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之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莲之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莲之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莲之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雪莲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雪莲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山雪莲》
云岭冰峰素色寒,雪莲典雅峭崖欢。
娉婷仙韵无尘染,蕙质冰肌献玉兰。
《庐山白莲社》
年代: 宋 作者: 释怀悟
才高孰谓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
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
作品注释
①晋室:此指东晋王朝。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为晋,都于洛阳,仅传四帝共五十年,为前赵所灭。晋室南渡,司马睿即位于建康,保有江南之地。传十一帝共一百零四年,复为刘裕所灭。陵迟:衰落。帝纪侵:指皇室的纲纪制度受到侵犯和损害。群英:指庐山白莲社结社诸公,如慧远、慧永、慧持、雷次宗、宗炳、刘遗民等辈。晦迹:隐藏踪迹即隐居。晦之本意为昏暗、暗昧,此处引申为隐藏,藏匿。阴:山之北面。白莲社社址在庐山东林寺内,位于庐山之西北山麓,故称庐山阴。
②楼烦大士:指慧远大师。慧远籍贯为山西楼烦县,即今山西省神池、五寨两县部分地区,此以慧远之籍贯相称。麾:挥动。尘尾:古时以驼鹿之尾为拂尘,因此称拂尘为尘尾,简称尘。十七高贤:指除慧远大师以外的另外十七位高僧和隐士;他们合慧远大师共称白莲社十八高贤,现庐山东林寺内尚有十八高贤堂建筑。扣几:敲击桌几。意谓十七高贤争相响应慧远大师建立白莲社的倡议,激动地敲打桌子。
③孰:谁。文中龙:以龙喻人,意为文坛上最有才华的人。返:同还。伊人:他们,指高贤们。谢公:指谢灵运,当时极负盛名的大诗人。事实上谢灵运并未参加白莲社。传说因其世缘太重,慧远不允其加入。实则白莲社缔结之时,谢灵运尚在年少,还未到过庐山。
④玉池:指东林寺中的白莲池。池上所植之莲开白花,称白莲,慧远诸人结社即以之为名。雪莲:犹言白莲。蘸影:谓白莲摇动时蘸着池水。这里说是白莲的影子蘸水,是形象比喻的说法。摇秋风指在秋风中摇摆。
作品简析
庐山白莲社为一个佛教净土宗社团,是东晋末年庐山东林寺住持高僧慧远大师所倡建。其时集结了隐居在庐山和其周边地区僧俗两界隐士高人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学佛,专修净业。其中以慧远为首十八人,称十八高贤。此为*佛教特别是净土宗的重要事件及佳话美谈,影响极为深远。怀悟去慧远大师七八百年,追忆昔日高贤大德的道德风范,嘉言懿行,遂有无限感慨,作此七言古风,以抒情怀。诗写得气势磅礴,雄健有力。
作者简介
怀悟,字瑞竹,北宋江南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107年前后在世。俗姓崔,御溪人。擅长诗文,诗风清健刚劲,其古风作品为人传诵。作品散见于地方志及其他杂著中,多不传。
【拓展】关于雪莲的散文
当你攀登在皑皑雪山,你的感想如何。扑入你眼帘的,除了白色的山峦还有什么,你抬起头,蓝色的天空也仿佛被铺天盖地的风雪封锁住了,太阳的光芒那样苍白无力。望着这个纯净的天地,也许你的大脑早已一片空白。面对着无边无垠的浩渺,或许你已失去了向上的信心。
然而,刹那间,你猛抬头,看见了,在那冰雪之巅,有一团白色的绵球,与雪山几乎浑然一体。但是,你还是发现它了,那是一朵雪莲。
你的心情又是如何?或许,你仅有一种激动,亦或只是一种莫名的冲动。然而,这瞬间的`冲动会带给你勇气,让你继续攀登。
当你距离那花儿足够*时,你看清了,长圆形的叶片,黑褐色粗粗的根状茎,半球形的花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是雪莲。如果放在一堆蔬菜堆里,你一定分不清楚,哪个是卷心菜,哪个是雪莲。
你对自己说:是的,当然是雪莲,在这冰天雪地里,除了它,还有什么花能站得稳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色彩,它,会使你那即将凝固的血液燃烧。
你,勇敢的攀登者,向新的高峰前进了,回头再看一眼雪莲,啊,这圣洁的花儿,正将无穷的勇气注入你的身体,你的脑子里不再是一片空白。起码,在你的记忆里,有过这样一朵花儿,它,给了你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你暗暗对自己说:以后,当我看见别人正赞颂国色天香的牡丹,香飘十里的桂花时,我会告诉他们,在寸草不生的白色沙漠里,在雪山之巅,有一种花,叫雪莲。别的花儿,会给你美的享受,而雪莲,她给你的却是勇气,力量与自信。
雪莲,她原本就是力量的凝固,勇气的体现,坚强的化身。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秋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译文翻译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
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解释
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打算。
青房:指莲蓬。
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诗文赏析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莲的古诗》,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莲的古诗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13、《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愁。
14、《白莲》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15、《莲塘》
宋梅尧臣
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16、《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17、《采莲曲》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精选100句)
莲花,象征着纯洁,不带一丝杂念。心是莲花开,博爱,和谐,淡定、自然,细细琢磨琢磨,你可能会豁然开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莲花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参考。
1、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2、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阳渡》
3、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曲池荷》
4、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秋池一株莲》
5、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莲藕花叶图》
6、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荷花》
7、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莲》
8、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
9、*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莲花》
10、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池莲》
11、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咏莲》
12、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荷花》
13、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14、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荷花》
15、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荷叶》
16、小桥划水剪荷花,*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
17、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荷花》
18、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
19、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北亭》
20、*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新荷》
21、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荷花》
22、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荷花》
23、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采莲曲》
24、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红白莲》
25、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
26、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采莲曲》
27、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
2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
29、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30、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浦口竹枝》
31、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雨中荷花》
32、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秋初夜坐》
33、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月下看白莲》
34、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四望亭观荷花》
35、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
36、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干荷叶》
37、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9、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0、*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新荷》
41、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
4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赠荷花》
43、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
44、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曲》
45、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
46、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诗》
4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
48、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卜算子》
49、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甘草子》
作者:周敦颐(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花,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全文只有119字,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三种花尤其是莲花的比喻义,抒发了作者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
作者以菊花和牡丹做衬托,菊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莲则象征君子,这实际是三种不同的处事态度和人生追求。作者欣赏陶渊明那样真正的隐士,讥讽流俗对富贵权势的追逐,但他更推崇的是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这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1.作者链接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文体链接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一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周敦颐( yí ) 蕃( fán ) 淤泥( yū ) 濯( zhuó )清涟( lián )
亵玩( xiè ) 隐逸( yì ) 鲜有闻(xiǎn ) 噫( yī )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的。可:值得。蕃:多。
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唯独。
译: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自)从。甚,很,十分。
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而:连词,表转折,但是。下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同。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通,空。直,挺立。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可:可以。 亵(xiè):亲*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语气助词。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柄内部贯通,外形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靠*玩弄它。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认为。之:结构助词,的。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6.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鲜(xiǎn):少。闻:听说。
译: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众,多。
译: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是很多了。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莲花的品格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
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气——香远益清——芬芳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庄重、清高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来寄寓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情怀,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4.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陶渊明独爱)、牡丹(世人甚爱)。
4.“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
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衬托’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衬托可以区分为正衬、反衬。)
描写莲花的古诗大全
莲花生长在污泥中,但它仍然娇艳,大方不沾一点俗气。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描写莲花的古诗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
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
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
不定始知圆。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怕听江头江水声。
【赠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