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关于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7) 语录(4) 说说(1) 名言(522)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74)

  • 带拼音版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

  • 阅读
  • 带拼音版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带拼音版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带拼音版

      dié liàn huā ·kǎn jú chóu yān lán qì lù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yàn shū

      晏殊

      kǎn jú chóu yān lán qì lù 。luó mù qīng hán ,yàn zǐ shuāng fēi qù 。míng yuè bú ān lí hèn kǔ 。xié guāng dào xiǎo chuān zhū hù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zuó yè xī fēng diāo bì shù 。dú shàng gāo lóu ,wàng jìn tiān yá lù 。yù jì cǎi jiān jiān chǐ sù 。shān zhǎng shuǐ kuò zhī hé chù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古诗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写深秋怀人,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也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上片描写苑中景物,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古诗翻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凋:衰落。碧树:绿树。

      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

      作者介绍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阅读全文]...

2022-01-17 21:07:35
  • 《征人怨》古诗鉴赏

  • 《征人怨》古诗鉴赏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征人怨》古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1、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2、三春:春季。

      3、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4、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

      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

      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

      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1、金河: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2、三春:春季。

      3、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4、黑山:在内蒙古自治区。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

      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

      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

      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

      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阅读全文]...

2022-02-03 03:01:54
  • 乡愁的古诗

  • 乡愁
  • 乡愁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愁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2、后来我失去了那个世界和那些族人只剩下一点儿乡愁和一点儿旧时光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鱼和洋流,酒和酒杯,我和我的*——大冰《乖,摸摸头》

      3、天知道我绕了多远的路,又回到了故乡。

      4、月也掩面泣,独酌竟思乡。经年人憔悴,大风歌者谁?

      5、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6、温一壶乡愁,将往事喝个够。鱼也悠悠,虾也悠悠,湖底伴沙游,留一荷,蜻蜓立上头。断肠人忆断肠人,一个愁字怎么够

      7、那年去非洲旅行他爸爸被狮子吃掉他妈妈被鳄鱼吃掉他弟弟被黑豹吃掉他妹妹被蟒蛇吃掉现在每逢想家他就去参观动物园——假牙《乡愁》

      8、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美食最相思》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0.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4.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9.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2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乐》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 ——李煜《相见欢》

      23.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阅读全文]...

2022-07-25 14:20:44
  •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 文学
  •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

      【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叫。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教:让。妾:古代妇女的自称。辽西:辽河以西地区,在今辽宁省西部。

      【鉴赏1】

      当我正在梦中会见丈夫的时候,偏有那可恨的黄莺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以致打断了我的美梦,于是我起来赶打黄莺儿,不许它在树枝上啼叫,免得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爱人所在的辽西地方去与他会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谣。伊州地在边疆区,是古时的伊吾国。又“辽西”即今奉天地方。

      【鉴赏2】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整日啼叫,因为它的叫声总是扰了我的好梦,害我不能在梦里到辽西与夫君相会。这首诗语言生动自然,成功之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之妙:诗句善于设悬念,起句引起读者的疑问,为何要“打起黄莺儿”呢?因为它总是啼叫;啼叫时又会怎么样呢?黄莺儿啼叫时会惊扰我的梦;黄莺儿是在白天啼叫的,为什么会惊扰你的梦呢?因为我对远方戍边的丈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觉以企求梦里与之相会。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自然流畅,结构浑然一体。在设置悬念的同时又为读者解开悬念,最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思想意蕴上,这首诗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戍边兵役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痛苦。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女子对爱人寤寐不泯的思念。[例]事后佳秀向那个学生学会了这首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从此,她一思念长征的肖望东,便轻轻地念着这首“闺怨”诗来。(欧阳球琳《将军家的童养媳》)

      二、用以形容驱赶鸟雀,以免啼叫影响睡眠。[例]春眠人总是倦慵不起,“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古代女子不得不用竹竿驱走乱啼的晨鸟,怨它们惊破了一觉好梦。(薛尔康《鸟儿,你早》)

      【全诗】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①诗题一作《伊州歌》。②打起:用竿棒驱赶。莫教:不让,不使。

      ③辽西: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题解】

      这首诗语言*易清新,蕴藏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它通篇词意联属,篇法圆紧。每句诗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一句扣一句,一气呵成。首句起笔突兀,引起“悬念”:为什么打鸟呢?次句点明原因,原来是“莫教枝上啼”。为什么不让黄莺啼叫呢?原因在于“啼时惊妾梦”。末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女主人公在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辽西,汉郡名,它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唐人喜欢以汉喻唐,所以常借用古地名。此诗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内容层层深入,感情步步深化,生动刻画了少妇复杂的内心活动。

