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关于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61) 说说(125) 名言(142) 诗词(9k+) 祝福(62) 心语(2)

  • 我国古代铁器的社会地位及用途

  • 语文
  • 我国古代铁器的社会地位及用途

      一般也包括原始公社制时代。因历史发展的不*衡性,在世界范围内无统一之时限。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波斯等,约当公元前三十世纪到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各国情形不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国古代铁器的社会地位及用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晚期的铁器

      我国的铁器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6、7世纪,即春秋晚期。在*,生铁和块炼铁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使*古代的冶铁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楚国是我国最早冶炼铁矿和使用铁器的地方,而迄今的考古发现证实,长沙地区又是楚国较早出现铁器冶铸业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发现确属春秋晚期的铁器共有9件,都出士在楚境,其中最早的铁凹口锄、最早的钢剑和最早的铸铁件都出土于长沙。铁凹口形锄1951年出土在长沙识字岭314号春秋晚期楚墓填土中。钢剑以及铁鼎1976年出土在长沙杨家山65号春秋晚期墓葬中。长沙窑岭15号春秋晚期墓也有铁鼎出土。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钢剑和铁铸件。早期铁器时代给*带来了巨变。楚国对手工业十分重视,表现在:经营管理上,建立起包括大工尹、尹(如玉尹、织尹、冶尹,即管理不同行业的专官)、令、丞等在内的工官制度,对手工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设立了各种官府工场,如湖北江陵县城,就是楚国官府造船中心。作为南楚重镇的长沙,随着楚人的开拓,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以铁器冶铸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工艺水*足以与中原地区并驾齐驱,处于领先于世的地位。

      战国时期的铁器

      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及,随之而来的是耕地和灌溉面积扩大,农耕技术提高,手工业兴盛,金属铸币大量发行。此时的楚国冶铁业更趋发达,据统计,截至1984年为止,长沙共发掘战国楚墓*2000座,有186座出土了铁器,共30种240件,其中铁工具124件,铁兵器68件,日常用具及其他器物48件。很久以来,一般认为块炼掺碳钢最初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杨家山65号墓钢剑的出土,把碳钢出现的时间上推到了春秋晚期,一下提前了二三百年。经金相检验,这把剑含0。5%的中碳钢,中部由7―9层反复锻打而成,可能还经过了高温退火处理。而与此同时出土的铁鼎,是用生铁铸造而成的,金相的检验为莱氏体白口铁组织。这种铸铁件的发现也使我国铸铁发明的时间大大提前,比欧洲使用铸铁的时间要早2100多年。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冶金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而且也表明至少在春秋晚期,长沙地区已经使用铁器,并在铸造方面达到了很高水*。

      战国早期以后,长沙的铸铁业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第一,铁器已开始运用于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长沙战国墓出土的大批铁器,已有相当数量的生产工具,主要有锄、斧、锛、夯锤、削、刀、鱼钩等。此外,还有不少兵器和日常用具。这就证明在战国时代长沙地区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铁器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第二,韧性铸铁的出现。韧性铸铁是将白口铁经退火处理,使其中的碳转化为石墨,而基体转化为钢组织,改变了白口铁易脆的弱点,且比钢易于铸造。长沙左家塘44号和砂子塘5号战国楚墓就出土了韧性铸铁的铁口锄。这种凹口铁地区普及铁器的技术基础从此奠定下来。当建立起*历史上空前统一的秦帝国后,铁器在秦汉时期进一步推广,到东汉最终代替了青铜器。

      铁器的分类

      在古玩或工艺品中,铁器主要有武器、生产工具、礼器、雕塑、装饰品、器皿等。

      铁制农具

      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当时,最早生产和使用铁制农具的是齐国。据《国语?齐语》记载,春秋中期齐国官员管仲曾向齐桓公建议:“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闵(锄)、夷(锄类的农具)、斤(斧头)、(大锄),试诸壤土。”意思是用青铜(即“美金”)铸造剑戟等武器,试在狗、马身上;用铁(即“恶金”)铸造闵、夷、斤、等农具,试来耕种土地。这是我国关于使用铁制农具最早的文字记载。随着冶铁业的发展,铁制农具的使用逐渐得到推广。《管子?海王篇》说,春秋晚期,齐国“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可见那时铁制农具在齐国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使用了。

      我国在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这从*代的考古发现中也可以得到证实。例如,湖南常德德山的楚国墓,长沙的楚墓和山西侯马北西庄等遗址出土的多种铁器,都是春秋晚期的遗物,其中就有铁槟、铁裴、铁铧等农具。

