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关于赠八卫处士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赠八卫处士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赠八卫处士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赠八卫处士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9) 语录(2) 说说(8) 名言(831) 诗词(258) 祝福(3) 心语(121)

  • 《赠卫八处士》赏析

  •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是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如参、商二星,此出彼没,常常彼此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大家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写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尽管长安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意思是久别重逢发现两人都已鬓发斑白。

      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前十句主要是抒情。接下去,则转为叙事,而无处不表现人世感慨。随着二十年岁月的过去,此番重来,眼前出现了儿女成行的景象。这里面当然有倏忽之间迟暮已至的喟叹。“怡然”以下四句,写出卫八的儿女彬彬有礼、亲切可爱的情态。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真挚感人的情意。接着又写处士的热情款待:

      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

      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主称”以下四句,描写主客畅饮的情形。故人重逢话旧,不是细斟慢酌,而是一连就进了十大杯酒,说明主人内心不*静。主人尚且如此,客人心情的激动,更无须说。

      “感子故意长”,概括地点出了今昔感受。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低回委婉,耐人玩味。

      这首诗*易真切,层次分明。诗人只是随其所感,信手拈来,便有一种浓厚的气氛。它与杜甫以沉郁顿挫为显着特征的大多数古体诗有别,而更*于浑朴的汉魏古诗和陶渊明的创作;但它的感情内涵比汉魏古诗丰富复杂。清代张上若说它“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之妙”(杨伦《杜诗镜铨》引),正是深一层地看到了内在的沉郁顿挫。诗写朋友相会,却由“人生不相见”的慨叹发端,因而转入“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时,便格外表现出内心的激动。但下面并不因为相会便抒写喜悦之情,而是接以“少壮能几时”至“惊呼热中肠”四句,感情又趋向沉郁。诗的中间部分,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惋,带给诗人幸福的微醺,但劝酒的语辞却是“主称会面难”,又带来离乱的感慨。诗人以“人生不相见”开篇,以“世事两茫茫”结尾,前后一片苍茫,将一夕的温馨之感,置于苍凉的感情基调上。这些,正是诗的内在沉郁的表现。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2-04-18 00:14:50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
  •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译文: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易真切,层次井然。

    [阅读全文]...

2022-07-11 11:17:58
  • 《赠卫八处士》诗词

  • 《赠卫八处士》诗词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解】:

      1、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当一个上升,另一个下沉,故不相见。

      2、间:掺合。

      3、故意:故交的情意。

      【韵译】: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商辰。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早成了鬼藉,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觞。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评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

      诗的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

      全诗*易真切,层次井然。

    [阅读全文]...

2022-02-28 11:03:25
  • 忆江上吴处士古诗赏析(忆江上吴处士古诗译文)

  • “处士”一词,起初的时候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用以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苦吟诗人”贾岛在未中进士前,在京城长安与吴处士结交,后来吴处士离开长安,乘船到了福建一带,贾岛很思念他去,于是写下了《忆江上吴处士》一诗,原文如下: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月亮几经圆缺变化。正是因为吴处士远航福建,与诗人山海相隔,诗人思念而不得见,只能靠“忆”来抚慰思念之情。据神话传说,嫦娥偷吃灵药,升上月亮之后,变成了一只蟾蜍,所以,*也以“蟾蜍”代指月亮,诗人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暗示与吴处士分别的时间之长。诗人与吴处士山海相隔,再加上吴处士一去经年,诗人虽然没有直言思念,思念之情却不言自明。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秋风吹拂着渭水,落叶飘飞洒满长安城。秋风乍起,落叶飘飞,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场景,那也是一个秋天,景象与眼前的这个秋天何其相似诗人由眼前的秋景回忆起与吴处士分别时的秋天的景象,通过相似的秋景,打通了回忆与现实,给这份思念增添了时间的长度。另外,诗人也通过“落叶满长安”,以象征的手法写自己的思念之情充塞于长安城中,给思念增添了空间的广度。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当年我们在这里饯别,话别在暮色四合之时,雷雨交加的天气让人遍体生寒。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由现实与回忆的结合转到了回忆。诗人来到了当年与吴处士分别的地方,回想起了当时分别的场景,在临别之时,两人设宴饮酒,依依不舍,一直持续到暮色四合之时,一个“夕”字写出了两人关系的深厚。但天公却不作美,忽然雷雨交加,一个“寒”字写出了秋雨的寒凉,更写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你乘坐的船还没有返回,关于你的消息还在海云边。在尾联中,诗人以对重逢的期盼作结,收束全诗。“桡”指的是船桨,在这里,诗人以“桡”代指船。昔时,吴处士乘船而去;现在,诗人期待吴处士乘船而返。虽然诗人满心期待,但吴处士的船却“殊未返”,迟迟得不到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诗人不禁推测,与吴处士有关的消息大概在海云边吧。诗人以期待的落空,进一步表达了对吴处士的思念之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忆”字为中心展开全诗,以两人相隔之远,分别之久点明“忆”的原因。于是,在一个秋日,诗人来到了当年两人分别的地方,眼前的秋景触发了诗人的回忆,于是他忆起了分别时的天气和环境,烘托出了离别之时的伤感之情,最后他以期待重逢而不得,进一步加深了“忆”的内容,从中可见诗人对吴处士深深的思念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1-13 14:57:23
  • 《赠程处士》全诗翻译赏析

