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谜的资料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谜的资料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谜的资料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谜的资料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小学古诗词复*资料
1、几首特殊的诗句:
(1)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三字经》(南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zhuo),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3)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冬雪雪冬小大寒。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4)七步诗曹植(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敕勒歌(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唐代的诗句:
(1)李白的诗:
①静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③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④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
⑥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杜甫的诗:
①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④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王维的诗:
①《画》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④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白居易的诗:
①草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5)刘禹锡的诗:
①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贺知章的诗:
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②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孟浩然
①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8)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悯农(一)【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2)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3)游子吟【唐】孟郊
春节古诗的资料
春节,古老而隆重,历代诗人都有吟咏。有的`诗写除夕守岁的情景,如唐骆宾王在《西京守岁》诗表达了除旧布新的心情,诗云:“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古诗的资料,欢迎来参考!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头六十人。
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父爱它会在我困难时给我力量,它会在我迷茫时给我方向,它会在我失落时给我信心,它会在我成功时给我祝贺和警醒。
1、《》【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3、《十五》【宋】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母别子》【唐】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6、《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7、《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8、《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9、《》【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古诗谜语集锦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反映着古代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状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谜语集锦,欢迎参考阅读!
1、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5、千形万象竟还空,映山藏水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6、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少小青春老来黄,百般拷打才成双。
送君千里终须别,将奴抛弃路一旁。
9、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又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10、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
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
1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2、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13、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14、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15、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归时摇橹还。
16、我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17、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
18、有土可以建筑,有竹可以成器,有月可以相约,有木可以游戏。
19、莺莺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几案上。
远看好似张秀才,*看却是一和尚。
20、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
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
21、下楼来,金簪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22、元宵夜,兀坐灯窗下。问苍天,人在谁家?
恨玉郎,全无一点直心话。叫奴欲罢不能罢,吾今舍口不言他。
论交情,曾不差。染成皂,难说青白话,
恨不能,一刀两断分两家。可怜奴,手中无力难抛下,
我今设一计,教他无言可答。
23、半夜零点游北方,一人捉鸟回家乡。
时过蜀道难登天,童儿钓鱼佳人帮。
24、一身武艺好威风,踏入战场往前冲,
本是一位英雄汉,好汉之中显雄风、
25、上不问天,下不管地。勤度至今,不怨天地。
26、庆幸普遍人晚归,青春皆淡十一吹,
车舟二十讲不回,全靠他去实在追。
27、轻脚轻手慢悠悠,力大无比托石头。
捉它就往家中跑,走到山中落水沟。
恽寿*古代诗人资料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恽寿*古代诗人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恽寿*(1633——1690),初名格,字寿*,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他又善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被称为恽体。
生*
其父恽日初为崇祯六年副榜贡生,复社要人,曾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后为东南理学之宗。叔父恽向(道生)为著名山水画家,自创一派。恽寿*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受门第书香熏陶,自幼敏慧,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者。清初遭遇战乱,年仅12岁的恽寿*随父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顺治五年(1648),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15岁的恽寿*坚守孤城。城陷后,与兄皆被掳至清兵营。陈锦无子,其妻见寿*聪明清秀,收为养子。陈锦遇刺身亡,寿*扶灵北归时,在灵隐寺与父相遇,留寺为僧若干年,其间恽寿*从父读书、学诗,课余绘画以娱情寄兴,与复社遗老及反清秘密志士交游。大约在顺治十一年(1654)前后,恽氏父子返回故里。少年时代这段出生入死的'历练,对他一生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叔子既经丧乱,少壮时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叔子意气如常。(顾祖禹《瓯香馆集序》)。
此后,他刻苦钻研学问,、诗词、书画无不精擅。恽寿*崇尚气节,誓不应科举。为了生计,变卖书画也不向权贵低头。在卖画生涯中,恽寿*在其瓯香馆中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一时名流,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翬友情弥笃,二人游历山水,品茗倾谈,切磋画艺,甚为投机。恽寿*为王翚作品写的大量题跋,更使王翚的作品锦上添花。《国朝画征录》说:石谷画得正叔跋,则运笔设色之源流,构思匠心之微妙,毕显无遗。
康熙二十九年(1690),恽寿*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其子恽念祖年方5岁,家贫不能举丧,幸得王翬、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得以安葬。
中考语文古诗词复*资料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语文古诗词复*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北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张俞《蚕妇》)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亲蜻蜓立上头。(南宋杨万里《小池》)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黄巢《题菊花》)
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1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夜月》)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6、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唐罗隐《西施》)
1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两汉乐府《长歌行》)
