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关于论文中引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文中引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文中引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文中引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22) 说说(19) 名言(10) 诗词(657) 祝福(12) 心语(1)

  •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的说明【1】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中华儿科杂志981136 为提高广大读者、作者投稿水*,为促使来稿逐步规范化,减少待用稿的修改次数,现将本刊有关参考文献引用格式说明如下。

      1、参考文献的文内编号,应按在文内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

      2、文末按相应序号列出所引文献。

      3、引用期刊格式:序号 作者(1~3名时,应全部引出,3名以上时,只引出前3名,后加“,等.”;日文加“,他.”;拉丁语系者加“et al.”。中文作者引全名,西文作者引姓的全称后加名的首字母缩写).文题. 刊名(中文期刊引用全名,日文期刊可按其规定简称,西文期刊按《index medicus》格式缩写),年份,卷次:起页-止页.

      例如:周爱卿,王荣发,黄美蓉,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疗效的探讨.中华儿科杂志,1995,33:72-74.

      4.引用书籍文献格式:序号 主编者(中文引全名加主编,西文姓名引用方法与期刊引用方法相同,主编为1人时在姓名后注“ed”,“eds”人数引用方法与期刊引用相同).书名.卷(册)次.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例如:叶恭绍,主编.*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15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2】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XX,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XX(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XX: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阅读全文]...

2022-05-29 01:45:15
  •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自动引用

  •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自动引用

      在日常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自动引用,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忙于书写毕业设计,就顺便把参考文献的自动引用好好研究了一番。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战练*,现把怎样在论文中自动引用参考文献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谦虚的讲,我个人认为总结的还是比较全面和实用的。

      引用参考文献时遇到的问题:论文写完后,要想再插入参考文献,则正文中的应用部分就要逐一修改,非常的不方便。论文要是比较长的话,也比较容易出错。

      解决办法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所在位置建议选“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中选*数字。

      3).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4).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需要的格式(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

      5).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6).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7).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8).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9).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0).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自己的实战总结):

      1.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办法: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最后要注意:Word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F9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为此可以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2.参考文献怎么对齐?

      若不做任何设置,参考文献为如下格式:

      [1]Zhang,Y.M.,Gu,Y.,Chen,J.T.,2009.BoundarylayereffectinBEMwithhighordergeometryelementsusingtransformation.Com*rModelinginEngineering&Sciences.45(3),227–247.

      但我们要求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为:

      [1]Zhang,Y.M.,Gu,Y.,Chen,J.T.,2009.BoundarylayereffectinBEMwithhigh

      ordergeometryelementsusingtransformation.Com*rModelingin

      Engineering&Sciences.45(3),227–247.

      解决办法:利用Word中的“制表位”功能。制表位是指光标处文字水*尺寸的位置(一般为距离最左端的位置,默认情况下,按一次Tab键,将在文档中插入一个制表符,其间隔为0.74厘米)。因此我们可以把光标移到参考文献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前(Zhang前),按一次Tab健。为了使得除第一行以外的各行都于第一行位置相同,可以同样在各行前按Tab健。要想设置制表符,可以在:格式段落制表符(左下角)修改制表符。

      3.不难发现在文档结尾的注上面有一个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办法如下:

      解决办法:

      (1)将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方法是点击屏幕左下角的第一个按钮;

      (2)单击菜单“视图”“脚注”,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分隔符”,然后选中分隔符横线,删除它;

      (3)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删除(当尾注出现跨页的情况是会用到“延续分隔符”的);

      (4)再回到“页面视图”。

      4.给尾注中的参考文献编号去除上标标志:

      你会发现正文和尾注中参考文献都是上标的形式,正文的上标是你想要的,但是尾注中不是你想要的。修改方式和谱图word一样,选中编号,按快捷键"Ctrl+Shift+=”即可。也可以选中,右击,字体,效果中上标项的勾去掉。

      5.正文中有些引用的地方是类似下面的方式:“文献[8-12]采用…方法”。

      解决办法:依次引用,如[8][9][10][11][12],再将中间的文字隐藏即可。隐藏的方法:右键点击并执行“字体”命令,在“字体”选项中,勾选“隐藏文字”复选框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6.怎么样将文中和尾注编号加上方括号?

