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关于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6) 语录(35) 说说(84) 名言(1k+) 诗词(1k+) 祝福(3) 心语(2k+)

  •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

  • 文学
  •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下面小编收集了白居易白云泉古诗,供大家参考。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太*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赏析:

      “天*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①,“

      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③,号称“吴中第一水”④,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⑤。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作者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作者无意描绘天*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作者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作者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作者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阅读题一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3)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答案:

      (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作者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作者内心的独白。

      (2)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同意。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4)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作者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作者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作者内心的独白。

      (5)作者采用象征、比喻手法写景寓志,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阅读题二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6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请说出这样评价的`理由。(5分)

      答案:

      (1)白云随风漂荡,舒卷自由;泉水淙淙流淌,自由奔泻。这两幅画面写出了白云坦荡的胸怀和泉水娴静的姿态。两个“自”字强调的云与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这样的景中,寄寓了作者自在安闲的思想。

      (2)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写云与水的自由自在、安闲自得,这就是兴发于此。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追求自由与闲适的思想,这就叫意归于彼。表面上不让泉水奔于山下增添波浪,这是兴发于此。实际是写自己不肯到纷扰多事的社会去推波助澜,意思是要独善其身。这就叫意归于彼。

    [阅读全文]...

2022-06-17 17:48:14
  • 叶梦得: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 绍兴
  •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作者:叶梦得

      原文: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注释:

      1、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

      2、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

      3、衰翁:衰老之人。

      4、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

      赏析:

      此词作于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绝顶亭,在吴兴西北弁山峰顶。宋室南渡八年,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一味向敌求和,与敌妥协,使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作者作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对此深以为恨。词中抒发了作者归居后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情怀。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下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m.ju.51tietu.net)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曲艺概》中说:“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之三昧。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梦得词似已得此三昧,波澜跌宕,曲尽其妙,且处处转折,无不紧扣题意,即便这首小令也是如此。

    [阅读全文]...

2022-06-27 19:00:33
  • 描写白云的古诗

  • 描写白云的古诗

      1、《咏华山》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

      抬头红日已然很*,回头再看下面,白云已经很低了。人站在山峰上,白云都被踩在脚下。

      2、《悟道诗》

      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整日穿着芒鞋踏遍群山万里,穿过层层云雾,都没有追寻到春天的足迹。

      3、《山行杂诗四首》

      清·赵执信

      马足蹙时疑地尽,溪云多处觉天低

      倦游莫讶惊心数,岁暮空山鸟乱啼。

      马匹停止不前,怀疑已经到了路的.尽头,由于在溪涧的岸边行走,云雾在半山萦绕,好像天变低了。

      4、《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白云青山还有几万里路,忧愁的看着北方的长安城。这句话其所表达的意蕴与宋人范仲淹所说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相同。

      5、《题张处士溪居》

      王禹偁

      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

      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闲把道书寻晚迳,静携茶鼎洗春潮。

      长洲懒吏频过此,为爱盘餐有药苗。

      此写隐士的居住环境:山高溪寒、桥隐竹林、人烟罕至、清幽宁静。

      6、《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见识过辽阔的海洋,就难以把别的小江小河放在眼里了;已经看到过巫山变幻莫测的云,此外其他地方的云就算不上奇美了。

      7、《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此写自己身在异乡,就像浮在天空中的一片白云,就像孤悬于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一样。表面感叹的是人在异乡的孤寂之情,内里还别有一层深意,这便是说自己虽身在天涯,却仍心系朝廷,关心国家大事,忠心就如在天之月,明明可鉴。

    [阅读全文]...

