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关于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48) 语录(58) 说说(28) 名言(23) 诗词(680) 祝福(7) 心语(82)

  • 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

  • 国家,过程
  • 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清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初,康熙帝两次亲征,*定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在西北,乾隆帝*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又接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在西部,明朝在*设立了都司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清朝确立*和*的册封制度,建立金瓶掣签制度,还设置驻藏大臣,明清两朝都加强了*对*的管辖;在西南,明沿袭元朝土司制度统治当地的少数民族,后来在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清朝在*定“三藩之乱”后,雍正帝又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在东南,清军入台,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海海防。

      到清初,清朝疆域辽阔,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生活着五十多个民族。

      清朝同蒙古、新疆、*、台湾的关系:

      1.反对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的斗争。

      第一,准噶尔势力的发展。

      明末清初,蒙古族分成了漠南(今内蒙古)、漠北(今蒙古国,也叫喀尔喀)、漠西(厄鲁特)三大部。

      清采取“联蒙制汉”的方针,入关前,漠南蒙古已归附清朝;漠北、漠西蒙古也向清朝称臣纳贡。

      后来,漠西蒙古分为互不统属的四部,即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

      四部中以准噶尔部最强。

      噶尔丹夺得准噶尔部汗位以后,合并了和硕特、杜尔伯特部并控制了南疆*尔族地区,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

      第二,清*的斗争。

      康熙帝率军于1690年和1696年分别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

      昭莫多一战,消灭了噶尔丹的主力,这是*定噶尔丹分裂活动的决定性战役。

      此后,清军继续对噶尔丹的后继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757年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

      第三,对蒙古统治的加强。

      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斗争的胜利,使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

      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2.*定回部*贵族的叛乱。

      清朝*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后,*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又发动了叛乱。

      乾隆帝派兵征讨,*尔族人民支持*叛战争,纷纷归附清军。

      大小和卓兵败被杀。

      清**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于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此后,天山南北两路通称为新疆。

      3.土尔扈特部归国。

      土尔扈特部归国生动地证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兄弟民族血肉相连,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

      土尔扈特万里归国,是一曲民族团结的凯歌。

      4.清朝对*统治的加强。

      第一、确立册封制度。

      清朝初年,五世*来京朝贺请封,顺治帝隆重接待并正式赐予他“**”的封号。

      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赐以册印。

      从此,“**”和“*额尔德尼”的称号正式固定下来。

      以后历世*和*都必须经过*册封成为定制。

      第二,设驻藏大臣。

      1727年,清*在*设驻藏大臣,办理*事务。

      驻藏大臣代表*,与*和*共同管理*。

      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对*管辖的加强。

      第三,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加强了清朝*对*、*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加强对*管辖的三大有力举措。

      5.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及其意义。

      1726年雍正帝采纳大臣鄂尔泰的建议,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改土归流后,清*在这些地区清查户口,设立保甲,屯兵,推行统一税制,建立学校,兴科学,修道路,使清朝统治深入到边偏僻地区。

      改土归流是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仅加强了清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而且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6.清军进入台湾。

      郑成功死后,其子孙继续统治台湾。

      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

      郑氏*归附,台湾重新统一于清朝*的管辖之下。

      其意义在于: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阅读全文]...

2021-11-28 04:08:04
  • 56个民族是一家

  • 56个民族是一家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56个民族是一家,快来看看吧。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当这曲悦耳动听的歌又一次在我耳际响起,一股对藏族人民的敬爱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尤其是看了音乐剧《尼玛.太阳》之后,更加加深了我对藏族人民的爱戴、友谊。

      剧中描述汉*民深情厚谊的一幕幕都是这样感人,催人泪下。班主任高老师的`儿子阳阳生病了。为了不耽误藏族孩子的学*,高老师不照顾自己的孩子,继续来为他们补课。这件事被藏族孩子们知道了,他们想让老师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故意使电灯不亮。但高老师拿着蜡烛也要为他们讲课……剧中这样使人热泪盈眶的事例枚不胜举。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也可以看到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伟大名士、专家学者们,为汉藏友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不是吗?唐太宗的女儿文成公主,她就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她不怕远离家乡的痛苦,毅然到*生活了40余年。文成公主到*,不仅带去了各种谷物、蔬菜种子,而且带去了工艺品、药材、茶叶及各种书籍。在文成公主以前,吐蕃虽然已有农业,但经营粗略。唐朝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后,出现了小块农田,他们还学会了防止水土流失和*整土地。吐蕃过去没有文字,遇到什么事都用绳子打结,或在木头上刻符号表示。这样即不方便,而且不易看懂。后来在文成公主的帮助、影响下,松赞干布也造出了吐蕃的文字及语法。自从有了吐蕃文后,文成公主又翻译了唐朝的许多儒经、佛经,大大地促进了吐蕃的文化发展。

      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无数滴水汇在一起,形成汪洋大海,它的力量却是伟大的。我国的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滴水穿石的故事。小小的一滴水在我们看来,它落到石头上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那它们滴穿石头靠的又是什么呢?靠的是团结的力量大无比!