      解决办法:

      (1)用鼠标或者“Ctrl+Home”回到文档的起始位置;

      (2)菜单“编辑”,“替换”或者直接用“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3)在“查找内容”文本框里面输入“^e”(若是脚注时为f),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尾注、脚注都是它,当然也可),然后点击“全部替换”效果如下:(一定要区分中英文全半角,另外建议最好都引用完成之后再加方括号,否则会出现一层层方括号)。

      7.文中和尾注的标号都已经加上了方括号,但是交叉引用部分还没有加上。对交叉引用的序号进行处理:

      解决办法:(1)菜单“工具”,“选项”,“视图”选项卡,在“显示”部分点选“域代码”,或者直接使用快捷键“AltF9”显示域代码,可以看见交叉引用的部分已经变成了代码;

      (2)菜单“编辑”,“替换”或者直接用“Ctrl+H”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阅读全文]...

2022-04-18 14:38:55
  •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引用

  •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引用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引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读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我们便不需要重复的实验研究,通 过参考文献的引用,便能简要的体现我们想要表述的内容。

      但并非一篇论文的内容都由参考文献堆积便可,正确的选用参考文献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我们又该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呢?

      一、参考文献怎么引用才合理

      (1)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较多,主要有专著[M], 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析出文献[A]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期刊文章。

      (2)引用参考文献的数量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3)参考文献正文中的引用格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

      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万一中间需要添加或删除参考文献,后面的所有数字就会改变。如果我们手动录入参考文献,那是十分麻烦的。这时候就需要用到endnote软件或者其他相关参考文献引用的软件帮助。

      还 有一种正文引用是人名的引用。一般而言,文献是一位作者的,直接写这位作者的名字即可;如果是两位作者,则这两位作者中间用and连接;若是三位或三位以 上作者,则输入第一作者的名字后面加et al.表示。由于et al.是拉丁文的“等”的意思,需要斜体,又是缩写,所以后面要加点号。

      有时候正文中我们会提及作者的名字,此时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往往紧跟名字的后面。如It is reported by Li et al.[Li et al., 2010] that …….

      (4)参考文献的内容与引文一致

      引用之处的内容必须是出自所引参考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题目来大致判断是否正确引用。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引用肯定是错误的,遇到这样的引用必须做出修改。

      (5)尽量引用原始文献

      好多学生为了省事,拿来一篇文献引用里面的句子的同时,再次引用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其他参考文献,这就是二次引用。二次引用的危害在于在引用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一错再错,这跟以讹传讹的道理是相似的。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查阅二次引用的原始文献,看原始文献是如何描述的,看引用的这句话是否符合原始文献的内容。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再引用,才能避免错误引用。

      (6)尽量选择较新的文献

      这 一点不是绝对的,倘若我们写的这篇论文确实是早些年有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研究。这时难免会引用早些年的文献。再者,有的文献确实是经典的,提 出的理念至今都是说的通的,此时引用这些文献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毕竟这两种情况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还是基于最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引用参考文献也 必须有几篇较新的参考文献,才能显示我们的研究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引言部分的描述。

      (7)参考文献的档次

      参考文献的档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咱们所写文章的档次。我们的引文大部分都是2-5分左右的文章,那么我们的文章差不多也可以发2-5分左右,当然审稿老师并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没人会一一核实你所引用的文献的影响因子。

      二、如何正确选用参考文献

      (1)避免选用脱离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

      选 择参考文献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参考文献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论文 在运用参考文献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参考文献,写进文章里,参考文献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

      甚至于有些论文只是为了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新颖,直接使用了与论文主题无关的最新参考文献,这不但没能体现论文的参考文献新颖,反而是内容累赘、多余。

      (2)选择参考文献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参考文献,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参考文献。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参考文献。