      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农具已在各诸侯国得到普遍使用;秦汉时期,农具已经完全铁器化。铁制农具比以前的木耒、石耜、骨耜等原始农具生产效率要高得多。铁制农具的使用,对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铁制兵器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含铁兵器是商代的陨铁刃铜钺。古代铁制兵器的产生始于春秋末年,其普遍使用在战国时期;至西汉,兵器几乎都是铁制品;而铁兵器代替青铜兵器占领战争舞台则是在东汉时期。我国古代的制铁技术到西汉时期已趋成熟,以后各代只是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和完善。

      一、*古代冶铁技术的发生和发展

      *曾经指出铁器的使用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认为“铁已经为人类服务,这是在历史上起了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当中最后者(直到马铃薯的出现为止)和最重要者”。*在这里是以古典时期的希腊、罗马为典型来说明铁器和上述两个国家奴隶制产生的关系。郭沫若在我国古史分期的研究中也同意“在古代,铁的出现和使用是值得特别重视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当然,如果不结合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单纯以铁的使用作为社会分期的唯一标志是片面的。在世界古代史上,基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出现的阶级社会一般都进入金属使用时代。但青铜或铁的出现与使用,同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元前第三千至第二千纪的“青铜时代”,古埃及早已是奴隶制社会,而在第一千纪上半期埃及人使用铁器以后,它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公元前五至四世纪时处在铁器时代的希腊社会,却是典型的奴隶制经济形态。

      春秋战国时代,从铁的被发现到冶铁业的兴起,确实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发展。而铁器制造技术的所以能迅速提高,是由于有长期积累下来的青铜冶炼技术作为基础。

      *铁的应用始于何时?从文献方面来追溯,铁字似最早见于《诗经·秦风·骃藏》中一句“驷驖孔阜”。孔颖达《正义》“驖”字又径写作“鐡”。这首大约作于公元前八世纪七十年代的诗,把黑色的马称作“驖”,想必是这种黑色金属在当时秦地已是常见的'物品。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齐灵公时的古器“齐侯锺”,根据这点,再结合先秦古籍关于齐国的记载来看,齐国铁的使用大概可上推到公元前七世纪前期的齐框公时代。《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梦,试诸壤土。”这两种不同的金属,前者当指青铜,后者应是指铁。以上还只是根据文字来推测。

      从冶铁技术来推断,铁的最初出现似乎还在春秋以前。公元前513年(鲁昭公29年〉晋国的赵鞅,荀寅带领军队在汝水旁边筑城,“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能够用枯大的铸型来铸造有铭文的大铁鼎,说明冶铁术已达到铸铁阶段。世界上早期的冶铁术叫做“块炼法”。这种早期冶铁法,由于冶铁炉子小,鼓风设备差,温度不高,铁矿石不可能熔化成液体,出炉时是海绵状态的熟铁块。从“块炼”到“鼓铸”是需要一个颇长的历史过程的。

      从考古发掘来看,春秋时代的遗存仅出土一柄铁剑。这是1957年在河南陕县后川春秋晚期基葬出土的。战国早期的铁器出土的数量还很少。但是,根据战国中期的冶铁遗址的规模及出土铁器的种类和制作技术,也可以推断实际使用铁器的时间至少在春秋时代。

      总之,从文献和考古材料看,把*始用铁器时代定在春秋初期是比较合适的。

      目前关于铁的最初出现,在学术界中还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在西周初期已发明了锻铁制的工具和兵器。根据:

      1、周的祖先公刘在豳建国时,曾经“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2、周成王时鲁国国君伯禽讨伐淮夷、徐戎,誓师说:“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认为这里两个锻字指的是锻炼铁器。周人之用铁器,由于所处的周原和丰,附*都有铁矿,却缺少铜矿特别是锡矿。

      限于地理条件,周人的青铜铸造业在早期没有得到发展,而采铁锻制却产生了。日本学者也有根据二、三件古铜器附属的铁的部分来推断西周已开始用铁。这些说法只能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参考,论据还不够充分,而把铁器使用的开始定于春秋是较为妥当的。

      关于我国古代铁的使用,还有起源地区的问题。有认为*冶铁术最早由东夷、巴蜀发明。二十多年前,有人曾根据古代传说,论证我国古代铁兵器先流行于东南地区的吴、越、楚。还有人认为“这个意见是可以成立的。”

