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妙泉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妙泉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妙泉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妙泉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下面小编收集了白居易白云泉古诗,供大家参考。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太*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从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冲下山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赏析:
“天*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①,“
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③,号称“吴中第一水”④,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⑤。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作者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作者无意描绘天*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作者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作者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作者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阅读题一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3)诗评家说“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极为传神,你同意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4)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答案:
(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作者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作者内心的独白。
(2)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3)同意。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流泻,从容自得。表现了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娴静雅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
(4)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士人。作者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作者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作者内心的独白。
(5)作者采用象征、比喻手法写景寓志,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阅读题二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云自无心水自闲”一句。(6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兴发于此,而意归于彼”,请说出这样评价的`理由。(5分)
答案:
(1)白云随风漂荡,舒卷自由;泉水淙淙流淌,自由奔泻。这两幅画面写出了白云坦荡的胸怀和泉水娴静的姿态。两个“自”字强调的云与水的自由自在、逍遥惬意。这样的景中,寄寓了作者自在安闲的思想。
(2)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写云与水的自由自在、安闲自得,这就是兴发于此。实际上寄寓了作者追求自由与闲适的思想,这就叫意归于彼。表面上不让泉水奔于山下增添波浪,这是兴发于此。实际是写自己不肯到纷扰多事的社会去推波助澜,意思是要独善其身。这就叫意归于彼。
奇妙的唯美古诗句
1. 探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2.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3. 一瓣心香一瓣荷,一泓秋水一泓波。一池碧叶一池影,一路风光一路歌。
4. 月缺月圆月高悬,月暗月明月似盘。月亏月盈月有信,月清月淡月中天。
5. 同头同心诗,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
6. 四时花影上窗纱,影上窗纱笼晚霞。纱笼晚霞烟照暖,霞烟照暖四时花。
7. 石山染痕苔青青,绿水春荫柳啼莺。池荷生叶红莲碧,溪流泛舟轻拂风。风拂轻舟泛流溪,碧莲红叶生荷池。莺啼柳荫春水绿,青青苔痕染山石。
8. 花,细蕊,奇葩。香满室,缀天涯。如粉如黛,似帛似纱。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9. 蝶,俏丽,高洁。花下舞,水边歇。飞上琼阁,落于玉阶。老庄托梦幻,梁祝恨离别。春色采来酿蜜,韶光留住成结。美人团扇笑相戏,素手轻捉趣与谐。
10. 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11. 夜未央,花未开,为剩一片荒芜。日未消,月未褪,空留两曜相望。穹未曦,雨未停,独流三寸潇湘。昼未至,愁未散,何赞四季如歌?
12.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一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頁真惨惨凄凄。
13.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 月笼纱窗寒客家,窗寒客家酒灼人。家酒灼人逢伊离,人逢伊离月笼纱。
15. 花王花魁花争艳,花蕊花蝶花飘香,花开花落花有情,花甲花白花缭乱
16.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17. 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18.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19.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山前烟雾起轻浮,轻浮浪促潺湲水。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20. 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头春色秀。枝头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
鹿寨古诗的绝妙之处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音乐、绘画方面的精深造诣,使他对声响、光线具有特殊的敏感和兴趣。在这首写景的小诗中,他运用自然界喧与静、明与暗相反相成的原理,借人语的喧响和落日的斜晕来衬托鹿柴山林中的静谧幽深,而这幽静的环境气氛,恰好是对于嘈杂纷扰的官场感到厌倦的诗人所渴求、向往的啊!下面是鹿寨古诗的绝妙之处,欢迎参考阅读!