      对于十分经典的参考文献,要考虑是否过旧,过旧的参考文献或者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我们应该简要概述。即便是十分典型的参考文献,太旧或者已广为人知的参考文献虽然能论证我们的主题但是却让文章的内容显得不够新颖。

      (3)选择的参考文献不够真实

      论 文中用的参考文献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参考文献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参考文献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 有说服力。而有些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对于参考文献的详细内容,我们要细心做到每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对于数字的摘写要绝对的准确,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原本准确无误的真实参考文献变成了错误参考文献或者非真实参考文献。

      【拓展】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标注方法

      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

      其实归根到底,你引用的SCI的参考文献必须对你的论文发表有帮助,才可能引用。其中引用参考文献还有原则呢,一般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引用直接的相关的,特定的,清晰的文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直接的引用参考文献优于间接的引用的文献,但是还有二个必须记住的原则︰其一是要引用原始的文献,千万避免引用二手的文献,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错误或冲突。其二要正确地引用自己看过的文献,如果你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引用文献,常常会有出错的可能性,所以文献要经过心思的消化,引用要谨慎,毕竟这是学术创作,要知道对待学术必须是严谨的态度,千万不可以马虎,三心二意。

      那么对于参考文献我们应该如何引用呢?SCI论文发表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又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呢?

      第一条

      尽管直接引用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比较少见,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改写却很常见。如果使用了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就需要在正文里注明出处,并将其列在文章最后的文献列表里。

      第二条

      参考文献不仅是对他人贡献的一种承认,也可进一步引领读者获取其他感兴趣的文献中的信息。另外,文献还给编辑提供了审稿人信息,并显示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熟悉程度。

      第三条

      大多数作者会收集超出稿件所需要的文献。从所有文献中立刻筛选出相关文献比较困难。评述文章因包含大量信息,所以含有很多文献,而研究论文则不同,它应当只列出最相关的文献,并且为使读者容易阅读,应尽量将文献数量控制在合适的或期刊要求的规模。

      第四条

      最相关文献通常是期刊论文、书籍和博士学位论文。会议摘要、会议论文集、个人通信和未出版的数据可以在文中以括号引用,但这些文献一般不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里,通常只能用来支持研究结果,而不应用来支持任何重要的结论,不能作为最相关或有效的文献。

      为降低文献数量,引用原始文章并选择最重要的`、水*最高的或最*的论文,而不是列出关于某个话题的所有论文。应当引用第一手资料来证实特定的研究结果,此类资料是经过同行评审出版的科学家的原始数据、结果和理论。在主题的概述中,也可使用评述文章,意在提供关于某个主题的全面概述。

      在论文撰写中,不论是蓄意或者无意窃用了别人的话或观点,并让别人以为是你自己的话或观点,这都属于抄袭现象。这是一个常见且容易混淆的问题。下面是有关避免论文抄袭的三条基本法则。

      不能在不使用引号及给出完整出处的情况下,一字不漏地使用别人的文字。完整地给出出处可以指示引号中文字的来源,读者可以由此找到引号中文字的原始出处。原则上(在美国),使用别人的作品中一个段落的8个字或者超过8个字却没有注明出处的,就违反了联邦著作权法。所以,论文引用过程中,引号的使用是十分的重要的。

      至于重新编辑或重新叙述别人的著作中的文字,并将修改过的文字以自己的作品方式呈现,也是抄袭。对别人著作的重新编辑和叙述都属于对该著作的引用,并不因为自己对文字进行修改便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切莫混淆自己。

      不管你使用原著观点时是否将文字进行了修改,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观点来呈现,一样是属于抄袭现象。引用别人的作品都必须注明完整的出处——脚注或者尾注都可以。以下情况是不当引用,容易被认为是抄袭现象:直接引用别人的作品,而不使用引号或者提供出处;重新编辑别人著作中的文字,并将编辑过的文字以自己的作品方式呈现;重新叙述别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观点呈现。

    [阅读全文]...

