,离开长安以后了。

    美人如花,却遥不可及,可诗人还在苦苦追求着。他怎样追求的呢?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上有悠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汹涌的渌水,这是上天入地的追求啊!

    “青冥”就是“长天”,似乎不必写“青冥之长天”;“渌水”自然有波澜,似乎也不必写“渌水之波澜”,这大有重复之嫌。但假如只是“上有青天,下有波澜”,那就大为减色。两个“之”字的嵌入,化呆板为灵动,让诗读起来音调曼长,形成咏叹的语感,特别富有韵律美,像“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等一样,这是李白的“乐用”之能。

    上天入地的追寻,这是在纵向的空间寻找,这还不够,还要有横向空间的,那横向空间怎样去追寻呢?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两个人之间隔着万里关山,天长路远,不仅人走不到,甚至连梦都到不了的!这是多么让人无奈和痛苦啊!

    从语义上看,这两句的词序应该是:“天长路远关山难,梦魂不到魂飞苦”。这样写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是通过这种连绵不断的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让人感觉好像真有一个人的灵魂,正在长路奔跑,正在关山飞渡,这是多么婉转而动人啊!

    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美人也好,君王也罢,这个理想都是那么缥缈难求。就算上天入地,就算关山飞渡,也终究难有结果。所以最后,诗人发出一声浩叹——

    “长相思,摧心肝”。连用两个三字短句,短促有力,荡气回肠。虽然沉痛,但绝不萎靡,给人以执着之感。这是李白的声调,这是盛唐的雄风!

    这首诗形式匀称,结构严谨,用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把全诗分成非常均衡的前后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领起,再有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开始,也有两个三言句作结。*衡而不呆滞,颇具对称整饬之美。

    一首《长相思》,反复抒写相思之苦,这种相思可以是男女之情,也可以是托兴意味,是对理想的追求,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这就是本诗含蓄蕴藉的妙处。

    [阅读全文]...

2022-03-04 02:14:05
  • 长相思李白的诗意

  • 相思,李白,诗意
  •   《长相思》

      作者:李白

      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的凉意。

      诗意: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

      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赏析: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象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显然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居处非不华贵──这从“金井阑”可以窥见,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作者是通过环境气氛层层渲染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犹言想煞人)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那是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诗人心中想起什么呢,他发出了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这就逼出诗中关键的一语:“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在眼前;却到底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值得注意的是,这句是诗中唯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一形象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类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诗人浪漫的幻想中,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极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尽管追求不已,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颇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却大为减色,怎么读也不够味。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长声调歌唱),能传达无限感慨。(m.ju.51tietu.net)这种句式,为李白特别乐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而音情于诗是至关紧要的。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状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里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

    [阅读全文]...

2022-03-15 16:14:10
  • 李白的情诗《长相思》

  • 李白,情诗,相思
  •   《长相思》是唐代伟大诗人的作品,共有三首。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第二首诗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第三首诗以花和床为意象,赋予情感,抒写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这三首诗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都深刻地表现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写得情真意切,缠绵悱恻,读来催人泪下。其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长相思》

      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其二】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

      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

      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

      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

      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

      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解释】

      首句“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色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夕阳斜暮,渐渐西沉,几簇花丛在低沉的暮色里显得朦朦胧胧,如被烟雾缠绕。这种如烟似梦的感知显然部分来源于思妇的眼睛,来源于思妇被相思愁绪紧紧包裹的内心。牵肠挂肚的相思使思妇所观所感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忧郁色彩,不独花朵,也非烟雾使然。黑夜拉开帷幕,思妇却没有进入梦乡,对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更可恼的,是那一轮明月,依旧发出如绢如素光洁皎然的光辉,透过孤独的窗棂,搅得多情人心绪难宁。

