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关于赠八卫处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赠八卫处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赠八卫处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赠八卫处士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 语录(2) 说说(8) 名言(831) 诗词(258) 祝福(3) 心语(121)

  • 《赠卫八处士》赏析

  •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常常彼此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大家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写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尽管长安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意思是久别重逢发现两人都已鬓发斑白。

      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表现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

      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

      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描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说明主人内心不*静。主人尚且如此,客人心情的激动,更无须说。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委婉,耐人玩味。

      这首诗*易真切,层次分明。诗人只是随其所感,信手拈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着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杨伦《杜诗镜铨》引),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表现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人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将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4-18 00:14:50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
  •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译文: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易真切,层次井然。

    [阅读全文]...

2022-07-11 11:17:58
  • 《赠卫八处士》诗词

  • 《赠卫八处士》诗词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评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易真切,层次井然。

    [阅读全文]...

2022-02-28 11:03:25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
  •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译文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易真切,层次井然。

    [阅读全文]...

2022-07-16 14:56:02
  • 《赠卫八处士》的全诗翻译赏析

  • 《赠卫八处士》的全诗翻译赏析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诗意: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赠卫八处士》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参考译文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与商星这两个星宿。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打听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杯。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赏析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易真切,层次井然。

      该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开头四句说:人生动辄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咱们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很不正常。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关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诗人款款写来,毫端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这里“问我来何方”一句后,本可以写些路途颠簸的情景,然而诗人只用“问答乃未已”一笔轻轻带过,可见其裁剪净炼之妙。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这是主人内心不*静的表现。主人尚且如此,杜甫心情的激动,当然更不待言。“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总束上文。这样,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深婉,耐人玩味。

      诗人是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寻访故人的;是在长别二十年,经历了沧桑巨变的情况下与老朋友见面的,这就使短暂的一夕相会,特别不寻常。于是,那眼前灯光所照,就成了乱离环境中幸存的美好的一角;那一夜时光,就成了烽火乱世中带着和*宁静气氛的仅有的一瞬;而荡漾于其中的人情之美,相对于纷纷扰扰的杀伐争夺,更显出光彩。“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被战乱推得遥远的、恍如隔世的和*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可以想象,那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对于饱经离乱的诗人,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诗人对这一夕情事的描写,正是流露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它使读者感到结束这种战乱,是多么符合人们的感情与愿望。

      这首诗*易真切,层次井然。诗人只是随其所感,顺手写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著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毕竟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有杜诗所独具的感情波澜,如层漪迭浪,展开于作品内部,是一种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见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把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如果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对照,就可以发现,二者同样表现故人淳朴而深厚的友情,但由于不同的时代气氛,诗人的感受和文字风格都很不相同,孟浩然心情*静而愉悦,连文字风格都是淡淡的。而杜甫则是悲喜交集,内心蕴积着深深的感情波澜,因之,反映在文字上尽管自然浑朴,而仍极顿挫之致。

      赏析二

      杜甫《赠卫八处士》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乾元二年(759)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杜甫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路过奉先县,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少年时代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感伤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赠给卫八处士。“卫八处士”姓卫,八是他的排行;生*不详。“处士”隐居不仕的人或没有做官的读书人。诗歌抒发了人生离多聚少和世事沧桑的感叹。

      开头四句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参与商”均是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能相见。这四句是说,人生如参星和商星,此一出彼一没,常常彼此不得相见;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我们还能在烛灯如此*亲而尽情叙谈。这几句从离别写到聚首,跨越时间二十年。开头两句是离别的悲,后两句是相见的喜,可以说,真是悲喜交集。诗人喜的是能与朋友相见,如此动乱的时局中居然还能相见;悲的是朋友之间离别,自己漂泊异乡,家人朋友各在他乡,同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几年,而今即使长安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可以说,这悲喜交加正是诗人对这个乱离时代和对心酸人生的感受。