2022-04-14 21:51:50
  • 学位论文引用格式

  • 学位论文引用格式

      学位论文引用格式大家知道吗?在书写参考文献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其书写技巧哦!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学位论文引用格式,一起来学*吧!

      学位论文引用格式【1】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2】

      (1)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作者.文题[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 .(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文题[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国际、国家标准: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8)报告:作者.文题[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 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OL 示例: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

      报,2001,32(1):51-53.

      [2]刘国钧,郑如斯.*书的故事[M].北京:*青年出版社,1979:115. [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

      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

      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6]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

      究院,1997.

      [7]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专利:881056078,1983-08-12.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标准出版社,

      1996.

      [9]谢希德.创造学*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10]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

      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阅读全文]...

2022-04-09 06:18:39
  •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引用数字怎么标注

  • 数字
  •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引用数字怎么标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引用数字怎么标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使用Word中尾注的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普通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怎么做?)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分节插入参考文献的,真爽!

      以上就是我用Word中的尾注插入参考文献的方法,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请高手们不要见笑。

      存在一个小问题: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 F9 键。

    [阅读全文]...

2021-12-17 09:16:16
  • 论文引用诗句如何标注

  • 经典
  • 当然是后者

    某某某说“…………”或“”(引自某某某《》)论文结束后附注:本论文参考、引用过的著作:1、某某某《》;2、王某《》3、.......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

    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

    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

    中草药基地]。

    这个方法好。

    没有什么大的任务。

    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

    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

    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

    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

    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文章诗句引用分两种:1,完全引用.即引用一句,连标点符号一起引用.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2,不完全引用.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访问时间(年月日)。

    原文处标注编号即可

    引用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范增军、高朔,《汽车防冻液质量令人心寒》,中国汽车报,2004-02-10(T0B)。

    [阅读全文]...

2022-04-17 09:21:03
  •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

  •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用什么文章可以作为参考文献,通常见诸于下列情况:

      ①有助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的;

      ②提供了技术或方法的;

      ③作为重要数据来源的;

      ④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关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或部分同意部分有分歧,都值得把这篇文章引出供读者分析、借鉴、判断、评说;

      ⑤对科研工作有启示或帮助的。所以,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1.引用参考文献尽可能是最新和最主要的关键文献,除个别历史文献外,以最*3~5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次要的、年限长的或教科书中众知公用的,忌用无关的文献。引用年代较久的文献,一般是经典的或作者就某个结论与之进行学术争鸣和讨论的文献。将论文所涉及的历史渊源、技术方法、引用数据以及与作者的研究密切相关而观点相*或相反的论著列为参考文献,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上述诸多内容的资料。

      对于生物医学文献引用而言,普赖斯指数应在50%~70%。如果普赖斯指数高于70%,可说明本研究课题紧跟或代表了本学科当前的最高水*。普赖斯指数(Price index)是用以评价被引用参考文献时限性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医学论文的发表价值,其定义是一篇论文中标注最*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数与该篇论文引用文献的总数之百分比,用公式表达为:

      普赖斯指数= ×100%

      从公式可见,被引用的最*5年内文献数越多,普赖斯指数就越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被引用文献的老化程度。

      2.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已正式发表的,主要是引用正式发表的原著。未经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文摘,或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以及个人咨询或通讯等均不可用作参考文献,必须引用时,其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页码等可用圆括号的形式插入正文内。尚未公开发表如属某刊已通知作者将发表者,一般不可引用,特殊情况引用时可在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待发表”或“in press”。

      3.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要转引他人所用的文献,即不能从综述或其他论文的参考文献中直接摘取,以免徒有数量而降低有针对性文献的重要性。一般不能转引二次文献,对于未经查阅或未找到原文者,若非引用不可时应在该资料来源之前加 “引自”二字,不能径写原文献。亲自阅读对于该项研究有很明显的启发和帮助,切忌引用和著录与此项研究论文不相关的参考文献。