      这一些争论不是毫无意义的。例如,主张铁器开始于西周的学者,就认为西周的农具——铁缚等都是铁制的,并且对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力以至对西周社会性质的看法都有了不同的估计。又如,对铁器起源地区的研究,也涉及古代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文化、经济的发展及其交流的不同估计,这些说法都值得作进一步的考察。

      二、铁农具的普遍应用

      如果说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还不普遍,那末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以后,战国中、晚期的铁农具或铁器大量出土。出土地点有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四川等八个省的二十处以上的地方。辉县的魏墓、长沙的楚墓和兴隆的燕国遗址发现的铁农具或铸遣农具的铁范都在几十件以上,其中辉县固围村的五座魏墓就出土了犁钟、镬、插、锄、镰等农具五十八件。从考古材料来看,到战国中期以后,铁农具在当时各个地区的使用相当普遍。

      《孟子·滕文公》:“许子(许行)以釜甑爨,以铁耕乎?”用饭锅来和铁农具相比拟,就足以说明铁具的普遍。

      强大的齐国,据《管子·海王篇》记载,它的铁官掌管下的冶铁业,农业生产用的来、耜、座(即铺-铲类),手工具的斤、锯、凿,和女红用的钺、刀。同书《轻重篇》所举的铁制农具和其他工具更多,前一项中添了镰、耨、椎、铚,后一项中更包括了组、钻、俅、述四种。或认为《轻重篇》是汉初人的伪托。但拿镰、耨等农具来说,战国遗物是有出土的。可以相信,战国时代的齐国,包括耕地具、除草具和收获具的各种农器都有铁制的,而且使用相当普遍了。

      齐国的北邻燕国,就当时整个*的疆域而论,是处在北方边境。战国以后,铁农具也普遍使用了。上述今河北兴隆县燕国遗址,发掘出铁制生产工具的铸范87件,主要是斧、镬、镰、锄等农具的铸范,计镬范25副47件,斧范11副30件,双镰范2副2件,锄范1副3件。甚至在当时燕国的边骚地区,今日的辽宁,出土的铁农具种类还超过了兴隆出土的农具铁范种类。战国时代,燕齐两国的商业来往相当密切。战国后期燕兼行齐国的刀货,可能制铁业也彼此互为影响。

      三晋地区在战国时代应当是重要的铁器产地。《史记·货殖列传》所举的冶铁家,有赵国邯郸的郭纵;蜀卓氏的祖先原是在赵国经营铁业的,宛地孔氏的祖先原是魏国人,也经营铁业。至于韩国,著名的冶铁地点更多,出产著名的锋利剑戟,如冥山、龙渊(均在今河南省西*县西)、邓师(指邓,今河南孟县东南),等等。楚国也是以铁兵器锋利著名。目前出土的战国铁兵器,多数是楚国的。长沙、衡阳六十四个楚墓中,共出土铁器70件,其中工具21件,兵器33件,其他16件,兵器约占一半。长江下游的吴越,在春秋末、战国初也是善制铁兵器的国家。

      根据*学者研究,*古代铁器的使用,铁农器比铁兵器先普遍应用。例如吴越地区,有人根据《周礼·考工记》所说的“段(锻)氏为馎器”和“粤(越)之无缚也,夫人而能为缚也”两段话,认为越国的人已能普遍用铁来制造农具。

      三、铁农具对土地利用和农业所起的作用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首先对于荒野和森林地域的垦辟起了巨大的作用。铁镬和铁斧是适用于开垦森林和硬土地带的农具。河北兴隆县出土的87件完整的铸铁模型,其全重量为190公斤,而馒与斧的模型占了模型总数的九分之七。在形制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出土的铁范中有一种铁芯。这是为了铸出农具安装木柄用的把孔而设计的。

      重要的农具,如锂、斧、锄等都有安曲柄的方蛩形和安直柄的长片或方穿形两种。这些又都是比较大型的农具,特别是镂,质坚而重,形制为长条形,中脊厚,两侧薄,便于用作挖树根、起石块和掘硬土。它们的广泛使用,大大扩展了耕地的面积。西周末年,国与国之间,邑与邑之间都留下大片的隙地。春秋以后,边境田的争夺不绝于书。处于北境的燕国也扩大了新垦的边境。*年考古发掘证明,战国遗址和墓葬的分布远比西周、春秋的多而广,这是人口增加和耕地扩大的表现。

