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的古诗

关于诗经周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诗经周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诗经周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诗经周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4) 说说(30) 名言(13) 诗词(2k+) 祝福(6) 心语(6k+)

  • 诗经《周南·芣苢》赏析

  • 诗经,文学
  • 诗经《周南·芣苢》赏析

      《周南·芣苢》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诗经《周南·芣苢》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南·芣苢》出自《诗经·国风·周南》。《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周南·芣苢》 -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 - 今译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周南·芣苢》 - 注释

      ①芣苢(fuyi):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③有:采得。④掇(duo):拾取。⑤捋(luo):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⑥袺(jie):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⑦襭(xie):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芣苢,车前科中的车前。陆玑曰其叶可鬻作茹。苏颂说它“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五月五日采,阴干。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实”,“然今人不复有啖者,其子入药最多”。毛传:“薄,辞也。采,取也。”“有,藏之也。”毛传:“掇,拾也。捋,取也。”朱熹曰:“袺,以衣貯之而执其衽也。襭,以衣貯之而极其衽于带间也。”

      《周南·芣苢》 - 作品鉴赏

      “芣苢”(否以)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左舟右上中佳下又)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问题倒是:当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哪里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又据朝*的朋友告诉笔者,在他们那里,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包括*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阅读全文]...

2022-03-23 22:36:17
  • 诗经周南关雎古诗(关雎诗经周南原文及翻译)

  • 诗经
  • 图/来源网络

    国学经典诵读

    原文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⑴,在河之洲⑵。窈窕淑女⑶,君子好逑⑷。

    参差荇菜⑸,左右流之⑹。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⑻。悠哉悠哉⑼,辗转反侧⑽。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⒀。

    词句注释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壹号行者 书于2021-11-18

    本文编辑整理:壹号行者

    在此向涉及以上网络图文和背景音乐的权利人表示感谢!

    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分享等互动,是我前进的动力!

    [阅读全文]...

2022-06-22 02:27:18
  •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 诗经
  • 诗经周南桃夭赏析

      《桃夭》三章,章四句。是一首贺婚诗,看看下面的诗经周南桃夭赏析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品赏析:

      译文: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桃夭》三章,章四句。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关于它的大义,《诗序》曰:“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孔颖达解释道:“后妃内修其化,赞助君子,致使天下有礼,婚娶不失其时,故曰‘致也’。由后妃不妒忌,则令天下男女以正,年不过限,婚姻以时。行不逾月,故令周南之国皆无鳏独之民焉,皆后妃之所致也。此虽文王化使之然,亦由后妃内贤之致。”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亦咏新婚诗。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如后世催妆坐宴等词。特《关雎》从男求女一面说,此从女归男一面说,互相掩映,同为美俗。”我觉得诗序中的教化味道太浓了,只一个“婚姻以时”解得合情合理。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孔疏曰:“夭夭,言桃之少;灼灼,言华之盛。桃或少而不华,或华而不少,此诗夭夭灼灼并言之,则是少而有华者。故辨之言桃有华之盛者,由桃少故华盛,比喻此女少而色盛也。”这里用桃花来比兴,显然不仅仅是一种外形上的相似,春天桃花盛开,又是男女青年结婚的`极好季节。《易林》曰:“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宋朱熹《诗集传》曰:“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因为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过此就算不及时了。《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毛诗正义》曰:“礼虽不备,相奔不禁。即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是也。”又曰:“言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虽未备,年期既满,则不待礼会而行之,所以繁育民人也。”结合到本诗中所表现的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而传说婚嫁年龄于此不著,认为不大可能是男三十,女二十。孔疏曰:“《摽有梅》卒章传曰: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不待礼会而行之,谓期尽之法。则‘男女以正’谓男未三十女未二十也。此三章皆言女得以年盛时行,则女自十五至十九也。女年既盛,则男亦盛矣,自二十至二十九也。”

      毛传云:“蕡,实貌。非但有华色,又有妇德。”又云:“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体至盛也。”这是对新娘的各个方面的赞美,主要还是突出了女子作为社会单位的夫妇组合的教化和功利的作用。“之子于归”一句,毛传曰:“之子,嫁子也。于,往也。”《说文》曰:“子,人以为称。”《尔雅·释训》:“之子也,是子也。”子,古代称男子,亦可称女子。《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郑笺云:“之子,是子也。御,迎也。之子其往嫁也,家人送之,良人迎之。车皆百乘,象有百官之盛。”

      “宜其家室”等句,郑笺云:“宜者,谓男女年时俱当。”《说文》:“宜,所安也。”《小雅·常棣》:“宜尔室家,乐尔妻孥。”《齐诗》:“古者谓子孙曰孥。此诗言和室家之道,自*者始。”郑笺云:“族人和则得保乐其家中大小。”所谓的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夫妇。《左传桓公八年》:“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朱熹《诗集传》:“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王先谦《集疏》:“《孟子》:‘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上指其夫,故专言家,下论夫妇之道,故兼言室家。”其实,除开具体的细节上的区别,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很好解的,正是对于女子未来的家庭生活的美满祝福。

    [阅读全文]...

