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诗中战争的故事

关于出塞古诗中战争的故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出塞古诗中战争的故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出塞古诗中战争的故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出塞古诗中战争的故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66) 说说(325) 名言(75) 诗词(1k+) 祝福(7) 心语(8)

  • 边塞战争的古诗词

  • 战争,文学
  • 边塞战争的古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边塞战争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七律·长征》

      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来长共血争流。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阅读全文]...

2022-03-22 20:41:25
  • 战争成语故事有哪些(关于历史战争的成语故事)

  • 战争,历史
  • 长*之战以后,秦昭襄王看到赵国没什么国力,就想再次攻打赵国,从而加快东进的速度。当他准备重新启用白起领兵出战时,白起却以时机不合适胜算不大推脱了。于是,秦昭襄王命令长*之战初期的大将王龁再次统兵,与赵国的廉颇在邯郸打了一年不分胜负。

    虽然赵国在长*一战损失巨大,但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也迅速得到恢复,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持久战,秦赵双方都想到了寻求外援。于是,两个对手把夹在战场中间的魏韩两国作为争夺对象,最终,有战国四君子之称的赵国国相*原君凭借自己的名声,找到了两个帮手,从而打败了秦国,赢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

    关于邯郸之战赵国如何打败秦国的细节,今天就不谈了,这里主要说说因为邯郸之战引出了四个成语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哪几个成语典故,又是怎么引出来的?

    被称为战国时期的四君子,也有叫四公子的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各自都有一技之长,有的豢养门客,有的纵横天下,有的熟读兵书,在各自国家都有很高的威望。在邯郸之战发生的时候,四君子之一齐国的孟尝君已经不在人世,所以这场战争跟他没有关系,其它三人都参与了进来。

    秦赵在邯郸对峙一年多之后,赵王着急要快点结束战争,就派国相*原君联络诸侯抗秦,但魏韩楚各国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其中也与秦国暗中拉拢联盟抗赵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原君赵胜在门客建议下,去找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帮忙,在动员这些人出马的过程中,引出了以下四个成语典故。

    第一个成语典故:毛遂自荐

    *原君赵胜先派人给魏国的信陵君送信,告诉他想办法动员魏国出兵,由于赵胜的老婆是信陵君的亲姐姐,所以他的话信陵君还是要听的。信发出后,赵胜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去楚国搬兵的事情上。临走之前,他要在门客中挑选二十位能说会道又能办事的人同行,挑了半天还差一人。

    这时,有个毛遂的门客自荐报名,终于凑齐了二十人,队伍就出发了。由于毛遂自己推荐自己,所以*把这件事总结为毛遂自荐,成了一句人才自我评价的成语。

    第二个成语典故:脱颖而出

    赵胜对其它十九个门客都比较熟悉,在路上边走边分工,看看见到楚王后要做些什么。轮到毛遂时,赵胜问他来了多久,都会些什么?毛遂不好意思地说,都来三年了。赵胜不无嘲笑地说:我听说有些能耐的人就象麻袋里的锥子,肯定会破洞而出的,而先生到我门下都三年了,我怎么还不认识你呢?什么时候才能看出你的才能呢?

    毛遂马上回答说:那是因为君侯你始终没把我这根锥子放进袋子里,我想冒尖也没有机会啊。于是,*原君半信半疑地带着二十个门客来到楚国。

    由于毛遂在这次搬兵事件中立下头功,这件事被*总结成脱颖而出典故,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在同类型圈子里独树一帜。*原君也没想到,去楚国搬救兵,如果没有毛遂这个人,还真不知道能不能说动楚王出兵。

    第三个成语典故:一言九鼎

    *原君一行到了楚国,楚考烈王并不待见,任凭赵胜嘴皮子说干,他就是不答应出兵。随行的十九个门客坐在堂下,见大半天的也没个结果,都把希望寄托在毛遂身上,意思很明确,你不是主动要求脱颖而出吗?现在正好有机会,你就上去帮君侯解围吧。

    毛遂也知道这帮人看不起他,也不多话,腰佩宝剑就径直来到*原君身边,并询问谈得怎么样了?楚王见突然来了个陌生人,还腰带宝剑,就质问这是谁家的门客。*原君马上告诉他姓甚名谁,一番解释。