2022-05-25 05:45:14
  • 《九日登白云山望海》重阳节诗句

  • 重阳节
  • 《九日登白云山望海》重阳节诗句

      九日登白云山望海

      清·吴兰修

      晓来喜听樵夫语,今日重阳不风雨。

      出门一笑双瞳青,海色山光净如许。

      我访白云云忽生,石根缕缕炊痕轻。

      随风荡漾作波势,似闻万壑流云声。

      此时海上云亦起,曼衍鱼龙幻无比。

      吹上螺青不可攀,蓬莱缥缈秋烟里。

      须臾山海两不分,千里万里同一云。

      空际有人吹玉遂,骖鸾仿佛云中君。

      大风西来卷如*,****苍茫去无迹。

      倒挽南溟洗碧空,海山寸寸皆秋色。

      从来过眼如云烟,秦灰汉劫知何年。

      负郭耕云自怡悦,岂必鸡犬皆成仙。

      况今中外无戎马,醉后茱萸不须把。

      四海农夫但望秋,云兮为霖雨天下。

      《九日登白云山望海》的作者

      吴兰修(清)(约公元一八二一年前后在世)字石华,广东嘉应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宣宗道光初前后在世。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o八年)举人,官信宜训导。生*枕经葄史,构书巢于粤秀书院,藏书数万卷,颜其室曰守经堂,自称经学博士。兰修所著有《荔村吟》、《草桐华阁词》,及《南汉纪》五卷,《端溪研史》三卷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阅读全文]...

2022-01-19 17:04:50
  • 九日登白云山望海的重阳节诗句

  • 重阳节
  • 九日登白云山望海的重阳节诗句

      重阳分韵得放字

      宋·魏了翁

      层云生夕霏,寒雨湿青嶂。

      *生爱九九,谁谓不可仗。

      盈盈黄鞠华,采采郁金鬯。

      点检襟袖间,清芬固无恙。

      门前秋阴阴,*上春盎盎。

      惟馀忧时心,忽忽未肯放。

      《重阳分韵得放字》的作者

      魏了翁(1178—1237) ,南宋学者。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嘉熙元年(1237)卒,年六十,谥文靖,追赠秦国公。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高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阅读全文]...

2021-12-10 14:50:23
  •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

  •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翻译/译文

      天*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注释

      ①白云泉:天*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赏析/鉴赏

      “天*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地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山上地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地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地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地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地逍遥自由比喻恬淡地胸怀与闲适地心情;用泉水激起地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白居易作品风格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阅读全文]...

2022-04-01 18:21:05
  • 描写白云的现代诗

  • 现代诗
  • 描写白云的现代诗

      云是指停留大气层上的水滴或瓦斯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小编收集了描写白云的现代诗,欢迎阅读。

      云朵

      缥缈的天空,

      看不清方向。

      我想像云朵一样在空中飘逸,

      飘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白雪皑皑,象雪一样。

      我多么希望与你共舞,

      飞向高高的蓝天。

      自由,

      自在的翱翔。

      把离愁、误会、彷徨、猜疑…

      化解为过眼云宵。

      我想,

      像云朵一样在空中飘逸。

      天空的云

      我想变成天空的一片云

      随着风飘到你的城市

      浮在蓝色的天上

      替你遮住正午的太阳

      我想变成天空的一片云

      随着风飘到你的'城市

      潜伏夜幕的星空

      偷偷望着你窗口的灯

      我心内最温暖的那部分

      却成了需要紧锁的门

      无法去期待的未来

      是看不见你的眼睛还有我

      固执的不肯再说想念

      不是我的心太骄傲

      那是你的愿望

      这些年只想悄悄等待

      时光匆匆流走

      《云》

      云,描绘蓝天

      潇洒、徜徉、安然

      随着长风的指点

      把天涯海角慰问遍

      云,缠绕青山

      妩媚、飘逸、连绵

      蘸着花草的香甜

      卷走苍松巨浪的慨叹

      云,倒映水面

      纯洁、明丽、翩跹

      睨着柳枝的欢颜

      悄悄录下世间的爱与幻

      云,钻进眼帘

      如痴、如梦、如烟

      激起心底的波澜

      云

    [阅读全文]...