      【赏析】

      这首诗的神妙处,就在于以层层倒叙手法,把闺中少妇那种思念征人借物发泄的憨态表露得淋漓尽致。其捕捉形象,新颖活泼,暗示感情含蓄蕴藉。诗句质朴自然,不啻脱口而出,意境天然浑成,可称唐人绝句精品。

      春晨,一位少妇,刚刚做上难得的好梦,飞越千里万里,与久别而又远在军中的丈夫相会。就在这关键时刻,窗外传来一连串莺啼,把少妇从美梦中惊醒。诗是用少妇对莺嗔怨的口吻写成的。

      一句先将梦醒后打鸟的情状表出,起得很突兀。就艺术效果而言,这种写法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悬念”,又符合气急、恼怒时语无次第的实际情况,口角逼肖。二句解释打鸟的原因——“莫教枝上啼”。春莺的歌喉原是美妙的,但少妇听来,却烦心死了。不准它在树枝上叫,这为什么呢?“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辽西”是唐代征东部队的驻地。由于少妇的丈夫从军在外,无由相会,这里点出“春怨”的题旨,“悬念”释然。枕上片时春梦,可以行尽千里,在梦中会见亲人,对少妇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梦境到底难续,既已惊梦,打鸟何益?但还是要打,这不但把少妇气恼而又单纯得*乎痴稚的情态活现纸上,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中常有的幽默情趣。

      在写作布局上,《春怨》采用倒叙手法,一浪追一浪,后句说明前句,篇法圆紧,语气蝉联,增添了全诗活泼的情趣。试想一下,要将篇法结构改作“离别——入梦——惊梦——打鸟”,即使内容完全一样,不免*板枯索,化神奇为*庸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诗中反映了思妇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

      诗的起句突兀:“打起黄莺儿”。黄莺是一种令人喜爱的鸟,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但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黄莺赶跑呢?这就形成了悬念。次句点明了“打起”的原因:“莫教枝上啼”。原来是她不愿让黄莺在枝头啼鸣,但是这一句还是没有解释事情的原委。黄莺的鸣啭是婉转浏亮、悦耳动听的,女主人干吗不让那美丽可爱的黄莺儿在春天的早晨歌唱呢?这就形成了新的悬念。这一联写的是假想的动作,是女主人的心理活动:想把黄莺赶跑。但我们好象可从中看到她被吵醒后,气急恼怒的神态。这种迁怒于物的方式,我们在唐人李端的《闺情》诗中亦可见到,“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诗歌第三句紧接着作了解释:“啼时惊妾梦”。原来是黄莺儿的叫声惊醒了她的美梦。黄莺啼晓,说明本是应该梦醒起床的时分了,但女主人为什么还要沉浸在梦境中呢?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梦呢?最后一句用画龙点睛的方式作了彻底的交代;“不得到辽西”。原来这个梦不是寻常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去会见那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梦。“辽西”指辽河西部一带。唐朝曾东征高丽,在那里驻扎了重兵。丈夫远戍辽西,音讯难通,思妇唯一的希望只是枕上的片刻春梦,在梦中与千里之外的亲人一叙衷曲。诗歌至此,才点出“春怨”题旨,令人恍然大悟。

      诗歌刻画的是思妇复杂的心理活动,诗人没有正面描绘思妇愁苦不已的`形象,也没有直接抒写思妇对生离死别之命运的怨恨,只是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写她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试想,现实生活把她与丈夫活活拆散,天涯遥遥,只有在梦中才可以打破这种空间的阻隔,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幸福。但偏偏这些许的愿望也不得实现,不知趣的黄莺又来把她闹醒,这岂不令人可恼生恨。诗表面上写思妇的这种单纯痴稚,怨怒黄莺,好象思妇与丈夫不能相会全是黄莺的过错。但实际上人们自然知道,思妇怨的真正对象应是拆散他们夫妇生活的战争,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这才是此诗意义的真正所在。

      诗贵含蓄。此诗题为“春怨”,诗中却无一怨字,而是通过“打起黄莺儿”的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一气呵成,意脉贯通,采用倒叙手法,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尽曲折之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那呆子骑着白色骏马,黄金羁马头,奔驰在辽东半岛。

      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

      月下西山,月光透过窗户偷窥,只见蜡烛燃尽,人还未入睡。

      落花乘春风飞入室内,也笑:怎么只有一个人!