      诗人紧接着写道:“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这里承上而来,是从时间上说的。意思是说,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都巳鬓发苍苍了。其中,“能几时”与“鬓发已苍”相联系,说出了青春的短暂,人世沧桑,以此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而产生的惋惜之情。人生短暂,今日相见要说的很多,而诗人却选择了“青春壮年”和“鬓发苍”这一跨时来写这一变化,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蕴含着深层的意义。在意义上和艺术手法上正与杜甫在《春望》中所说的“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写道:“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意思是说,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了,听到这些,心中惊呼,热流回荡。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这里,诗人与朋友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热流回荡,极为难受。其中,“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焉知”即哪里知道。这里诗人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可以说,这里暗含了幸存者的欣慰,也带着无尽的伤感与深深的悲凉。

      见面后,朋友之间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诗人写道:“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意思是说,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和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这次重来,诗人的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就暗示了时间过得真快,儿女都逐渐大了,当然我们也就“鬓发各已苍”。特别是诗人用了四句来写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这不但表现了卫八的儿女懂事,教养好,而且暗示了卫八的修养与品质之高。

      接着写道:“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间”即掺合。意思是说,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家人张罗家常酒筵。雨夜割来的嫩嫩春韭为菜,刚煮好的掺入黄梁米饭真是香。诗人写处士的热情款待,虽然说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但是这里面却包含中老朋友的热情与淳朴友情。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这也许就是最好的招待。

      诗人接着写道:“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故意”即故交的情意。意思是说,一举杯就接连喝了十杯。十杯酒我也难得醉,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天早上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情世事都如此渺茫!这里表现了主客尽情畅饮的情景。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想到李白的诗酒人生。李白痛苦,借酒消愁而愁更愁。所以,在古代诗歌中,酒总是与忧伤、悲愁相联系的。这里,杜甫与朋友卫八喝酒,突出了“一举累十觞”的狂喝。这“狂喝”不就是暗示了卫八的内心不*静:也许对战争后动乱时局的伤感,也许是朋友相见的高兴,也许是感悟到人生的短暂。诗人在此写卫八,也是在写自己。你看,诗人不是说“感子故意长”吗?就是诗人地点出了今昔二十年来朋友之情未变的情意。

      然而,“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所以,诗歌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里,不但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首尾照应,而且表现了世事渺茫,难以难料,而人生短暂,明日之别,后会又在哪一年的悲戚。可以说,诗歌不论是抒情,或是叙述,无处不表现出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层次分明。

      诗歌写朋友之间的相会,首先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再写酒宴的款待的热情与激情,最后写了“主称会面难”而“明日隔山岳”离别伤感。

      其次,前后照应

      诗人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表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受,强调了诗人与卫八的情深意长。

      再次,用反问句

      诗歌中,诗人用了反问句,以此强调了自己对卫八的情感和对世事茫茫难自料的悲戚。

      第四,情感变化

      诗歌中,首先写相见时激动的感受,接着是相互问询的温馨,再是招待时的热情,最后写了离别的伤感。可以说,诗人和卫八的情感在起伏中给表现出来。

    [阅读全文]...

2022-01-11 00:10:17
  • 《赠程处士》全诗翻译赏析

  • 《赠程处士》全诗翻译赏析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的诗意: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

      出自王绩《赠程处士》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释

      扰扰:烦乱。

      悉:全,都。

      悠悠:众多的样子。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孔丘:孔子名丘。相传《诗经》《尚书》由孔子编选而成。

      参考译文

      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

      礼乐拘箝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赏析

      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

      此诗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

      在隋、唐两代都曾出仕的王绩,早年曾有襟怀抱负。自谓“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晚年叙志示翟处士》)。但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他所期待的诏书始终没有到来,“觅封侯”更谈何容易。中年逢丧乱后,便绝意仕进,归隐田庐,过他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的生活去了。

      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映衬对比下,显得分外强烈、沉痛。日出日落尚且可以随意自然,洋洋河水尚且可以任情东流,何况是人呢?为什么要既受礼乐的束缚,又受人事的拘牵,在忧生嗟世中作徒然的努力?“日光”、“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至“礼乐”、“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清静无为的生活。而皈依自然,归隐田庐,不仅永远做不了圣人,还必须放弃一整套与正统儒家思想相关联的处世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对抗社会,以取得心理上的*衡。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就是睡与醉。

      “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反抗。这也就是诗人在《田家三首》《醉后》《过酒家五首》中所说的:“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史载王绩嗜酒,为*县丞,即因嗜酒被劾去职;曾求为太乐丞。《全唐诗》今存王绩诗一卷,多绕酒气。如“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田家三首》),“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山中叙志》),“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等。其诗题中亦多“酒”字,如《尝春酒》《独酌》《题酒店壁》《看酿酒》等。虽篇篇有酒,但无一醉语。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不仅有他所企慕的阮籍、陶潜的萧疏旷达之风,而且以自然的语言,遒健的气概,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与他著名的《野望》诸诗一起,透露出唐诗未来的新曙光。

    [阅读全文]...