      农业生产率和耕作方式随着犁逃和铁锄、铁镭等耕地具和铁镰等收获具的出现起了根本的变化。根据文献中一些线索,使用犁骅和牛耕大约开始于春秋。春秋时孔子有两个弟子,一叫冉伯牛名耕,另一个名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力士叫做牛子耕。把牛与耕相连作为名字,当然是牛耕这一事实早已存在的反映。

      其次,《国语·晋语》记载一件事说,春秋末年晋国的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兼并战争失败后,逃亡到齐国,他们的子孙便成了齐国的农民,把“宗庙之牺(牛)〔用〕为畎亩之勤。”这是说齐地的耕作者已经把牛来服役于田亩了。牛耕即使开始于春秋时代,但一直到战国前期,它还没有达到普遍使用的程度。在河南辉县、洛阳和禹县出土的战国铁农具中,有“V”字形犁。

      这一时期的犁在构造上,还很原始。它的形制是前端尖锐,后端阔,锐端有直-,但还设有犁璧。因此,这种犁只能起破土划沟的作用,但不能起翻转土块的作用。起垄做亩,还得依靠锄和其他农具来协助完成。同时,这种犁窄小而轻,起土也不会太深。不管怎样,它比起未耜,显然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对提高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铁制除草、收获具的使用,同样值得注意。在耕具已经开始使用金属以后,一般还长时期使用着石器、蚌器的除草具和收获具。战国以后,用作耘苗除草的铁耨锄和收割用的铁镰,已较普遍使用。于是,在全部耕作过程中,开始有可能使用一整套的铁农具。这样,个体农户可以“深耕熟稷”来提高农田的单位产量,个体的农业经营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阅读全文]...

2022-05-04 04:42:40
  • 现代舞的的特点及其地位

  • 舞蹈
  • 现代舞的的特点及其地位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以反对古典芭蕾旧思想为其美学观点,主张舞蹈要贴*现实生活。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现代舞的的特点及其地位,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19世纪末的欧洲,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运动,面对着种种巨变,那个时代的人们何以自居?怀特兄弟,爱迪生,居里夫人,马可尼等这一大批的科学家以机器生产代替了上帝造物;达尔文以类人猿的面孔无情的取代了造物主义的完美形象;而弗洛伊德又把人最隐秘的内心一层层剥开。科学时代的到来给人们一次次撞击,人们从迷信和无知中被惊醒,开始追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信仰危机带来了叛逆的萌芽,而现代舞则在叛逆之中找到了自我。艺术家们不得不让步于新奇的思想和更为狂暴的形式,以便紧跟时代的步伐,现代舞在此时诞生了。

      一、现代舞的起源及其舞蹈特点

      (一)起源

      现代舞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美,它是一种与芭蕾有巨大差异的舞蹈系别。现代舞以反对古典芭蕾的旧思想为美学观点,主张舞蹈作品贴*生活,不要单一的追求形式和技巧,模仿他人乏味的动作。而是要以贴*自然的生活,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表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感情,着重突出舞蹈艺术要体现现实生活和表达个性,由此发展出了诸多流派。现代舞创立者是美国的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邓肯反对古典芭蕾的训练方式,她觉得这种训练方法会把人变成畸形的物体。她欣赏人们自然的纯朴和纯真,主张“肢体动作要表达出内心的感情,动作不仅仅是动作,而是舞者真实感情的流露”,真挚地、自然地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二)现代舞的风格流派

      1、现代舞创立时期及表现主义流派。在19世纪末期,现代舞是由反对古典芭蕾而创立的,它的思想主要强调以人体的**追求人性的**和自由,贴*现实生活和自然生活,表现人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世界,在其创作作品中,探索直爽的情感表现,其艺术特征有很强的自身性。现代舞在创立时期伊莎多拉·邓肯、圣—丹尼斯等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往往把这一时期归纳为表现主义流派。

      2、现代舞发展时期的'技巧流派舞蹈。在现代舞发展时期的舞蹈作品中,主张舞蹈形式要让步于功能,舞蹈作品要表现当代人的价值和意义。在舞蹈作品中,把感情的抒发作为整个舞蹈的出发点。在实验中,鼓励个性鲜明的风格特点,使舞蹈作品的技术和舞蹈动作突出个个性,但又不失整体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如下几个:心力表现派、韩福瑞技巧、放松技巧、何顿技巧。