      4.引用中医经典著作时,则不列入参考文献部分的著录,而在正文所引句末或段落末加圆括号注明出处即可。如:论文中引用的《灵枢·本藏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伤寒论·序》等。随着中医中药的遗产的发掘及国际交流力度的加大,中医中药研究的论文也日趋剧增,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正确引用和著录中医经典著作。

      5.注意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少而精,要删掉可有可无、学术价值不高的参考文献。目前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都明确限制,论著引用不超过10条、综述引用不超过25~30条。但是,也有人主张只要符合上述要求而必要的文献仍然可以引用,不应拘泥于严格的限制。

      毕业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引用文献是反映学者是否严谨的一个重要指标。参考文献是发表论文中反映思路线索的最重要工具,是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记得两年前听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苏定冯教授一次关于发表高水*论文的报告,苏教授特别强调了关于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他认为,参考文献看上去是小事情,许多年轻学者不注意,具体体现在对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他是许多著名杂志的主编和编委,发表了非常多高水*的研究论文,有许多论文写作和审阅方面的经验。实话说,在这以前,我也有类似问题,在写文章和修改学生论文,总是重点注意前言、讨论和结果,对材料、方法和参考文献非常不注意。实际上参考文献上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

      参考文献格式不注意可能是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更大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只图方便,不注意文献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标注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反映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又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与品质,也能反映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目前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情况的调查报告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5.1%。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的高低。[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

      引用参考文献提倡著录权威的、高水*的、前沿性的文献,这不仅说明作者的眼界、水*和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增加文中论点、论据的可靠性。图3显示学生引用参考文献中核心期刊从2007届的16%到2009届的18%,比例虽然略有上升,但都不足20%,总体比例还是不高。

      5、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

      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表明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避免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科学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图4可以看出,2008届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70%,这与当年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不无关系,2009届的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较低,只有57%,高达43%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考文献数量偏少

      毕业论文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总体偏低,46%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为5~8篇,篇均参考文献数为9篇,数量偏少的参考文献说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低,令人怀疑其对所选的研究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而深入,必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

      2、参考文献类型相对集中

      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类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著作,当然期刊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次发表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并能反映专业科研新动向,而著作的知识稳定、内容深、研究的问题成熟、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成为主要参考资料未可厚非。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参考文献类型越是多样化,越是广泛而全面,越能说明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对特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越能反映出该文的研究水*所处的位置。

      3、参考文献时效相对较长

      学生毕业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较长,有53%以上的文献资料是3年前出版的。教育技术专业是发展中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多年以前,很难让人信服它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4、参考文献质量不高

      高水*、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和发展动向,越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材料和新的数据或结论,越有利于显示论文的研究起点、深度和广度。但数据显示,毕业论文中高达83%的`参考文献来自一般的刊物,权威的、有影响的文献只占17%。

      5、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严谨,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5]。统计显示,有3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三、正确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的对策建议

      1、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品质。应端正科研态度,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参考文献引用达到规范化。[7]在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学术论文写作就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日本也把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应用文体来教授[8]。根据国外经验,开设学术性文章规范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相关规范的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减少抄袭和侵权现象。如开课条件不成熟,可邀请校内外一些论文写作水*高的教师或专家,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9]此外,学校的学报编辑部网站或校园宣传栏,也可定期开设学术性论文写作规范专栏,通过电子留言板、电子邮箱来回答学生提出的写作规范问题或遇到的种种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发挥指导教师的把关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问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形成严格按标准指导论文的主动性和善于识别错误的敏锐性。对参考文献的获得、取舍、引用,给予专业的指导;对于规范的引用,应多一份耐心和细致,不厌其烦、认真把关,指导学生不断修改,一步步规范完善论文,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不断修改论文过程中,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以及提高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

      3、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

      将参考文献引用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对参考文献著录的有关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成立审核小组。从总体上把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性、质量等进行考察,时效性不强的应予以删除,并建议作者补充较新的文献,对于数量过少或质量较低者,可建议作者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影响的文献资料。审核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顺序及其在文中的标注情况,消除转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通过数字化资源检查所引用的文献是否正式出版物,是否完全或部分剽窃他人作品等做出判断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1]总之,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范化引用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也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通过作者、指导教师和审核者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确的轨道。

    [阅读全文]...

