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关于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22) 说说(64) 名言(8) 诗词(1k+) 祝福(39) 心语(1k+)

  • 春节内容的古诗

  • 春节
  • 春节内容的古诗

      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内容的古诗(精选41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元日观潮》

      唐.厉元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3、《元旦试笔》

      明.陈宏章

      天上风云庆会朝,庙漠争遣茅草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好有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4、《田园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惟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

      唐代.韦应

      一从守兹郡,两鬓生素发;

      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

      淮滨益时候,了似中秋月;

      川谷风景温,城池草木发。

      高斋属多暇,惆怅临芳物;

      日月昧还期,念君何时歇。

      6、《岁旦》

      宋.宋伯仁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校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壤;

      柏酒何劳劝,心*寿自长。

      7、《拜年》

      文徵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贺新年

      烟雨寻春迹,大地纳灵气,

      百花相争艳,盛世看今时!

      9、《迎春歌》

      袁宏道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阅读全文]...

2021-12-22 20:17:06
  • 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文学,优美
  • 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段落是文章中最基本的单位,内容上它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段落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角度一:段落位置思考

      (一)开篇段

      1.开篇点题

      2.统领全文

      3.交代:人、起因、结果

      4.交代背景(环境)

      5.引出下文

      6.设置悬念

      7.做铺垫

      8.埋设伏笔

      9.奠定感情基调

      10.渲染气氛 营造氛围

      11.激发阅读兴趣

      (二)中间段

      1.承上启下(过渡)

      2.交代:人、事、因、经过、结果

      3.交代背景(环境)

      4.设置悬念

      5.做铺垫

      6.埋设伏笔

      7.对比/衬托/烘托

      8.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9.揭示中心

      10.烘托人物心情

      11.照应

      (三)结尾段

      1.总结全文

      2.点明中心

      3.深化主题

      4.升华情感

      5.引发思考、引人深思

      6.照应前文或题目

      7.首尾呼应

      角度二:从阅读理解四个方面来解答

      (一)内容

      1.统领全文

      2.总结全文

      3.渲染气氛

      4.营造氛围

      5.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结构

      1.承上启下(过渡)

      2.承接上文

      3.引出下文

      4.照应前文/题目

      5前呼后应

      6.点名具体内容

      (三)表达

      1.设置悬念

    [阅读全文]...

2022-04-11 13:35:55
  • 元宵内容古诗

  • 元宵
  • 元宵内容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内容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斤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缝,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也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阅读全文]...

2022-04-14 16:35:28
  • 读书小报的内容古诗

  • 读书
  • 读书小报的内容古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一句关于读书的古诗,除此以外大家还积累了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读书小报的内容古诗,欢迎大家参考学*哦!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____孟郊《劝学》

      18、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19、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____陆游《读书》

      2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____王禹偁《清明》

      2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2、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____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2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24、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____欧阳修《画地学书》

      25、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____于谦《观书》

      26、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27、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28、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____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29、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____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____黄庭坚《送王郎》

      31、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____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32、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____刘昚虚《阙题》

      3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____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34、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____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3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阅读全文]...

2021-12-12 22:40:14
  • 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 管理
  • 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物流仓储管理以新型流通方式为代表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迅速,加之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现代物流产业。在原材料、设备、劳动力、成本的压缩空间趋于零后,对成本的控制将转为物流领域,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仓库的选址与建筑

      例如,仓库的选址原则,仓库建筑面积的确定,库内运输道路与作业的布置等。

      2、仓库机械作业的选择与配置

      例如,如何根据仓库作业特点和所储存货物种类以及其物理、化学特性,选择机械装备以及应配备的数量,如何对这些机械进行管理等。

      3、仓库的业务管理

      例如,如何组织货物入库前的验收,如何存放入库货物,如何对在库货物进行保管养护,发放出库等;

      4、仓库的库存管理

      例如,如何根据企业生产的需求状况和销售状况,储存合理数量的货物,即不因为储存过少引起生产或销售中断造成的损失,又不因为储存过多占用过多的流动资金等;

      5、仓库的组织管理

      如 ,货源的组织,仓储计划,仓储业务,货物包装,货物养护,仓储成本核算,仓储经济效益分析,仓储货物的保税类型,保税制度和政策,保税货物的海关监管,申请保税仓库的一般程序等;

      6、仓库的信息技术

      如,仓库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等问题。

      此外,仓储业务考核、新技术新方法在仓库管理中的运用、仓库安全与消防等,都是仓储管理所涉及内容。

      1、物品储存:

      存储是指在特定的场所,将物品收存并进行妥善的保管,确保被储存的物品不受损害。存储是仓储的最基本任务,是仓储产生的根本原因。

      2、流通调控:

      由于流通中的需要,决定了商品是储存还是流通,这就是仓库的“蓄水池”功能,当交易不利时,将商品储存,等待有利的交易时机。流通控制的任务就是对货物储存还是流通作出安排,确定储存的时机,计划存放的时间,当然还包括储存地点的选择。

      3、数量管理:

      仓储的数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存货人交付保管的仓储物的数量和提取仓储物的数量必须一致;另一方面保管人可按存货人的要求分批收货和分批出货;对储存的货物进行数量的控制,配合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向存货人提供存货数量的信息服务,以便客户控制存货。

      4、质量管理:

      根据收货时的仓储物的质量交还仓储物是保管人的基本义务,为了保证仓储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保管人需要采取一些先进的技术、合理的保管措施妥善地保管仓储物。

      5、交易中介:

      仓储经营人利用大量存放在仓库的有形资产,开展现货交易,有利于加速仓储物的周转和吸引仓储。不仅会给仓储经营人带来收益,还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社会资金周转,减少资金沉淀。交易功能的开发是仓储经营发展的重要方向。