      团结就是力量!望56个民族手拉手,愿56个民族结下更深厚的友谊,希望56个民族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

    [阅读全文]...

2022-07-01 15:38:27
  • 中华民族爱国的古诗词

  • 中华民族爱国的古诗词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爱国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10.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1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3.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4.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5.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6.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7.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18.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19.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2.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23.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24.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5.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26.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27.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2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唐杜牧《泊秦淮》

      2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3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阅读全文]...

2022-06-30 21:40:51
  • 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的诗句

  • 爱国
  • 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的诗句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 (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战国.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读书》)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 (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战国.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汉.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20、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唐.聂夷中.《咏田家》)

      2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2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宋.李纲.《病牛》)

      24、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阅读全文]...

2022-07-26 15:30:25
  • 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的诗句

  • 爱国,精神
  •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2、寸寸山河寸寸金,瓜离分裂力谁任。 (清.黄遵宪.《题梁任父同年》)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战国.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读书》)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 (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 (宋.郑思肖.《二砺》)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战国.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汉.曹操.《蒿里行》)

      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1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20、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唐.聂夷中.《咏田家》)

      2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陇西行》)

      2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宋.李纲.《病牛》)

      24、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阅读全文]...

2022-03-02 08:47:06
  • 关于国家的诗句古诗大全(有关国家的古诗有哪些)

  • 国家
  • 194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纪念日。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绝的十四年抗战,终于以胜利结束。驱除倭寇,复我中华,中国付出了3,500万军民伤亡的惨痛代价。伟大的胜利来自于伟大的抵抗,来自伟大的牺牲。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的国家,但是,中国有悠久而光荣的反抗侵略者的历史。汉元帝时期名将陈汤。在北方与匈奴作战,发出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这句话成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忠诚与口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但每场战争的胜利都是用热血与生命铺就。这就是为了国家,舍生而战的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无数的将军诗人义士*都留下用生命写成的战地诗章。“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但我今天只能摘录陆中国现代抗战诗词几首,与沧海取几瓢水,来致敬无数的先烈忠魂,告慰他们,河山依旧,必会江山永固,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是一条巨龙,宇宙长存!

    “中国要自强,齐心到战场。

    杀尽日本兵,铲除狗豺狼!

    自从九一八,寻衅在沈阳。

    得寸又进尺,要把中国亡。

    同胞需奋起,人人都抵抗。”宋哲元《杀敌救*节录》

    这首诗看起来简单明快,是29军的军长宋哲元激励将士所做。1931年,918事变第3天,宋哲元率领29军全体官兵,通电全国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1933年29军组成大刀队,每名士兵身上有一口四斤重的大刀,血战喜峰口,赵登禹亲自上阵督战,负伤不下,守住喜峰口,大刀队一战扬名。赵登禹时年35岁。

    ”暗影沉沉夜战酣,大刀队里出奇男。

    双峰闪处寒倭胆,牧马胡儿不敢南!”王冷斋《卢沟桥记事诗(其一)

    1937年,45岁的王冷斋,时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县*,在卢沟桥事变之前,他和日军有多方的交涉,在涉及*问题上寸土不让,他是卢沟桥事变的经历者和见证者。1937年7月7日夜,日本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县城搜查,守卫宛*城的29军严词拒绝,219团的三营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奋起反抗。吉星文,挑选了150名精干人员,编成5个组,敢死队每个人带步枪一把,手榴弹两枚,大刀一把。将几十名日军全部消灭。

    “大刀队里出奇男“,就是指的吉文星以及他所带领的29军大刀队,誓死抗战,日本三月*的幻想,证明是空梦。

    王冷斋留下了有强烈写实风格的《卢沟桥纪事五十首》,具有历史价值。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太行春感》1939年