2022-01-27 18:16:05
  • 论文怎么引用参考文献

  • 论文怎么引用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文怎么引用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以“尾注”的方式插入一个参考文献。将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在“脚注和尾注”对话框里选择尾注,尾注位置为文档结尾,编号格式选择“数字1,2,3”,点击“插入”后,会自动跳转到文档末尾,接着输入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考百度工具。有时插入的参考文献是上面已经引用过的,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交叉引用”。光标定位于插入位置,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打开的“交叉引用”对话框中,“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选“尾注编号(带格式)”,选择好引用需要的尾注,点击“插入”完成。

      当文章内容最终不再修改时,参考文献也已经定型。默认的参考文献格式并不一定合适,如中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字编码都是带方括号的。

      下面谈谈如果修改引用的格式:

      添加方括号,点击“编辑--替换”,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查找内容为尾注标记“^e”(若是脚注则为f),替换内容为“[^&]”,输入内容不含引号,点击“全部替换”即为所有尾注编号都添加上方括号。

      这时,如果应用了“交叉引用”,它的编号并没有添加方括号,还需要特别处理。一种就是手工添加,设置为上标。另一种就是替换,先按键盘上的Alt+F9,这时交叉引用那里变成了字符,打开“编辑”的“替换”,输入查找内容为“^d NOTEREF”,替换内容为“[^&]”,以上输入内容不含引号。

      点击“高级”按钮后,并将光标置于替换文本框中,再点击“格式”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样式”,接着会打开“查找样式”对话框,选择“尾注引用”样式,点击“全部替换”,完成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按Alt+F9将交叉引用编号显示为正常。

      光标移到文档末尾,参考文献的上面有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如果需要去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将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方法是“视图--普通视图”;

      2、再点击“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3、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末尾的参考文献前编号呈现的是上标的形式,需要修改为正常形式,选择中它,按“Ctrl+Shift+=”(同时按这三个键),也可以点击“格式,字体”,在“效果”里取消上标即可。

      最后提醒一下,在已有“尾注”前再插入“尾注”时,后继尾注编号是自动更新的,而“交叉引用”不是,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用参考文献时遇到的问题:论文写完后,要想再插入参考文献,则正文中的应用部分就要逐一修改,非常的不方便。论文要是比较长的话,也比较容易出错。

      解决办法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 对话框中选择“尾注”,所在位置建议选“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中选*数字。

      3). 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4). 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需要的格式(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

      5). 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6). 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7).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8). 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9). 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0). 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 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自己的实战总结):

      1.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办法:(1) 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 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 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 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 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最后要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为此可以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2. 参考文献怎么对齐?

      若不做任何设置,参考文献为如下格式:

      [1] Zhang, Y.M., Gu, Y., Chen, J.T., 2009.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但我们要求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为:

      [1] Zhang, Y.M., Gu, Y., Chen, J.T., 2009. Boundary layer effect in BEM with high

      order geometry elements using transformation. Com*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45(3), 227–247.

      解决办法:利用Word中的“制表位”功能。

      制表位是指光标处文字水*尺寸的'位置(一般为距离最左端的位置,默认情况下,按一次Tab键,将在文档中插入一个制表符,其间隔为0.74厘米)。

      因此我们可以把光标移到参考文献第一个字符的位置前(Zhang前),按一次Tab健。为了使得除第一行以外的各行都于第一行位置相同,可以同样在各行前按Tab健。要想设置制表符,可以在:格式段落制表符(左下角)修改制表符。

      3. 不难发现在文档结尾的注上面有一个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去除办法如下:

      解决办法:

      (1) 将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方法是点击屏幕左下角的第一个按钮;

      (2) 单击菜单“视图”“脚注”,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分隔符”,然后选中分隔符横线,删除它;

      (3) 在“尾注”下拉列表框里面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删除(当尾注出现跨页的情况是会用到“延续分隔符”的);

    [阅读全文]...