2022-04-07 10:32:00
  •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 诗经
  •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欣赏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感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感情的追逐。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逐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述,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逐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述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述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方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感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尚。文学作品描述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尚的描述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尚描述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拓展:《关雎》教案

      一、 写作背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注音

      雎(jū) 鸠(jiū) 窈(yǎo) 窕(tiǎo) 好(hǎo)逑(qiú) 荇(xìng) 寤(wù) 寐(mèi) 芼(mào)

      三、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ū)鸠(jīu):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ù)::睡醒。寐(mè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

      ⑿毛:拔取。

      四、词类活用

      左右流之 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

      钟鼓乐之 名词用作动词,敲钟打鼓。

      钟鼓乐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琴瑟友之 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友好、亲*。

      琴瑟友之 名词做状语,像琴瑟一样和谐。

      五、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六、诗歌赏析

      1、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孔子评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描述自己看到了哪些画面?

      雎鸠和鸣图、少女采荇图、长夜难眠图、尽情狂欢图

    [阅读全文]...

2022-04-28 04:48:21
  • 诗经:终南

  • 诗经
  •   《诗经: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注释:

      1、终南: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

      2、条:山楸。

      3、梅:楠木。

      4、渥:涂,搽。

      5、丹:赭石,一种红色颜料。

      6、黻:音服,黑色与青色花纹。

      7、将将:佩玉撞击之声。

      译文:

      终南山上有什么?

      有坚硬的山楸和艳丽的野梅。

      远方的客人来到这儿停下脚步,

      他穿着锦缎的衣服狐皮裘。

      渍丹般赤红的面庞细润光泽,

      真是一个有道有德的正人君子!

      终南山上有什么?

      有陡峭的峰峦和宽阔的山顶。

      远方的客人来到这儿停下脚步,

      他穿着漂亮的礼服绣花裳。

      身上佩戴的美玉呀“锵锵”作响,

      虽是高寿之人但不忘寻求童趣!

      赏析:

      《终南》传统解释劝戒秦襄公。不过,中描写的君子的确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位贵族,有人考“锦衣狐裘”是国君之服。因此,《诗序》细戒襄公的说法,确有一定的启发。只不过可以理解为,借助外貌,服饰的描写,赞美君子的品德,表达一种永远难以忘怀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7-01 14:57:41
  • 诗经里的风古诗71句

  • 诗经,经典
  •   诗经风篇诗句解释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这(了解我的)人是谁?

      7.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诗经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9.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1.死生契阔(qìkuò),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1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4.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15.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译: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

      1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7.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18.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译:不是认为荑美丽,因是美人的赠贻。

      1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2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阅读全文]...

2022-05-22 19:16:42
  • 《诗经·关雎》古诗赏析

  • 诗经,古诗文
  • 《诗经·关雎》古诗赏析

      《周南·关雎》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诗经·关雎》古诗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雎(jū):篇名,《诗经》每篇都用第一句里的几个字(一般是两个字)作为篇名。

      关关:鸟互相应和的鸣叫一声。

      雎鸠:鸟名,又名鱼鹰,雌雄有固定的配偶。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美丽纯洁的女子。窈窕,美好的样子。淑,善良的,品德好的姑娘。

      君子好逑:能给君子做好妻子。君子,周代对奴隶主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好逑(qiú),理想的配偶。逑,通“仇”,匹,这里指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淡水湖泊中,夏秋季开鲜黄|色的花,根茎可食用。

      流:指顺水势采摘。

      寤寐:醒来和睡去,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寤,睡醒。寐,睡着。

      思服:思念、牵挂。

      悠:长,指思念绵绵不断。

      辗转反侧:身体翻来覆去,不能入睡。辗转,转动。

      琴瑟友之:弹着琴瑟和他亲爱地在一起。琴瑟,两种乐器。

      芼:选择,采摘。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乐:使……快乐。

      【翻译】

      在那河中的小岛上,一对对雎鸠在欢乐和谐地歌唱着。美丽善良的姑娘,那是小伙子理想的择偶对象。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顺着流水左右采摘得正忙。美丽善良的姑娘,无论白天黑夜,小伙子都把它想。追求她追不上啊,日夜都萦绕在心头上。忧思长长夜漫漫,翻来复去不能忘。