      3、现代舞发展时期的新先锋派舞蹈。“新先锋”就是当代舞蹈家们开辟出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在现代主义社会这个大背景下,现代舞艺术也开始逐渐的变化。在新先锋派舞蹈作品中要求现代舞的舞蹈动作进一步**,以自我为中心,能够表现自我的价值,认为现代舞的主要艺术形式是自我和封闭。莫斯·坎宁汉是新先锋派舞蹈的代表人物,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主要舞蹈风格也是新先锋派舞蹈。

      4、舞蹈剧场时期的后现代派舞蹈。后现代派舞蹈起源于欧洲的剧场艺术形式,主张舞蹈再度返回戏剧和表现主义的传统,不能只以追求技术为前提,提出来我们为什么要去舞蹈,舞蹈是为了什么。现代舞在这个时候开始吸收人文主义精神。现代芭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二、现代舞的现状及地位意义

      (一)现代舞的发展趋势。

      现代舞发展出许多派别,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有的认为舞蹈不应该只是刻意的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主题,舞蹈作品要和自然相统一,舞蹈动作的要有连贯性;有的则是提出打破传统理念,让舞蹈者自然的表现;有的主张现代舞的舞蹈结构如实体现现代社会的精神形态。在20世纪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现代舞和古典芭蕾不再相互排斥,开始理性地相互学*和借鉴对方的优点,来充实自身。古典芭蕾开始学*现代舞多样的呼吸和训练方式,同时也在借鉴现代舞在自然感情表达发面的有点。现代舞也开始借鉴古典芭蕾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从古典芭蕾中借鉴了许多形式美的要素。

      (二)现代舞在舞蹈体系中的意义及地位。

      现代舞的诞生,是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舞的诞生为舞蹈体系注入了新的元素,它的出现,给舞蹈赋予了新的涵义,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它在舞蹈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舞蹈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舞追随心灵召唤自然、单纯、自由,并带着内在和谐和独特的个性,这对舞蹈的前程是一种怎样的照亮。

      现代舞对艺术原创性的肯定,提高了舞蹈作为严肃艺术的定位,使舞蹈艺术不仅迈入人类的精神深度,并不断向人类的精神广度延展。现代舞使舞蹈重返本源:它使舞蹈从一种僵化,呆滞的东西,变成运动、光明和快乐,使人的精神得以**,回归自然。现代舞张扬了舞蹈独创性本质,它揭示了人的本能与自我,在遵循这种本能的欲望时而创造舞蹈艺术的动态形象,带着鲜明的个性。舞蹈者的肢体不再只是机械模仿的工具,不再把空泛的美作为舞蹈的终极目标。因此,舞蹈艺术的独创性本质大大地得以伸张。

      现代舞的诞生是历史与文化结合的统一,它是舞蹈体系中的新鲜血液,在舞蹈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舞是以推陈出新、严格探索为目标,因此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它,用包容的眼光去欣赏它,在欣赏现代舞的时候要有独特思维和自我判断能力,把握住作品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作品背景。所以,把握住创作者的情感和创作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欣赏和理解现代舞。现代舞是一门形式感比较强的舞蹈,它打破了理想的古典审美原则和方法,体现出人对自然真实美的向往。

      扩展资料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倾向。

      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西方芭蕾舞与现代舞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10)

      国内比较著名的现代舞团有云门舞集(台湾)、城市当代舞蹈团(香港)、广东现代舞团、北京现代舞团、上海金星舞蹈团、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等,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则创作了不少风格独特的现代芭蕾作品。

      六大技巧

      格莱姆技巧

      玛莎·格莱姆(Martha Graham)以“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韩芙丽技巧

      杜丽丝·韩芙丽(Doris Humphrey)以“跌落与复原”(Fall & Recovery)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以摆荡(swing) ;与重心转换(weight shift)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形成“起动、滞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动作循环。韩福瑞的动作训练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万物间周而复始的现象,是为舞蹈技巧训练蕴含人生哲学的重要范例。

      林蒙技巧

      荷西.林蒙(José Limon)为韩芙丽的嫡传弟子,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芙丽技巧之上,再注入林蒙个人的钻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摆荡与重心转换的“跌落与复原”基础外,林蒙技巧更加强调动作的圆滑顺畅,以及肢体各部位的分解动作练*,林蒙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霍顿技巧