    1939年。*率领指挥的八路军129师已经进入太行山区三年,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收复县城60余座。这首诗写得非常有气势和特色。太行山的崇山峻岭,宋朝名将岳飞的收复国土的历史,再加上军民同心抗敌的热情和血勇,更激发了他的壮志情怀。这一年他已经53岁。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种。慷慨浩瀚之气。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这首诗真的值得仔细的品读,我会单独开一章节,来谈这首诗龙一样的英雄气质,以及成就这首诗的,是英雄一样的人民,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寄语蜀中父老》1939年

    这一首诗,看起来非常的简单朴实,但却是非常难得的古风诗。单从诗本身,就可以经历时光的检验。这里面有几千年中国人保家卫国,不畏风霜严寒的军旅气质。汉风唐韵,天然朴素,出自将军之手,更有穿越古今的峻峭力量。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就义诗》

    吉鸿昌是一个有强烈爱国精神的将领。他是旧军队里,难得秉持”当兵救国为民造福“初衷的一个军人。在冯玉祥手下时,他的部队被誉为铁军。在接受蒋介石的改编之后,不愿意和蒋介石合作,然后到国外去考察。但是这个一心抗日的将军在1933年却在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1934年吉鸿昌被军统特务暗伤,被法国工部局逮捕。最后吉鸿昌被引渡到*的北*军分会,最后英勇就义。

    吉鸿昌所做的一切是为危难中的国家,为抗日不曾屈服。这是他就义前的诗,读来让人潸然落泪。但是他是在抗战过程中牺牲的,历史还原他抗战爱国的慷慨人生。

    “哭罢江山无泪流,亡国惨祸已临头!

    恨尔民贼方得意,哀此匹夫能不羞?

    复我片土可百世,杀敌一毛足千秋!

    男儿一副好身手,拚将热血洒神州。”李贯慈《哭辽东》

    李贯慈只活了39岁,1931年9月23号,这正是918事变以后,23岁的李贯慈看到河山破碎,男儿血勇,在痛哭之后主动报国。可以看到他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他马上加入了农民起义运动,1937年参加了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可以说他短暂的一生是热血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

    这首诗非常的励志,也唤起了青年热血。在那个时代,正是无数的和李贯慈一样的年轻人,主动请缨,上战场杀敌寇,用鲜血铺就后世太*。

    ”草木风声势未安,孤舟惶恐再经滩。

    地名末旦埋踪易,楫指中流转道难。

    天意似将颁大任,微躯何厌忍饥寒。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郁达夫《离乱杂诗》其一

    之所以来选读郁达夫的这首诗,是因为。在许多人的眼中,认为郁达夫是风流才子。但实际郁达夫非常的爱国,他是为抗战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1942年,郁达夫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的抗日联合会*,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这一年的2月新加坡沦陷之后,郁达夫流亡到印尼苏门达拉岛,他靠着自己精通日语,帮助保护了大量的爱国人士。但是1945年,就在。抗战胜利的前夕,郁达夫*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此时距离日军签订投降书只有四天。

    那么这一首诗里表达了郁达夫怎样坚定的态度呢?他是以宋朝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做指引,无惧流离颠沛,爱国浩气在胸,面临千万磨难,爱国不渝。

    我今天仅仅只是摘录,抗战长河中爱国诗词七首,挂一漏万,仅表达对无数先崇高的敬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爱国之忠魂浩气,与世长存。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阅读全文]...

2022-07-03 07:37:19
  • 有关民族团结诗歌

  • 诗歌
  • 有关民族团结诗歌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族团结诗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族团结之歌》

      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

      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

      五十六窑砖瓦筑成一栋房,

      五十六车矿石炼成一炉钢。

      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

      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团结抗日赞歌》

      弟兄不和外人欺

      血和泪的教训

      军阀分割

      连年混战

      国家虚弱,人民疾苦

      这时,在我们的东面,

      有一个鬼脸探出偷窥

      趁虚侵入

      肆意残虐践踏,烧杀抢

      四万万同胞愤怒了

      用言行谴责

      用身体抵挡

      用大刀反抗

      在那国家危难之时,

      有一个身影站出来高呼

      到北方,打鬼子

      我们伟大的*,

      不计前嫌,

      一切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西安事变

      迫使蒋家王朝

      *,团结抗日

      *型关一战,干净漂亮

      八路军威名远扬

      台儿庄血战

      日军遭受重创

      百团大战

      小鬼子怕了,

      垒起碉堡,

      围起铁丝网

      纯粹象一群牲口在圈养,

      瞧你熊样

      小鬼子,滚吧

      等待你的是自取灭亡

      历史上没有一个侵略者有好下场

      《家·团结·奋进》

      凛冽的北风雪

      拼命的撕打着

      红柳 丛中

    [阅读全文]...