      赏析

      此诗大意是写一个妇人思念在那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夜很深了,也无法入睡。“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月亮西落,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烧尽的蜡烛,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表现出妇人因思念丈夫,内心的忧愁苦闷。全诗对仗工整有趣。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春怨》

      作者: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解】:

      1、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韵译】:

    [阅读全文]...

2022-05-30 14:48:47
  • 描写春愁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春愁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春愁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相见欢两首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样*常滋味在心头。

      林花谢了春红,太急忙,无法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金风抽丰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天井。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着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楚:*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思悠悠,恨悠悠,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诗经励志名句

      草低:衰草繁茂。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心几多行人泪。

      东南望长安,不幸有数山。

      青山遮不住,终究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好词好句

      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寄愁心与明月,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夜愁曲

    [阅读全文]...

2022-07-13 05:36:01
  • 怨篇古诗词鉴赏

  • 怨篇古诗词鉴赏

      《怨篇》

      猗猗秋兰,植被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之远,我劳云何!

      「翻译」

      茂盛葱笼的秋兰,生长在高高的山巅上。淡电影的花儿,发出阵阵的幽香。尽管生长在幽深的山里,却依然这样美艳动人。离你这样遥远,我是多么的忧伤啊。

      「注释」

      (1)猗猗:美盛的样子。

      (2)被:被覆,遮盖。《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

      (3)中阿:丘陵之中,亦指山湾里。《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4)有馥:即馥馥,形容香气浓郁。

      (5)葩:秦人谓花曰葩。

      (6)厥:它,第三人称代词。

      (7)嘉:善,美。《周礼·大宗伯》:以嘉视亲万民。

      (8)之子:即“是子”,指兰。

      (9)劳:忧伤嗟叹。

      「赏析」

      《怨篇》是东汉诗人张衡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的前六句写秋兰所处的环境及其美善品质,结尾两句写诗人的感叹。诗中采用隐喻和对比的手法,以兰喻美善的人才,批判埋没人才的社会制度。《文心雕龙》评《怨篇》为“清典可味”。

      诗人张衡先说秋兰生于大山陵中,那是荒远之所在,但秋兰茂盛,生命力顽强,这是一种对比。接着诗人具体介绍秋兰的色香浓郁,色彩艳丽。诗人又写秋兰的品德:虽然生于幽远深山之中,它的美善却更加完备、充溢。这又是一种对比。结尾诗人发出感叹:这位人士居幽深之僻远,我忧深嗟叹又如之奈何?诗人篇末点题,用拟人化的称谓以物喻人,指明人才虽然美善,处于不用之位,我因而怨恨嗟叹。诗人怨叹的是社会制度,看到当时社会的缺陷:埋没人才。

      古琴曲有《猗兰操》,晚于张衡的蔡邕在其《琴操》一书中说:“《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谓然叹曰:‘夫兰者,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当然,《猗兰操》不见得是孔子所作,但其为古琴曲则是可信的。这说明以兰喻人才埋没,由来甚远。但最早把这个意思完整地写成一首诗的,却是张衡。

      从艺术上来说,诗人用的是隐喻和对比的.手法,本来“秋风兰蕙化为茅”,秋天草木凋谢,但诗人笔下的秋兰却“猗猗”(茂盛),虽处深山荒僻之处,却美善充溢。诗人虽极为赞赏,却无能为力。这三重对比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缺乏“唯才是举”的机制和活力。这是古代专制时代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病根。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加上隐喻手法,发人深思。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怨篇》“清典可味”。

      「诗人简介」

      张衡(78—139年),字*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17岁张衡画像[6]离家,后到长安、洛阳,就读于太学,通五经,贯六艺,精天文历算。张衡28岁任南阳鲍德主薄,34岁为郎中,升迁太史令,掌管天象观测,写成天文著作《灵宪》,创造浑天仪。汉顺帝统治早期,张衡复任太史令,132年(阳嘉元年)创造地动仪。59岁张衡离京任河间相,在职三年归,又被征为尚书,不久病逝。

      *总结张衡的主要成就在发明了于地动仪,开创了中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为纪念张衡在南阳建设有张衡博物馆。

      张衡为汉赋四大家之一,著有诗、赋、铭、七言凡32篇,其诗今存3首,四言诗《怨篇》、五言诗《同声歌》和七言诗《四愁诗》各一首。张衡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著有《张河间集》,《后汉书》有张衡传。

    [阅读全文]...