      列斯特·霍顿(Lester Horton)是著名黑人舞蹈家艾文·艾利(Alvin Ailey)的启蒙老师,在霍顿死后,艾利成为霍顿技巧的主要继承人。霍顿技巧著重肢体线条的延伸、拉长,也试图挑战人体*衡的难度,因此多有单点著地而其它肢体部位朝反向伸张的动作训练。何顿的动作灵感多数来自原始族群或古代遗迹的形象。

      放松技巧

      发源于60年代的美国纽约市下城,由当时活跃于杰德森教堂(Judson Church)的年轻人,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肢体的活动型态与动作的动力既不过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续不断的精力,使得肢体从某一动作延展至下一个或数个动作。

      活用运动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知识,延展技巧可以使肢体在最省力的状况下,让全身的骨骼、肌肉贯连合一,完成一连串的肢体动作。

      自由形式

      当后现代舞蹈(Postmodern dance)于二十世纪的60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除了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行动如走、跑、跳、转、蹲、滑等衍进而成。

    [阅读全文]...

2022-02-10 23:27:27
  • 古代励志古诗

  • 古代,励志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莫道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阅读全文]...

2022-01-14 14:01:08
  • 古代爱国的古诗句

  • 古代,爱国
  • 古代爱国的古诗句

      1、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2、若顺*意,即无臣子心。——栖蟾《送迁客》

      3、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4、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5、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8、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9、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10、中心愿,*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4、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15、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16、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李白《阳春歌》

      17、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秋逢甲《春愁》

      1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19、**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20、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1、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2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23、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24、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25、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6、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27、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28、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29、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30、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3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2、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33、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34、试听别语慰相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35、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36、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调·其三》

      37、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38、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3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0、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41、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4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44、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5、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46、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7、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48、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49、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50、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阅读全文]...

2022-06-09 16:18:37
  • 古代喝茶的古诗

  • 喝茶,古代,文学
  • 古代喝茶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喝茶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

      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

      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

      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

      晚铛宜煮北山泉。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

      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

      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俗,

      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

      分付蓬莱顶上人。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阅读全文]...

2022-02-22 04:59:13
  • 古代描写风的古诗

  • 古代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苒嫋转鸾旗,萎蕤吹雉葆。

      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

      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阅读全文]...

2022-07-02 11:12:35
  • 古代诗人描写雨的古诗

  • 古代,诗人
  • 古代诗人描写雨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诗人描写雨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 《长相思·雨

      宋代、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二、春日

      宋代、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三、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四、好事*·梦中作

      宋代、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五、雨不绝

      唐代、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六、玉芙蓉·雨窗小咏

      明代、沈自晋

      疏梅带雨开,瘦竹随风摆,雨和风着意好,为我安排。临风自惜残香洒,冒雨谁从滴翠来。清虚界,任风敲雨筛;掩柴扉,谢他梅竹伴我冷书斋。

      七、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八、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九、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宋代、李廌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阑、栏)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十、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宋代、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十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阅读全文]...

2022-02-24 05:24:52
  • 古代励志古诗词

  • 励志,古代,文学
  • 古代励志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励志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16、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1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25、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2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9、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3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3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2、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语应务》

      3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阅读全文]...

2022-03-16 16:40:08
  • 接地气超实用的古代情诗

  • 古代,情诗
  •   引导语:中国古代的爱,大家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接地气的,超实用的古代情诗,欢迎大家阅读!

      尧民歌 (元)王实甫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湖州竹枝词 (元)张雨

      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潇湘曲 (清)宋乐

      枫落早鸿过,洞庭无限波。

      相望终不见,只是白云多。

      寄生草 (清)失名

      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

      寄生草 清代民歌

      欲写情书,我可不认字,烦个人儿,使不的!无奈何画几个圈儿为表记。此封书唯有情知此意:单圈是奴家,双圈是你。诉不尽的苦,一溜圈儿圈下去。

      畲族民歌二首 清代民歌

      郎住一乡妹一乡,山高水深路头长;

      有朝一日山水变,但愿两乡变一乡。

      会飞鸟儿不怕高,郎妹相爱不怕刀;

      为了结对比翼鸟,生在一起死一道。

    [阅读全文]...

2022-03-14 23:56:55
  • 古代经典的冬天古诗

  • 古代,经典,冬天
  • 古代经典的冬天古诗

      《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负冬日》

      唐·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冬夜》

      唐·白居易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风雪中作》

      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阅读全文]...

2022-01-19 18:36:51
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 句子
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 语录
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 说说
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 名言
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 诗词
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 祝福
描写盐在古代地位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