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关于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177) 说说(208) 名言(40) 诗词(1k+) 祝福(929) 心语(34)

  • 端午节的谚语和诗词

  • 谚语,端午节,教育
  • 端午节的谚语和诗词

      导语:*俗、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谚语和诗词,欢迎大家阅览。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艳烘)

      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旋刻个人人。

      ——宋 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喜迁莺 端午泛湖》

      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闲对鸥舞。

      ——宋 《 端午》

      高咏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杨《 端午》

      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阅读全文]...

2022-03-12 14:34:14
  • 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

  • 端午节,谚语,放假
  • 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

      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一年一度端午佳节,大家知道哪些诗句谚语关于端午节的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仅供参考。

      一、【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艳烘)

      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 端午》

      二、【端午节的谚语】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诗句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4、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5、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6、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7、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8、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阅读全文]...

2022-01-13 21:50:17
  • 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

  • 端午节,谚语,节日
  • 1、端午节卖菖蒲。(温州)

    2、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3、五月节,小哒埠。(广东)

    4、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5、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6、端午佳节,菖蒲插屋。(江苏)

    7、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8、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

    9、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10、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

    11、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12、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13、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广东)

    14、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15、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16、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17、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18、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温州)

    19、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福建)

    20、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

    21、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22、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福建)

    23、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江西)

    24、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25、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26、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南京)

    27、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福建)

    28、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29、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阅读全文]...

2022-03-31 18:04:54
  • 民谣谚语里的端午节

  • 谚语,民谣,端午节
  • 民谣谚语里的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下面语文迷小编带大家看看民谣谚语里的端午节是怎样的吧!

      民谣谚语里的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在我国流传很广的一首民谣,描写的就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的情景。在我国各地,像这样的民谣谚语非常多。这些描写端午节的民谣谚语,语言通俗洗练,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深长。端午又至,诵读吟唱这些民谣谚语,能让我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独有的魅力。

      第一类民谣谚语描写的是端午节前后的时令特征。谚语“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说的是不到端午节,气温不稳定,棉被褥子还不能收起来;“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过了端午节,天气越来越热,棉衣就该收起来束之高阁了。还有一句“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晴”,形象地概括了端午时节多雨,晴天罕见的时令现象。“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写出了端午时节清风吹、杨梅红的景色。与之相关的是另一类民谣谚语, 如“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再如“端阳晴天,农家喜欢”“过了端午节,锄地不用歇”“掏钱难买五月冷,一颗豆子打一捧”“五月初五过端阳,吃粽插秧忙”等,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端午前后的农事活动。

      数量最多的`还要数表现端午*俗的民谣谚语了。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俗丰富多彩,这些*俗也在民谣和谚语中体现出来。“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一首民谣写出了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三个*俗。“五月端午日头红,做个香袋巧玲珑”“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这几句民谣,描写的是端午挂香囊和喝雄黄酒的*俗。“五月五日续命缕”,旧时端午节有用五色线编成玉镯样的饰物拴系在手足腕部,称为“长命缕”。*代河南荥阳市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五毒鞋,五毒衣,五毒肚兜都备齐。五月节孩子穿身上,五虫见了忙逃光。绣蝎子,绣蜈蚣,绣蛤蟆,绣长虫,五虫绣到人身上,五虫见了都跑净。”语言质朴清新,形象地描述了端午节驱五毒的民间传统*俗。

      还有一类被广泛传诵的民谣和谚语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美好祝愿。如“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希望可以消灾辟邪。民谣《五丝线》:“五色线,戴脖上,一年到头保安康。五色线,样样全,五福临门保*安。” 更是借助民谣的形式,表达出老百姓祈求幸福*安的美好愿望。

      端午节的*俗:

      划龙舟

      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竞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并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各地都一样。

      悬艾草菖蒲

      在我国民间有一句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即白艾,又叫家艾、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艾入中药,性温,味苦,可以祛寒湿。蒲,即菖蒲,是一种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杀菌。端午节之际,我国南方地区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贴上艾叶,称为艾虎,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而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或将艾叶和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中草药放在室内燃熏,能赶走蛇虫百脚,也是一种空气消毒的良方。此类*俗,在我国各地非常普遍。"杏子黄,大夫忙",是说端午时分,因为夏季来临,天气渐转湿热的缘故,百病易生。所以,端午节前后一段时间正是劝人们讲卫生、逐瘟疫、除虫害的日子。

      佩香囊荷包

      端午节来临时盛行佩香囊、佩荷包。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五颜六色,玲珑夺目,既美观漂亮,又清香四溢,还可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而在节前,家家户户的媳妇、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丝线、花布、绸缎等材料,绣制成形态各异的荷包,以赠亲友和佩戴。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 ,必须慎用。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140]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1年10月25日,《*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阅读全文]...