鹿寨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
6.王维的诗 诗中有画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本诗的后两句所展现出的美丽图景,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其美在何处。(共3分)
7.本诗的前两句如何写出了此山的 空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参考答案:
6.(3分)夕阳的一抹余晖照射到幽深茂密的树林中,又映射到青青的苔藓上。(2分)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光与影的这种转瞬即逝的组合,以光亮反射幽暗,更加衬托出周围的幽暗与宁静的美。(1分)
7. (3分) 不见人 才显得 空 , 但闻人语响 正是说明了这个地方非常静,才听到了人的声音。(1分)以动衬静,反衬出空寂的氛围。(1分)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1分)
鉴赏:
第一句开头两字“空山”立刻让人想到一个仿佛映入眼帘的画面,连亘数里,方圆数里的'山,让人顿生寂寥幽深之感。山里不见人,只有诗人在静静的看着。他眺望远方,他思索人生,他的思想可以恣意的随心而飘。可这虽“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在此山中虽然没有看到人的踪影,但听到了人的说话声,不知道是山里太死寂了,还是诗人的心太超脱尘世了?按理来说,山里有生灵,有鸟儿喳喳,有溪水潺潺,可这在诗人那里好像都不存在了,只有人语响,可能是诗人的心太寂静了。从另一方面,此种衬托的手法,即以动衬静更能达到写静的效果,把诗人心中想要追求的静表达了出来,虽有人语,但给人感觉是一种超脱尘世的静,好比经常形容静的一句话“静的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这里把静与针掉地上联系起来,而诗中是把静与人语响联系起来,都能够印证“禅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以有声来描写无声,以此显示是多么的寂寥。
诗人在景静与心静的状态中,看到了几束光线,可以想象在非常静的情况下,哪怕一点点斑驳都能引起一个人的注意,况且这山林茂密,有“深林”两字可以看出。此处树林给人一种深邃之感的,光线透过深林折射进去,有照在了青苔上,此景给我的感觉林子很阴暗。此处是关于光的描写,幽深的色!
此诗一二句是声的描写,三四句是光的描写,光,声相交融,仿佛一幅可以变换的画在读诗之中慢慢的飘进你的眼帘!
空寂的山中见不到人的踪迹,
只是偶尔听见几句人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林,
进而照在常年不见阳光的青苔上。
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
《白云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白云泉》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翻译/译文
天*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注释
①白云泉:天*山山腰的清泉。
②天*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③无心:舒卷自如。
④闲:从容自得。
⑤何必:为何。
⑥奔:奔跑。
⑦波浪:水中浪花,这里喻指令人困扰的事情。
赏析/鉴赏
“天*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地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山上地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地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地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地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地逍遥自由比喻恬淡地胸怀与闲适地心情;用泉水激起地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白居易作品风格
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对酒》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菜根谭·概论》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白居易《李白墓》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湘驿女子《题玉泉溪》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李商隐《隋宫》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已知泉路*,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荀子·荣辱》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易传·象传上·蒙》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白居易《遗爱寺》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小窗幽记·集醒篇》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新唐书·列传·卷八十五》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猛虎行》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元稹《离思五首》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三首》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李益《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 盐州过饮马泉》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李白《长相思·其二》
《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尽管此曲与白诗*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接下来诗人又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静的流淌.
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思想蕴涵,深情缅邈,笔势回折,跌宕多姿。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深层矛盾的沉思之中。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动形象;哲理意趣浓郁、审美情趣高雅。它以神来之笔,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致的飞洒里,营造出了一个空灵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各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全曲有10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
唉乃归舟是全曲*,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层层递进,如春风鼓荡,激动人心。这段音乐的描绘的是小舟归途,划船还家的欢快、桨击浪涌声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意与境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继而回复到*静、轻柔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表现出的人休渔息特别到位。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中………
带拼音版苏轼古诗《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拼音版苏轼古诗《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古诗带拼音版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 sì lín lán xī , xī shuǐ xī liú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 阅读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1)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3 古诗翻译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 sì lín lán xī , xī shuǐ xī liú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 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yóu qí shuǐ qīng quán sì , sì lín lán xī , xī shuǐ xī liú 。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翻译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解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hái),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创作背景
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以及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为了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诗文赏析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方干
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
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
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蛱蝶:大中型的蝴蝶。舞者来回舞动宽大的衣袖,就像是蛱蝶在低空飞行一样;舞者的红唇就像是樱桃一样可爱。这是赞美舞者的美貌和轻妙的舞姿。这两句诗,常被人引用来描绘舞蹈。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青山之外还是青山,高楼外仍旧是高楼。从北方而来的人们,每日都在西湖便的楼阁中唱歌跳舞,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呢?
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听那子规鸟一声声的啼叫,正是四更天气了,起身来看竹筐里的蚕,十分稠密,只恐怕采来的桑叶,却要嫌少了。同是这个时候,我不信有什么两样?