      【赏析】

      此诗首句“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开篇造境,渲染了愁苦迷蒙的相思气氛,暮色低沉烟雾缭绕的景物特征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压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凉调子。夕阳斜暮,渐渐西沉,几簇花丛在低沉的暮色里显得朦朦胧胧,如被烟雾缠绕。这种如烟似梦的感知显然部分来源于思妇的眼睛,来源于思妇被相思愁绪紧紧包裹的内心。牵肠挂肚的相思使思妇所观所感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忧郁色彩,不独花朵,也非烟雾使然。黑夜拉开帷幕,思妇却没有进入梦乡,对丈夫切切的思念使她辗转反侧无法成眠。更可恼的,是那一轮明月,依旧发出如绢如素光洁皎然的光辉,透过孤独的窗棂,搅得多情人心绪难宁。在这句诗中,代表着团圆的明月,因其特定情境而被诗人塑造成一个冷漠的、不解离人情怀的形象。北宋晏殊《》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也是这个意思。面对月色如水良辰美景,思妇却只能让他虚设,想起从前种种,一颗心久久不得*静。虽然思念只是徒劳,却也心甘情愿,无心睡眠。“日”与“月”在交替,白昼与黑夜在轮回,思妇的相思也像波浪中的小船,翻腾不息,相思之苦,也只有思妇最为明了。诗人用“愁”字把这种感情明白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无法安睡的思妇,只好在月下弹一曲哀伤凄美的琴瑟,在回忆和期待中与心上人夫唱妇随。是有“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两句,琴瑟合鸣,鸳鸯凤凰都是用来喻指夫妻美满之意,诗人在这里互文见义,旨在表达思妇望夫心切而又无法排解的愁绪。琴瑟都作为传情达意之物,至于“蜀琴”,更被人传说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的爱情有所关联。但如今琴瑟独鸣,凤凰曲难成,原本以为可以白头到老长相厮守的一对鸳鸯,竟然也天各一方,思妇的伤情可想而知。就连这思君念君为君弹奏的一首相思之曲,也无法令心上人听到,关山重重,天遥地远,纵有动听的音符,又弹于谁听呢?

      紧承这个疑问,作者继续写出,“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曲中真意,绮丽动人,但此情此曲,却无人为我传递,思妇惆怅抱憾也于事无补。只有忽发奇想,托明日和煦的春风飞往燕然,送到夫君的手里,带去我的相思。燕然山远在塞北边疆,就算把相思曲寄到又能如何呢?范仲淹有诗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做此诗的一个补充。只要边疆未靖,那么重逢之念便是惘然。只是思妇的一点聊胜于无的假想罢了。但不管怎样,诗人的奇特想象仍然令人惊叹,思妇情之真、情之切,也令人为之唏嘘。

      “忆君迢迢隔青天”独立成句,又承上启下,以青天的夸张比喻两人相隔万里,从而引出下文思妇回到现实,顾影自怜独自凄凉的描写。

      这四句诗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情形的表达,思妇揽镜自照,发现自己容颜憔悴,不禁悲从中来无法断绝。“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是唐时名句,形象而巧妙、夸张而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相思成空的思妇的哀伤之状。曾经清澈如水明眸善睐的双眼,而今却成了流泪不止的两眼清泉,如此的想象和夸张让思妇的形象更具灵动的色彩,艺术之美感也更加深入人心。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一样,令人为之动容。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一句则深得含蓄隽永之妙,以思妇的口吻直抒对丈夫的思念,与前一句相得益彰。思妇不关心自己的容颜憔悴,也不担心自己双眼如泪泉,反而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出现,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肤入骨的思念也无所谓,只要他早日归来,断肠人也就心满意足了。所谓“不信”云云,无须深究,只是夫妻俩的窃窃私语,取镜相照,更是带有了闺房亲密的意味,显然,在诗人奇特的构思中,在思妇恍惚的思念中,一切又都进入了想象。

    [阅读全文]...

2022-05-04 12:11:57
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 句子
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 语录
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 说说
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 名言
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 诗词
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 祝福
长相思唐白居易的古诗视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