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慎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勤学慎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勤学慎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勤学慎思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勤学的古诗句
勤学活用才是读书学*的好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勤学的`古诗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关于勤学的古诗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勤学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韩愈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华罗庚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1)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2)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清·金缨)
3)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罗·勃朗宁)
描写勤学的古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勤学的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2)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清·金缨)
3)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罗·勃朗宁)
4) 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圣经)
5)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6)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唐·李白)
7)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唐·邵谒)
8)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晋·傅玄)
9)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唐·刘希夷)
10)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唐·高适)
11)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三国演义)
12) 有志不在年高,我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13) 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既使再有壮丽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拉罗什富科)
14)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罗马尼亚)
15) 鸟不展翅膀难高飞(朝鲜)
16) 人无志向,和迷途的盲人一样(朝鲜)
17) 少年心事当拿云(唐·李贺)
18)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19) 鹰爱高飞,鸦栖一枝(欧洲)
20) 志正则众邪不生(三国志)
1)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2)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 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6) 至乐莫如读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9)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11)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12) 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3) 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14) 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15)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
2、读一书,增一智。
3、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减。
6、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7、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8、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9、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
10、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11、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4、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赞美勤学的古诗句(精选95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赞美勤学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2、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3、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6、至乐莫如读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0、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11、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12、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3、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14、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1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5、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0、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11、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12、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13、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1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15、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1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9、岁去弦吐箭。
2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7、
8、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9、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10、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关于勤学励志的古诗句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勤学励志的古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7、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0、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1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6、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1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19、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20、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5、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1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17、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勤学苦读的古诗句合集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勤学苦读的古诗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归嵩山作》
3、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4、人不负春春自负。——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5、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7、无寻处,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8、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9、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李白《长歌行》
10、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11、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3、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望蓟门》
14、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15、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16、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吴文英《生查子·秋社》
17、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18、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19、故国悲痛,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20、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21、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杜秋娘《金缕衣》
2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3、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24、花柳青春人别离。——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25、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益《江南曲》
26、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27、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袁枚《苔》
28、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29、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3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31、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32、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作品,表达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一首名篇。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静夜思古诗及翻译 ,欢迎借鉴!
《静夜思》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翻译
直译
明亮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静夜思》注释
静夜思:静静夜里,产生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静夜思》赏析
这首诗写是在寂静月夜思念家乡感受。
诗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一个独处他乡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疑”字,生动地表达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月光皎洁,又表达季节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孤寂凄凉之情。
诗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前句“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低头思故乡”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那家乡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内容实在太丰富。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辞藻;它只是用叙述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感觉吧:白天倒还罢,到夜深人静时候,思乡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在诗中出现。这诗“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透过窗户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冷森森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一层白皑皑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太空是如此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
秋月是分外光明,然而它又是清冷。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一切,想到家里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内容是单纯,但同时却又是丰富。它是容易理解,却又是体味不尽。诗人所没有说比他已经说出来要多得多。它构思是细致而深曲,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妙境。
春闺思古诗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闺思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 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 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答案】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
点评: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
(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2、试题分析:“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
译文
袅袅城边的垂柳,
青青路旁的柔桑。
提篮忘了把桑采,
凝思昨夜梦渔阳。
赏析: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2]
“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许会使读者觉得似曾相识。杨慎早有见得,道是:“从《卷耳》首章翻出。”《诗经。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处。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很不同。《卷耳》接着就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见怎样,但作者就此带住,不了了之。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让其从人物的具体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以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闺思》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里吹起了萧瑟秋风,要写家信禁不住心绪万重。
又恐匆忙倾述诉不尽情思,捎书人临行又打开我信封。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勤学慎思的古诗
慎思的古诗词
关于慎思的名言
关于勤学思考的古诗
有关勤学善思的古诗
勤学的古诗?
古诗勤学的
古诗勤学的中文意思
描学勤学的古诗
古诗里的勤学
关于勤学善思的句子
有关勤学苦思的名言
勤学的古诗名
勤学的诗词
著名的勤学的古诗
勤学的五言古诗
勤学的古诗句
勤学早成的古诗
勤学的古诗汪洙
催人勤学的古诗
勤学的古诗精选
勤学古诗的全意
写孙康勤学的古诗
搜索勤学的古诗
珍惜勤学的古诗
勤学的励志古诗
关于古诗《勤学》的画
勤学善思名言警句
勤学的诗句古诗
勤学勤学上进的名言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