    楚王本来就不想出兵,见毛遂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冲到前台,他大声喝斥让毛遂退下去。没想到毛遂一步上前,手握宝剑对他说:大王敢这么对我说话,是因为你仗着人多势众,现在你的生命就在我手上,我家主人都对我有礼有节的,你做为一国君王,怎么可以这样不懂礼数呢?紧接着,毛遂又以唇亡齿寒和白起逼楚王迁都的事,数说楚国这次出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见毛遂说得头头是道,楚王连个反驳的理由都没有,又见他手握宝剑站在旁边,不答应怕是过不了关,只好点头同意,派春申君黄歇率领楚兵北上援赵。

    *原君一行回到赵国以后,对毛遂的行为大加赞赏,并不无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把毛遂的功劳比作一言九鼎,可见*原君对毛遂评价之高。

    第四个成语典故:窃符救赵

    *原君回到邯郸以后,原以为魏楚两国答应得好好的,援兵指日可待。没想到中间魏国出了妖娥子,大军走到一半不走了。原来,秦国听说魏赵都派大军帮助赵国,秦昭襄王亲自给魏王写信,如果魏军继续前进,秦国就对魏国不客气了。

    因为魏国饱受秦国欺负,魏王害怕了,命令魏军就地待命,实际上他也是想看看情况再说。魏国一停滞不前瞻,楚军也原地扎下了营寨。魏楚两国不着急,*原君可等不起,又差人对小舅子信陵君说,魏王胆小不救,你总不能见死不救吧?你姐姐可还在邯郸城里啊。

    信陵君心想,救援吧手里没兵权,不救吧,亲情关系在那,以后还有脸相见吗?于是,他硬着头皮带领自己的三千门客前来援助。可是在半路上他遇到了昔日的门客侯赢,侯赢出主意说,前线打仗,就这三千门客只能杯水车薪,虽然信陵君手无兵权,但可想办法拿到兵符,这样就可名正言顺帮助赵国了。

    信陵君想想有理,就琢磨着如何拿到兵符。古时出兵一般都用兵符为号令。这次魏王出兵,也是提防着*原君,他把兵符分为两半,一半在前线主将晋鄙手上,一半在魏王自己手里。魏王有啥命令,就命人带着一半兵符到前线传达旨意,两半兵符相合才能接收命令。按照这个规矩,信陵君必须先拿到魏王的那一半兵符才行。

    当信陵君苦思不得其解时,侯赢又出主意说:君侯不是有恩于如姬吗?当初她父亲被人所害,是你帮她斩杀了仇人,现在她是魏王的宠幸,她一定能帮你拿到兵符。果不其然,如姬从魏王枕头底下拿到兵符后,信陵君迅速与魏军主将晋鄙对符,晋鄙刚要心生惑,准备回魏国对质,被门客朱亥打死了。

    当信陵君带领魏军浩浩荡荡开进邯郸的时候,原本在半路观望的楚军也迅速赶了过来,于是赵魏楚三家合兵一处,打得秦军大败而退。

    虽然这篇文章说的是成语的典故,可从中也能体会到邯郸之战时的战场紧张气氛。邯郸一战后,秦昭襄王非常生气,他顾不上白起生病不起,非要他重上战场消灭赵国,但白起自知此去输多胜少拒绝服从,被秦昭襄王流放外地后,最终赐剑自刎,不得不说,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阅读全文]...

2022-02-19 04:18:06
  •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6篇

  • 故事,经典
  • 小英雄因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这些形象至今让我们感到亲切。如今,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小英雄形象重新给当代中国人勾画了一个儿童的英雄世界,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抗日战争相关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伟人

    中国抗日战争详细资料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

    抗日战争励志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英烈事迹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篇1:李爱民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我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篇2:周银海

    周银海,1933年生,江苏靖江侯河乡幸福村人。家境贫困,主要靠父母种地主的租田糊口,生活朝不保夕。幼小的周银海不得不帮大人干活,有时挖点野菜充饥。

    1940年新四军东进,周银海的家乡获得*,从而使他有机会入学读书,接受革命教育。1943年,乡里成立农抗会和儿童团,周银海高兴地报了名,成为一名儿童团员。从此,他白天上课,晚上到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一天傍晚,周银海扛着红缨枪在路口站岗,突然村外来了一人。此人身穿长袍,头戴礼帽,腋下夹着一只小布包,像是教书先生。周银海想:“怎么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于是便举起红缨枪,拦住来人要路条。那人见此情况,连忙掏出路条给周银海看。这时,乡农抗会吴会长正好路过此地,一看来人是县委的陈部长,两人不禁哈哈大笑。陈部长见周银海办事认真,表扬了他,并鼓励他好好学*,跟*干一辈子革命。从此,周银海在儿童团干得更出色了,不久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此后,他经常带领儿童团员在村里唱歌、上操,在路口站岗、放哨,还多次配合民兵破路拆桥,常常受到区乡干部和村民的赞扬。