2022-06-11 10:35:25
  • 关于登山的诗句经典和赏析(人登上山顶感慨的6首古诗)

  • 经典,感慨
  • 岑参

    高阁逼诸天,登临*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

    总持阁在终南山上,这一天登阁游览,所以做这首诗。很高的一座总持阁,好像逼*了几重天空,我今天走到阁上,似乎离着那太阳不远了。倘然在天气晴明的时候,见那万家的树木,很可以开拓胸襟;若在天光傍晚时分,看到五陵的烟气,又未免触动我的离愁。高阁的槛外,秦岭反觉得低了,更从窗里望去,渭水也觉得小了。做人能够早知道清净的道理,存了出世的思想,便情愿供奉那大罗金仙了。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从前耳闻洞庭湖的水名;今朝却上得岳阳楼来。远望那吴楚地方,在东南角上分着界限;天地虽大,好似在水中日夜浮沉。想我自到这个地方,亲戚朋友都没有一封信寄来;年老多病,只有这一只船罢了。如今在关山的北面正是兵荒马乱,我不免身倚轩窗,眼泪要流下来了。

    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登山做的诗,是说丈夫不得志的时候。我一天到晚的糊糊涂涂,似在酒醉睡梦的中间,忽然听说春光已完,只好勉强走上山去散闷。因为一路行来,经过竹林的院子,遇见了一个和尚,和他谈话了多时,自觉忘记尘世烦闷,又得着半天的空闲了。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独自生活在异乡,即使住了很久,也仍感觉是在做客。每当佳节来临,我就越发思念家乡的亲人。如今,又是重阳佳节,遥想兄弟们登高望远,遍插茱萸,却独独少了我,不禁黯然神伤。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我登上坐落在江边的宣城,好似在图画里面一样,天色已晚,登楼远眺,望见晴明的天空。楼下的宛水句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夹城而流;溪上高驾着两条桥,又似半天里落下来的彩虹。这里人烟虽是繁密,天气早寒,已见青黄的橘柚了;这时候秋色将至,试看着梧桐叶落,便多衰颓的景象了。还有什么人纪念着北楼上,临风想起当年的谢眺呢?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我到东郡来看望我的父亲,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观看,还是第一回。但见天上浮云,接连着东海岱山;一片*阳的旷野,仿佛直达青州徐州。又见那孤高的山峰上,秦始皇的石碑还竖着;荒城里面,鲁恭王的宫殿还留着。这里很多古迹,我在登高眺望的时候,不免独自发生感慨呢!

    [阅读全文]...

2022-02-01 10:02:02
  • 描写崆山白云洞的诗

  • 描写崆山白云洞的诗

      (第一首)

      阴风瑟瑟血腥浮,马面牛头竞恶眸。

      朱笔频添生死恨,油锅乱溅别离愁。

      森罗塔下冤魂泣,断命桥边厉鬼咻。

      苦海茫茫天日暗,谁偕诺亚渡方舟?

      (第二首)

      跌宕连环九曲廊,花明柳暗感无常。

      方才探得通关路,忽又遭逢绝念墙。

      及可为时兴大业,于争奈处叹黄粱。

      *生几度从头越?逝者如斯枉断肠!

      (第三首)

      几度逍遥驾玉鲲,深宫探秘跃龙门。

      珍珠谷里寻灵气,琥珀湾中觅慧根。

      海底仙山迎远客,桃源盛宴赐佳飧。

      醇醪未饮心犹醉,三遍金鸡不觉暾。

      (第四首)

      苍山密洞隐机玄,迷朔五厅呈壮观。

      孔雀开屏千态媚,玉龙飞舞万姿鲜。

      欢欣仙界常幽静,忧叹人间时不安。

      常借灵芝驱百病,欲求神剑断妖缘。

      (第五首)

      崆山雄控小城西,松下寻幽依杖藜。

      洞阔乍疑垂乳瘦,石浮翻看玉舟奇。

      一朝鬼斧无双产,千载神工世所稀。

      莫道地偏人罕至,白云高旷挂天溪。

      (第六首)

      洞窟名传久,崆山景不同。

      勾连成胜迹,变幻自中通。

      何处龙潜性?此时云带风。

      清游乐何极,颠倒醉仙宫。

      (第七首)

      清和四月赏春华,日照崆山小径斜。

      溶洞魂迷星雨境,云蒸雾锁叹奇芽!

      (第八首)

      白云紫气锁崆山,翠绿丛中别洞天。

      曲径幽深诗满地,龙宫开阔水生烟。

      惊呼悬幕层层叠,细数珍珠粒粒悬。

      迷醉神功多造化,一跤跌出赋三篇。

    [阅读全文]...

2022-06-21 08:39:10
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 句子
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 语录
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 说说
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 名言
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 诗词
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 祝福
登白云绝顶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