2021-12-20 15:53:39
  • 《秋夜喜遇王处士》原文翻译及赏析

  • 秋夜
  • 《秋夜喜遇王处士》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夜喜遇王处士》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头两句“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后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与好友相遇时的自然景色。全诗以情寓景,以景托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夜喜遇王处士》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代: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译文」

      在屋北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野收割黄米归来。

      在今晚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穿梭飞舞的萤火虫从旁助兴。

      「注释」

      ①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

      ②北场:房舍北边的场圃。

      ③芸藿(hu):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

      ④东皋(gāo):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

      ⑤刈(yì):割。

      ⑥黍(shǔ):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⑦萤:萤火虫。

      鉴赏

      作者王绩由隋入唐,诗风朴实自然,一洗齐梁华靡浮艳的旧*,在唐初诗上独树一帜。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小诗,质朴*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诗情。颇能代表他艺术风格。

      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并非实指地名。“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身分。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农事活动。这两句**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这种随意*淡语调和舒缓从容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只是他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心境和谐*衡,是下两句所描绘“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这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辉映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穿梭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宁静安恬。这里对两相遇场面没有作任何面描写也没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两位朋友别有会心微笑和得意忘言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由于善于调动场景以映衬心境,因此,诗人没有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中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摆脱了六朝的绮靡诗风,在唐初诗坛独树一帜。

      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思想。他名篇《野望》同样不免有这种消极倾向。这首小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美以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他诗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这首诗则既保持朴素自然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富于含蕴意境。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诗重写意,王维田园诗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创作背景

      贞观初年,王绩弃官回乡。他心念仕途,却又难以显赫发达,便归隐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此诗即为作者归隐期间所作。

    [阅读全文]...

2022-03-03 03:58:21
  • 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赠刘景文古诗全解)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开学就是三年级了,暑假期间让孩子把古诗先熟悉一下,我看了下课本,说实话,我都没学过。孩子坑坑吃吃的读了,不明白什么意思,自己先学*起开,才能给孩子讲。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用“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又用“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 。从文献搜索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是孩子还是不能理解,看来还得专业人来干专业事,交给老师

    [阅读全文]...

2022-01-18 13:45:52
  • 《李处士故居》原诗以及简析

  • 《李处士故居》原诗以及简析

      原文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释

      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后汉书·方术传论》:“李固、朱穆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唐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汪洋《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谢公霖雨苍生望,失笑东山处士多。”

      萋萋:草木茂盛貌。《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毛传:“萋萋,茂盛貌。”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明何景明《*夷》诗之一:“滇南八月中,绿林何萋萋。”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故榭:旧时的台榭。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诗:“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樊榭》:“主人成列仙,故榭独依然。”

      简析

      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凄凉景色,不禁想起往日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宾主畅饮的欢畅情形。而如今“风景宛然”,宾主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便油然而生。

    [阅读全文]...

2021-12-25 15:17:28
  •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的诗词

  •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的诗词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杜牧 唐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不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四十余年中,超超为浪游。

      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

      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

      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

      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

      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

      我作八品吏,洛中如系囚。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

      拂榻与之坐,十日语不休。

      论今星灿灿,考古寒飕飕。

      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

      武事何骏壮,文理何优柔。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

      祥云绕毛发,高浪开咽喉。

      但可感鬼神,安能为献酬。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胡为去吴会,欲浮沧海舟。

      赠以蜀马棰,副之胡罽裘。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

      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丘。

      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愁。

      歌阕解携去,信非吾辈流。

    [阅读全文]...

2022-07-11 01:01:11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句子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语录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说说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名言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诗词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祝福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