2022-03-25 04:46:20
  • 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

  • 乡愁,文学
  • 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精选85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愁的诗句古诗(精选85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武元衡《春兴》

      2、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4、云鸠拖雨过江皋。——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5、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秋瑾《九日感赋》

      6、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7、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8、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王建《渡辽水》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0、刚断肠、惹的离情苦。——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11、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沈约《咏湖中雁》

      12、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13、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1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5、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6、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7、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高适《别董大二首》

      18、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周邦彦《兰陵王·柳》

      19、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20、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谢朓《送江水曹还远馆》

      2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2、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殷尧藩《同州端午》

      23、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4、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25、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26、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27、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叶梦的《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28、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9、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30、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31、泪鸿怨角,空教人瘦。——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32、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33、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李益《从军北征》

      34、烽火*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35、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杜甫《江汉》

      36、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7、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38、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39、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乐·怀人》

      40、歌吹展江底,长铗不须弹。——王恽《水调歌头·送王子初之太原》

      41、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42、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43、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44、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45、*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6、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47、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48、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49、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阅读全文]...

2022-06-20 04:11:31
  • 《长门怨二首》古诗赏析

  • 《长门怨二首》古诗赏析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这两句是通过月光引出宫人的愁思,愁是月光引起,在此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是愁。月光照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而照在皇帝的南宫,却照见欢乐。乐者自乐,苦者自苦,多么不公*啊!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二字,后一句妙在“别作”二字,语意含蓄,耐人寻味。

      出自李白《长门怨二首》之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注

      长门殿:指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居住的长门宫。

      天回北斗:北斗七星。古人往往据初昏时斗柄所指方向以定季节《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此句谓时令已入秋。

      金屋:武帝幼时,其姑馆陶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问好否,帝笑对曰:“好,若得阿娇,当做金屋贮之。”

      参考译文

      北斗七星高挂在西楼,寂寞的金屋只有萤火流动。月光即使照到长门宫殿,恐怕在凄凉的深官后院,也只是会生出许多哀愁。

      赏析

      《长门怨二首》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宫中之人的愁怨情思: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景的月夜深宫图,以阴森冷寂境界暗示居住其中的人的处境之苦与愁思之深。

      诗的前两句“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唐人用《长门怨》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往往有相似之处。沈佺期的《长门怨》有“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句,张修之的《长门怨》有“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句,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比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力之强。两句中,上句着一“挂”字,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点出题意,巧妙地通过月光引出愁思。沈佺期、张修之的《长门怨》也写到月光和长门宫殿。沈佺期的诗写“月皎风泠泠,长门次掖庭”,张修之的诗写“长门落景尽,洞房秋月明”,写得都比较*实板直,也不如李白的这两句诗的高妙和深沉委婉。原本是宫人见月生愁,或是月光照到愁人,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前一句妙在“欲到”两字,似乎月光自由运行天上,有意到此作愁;如果说“照到”或“已到”,就成了寻常语言,变得索然无味了。后一句妙在“别作”两字,其中含意,耐人寻思。它的言外之意是:深宫之中,愁深似海,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等的世界,乐者自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一首《长门怨》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门,“别作”愁苦。

      从整首诗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横斜为远景、以空屋流萤为*景的月夜深宫图。境界是这样的阴森冷寂,读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经可想而知了。

    [阅读全文]...

2022-03-20 21:34:06
  • 和乡愁有关的古诗句

  • 乡愁
  • 和乡愁有关的古诗句

      导语:古往今来的人文情感受中,乡愁,乡情,也许是华夏子孙最具人文魅力、最有人情味的感情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和乡愁有关的'古诗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4、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5、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6、*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7、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8、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9、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姚合《庄居野行》

      10、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11、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12、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3、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辛弃疾《上西*·送杜叔高》

      14、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5、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16、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17、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山堂用东坡韵》

      18、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9、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20、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21、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2、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23、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24、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25、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26、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27、客舍似家家似寄。——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28、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9、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戎昱《桂州腊夜》

      30、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何逊《边城思》

      31、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32、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33、别后书辞,别时针线。——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34、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5、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36、背庭缘恐花羞坠。——吴文英《虞美人·秋感》

      37、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后送人北归》

      38、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9、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王建《海人谣》

      40、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4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2、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43、诗酒社,水云乡。——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44、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45、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46、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47、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48、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9、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阅读全文]...

2022-05-25 19:49:44
  • 关于愁恨悲欢古诗

  • 关于愁恨悲欢古诗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阅读全文]...

2022-07-06 12:34:57
当前热门
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 句子
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 语录
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 说说
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 名言
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 诗词
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 祝福
用花描写愁怨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