2022-03-29 19:15:17
  • 论文中的致谢

  • 论文中的致谢(通用5篇)

      论文完成后,结尾都要加上论文致谢,用于表达对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关怀与帮助的相关单位与个人的谢意,快快来写一份论文致谢吧。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中的致谢(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去年9月份开始着手准备论文的写作到现在论文完成,期间的我经历了茫然无错、无从下笔的过程,在我最需要指点的时候王树祥老师给与了我极大的帮助,虽寥寥数语,却能一语中的的点出我存在的问题,是我茅塞顿开,对如何选择论文题目、组织论文结构、引用数据分析结果有了清晰的思路,我对王老师广博的知识面、深入的洞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感到由衷地折服。在此,对王树祥老师给与我无私的帮助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参阅并引用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再次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

      值此机会,还要衷心感谢南昌商学院的全体老师,他们辛苦授业的工作态度、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使我受益匪浅,使我能如期完成本科的学业;同时还要向所有为我们提供良好教学环境的校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吴冰副教授。吴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渊博的知识、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高尚的师德深深的影响着我的学*和生活。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吴老师对我的论文选题、开题、直到最终定稿都进行了悉心的指导,使得我少走许多弯路,并顺利的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在此我衷心感谢吴老师无私的帮助与指导。

      另外,感谢工商管理系各位老师,感谢他们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和谆谆教诲,特别要感谢董临萍老师、杨桂菊老师在我论文开题时提出中肯而宝贵的意见。还有感谢班主任余开静老师和班级同学在两年多的硕士研宄生学业中对我的帮助,师德永记、友谊长存。

      最后我要感谢妻子和女儿,妻子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承担了绝大部分照顾家庭和女儿的重任,使得我可以顺利完成学业;感谢女儿在这两年里带给我的欢乐,女儿也即将步入幼儿园的学堂,我相信,硕士研究生的学*经历必将成为我帮助女儿茁壮成长的财富之一。

      三年的硕士研究生时间就这么过去了,真的是一眨眼的功夫,回首过去三年的岁月,要感激的人很多,要整理的东西很多,一抬头一伸手每一件物品都在播映过去三年幸福的画面,我是一个不能很快从故事情节里快速撒手转身离开的人,那就慢慢消化再慢慢走出来吧!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樊统江教授。本文是在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本文的选题、写作思路和方法、到论文的完成,樊老师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樊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朴素、严密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而卓有成效的科研方法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终身受用。樊老师不仅在学术上对我严格要求,同时在生活上关爱有加,并且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实践机会,是我理论联系实际,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其次,感谢赵磊师兄在论文完成中给予的帮助,赵磊师兄在力学分析和模型建立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无私的帮助,同时对我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

      值此机会向赵磊师兄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衷心感谢在研究生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所有的人,褚付克、汪方震、高二利、陈浩、夏红余、祝龙旭、郑元兵、冯明林、王秋云、靳童瑶等等,你们我的研究生的学*和生活中给予了很多的鼓励和帮助,借此,向你们表示由衷的谢意!

      此外,把最崇高的谢意献给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哥哥,感谢他们对我的学业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他们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最后,衷心感谢评阅论文以及参加答辩工作的各位专家和教授!

      时光如梭,转眼已到毕业之际。回首这三年来在河南大学的学*生活,心中充满感激。在这里,我得到了诸多师长学友的帮助,尤其感激导师对我的教导,正是他们的关怀,我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论文完稿之际,我谨向他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张克定教授。求学之路,能遇到如此恩师,是我莫大的幸运!回想三年来,老师对我生活和学*上无微不致的关怀和谆谆教诲,点点滴滴我都会铭记在心。入学之初,老师要求我系统梳理普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脉络、理论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使我对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动态有了基本把握,为自己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发现我对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很感兴趣之后,老师不断敦促我仔细研读相关论著,教导我有时须翻译原著,以求掌握其基本观点和理论精髓。老师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务实的态度以及对科研问题独到的见解,对我的学*给予了精心的指导。本篇论文从选题、构思、研究计划的制定、初稿的逐章修改到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老师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没有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论文的完成是无法想象的。还有我和蔼的师母李宏老师,她给予我生活上的关怀和帮助我会一直铭记在心。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以诚挚的敬意献给我最尊敬的导师和师母!