2022-04-08 14:57:52
  • 民族精神的诗篇

  • 民族精神的诗篇

      船政学堂,是中国*代史上声名赫赫的福建船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船政附设的教育机构,船政学堂开中国大规模官办西式教育之先河,是中国海军教育、船舶工业教育、机械工程教育等事业的鼻祖。学堂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变迁,成就难以计数,影响遍及*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某种角度而言,船政学堂的历史,就是中国*代史的集中缩影。

      正因为题材如此重大,当听说这段历史将被搬上荧屏,在充满激动和期待的同时又对创作存有担忧:要将船政学堂波澜壮阔、错综复杂的'历史以纪录片的形式浓缩、提炼呈现,对创作者熟悉、驾驭史料的要求之高,是不言而喻的。而今,福建电视台创作团队为历史交出了一份高分的答卷。这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而是一曲带有厚重人文情思的民族精神之诗歌。

      《船政学堂》在谋篇布局上,言学堂但不自限于学堂。它巧妙避开了历史纪录片容易落入流水账的俗套。时间上,纪录片从学堂一百多年的绵延岁月里,撷取这棵大树最初萌芽成长以及青壮年时期作重点刻画。初创的艰难、报国的雄心、海战的悲壮、逆境的忧思、中兴的顽强,乃至由一所海军学校演变为国家*代化人才摇篮的独特影响力,都汇聚于此片中。

      内容上,创作团队敏锐地抓住一所学校之根本、即学堂灵魂所系之处:人。透过创办者左宗棠、沈葆桢,以及严复、萨镇冰、陈季同等一大批船政学子的人生经历和思想递进,提炼出这所学堂的精神内核所在,并衍生出船政学堂在中国*代史上的真正意义即对整个中国社会走*代化的影响,进而讴歌中华民族先行者身上共有的精神特质。船政学堂,已经大大超出了培养海军、造船等具体的实务范畴,而无愧为中国走向*代化的摇篮之地。纪录片令人欣喜地真正抓住了上述关键。

      创作涉及清代之前的纪录片作品,有一项巨大挑战是画面素材的稀缺,尤其是动态影像素材的寻找与表达。《船政学堂》在这方面的努力,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大量搜集历史照片、文献,以及精心制作的三维画面和情景再现外,摄制组远赴英法等地,挖掘出即使国内学术界也未见的档案、实物,其中诸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和*档案里,关于船政留学生的内容、船政总教*日意格*保存着的黄马褂、顶戴花翎等,都是首次出现在中国的荧屏上。这些现场拍摄的珍贵画面,更雄辩证明船政学堂在彼时具有无比可贵的国际化特质。

      片中有一幕情景再现让我久久难忘:船政创办人左宗棠在西湖请法国友人观看国人试制的小轮船。风光旖旎的湖面上,怪模怪样的小轮船吐着烟航行。猛一看有几分滑稽,再一品又觉一丝苦涩,回味中,则感触到中国人在逆境中不甘人后、勇追世界的坚毅品格。

      总括对《船政学堂》全片的感受,恰似捧起一盏来自闽地的甘茗。在娓娓道来的故事间,在匠心独具的画面里,内心油然生出回应之声。那是血液中对祖先过往不屈努力的感动。那不屈的民族精神曾鼓舞船政学堂走过百年,指引着船政学子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同样的,它也定会鼓舞今天更多的中国人。

    [阅读全文]...

2022-04-13 03:12:54
  • 民族精神诗句

  • 民族精神诗句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精神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班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和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阅读全文]...

2022-02-14 20:50:18
  • 关于民族节日的诗句

  • 节日
  • 关于民族节日的诗句

      1、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2、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3、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4、困人天气*清明。——苏轼《浣溪沙·春情》

      5、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张镃《寒食》

      6、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7、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8、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9、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10、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11、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12、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3、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4、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5、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6、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7、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18、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19、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0、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21、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22、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3、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5、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26、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27、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8、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9、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0、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1、喜鹊桥成催凤驾。——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3、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4、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5、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7、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38、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39、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0、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4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2、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43、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44、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5、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6、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7、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48、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50、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阅读全文]...

2022-07-29 03:02:00
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国家或民族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