2022-05-30 02:58:37
  • 有关于端午节谚语

  • 端午节,谚语
  • 有关于端午节谚语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汉语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端午节谚语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端午节谚语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蛤蟆蝌蚪躲端午。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拓展:跟端午节有关的经典古诗名句: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屈原塔

      【宋】苏轼

    [阅读全文]...

2022-02-06 11:17:07
  • 端午日古诗

  • 端午
  • 端午日古诗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

      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在岁月面前无论是圣贤还是愚人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注释

      少年:年轻。

      艾符:艾草和驱邪符。

      榴:石榴花。

      贤愚:圣贤,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鉴赏

      这是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是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诗的品质不是很好,也难寻一两句醒目的佳句。

    [阅读全文]...

2021-11-30 16:35:43
  • 端午的古诗大全(关于端午古诗10首)

  • 端午
  • 空气里弥漫着艾叶清苦的味道,烟火里氤氲着糯米粽子的清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源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如今被称为“诗人节”。“端午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被历代文人墨客吟诵咏叹。众多千古流芳的名诗佳词,让我们品尽端阳的味道。

    唐朝诗人殷尧藩的《同州端午》是最能引人共鸣的: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白发垂到了肩膀,有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小孩子不认识我,见到我这个白发老人非常惊讶,问我:哪里是你的故乡?

    殷尧藩性好山水,长期离乡背井,但不管走多远,乡愁始终像一缕扯不断的白月光,从他的心头一直照到家乡。在这传统佳节来临之际,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如五月艾草般,在心中疯长。他归心似箭地赶回家乡,而“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人*添更多感伤。

    殷尧藩还有一首《七律·端午》: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白无故去感慨万千。不想效仿插艾草、挂驱邪符的*俗,只能借一杯蒲酒,祈愿天下升*。

    此时心情与之前不一样,年更老体更衰,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加浓烈。安史之乱虽然过去,但宦官与藩镇冲必然冲突,端午节尽管热闹,但热闹背后,为自己再无能力深感无奈。

    江南诗僧文秀,在《全唐诗》里留存了一首诗:

    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因何而来,都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江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公元前278年5月5日,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人们划着船在汨罗江搜救。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为了驱走水中的妖怪,把屈原打捞上来,人们又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于是,有了每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风俗,活动和祭祀的场面十分隆重。而文秀喟然而叹:即使*百般歌颂、祭祀,屈原的冤屈就能洗刷了吗?

    宋朝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为文秀的《端午》写了一首《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龙舟竞赛确实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离骚》在人世间了。

    文秀感概:*怎样歌颂、祭祀,屈原的冤屈也洗刷不清。但张耒说,虽然“国亡身殒”,含冤莫白,但屈原那彪炳千秋的绝唱《离骚》和光照*的爱国精神却永垂青史,被世人传唱,这不是最永久的活着吗?

    同是唐朝诗人,杜甫却一改别家的悲悲切切,把端午节写得快快乐乐。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了我名贵的宫衣,对我恩宠有加。洁白的香罗衣轻柔得像雪,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自此,终身承载皇上的盛情。这是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时所作,做官后的喜气洋洋溢满字里行间。

    能像杜甫这样端阳佳节被恩宠的人,毕竟不多。

    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即事》是在受到扣押和诬陷后,为了表明心志愤然而写: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了我一枝艾草。故去的人已看不见,新结交的朋友又在万里之外。往日一心只想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遥远了。

    文天祥二十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被宋理宗赵昀钦点为头名状元。一生殚力竭谋,忠君爱国,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

    爱国诗人陆游,满怀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在端阳佳节这天,暂时放下满腹的忧愤,随着风俗吃两个角的粽子、帽子上插艾草,融到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

    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大文豪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端午节: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的汗水湿透了碧绿的薄绸,明天端午节要用芳兰草沐浴。参与者人山人海,香粉胭脂飘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手臂上,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祈愿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有用兰草汤沐浴去污的风俗,所以端午节又叫“浴兰节”。

    1095年,苏轼被贬惠州已经两年了,其他侍妾都早已各奔前程,只有朝云矢志不渝,生死相依。朝云不仅对苏轼忠敬有加,还懂得他的“一肚子不合时宜”。在这个团聚的日子里,苏轼做此词送给爱妾朝云。端午节的*俗和朝云的美丽,在大文豪的笔下万古流芳。

    元代诗人贝琼在风雨交加的端阳去祭拜屈原,整个汨罗江上空空荡荡,没有一处可以凭吊屈原的地方,不由得心生悲痛:

    已酉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泪罗无处吊英灵。

    [阅读全文]...