      感谢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王寅教授,对王老师我至今犹怀对慈父般的感情,是他引导我进入了语言学研究的殿堂,激发了我研究语言学的兴趣,并且多年来一直关心我的每一步成长。王老师指导阅读的中西方哲学史、后现代哲学、语言哲学、中外语言学史、逻辑学、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等书籍,为我博士阶段及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至今依然熟悉王老师曾讲解过的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课程,清晰地记得王老师每次的会课与讨论。感谢恩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感谢师母李弘教授慈母般的关爱,感谢师姐刘玉梅和师兄赵永峰一直以来的帮助。三年的硕士学*经历,是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其次,我要感谢河大这三年来辛勤培养我的其他授课教师,特别是牛保义教授,他的现代语言学理论概览课程让我领略到了老师广博的学识,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课堂上独到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坚定了我的学术之路。

      此外要特别感谢文旭教授、徐盛桓教授、徐有志教授和杨朝军教授在开题时给我提出的富有启发意义的建议,使我能够顺利地进入初稿写作。

      感谢师友甘肃农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张宇副教授一直以来对我的百般鼓励和肯定。感谢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的培养和指导。感谢同门师兄弟姐妹张珂、李关学、王晓伟、杜娟、张秀芳给予的帮助。在研究中感到迷茫时,他们给了我宝贵的意见和坚持下去的信心。在论文写作最困难的时期,感谢好友黄冬冬和徐芳芳在生活和学*上给予的热情帮助。正是他们的帮助和关心,让我在异乡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尤其我的姐姐马应慧,他们默默的支持、不断的鼓励都是我生活和学*的最大动力,伴我走过了硕士和博士这六年漫长又艰辛的求学历程。

      最后,向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再次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永远的祝福。

      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劳动关系问题不是一个劳动法学中受到关注的热门问题。

      之所以选题是因为本人多年从事离退休工作,对退休人员再就业一直较为关注,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退休人员再就业劳动关系的定性,学界有着各种不同的学说。笔者立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从劳动法的立法理念和基础理论出发,对我国目前关于退休人员再就业劳动关系的立法进行审视,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此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心中不由有太多的感慨和感谢之情。

      首先要感谢导师李凌云老师。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提纲拟定,直至论文定稿,不论是专业上的问题还是论文格式上的问题,一直得到李凌云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的论文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得以完成。李老师深厚的专业素养、渊博的学识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热情令我终生难忘。

      我要感谢在华政就读期间所有的任课老师,谢谢他们的谆谆教诲,各位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精神。我要感谢 2011 级在职法硕分散一班的同学们,因为缘分我们在华政相聚,与各位相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我要感谢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谢谢他们一直以来默默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他们对论文提出的宝贵意见。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谢谢他们对我学*的理解与支持。三年来少有陪伴他们的时间,看着为日常家务操劳的妈妈,回想女儿在论文写作期间常常对我说“妈妈,快去写论文吧!”时常令我既愧疚又感动。

      由于笔者研究能力与知识水*有限,论文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专家能对文中的疏漏之处给予批评指正。最后,衷心地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所有老师!

    [阅读全文]...

2022-02-08 20:57:47
  •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格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①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英文作者请将作者名写全)。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②.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③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④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⑤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⑥ 文献起止页码。

      ⑦ 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 [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 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 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 磁盘软件(com*r program on disk)

      [J/OL]——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阅读全文]...

2021-12-14 05:21:46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 句子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 语录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 说说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 名言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 诗词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 祝福
论文中引用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