      6、流通加工:

      加工本来是生产的环节,但是随着满足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变化快的产品生产的发展,又为了严格控制物流成本的需要,生产企业将产品的定型、分装、组装、包装等工序留到最接*销售的仓储环节进行,似的仓储成为流通加工的重要环节。

      7、配送:

      设置在生产和消费集中地区附*的从事生产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仓储,根据生产的进度和销售的需要由仓库不间断地、小批量地将仓储物送到生产线和零售商店或收货人手中。仓储配送业务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企业降低存货,减少固定资金投入实现准时制生产减少存货,降低流动资金使用量,而且能够保证销售。

      8、配载:

      对于大多数运输转换仓储都具有配载的任务。货物在仓库集中集货,按照运输的方向进行分类仓储,当运输工具到达时出库装运。而在配送中心就是在不断地对运输车辆进行配载,确保配送的及时进行和运输工具的充分利用。

    [阅读全文]...

2022-07-26 03:48:38
  • 古诗元日的中心内容

  • 古诗元日的中心内容

      元日这首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诗元日的中心内容: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这首诗《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作为政治家与诗人,王安石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元日》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意思就是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3-29 04:52:00
  • 古诗清明相关内容

  • 清明,写作
  • 古诗清明相关内容

      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古诗清明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览和收藏!

      清明

      【作者】杜牧【朝代】唐

      译文对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继承的地方吧!

    [阅读全文]...

2021-12-04 18:48:58
  • 春联内容及寓意

  • 春联,生活
  • 春联内容及寓意

      春联内容及寓意,春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联起源于明代,是古时的桃符逐渐演化而来的,而桃符是用来避邪的,是给人带来好运的,以下了解春联内容及寓意。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它被贴在门上,右面的叫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韵,左面的是下联,最后一个字是*韵

      春节对联及意思

      百尺竿头重跨千里马,十亿人民更上一层楼。

      五讲四美新风遍华夏,万紫千红美景展神州。

      五彩纷呈艺苑春光好,百花齐放文坛景色新。

      百花争艳祖国春光好,万马奔腾改革事业兴。

      有国才有家国家至上,兴家先兴国家国攸关。

      香海飘香人民千载乐,港人治港祖国万年春。

      龙去雄风在江山不老,蛇来灵气生岁月常新。

      云霞蔚彩新年添福寿,山水韶光秀色满乾坤。

      喜气闹新年千家报喜,春风暖蛇岁万户迎春。

      竹林枝叶滴翠春增色,梅岭花蕊凝香雪添姿。

      心连*盼芳春永驻,情系三通期皓月长圆。

      两眼静观世界风云变,巧手绘就祖国*安图。

      低水*小康困于昨日,高质量生活笑在明天。

      鸣炮迎春春光盈大地,书联贺喜喜气满神州。

      十亿神州共驰千里马,四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泽雨润神州年丰国富,东风荣大地世盛民康。

      喜迎美好未来天地宽,乐创幸福生活日月新。

      战鼓催春声声震霄汉,东风化雨点点润人心。

      鼠去牛来一元欣复始,春明日丽万象喜更新。

      言行并重兴中华伟业,法德兼施树社会新风。

      继往开来开创新局面,与时俱进俱兴大发展。

      自力更生创千秋大业,励精图治开万代宏基。

      斩棘披荆党是先锋队,移山倒海团为后备军。

      雨顺风调千山生锦绣,人和政肃四海舞虹霓。

      英雄儿女常存英雄志,锦绣河山再展锦绣图。

      眼看河山已腾龙气象,胸怀世界要振马精神。

      物阜民丰祖国年年好,日新月异家乡处处新。

      人欢马跃开创新局面,燕舞莺歌喜庆夏收年。

      喜气盈门政惠千家福,华光满目民欢万代春。

      为人民服务一言九鼎,盼祖国统一九州一心。

      七十老夫圆富足美梦,千年古国得安居太*。

      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迎新春处处春风拂面,祝喜酒家家喜气盈庭。

      喜上新楼看羊春前景,乐开彩电听马岁回音。

      特色中兴普天开景运,宏猷大展遍地发生机。

      与时俱进开世纪伟业,和党同行展小康宏图。

      雄师奋战创千秋业绩,俊彦挥毫谱一代风流。

      下磨杵功夫终酬壮志,学取经本领大显神威。

      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百花开大地春满人间。

      桃李迎春北国江山丽,龟蛇献瑞南疆岁月新。

      万象更新成城集众志,千帆竞发破浪乘东风。

      阳光照河山河山添色,春雨洒大地大地生辉。

      喜九州春色百花娇艳,绘四化蓝图万马奔腾。

      雨顺风调中华铺锦绣,人勤春早大地沐祥光。

      泽雨润神州山欢水笑,东风荣大地物阜民康。

      刚过龙年走上康庄道,新逢蛇岁迎来改革潮。

      佳节舞龙蛇千家致富,东风荣草木万户迎春。

    [阅读全文]...

2022-06-01 10:41:33
  •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内容

  • 从军行王昌龄古诗内容

      古从军行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军行王昌龄古诗内容,欢迎阅览。

      【作品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话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作品赏析】

      古从军行七首系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作者简介】

      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诗人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赏析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阅读全文]...

2022-06-13 12:47:48
  • 蝉这个古诗的主要内容113句

  • 经典
  •   一、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二、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三、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阅读全文]...

2021-12-14 15:04:15
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 句子
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 语录
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 说说
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 名言
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 诗词
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 祝福
古诗尾联在内容上的作用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