  • 《赠程处士》全诗翻译赏析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的诗意: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

      出自王绩《赠程处士》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释

      扰扰:烦乱。

      悉:全,都。

      悠悠:众多的样子。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孔丘:孔子名丘。相传《诗经》《尚书》由孔子编选而成。

      参考译文

      一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

      礼乐拘箝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赏析

      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借“赠程处士”而一吐胸中块垒,兼引程处士为同调。

      此诗抒写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观念,故取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萧疏旷达,气格遒健。

      在隋、唐两代都曾出仕的王绩,早年曾有襟怀抱负。自谓“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晚年叙志示翟处士》)。但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他所期待的诏书始终没有到来,“觅封侯”更谈何容易。中年逢丧乱后,便绝意仕进,归隐田庐,过他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的生活去了。

      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因此,他不得不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以周公、孔子为楷模,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囚禁、束缚二句,在前两句的映衬对比下,显得分外强烈、沉痛。日出日落尚且可以随意自然,洋洋河水尚且可以任情东流,何况是人呢?为什么要既受礼乐的束缚,又受人事的拘牵,在忧生嗟世中作徒然的努力?“日光”、“河水”一联,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与不自由的自我进行对比,至“礼乐”、“诗书”一联发而为愤激语。诗人决心皈依自然,过清静无为的生活。而皈依自然,归隐田庐,不仅永远做不了圣人,还必须放弃一整套与正统儒家思想相关联的处世准则。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对抗社会,以取得心理上的*衡。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就是睡与醉。

      “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睡,代表不以世事为念的`生活;醉,意味着对社会的消极反抗。这也就是诗人在《田家三首》《醉后》《过酒家五首》中所说的:“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史载王绩嗜酒,为*县丞,即因嗜酒被劾去职;曾求为太乐丞。《全唐诗》今存王绩诗一卷,多绕酒气。如“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田家三首》),“风鸣静夜琴,月照芳春酒”(《山中叙志》),“散诞时须酒,萧条懒向书”(《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等。其诗题中亦多“酒”字,如《尝春酒》《独酌》《题酒店壁》《看酿酒》等。虽篇篇有酒,但无一醉语。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不仅有他所企慕的阮籍、陶潜的萧疏旷达之风,而且以自然的语言,遒健的气概,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与他著名的《野望》诸诗一起,透露出唐诗未来的新曙光。

    [阅读全文]...

2021-12-20 15:53:39
  • 《赠卫八处士》注释及鉴赏诗词

  • 《赠卫八处士》注释及鉴赏诗词

      《赠卫八处士》

      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驱儿一作:儿女)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赠卫八处士》译文

      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

      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赠卫八处士》注释

      卫八处士:名字和生*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参(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苍,灰白色。

      “访旧”句,意谓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访旧,一作“访问”。

      “惊呼”句:有两种理解,一为: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二为:意外的死亡,使人惊呼怪叫以至心中感到火辣辣的难受。惊呼,一作“呜呼”。

      成行(háng):儿女众多。

      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之友。

      未及已:一作“乃未已”,还未等说完。

      驱儿:一作“儿女”。罗:罗列酒菜。

      “夜雨”句:与郭林宗冒雨剪韭招待好友范逵的故事有关。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

      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累:接连。

      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

      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

      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

      《赠卫八处士》赏析

      这首诗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表现了乱离时代一般人所共有的“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感,同时又写得非常生动自然,所以向来为人们所爱读。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开头四句说,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今夜又是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这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四句是说,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今俱已鬓发斑白了。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古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的难受。按说,杜甫这一年才四十八岁,何以亲故已经死亡半数呢?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的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的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

    [阅读全文]...

2021-12-14 13:39:27
  •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唐诗原文及注释

  • 唐诗
  •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唐诗原文及注释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湖南羊处士别业》唐诗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介绍】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53首。

      【原文】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作者:唐·刘长卿

      杜门成白首,湖上寄生涯。秋草芜三径,寒塘独一家。鸟归村落尽,水向县城斜。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

      【注释】

      ①羊:全诗校:“一作来。”②自有东篱菊,年年解作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上二句全诗校:“一**汝醒远醉,东篱菊正花。”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卷147_134【過湖南羊處士別業】劉長卿杜門成白首,湖上寄生涯。秋草蕪三徑,寒塘獨壹家。鳥歸村落盡,水向縣城斜。自有東籬菊,年年解作花。

    [阅读全文]...

2022-01-04 13:46:11
  • 赠刘景文古诗

  •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1、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佑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宋哲宗元佑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2、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

      3、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4、君:你,指刘景文。

      5、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阅读全文]...

2022-03-21 11:07:45
  •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词

  •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杜牧 唐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四十余年中,超超为浪游。

    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

    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

    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

    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

    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

    我作八品吏,洛中如系囚。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

    拂榻与之坐,十日语不休。

    论今星灿灿,考古寒飕飕。

    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

    武事何骏壮,文理何优柔。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

    祥云绕毛发,高浪开咽喉。

    但可感鬼神,安能为献酬。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胡为去吴会,欲浮沧海舟。

    赠以蜀马棰,副之胡罽裘。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

    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丘。

    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愁。

    歌阕解携去,信非吾辈流。

    [阅读全文]...

2022-04-14 10:56:05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句子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语录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说说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名言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诗词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祝福
赠八卫处士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