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孟子荀子教育名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孔子孟子荀子教育名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孔子孟子荀子教育名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孔子孟子荀子教育名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孔子孟子名言名句,希望大家准备。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4、孟武伯为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7、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君子不器。”
1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教育的名言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子教育的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1)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 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6)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 不学礼,无以立。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子曰:“有教无类”。
3、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孔子孟子名言名句,希望大家准备。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4、孟武伯为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7、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君子不器。”
1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大全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孔子和孟子的名言,希望能帮助到你!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不学诗,无以言。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6、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8、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9、礼之用,和为贵。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2、有教无类。
2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2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关于孔子的经典教育名言名句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9、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2、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3、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况 《荀子》
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6.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居里夫人
7.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9.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吴运铎
10.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罗曼·罗兰
11.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1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13.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14.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1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6.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 ——荀子 《荀子·天论》
17.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9.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1.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4.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2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6.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麽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雨果
27.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况 《荀子》
2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2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 《荀子·劝学》
3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劝学》
3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3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况
3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5.我可以把我的友谊在水彩画幅创作的光彩熠熠,衷情中义。也许有一天,当时间流逝,早已不小心掉进了遗忘的心湖。记忆的湖水冲淡了美丽的色彩,淡却了当年的铁胆铮铮之情,笑傲江湖,乘风破浪。那幅画早已变的却是龌龊不堪,不得不令人深深惋惜。
36.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8.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39.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荀子
40.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41.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42.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莎士比亚
43.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4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4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劝学》
4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47.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4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49.承受幸福。幸福需要享受,但有时候,幸福也会轻而易举的击败一个人。当幸福突然来临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被幸福的旋涡淹没,从幸福的颠峰上跌落下来。承受幸福,就是要珍视幸福而不是一味的沉淀其中,如同面对一坛陈年老酒,一饮而尽往往会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只有细品慢咂,才会品出真正的香醇甜美。
50.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况
5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孔子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指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教育思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播学于*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播学于四夷:不分地域、种族
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南郭惠子)
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子贡)(《荀子·法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二、论教育作用
1、论教育的社会功能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2、论教育的个体功能
性相*也,*相远也。(《阳货》)
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阳货》)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
三、论教育目标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宪问》)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
四、论教育内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1、道德教育内容
(1)仁与礼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卫灵公》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2)孝悌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
孝慈则忠。(《为政》)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3)忠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
民无信不立。(《颜渊》)
2、知识教育内容:新六艺—六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
关于荀子的名言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名言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荀子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荀子不苟》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10、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11、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3、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14、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5、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16、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17、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18、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9、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20、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2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2、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23、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2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27、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28、礼者,人道之极也。
2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30、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31、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32、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33、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3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35、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37、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8、君子之学业,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业,以为禽犊。——《劝学》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42、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43、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4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4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46、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47、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4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49、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3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荀子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7、公生明,偏生暗。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3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 荀子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孔子孟子荀子教育名言
孔子的教育名言
孔子孟子名言
孔子教育的名言
孔子教育名言
孔子孟子的名言
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关于孔子孟子的名言
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孔子有关教育的名言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名言
孔子教育思想的名言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
孔子教育格言
以孔子或孟子名言为题的议论文
荀子名言
荀子的名言
孔子教子名言
荀子名言名句
有关孟子孔子的古诗
荀子的名言警句
荀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教养名言
荀子礼仪名言
孟子名言
孔子教书育人名言警句
孟子的名言
《孟子》名言
荀子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