你看那高楼上,早已挂着扬柳梢头的残月,为什么玉一般的美人儿,正在外边歌舞方酣,还没有回到家里来呢。
林洪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这一方澄清的泉水,可润那诗人的心脾,但水性忽冷忽暖,逐年以来,只有它自己知道的。如果流将出去,到了西湖里面,载着那些歌舞的游船,水就变做了浑浊,回头一看,竟不像在山时这般清洁了。
陆游
小甔有米可续炊,纸鸢竹马看儿嬉。
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
官吏们能够政治清明,不横蛮,人民便能够安居乐业,载歌载舞。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天旱得土地都扬起了烟尘,桑树枝条上都没有叶子了,农夫们焦急万分地吹打着响器到龙王庙去求雨;那些生活在朱门里的富贵人家却在家里观赏歌舞,还唯恐天阴下雨使管弦乐器受潮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诗句揭露了富豪们只想着自己享乐而毫不顾及农人疾苦的极端自私的心态。
李群玉
回雪舞萦盈,萦盈若回雪。
腰支一把玉,只恐风吹折。
如能买一笑,满斗量明月。
安得金莲花,步步承罗袜。
舞者舞动轻盈的身姿在舞台上来回转动,就像是随风飘动的雪花一样。她的纤细的腰肢就像是玉一样娇美,恐怕一阵大风就能把她的腰吹折。这是赞美舞者纤细的身材和轻盈回旋的舞姿。
1.《白云泉》唐朝
白居易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2.《与衍斯道赋天*白云泉》元朝
大圭
山君夜移东海水,分得灵泉白云底。老禅卓锡住泉头,坐看泉流与云起。湛湛寒光玉镜圆,波心照见苍龙眠。半峰秋色漾晴雪,五丈石影浮青莲。南岳枯湫何足数,惠山断浣侵草莽。…
3.《游天*山白云泉》宋朝
万俟绍之
踏开松径几层阴,一勺寒泉洗客心。高处天风吹面泠,险边石磴警人深。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鸟道更能幽绝处,恨无足力…
4.《白云泉》元朝
陈方
泉在白云里,云深泉更深。岂无千尺绠,空立万松阴。
5.《天*山白云泉》宋朝
范仲淹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游润腾云飞,散作三日霖。天造岂无意,神化安可寻。挹之如醍醐,尽得清凉心。闻之异丝竹,不含…
6.《白云泉煮茶》元朝
韩奕
白云在天不作雨,石罅出泉如五乳。追寻能自远师来,题咏初因白公语。山中知味有高禅,采得新芽社雨前。欲试点茶三昧手,上山亲汲…
7.《题白云泉亭子》明朝
郑善夫
白云在亭上,清泉在亭下。我本山中人,来结亭前树。云泉甘且冽,予心永终慕。尘机久未息,禅机当早晤。芬华随高秋,淹留岁云暮。
8.《自一云至天*登白云泉亭晚兴》明朝
皇甫涍
钟声缅回策,秀色余西岑。微径不知处,白云长自深。松堂散花雨,溪牖摇峰阴。独夜泉亭月,寥寥期此心。
9.《白云泉》宋朝
范成大
龙头高啄嗽飞流,玉醴甘浑乳气浮。扪腹煮泉烹斗胯,真成骑鹤上扬州。
10.《天*山白云泉》宋朝
钱藻
白云岩静最深隈,泉溜泓溶石窦开。宿雾不生澄晓月,残风轻漾蛰寒雷。源从天汉星边落,流自鳌峰海上回。莫谓无心事奔注,曾随霖雨下山来。
11.《白云泉》明朝
杨基
泠泠白云泉,流向白云边。泉水流不断,白云飞上天。
关于妙泉的古诗
拙妙的古诗
播放妙妙的古诗
泉的古诗
有妙字的古诗
有风泉的古诗
泉字的古诗
以水为泉的古诗
贪泉的古诗
流泉的古诗
妙哉的古诗
夏泉的古诗
墨泉的古诗
濂泉的古诗
朝泉的古诗
泉声的古诗
景泉的古诗
写泉的古诗
有八泉的古诗
妙蛙花的古诗
精妙的古诗
读古诗的妙用
带妙字的古诗
周妙荣的古诗
温泉的古诗
鹿泉的古诗
妙染的古诗大全
关于和妙的古诗
带有泉的古诗
含子泉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