2022-07-14 22:10:02
  • 有关端午的古诗

  • 端午
  • 有关端午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端午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已酉端午》

      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日咏盆中菊》

      清代·顾太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阅读全文]...

2022-06-18 03:39:33
  • 端午粽香古诗

  • 端午
  • 端午粽香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香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阅读全文]...

2022-02-15 16:11:31
  • 端午古诗图片

  • 端午
  •   端午节作为各地方的民俗节日分别加入了纪念地方历史人物的内容。中就有不少这样的记载。

      清香点缀五月节 端午的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中国最有名的粽子都产在浙北杭嘉湖的鱼米之乡: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四季供应,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湖州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这种豆沙吃口香、润、细、滑――北京市场上的豆沙多学日本,以机器磨碎加糖而已,干而不滑,香淡粒粗,哪里谈得上一个“润”字。

      一贯看不上北京的小枣粽子,不仅是淡而无味,吃起来还要吐核,小枣煮过了或生虫,则味道会变得十分怪异,败人清兴。日前无事翻书,发现屈原故里湖北秭归的粽子竟也是这路货色,北京粽子仿佛一下子“名正言顺”,神气起来,甚怪。

      中国少数民族的粽子

      瑶族:瑶族做粽子用糯米配腊肉条、绿豆,包“枕头粽”,形似枕头,每个约250克。也有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

      畲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傣族过端午也吃粽子,还要过“粽子节”。据说“粽子节”是为了纪念一对因婚姻遭父母反对而殉情的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凡未婚的傣家小伙子都要拿粽子包,与姑娘们相会在大龙潭的芒果树下,男女围成圈,姑娘唱起情歌,小伙子吹叶子伴奏。然后小伙子把粽包送给中意的姑娘。

      毛南族: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等草药熬水饮汁,或用这些草药作馅包粽食用。民间认为端午吃这种包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粽子在异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俗。

      日本人在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与中国不同,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

      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酥软、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叶包裹的,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他们认为,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新加坡人都很爱花,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束花,且还会端来花汁浸染的粽子请客人来品尝。这种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後, 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 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马来西亚,人们所做的粽子与广东一带的粽子有点相似,除了较常见的鲜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种外,还有豆沙和椰蓉等几种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度尼西亚人对粽子馅要求特别讲究:有猪肉馅、牛肉馅、鸡肉馅,有腊肉馅、火腿馅,还有广味香肠馅、虾肉馅、鱼肉馅。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菲律宾粽子是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浙江一带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国人在每年4月泼水节或7—9月雨季时吃粽子。泰国粽子以甜味为主,包粽子前,先将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馅用椰子、黑豆、芋头、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致,泰国粽子有蒸、烤两种吃法。泰国人包裹的粽子个头小如鸡蛋,因为是用绿色粽叶包裹,所以蒸熟后呈淡绿色,味道十分清香。

      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粘性的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有的还要浇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鲜的香蕉包成扁方形。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时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欢庆圣诞节,边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儿也赶回娘家,再尝娘家粽子的风味。

      每逢圣诞来临,委内瑞拉家家户户包裹粽子,这已成了应节一景,届时,连*日卖点心的店铺也堆满了粽子。这种粽子以玉米面为主料,以火腿、腊肉或香肠为馅料,还加进橄榄、葡萄干,用新鲜蕉叶包成长方形,每个重约半公斤,焙干蕉叶,粽子即熟,剥开粽子,清香四溢。吃粽庆节,别有一番情趣。

      墨西哥人也有吃粽子的*俗,他们把粽子称为“达玛尔”。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作馅,用玉米叶子或香蕉叶子包成,别有风味。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拉美粽子有其特别来历。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统治了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印第安人被迫远离家乡去服苦役。妇女们为了让丈夫和儿子能够在路上吃到可口的饭菜,就把蒸熟的玉米粉和土豆、胡萝卜一起用香蕉叶包裹起来,作为路上的乾粮。

    [阅读全文]...

2022-04-30 11:28:10
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 句子
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 语录
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 说说
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 名言
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 诗词
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 祝福
关于端午的谚语和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