1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20、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明民谣《京师人为严嵩语》)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2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赠》)
2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2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2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宋欧阳修《生查子》)
3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昱《虞美人》)
3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北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南宋岳飞《满江红》)
3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3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晋曹操《龟虽寿》)
3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其一)》)
3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3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39、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0、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4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
4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南宋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4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
4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48、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4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元旦的资料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元旦简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来历:
1949年9月27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1、*古代称新年第一天为元旦或元日、元长、元朔、元春,具体日期在西汉以前各不相同,西汉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创太初历,以正月初一日为元旦,从此历代相沿,直至民国时期。
2、西历公元纪年法传入我国后,民国时期以西历元月一日为新年,1949年*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确立以西历元月一日为元旦,旧历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历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古代*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没称元旦。直到**后中央人民*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线。旦即太阳从地*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没传位于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标签:初一,诊断活动,]
诗佛王维的资料
资料是指生活中必需的用品,也可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下面为大家带来了诗佛王维的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王维简介】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大家熟知王维是著名的诗人,但是其实王维除了诗作优美之外,也擅长绘画,是当时著名的画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诗歌特点】
王维的诗歌,尤其是他的田园山水诗,的确写得很美,以至早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诗也的`确含有禅。这种禅的体现形式是怎样一种情况呢?人们已有许多分析,但总其大端,可以分为两大类。
王维的诗是纯粹的佛理教义的说教诗。也就是说,把诗当作宣扬佛教教义的工具。王维信佛,《旧唐书》本传说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唐代正是佛教高度繁荣的时代,士大夫学佛佞佛风气极盛,加之王维受虔诚佛教徒母亲的影响,中年时便成为一个笃诚的学佛者。从他所留下来的诗文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研究颇深,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有一些纯粹是宣扬佛教教义的,正如李梦阳所指出的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空同子》)这一小部分卑者似僧的诗歌就是禅理的说教诗。
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因爱果生病,以贪始觉贫。声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这本是一首慰病之作,作者却在演绎禅理,现身说法,用禅宗的思想来解释人生疾患。诗人认为,人之所以眷念人生,就是因为有世俗之念,只有去掉世俗之念,才不会迷失道路。五阴、六尘、十八界等佛教概念在诗中大量出现。至于该诗的第二首更是提出了一种佛教禅宗的人生哲学。其中浮空徒漫漫,泛有空悠悠。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的句子,则全是宣扬佛教非空非有方能成就佛道的思想。禅宗六祖慧能有所谓的无相、无着、无住的无为无碍的思想,王维也认为万法都在自心,人就不应该执着于外境。
一、阅读,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之广陵
(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从文中可以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
2、写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作者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首送别诗。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试着默写两首。
题目__________ 题目__________
作者______ 作者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填写诗句。
1、补充下列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
(3)春风得意马蹄疾,______________。
(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此物最相思。
(6)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7)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8)______________,孤帆一片日边来。
2、补充下列有关“惜时与勤奋”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2)三更灯火五更鸡,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
(4)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用恰当的诗句来描述下列景物。
(1)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青天。 ( )
2、莫愁前路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四、分别写出一句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句。
木兰诗作者资料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作者资料 ,欢迎阅读。
郭茂倩,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郓州须城(今山东东*)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劝孙,源明子。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郭茂倩自幼受诗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录,才气非凡,以编篡《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等,分为十二大类,并在每类诗前作了题解。歌辞中价值最大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辞,内含许多优秀民族民歌作品。 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郭茂倩自幼受诗熏陶,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熟知音律,善篆录,才气非凡,以编篡《乐府诗集》扬名后世。《乐府诗集》一百卷,上采尧舜时歌谣,下迄唐代的新乐府诗,共五千三百八十九首。他根据乐府诗的性质、用途、音乐形成、时代特征等,分为十二大类,并在每类诗前作了题解。歌辞中价值最大的是相和歌辞、清商曲辞,内含许多优秀民族民歌作品。 如千古流传的《战城南》、《陌上桑》和李白的《将进酒》、《蜀道难》、杜甫的《前出塞》、《后出塞》等。
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使大量诗歌得以保存和流传,为*研究乐府诗提供了极大方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誉该书“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
拓展:
木兰诗创作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据其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所撰的《古今乐录》,可证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陈。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北魏神麚二年(429),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传》,蠕蠕即柔然)。
此诗收入《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
古诗谜的资料
背古诗的资料
古诗马的资料
峰的古诗资料
禅古诗的资料
关于古诗的资料
六言古诗的资料
有趣的古诗资料
古诗集的资料
送春古诗的资料
春望的古诗资料
怀古诗的资料
观月古诗的资料
古诗谈迁的资料
《古诗19首》的资料
李贺古诗的资料
新柳古诗的资料
冬景古诗的资料
古诗七巧的资料
马诗古诗的资料
关于古诗的资料吗
日春古诗的资料
汴州的古诗资料
村晚古诗的资料
瓜州古诗的资料
曹氏的资料和古诗
秋天的古诗的资料
古诗鹿柴的资料
童趣古诗的资料
咏柳古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