      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手左右采摘忙。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弹着琴瑟向她表示爱慕之情。河水中那长长短短的鲜一嫩的荇菜,两边仔细挑选采摘。美丽善良的姑娘,小伙子敲钟击鼓让她心欢畅。

      【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三百零五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这首诗选自“国风”之“周南”,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写一位男子对一位姑娘的思慕,以及他追求美满婚姻的愿望。“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取诗中第一句的一、三两个字合成篇名。

      作品可分为三章,前四句为一章,五至十二句为一章,十三至二十句为一章。

      第一章:开篇以雎鸠和鸣起兴,喻男一女相悦,是完美的一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小河,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鸣唱,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一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这一章的妙处就在于运用舒缓、*和、形象的'语言,以轻快甜美的笔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打开了爱情故事的开端;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起,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并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领全篇,形成了全篇的基调。

      第二章:写男子思念女子之情。

      “参差荇菜”是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小洲上生长荇菜即景生情。姑娘的“窈窕”搅乱了小伙子*静的心,使小伙子决意要追求她,可是那姑娘的态度又不确定,这弄得小伙子日思夜想,牵肠挂肚,难以成眠。体现在诗中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述的是小伙子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深切的相思之情。这是爱情故事的发展。

      第三章:写男子求得女子之后的亲爱欢乐情景。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承接“寤寐求之”,是“寤寐求之”的理想结果,描述的是追求既得之后的情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古乐之”中的“友”和“乐”,用字颇有分寸,各有轻重,深浅不同,既写出了小伙子心中的快兴满意,又不涉于侈一靡一,正所谓“乐而不婬”。这一章是全篇精髓之所在。写出了生动逼真的欢一愉快乐的形象。

      纵观全篇,作品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兴”,即“兴起”,也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作品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二、这首诗还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美。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以修饰动作的,如“辗转反侧”;用以摹拟形象的,如“窈窕淑女”;用以描写景物的,如“参差荇菜”,活泼逼真,声情并茂,体现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三、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写法分析部分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有删改)

    [阅读全文]...

2022-03-26 00:29:49
  • 诗经:南有嘉鱼

  • 诗经
  •   《诗经:南有嘉鱼》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注释:

      1、烝:众多。罩罩:义同“掉掉”,游鱼摇尾貌。

      2、式:语助词。燕:同“宴”。

      3、汕汕:《说文解字》:“鱼游水貌。”

      4、衎:快乐。

      5、樛:树木向下弯曲。

      6、瓠:葫芦。累:缠绕。

      7、绥:安。

      8、鵻: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

      9、思:句尾助词,下同。

      10、又:通“侑”,劝酒。

      译文:

      南国鱼儿美,群游把尾摇。

      君子有好酒,宴饮佳宾乐陶陶。

      南国鱼儿美,群游随水流。

      君子有好酒,宴饮佳宾乐悠悠。

      南国树弯弯,葫芦藤蔓紧相缠。

      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乐*安。

      鹁鸠飞翩翩,群飞来这边。

      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频相劝。

      赏析:

      此的主旨,毛诗、齐诗都认为是宴饮诗兼有求贤之意,《毛诗序》云:“《南有嘉鱼》,乐与贤也,大*之君子至诚,乐与贤者共之也。”也有人觉得还含有讽谏之意。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鱼丽》略同,正如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专言肴酒之美,此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汕汕”,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画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佳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画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此外,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应与《鱼丽》、《南山有台》二诗结合起来。这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先歌《鱼丽》,赞佳肴之丰盛;次歌《南有嘉鱼》,叙宾主绸缪之情;最后歌《南山有台》,极尽祝颂之能事,敬祝宾客万寿无疆,子孙福泽延绵。

    [阅读全文]...

2022-04-06 15:52:23
  • 关于古诗经典名句

  • 经典
  • 关于古诗经典名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经典名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27、不去*,鲁难未已。 (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阅读全文]...

2022-02-21 02:34:06
  • 古诗经典传承

  • 经典,传承
  • 古诗经典传承

      上李邕

      唐代: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长歌行

      唐代:李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对酒行

      唐代:李白

      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

      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同学一首别子固

      宋代: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当时错

      清代: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阅读全文]...

2022-04-15 21:27:20
当前热门
诗经周南的古诗 - 句子
诗经周南的古诗 - 语录
诗经周南的古诗 - 说说
诗经周南的古诗 - 名言
诗经周南的古诗 - 诗词
诗经周南的古诗 - 祝福
诗经周南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