    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在周银海的家乡展开。那里有8家大地主,都是远*闻名的吸血鬼,剥削农民心狠手毒。运动中,周银海带着儿童团员,配合民兵监视地主的行动。在一次斗争地主的大会上,他领着儿童团不时高呼口号,使斗争大会开得十分热烈。这年冬天,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区。*军队对靖江实行重点“清剿”。因为靖江是苏中*区南部的“门户”,侯河区是靖江县的老*区,迎祥乡又是靖江的土改实验乡,所以**派决心要将这里的*员和革命干部斩尽杀绝。

    1947年1月18日清晨,*整编第四师对侯河地区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即通知正在准提庵小学开会的乡干部,要他们迅速转移。为了掩护这些乡干部撤退,周银海挺身而出,将敌人引开,自己却英勇被捕。

    敌人将周银海押进团部,逼他供出谁是*干部和干部家属,周银海坚定地说:“我不知道!”。敌营长命令士兵把周银海按倒跪在地上,一边压杠子,一边要周银海说出谁是*,直至把周银海压昏过去。敌人又舀来一盆冷水泼向周银海。周银海透了口气,一字一句地说:“你们这些狗东西,就是打死我,我还是不知道!”敌人又搬出老虎凳,把周银海绑在凳上,脚后跟下塞进一块块大砖,上到四块,他又一次晕厥过去。从上午直到深夜,敌人还在对这个钢铁般的少年不断用刑。在敌人的酷刑下,周银海一次次昏迷过去,但是始终没有屈服。。

    [阅读全文]...

2022-04-06 12:19:43
  •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 战争
  •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赞美母亲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渔家傲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

      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泪。

      译文二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里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三

      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

      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

      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

      译文四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阅读全文]...

2022-01-22 00:05:55
  • 战争的古诗

  • 战争,经典
  • 关于战争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战争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战争的古诗1

      1、《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七律·长征》

      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来长共血争流。

      7、《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10、《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阅读全文]...

2022-07-14 21:35:07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战争
  • 关于战争的古诗

      1、《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来长共血争流。

      6、《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8、《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9、《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阅读全文]...

2021-12-06 02:14:56
  • 关于战争的古诗

  • 战争,写作
  • 关于战争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战争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阅读全文]...

2021-12-23 12:27:30
  • 《出塞》古诗词

  • 写作
  • 《出塞》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塞》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原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出塞》翻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赏析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 ① 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② 缺,缺口。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三方面选两点进行分析即可)

      赏析

      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不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势。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乱斫两字虽很真切而且精辟,但,如无缺字,则不见作者扛鼎之力。这一个字所传达的这一真实细节,使诗情达到了传神境界,使全诗神采飞扬。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7-21 21:41:16
  • 描写战争的古诗

  • 战争
  •   1、《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4、《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7、《从军北征》

      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0、《七律·长征》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阅读全文]...

2022-04-01 14:36:37
  • 关于战争的诗句古诗

  • 战争,抒情
  • 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2、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李白《战城南》

    3、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適《塞下曲》

    4、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操《蒿里行》

    5、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张乔《书边事》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7、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

    8、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王镃《塞上曲》

    9、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李白《发白马》

    10、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李白《发白马》

    11、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虞姬《和项王歌》

    12、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李颀《古塞下曲》

    13、兵安在?膏锋锷。——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4、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15、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16、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7、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汪遵《乌江》

    18、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19、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20、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21、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22、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李白《战城南》

    23、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杨广《纪辽东二首》

    24、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

    25、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陈羽《从军行》

    26、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7、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8、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29、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杜甫《悲青坂》

    30、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31、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战城南》

    32、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李约《过华清宫》

    33、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34、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35、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古从军行》

    36、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杜甫《曲江对雨》

    37、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38、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39、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41、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42、从军乐,莫问所从谁。——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43、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4、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6、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8、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吴伟业《沁园春·观潮》

    49、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50、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51、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阅读全文]...

2022-07-27 09: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