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关于形容大局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大局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大局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大局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5) 语录(24k+) 说说(1) 名言(2) 诗词(56) 祝福(36k+) 心语(5k+)

  • 大局观念的的诗句

  • 经典
  • 想形容一个人思想上非常过硬,执行命令坚决,大局观念强,用什么词

    这个词还要带“枪”字。

    回复:小不忍则乱大谋;大局为重,不可因小失大;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后患无穷;

    草不谢荣春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运,兴歇皆自然。

    春来万物叶叶是离愁。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暂移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天地犹一马,万物一指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兄弟射雁之“笑” 明朝刘元卿的《应谐录》里面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竟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这则故事大致意思是:从前有两兄弟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弯弓射雁,哥哥边弯弓边说:“射下来煮着吃。

    ”他的弟弟争着说:“鹅才适宜煮着吃,雁要烤着才好吃。

    ”竟互相争吵起来,最后不得不到到地方上的长者那里去评理。

    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

    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两兄弟最终只能望雁兴叹,空留笑柄

    大局观修饰词:舍己为人的大局观,舍小家保大家的大局观,无私奉献的大局观,不计得失的大局观委屈求全的大局观,舍弃荣辱的大局观 关键时刻的大局观

    [阅读全文]...

2022-02-21 09:11:07
  • 大局观的标语口号

  • 宣传
  • 1.执行理念:没有条件,没有借口,没有不可能!

    2.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3.识别知识获取知识保护知识运用知识优化知识。

    4.企业的成功来自于每一位员工的付出

    5.大魄力大手笔大动作,新城市新水城新跨越。

    6.培育礼仪员工,创造团队精神。

    7.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8.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安全健康环境。

    9.同德才能走得更*团结一条心汕头。

    10.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11..培育礼仪员工,创造文明团队。

    12.早日完成拆迁符合水城村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

    13.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挂图宣传画

    14..严格管理精益化,规范管理科学化,创新管理全员化。

    15.因为只有他们不放弃,就永远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

    16.讲团结,发扬团队精神;重科技,以科技促发展;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17.管理——增强大局观,双赢思维,注重沟通调研,形成方法论

    18.早拆完,早开工,早建设,早回迁。

    19.塑造人的品质,建立管理根基。

    20.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1.在各级党的组织中形成经常健全的团结一致的联系群众的领导核心,是极端重要的。

    22.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3.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警钟时刻长鸣。

    24.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最佳产品和服务

    25.严格管理精益化,规范管理科学化,创新管理全员化。

    26.在拆迁改造中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7.强企业文化|品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宣传标语

    28.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乌云万里天 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权力不是私利的仓库 身正公*·不令而行 管理哲学·放风筝 技术是基础,管理是动力 管理者的忠诚管理者要对企业忠心,对上司忠心,对下属忠心把他们当作自己忠心的中心。 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经营人心即经营事业把人心当作自己的事业去经营,你会发现,你不仅得到了事业,还得到了人心。 领导先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员工是你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你的“马仔” 大胜靠德小胜凭智 要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秘诀在于了解他的需要,并协助他达成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心治理法并治·道领法随 管理的钥匙——管理对象的需求 企业不要光顾着输血,先要学会止血 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没有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管理有时要说服,但有时必须压服 聆听,成功领导者的特质

    29.员工以厂为荣生活因拼搏而存在

    30..持续改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迎接变化,勇于创新

    31..我们依靠企业生存,企业依靠我们发展。

    32.大局意识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团队精神是走向成功的保障。

    [阅读全文]...

2022-01-26 17:03:29
  • 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

  • 团队精神
  • 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

      引导语: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下面是yjbys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中每个角色没有一个是完美无缺的,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优势和不足。只有互相结合、互补、相融,才能形成完美的‘组织人’,团队精神是横向动力,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团队造就个人,个人成就团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只有不断追求完美,才能更接*完美。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没有团队的力量大。企业的目标是盈利,要想企业盈利,企业的.员工就必须有责任心,必须有团队精神,只有团队的目标实现了,个人的目标才能随之实现。一流的人用团队之力,二流的人用个人之力,三流的人被人用,四流人人无人用。团队合作,成就每个人。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一个团队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所以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个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一个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大海。 如何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之成功?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无论是谁,在这个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要想做成大事业、取得突出的业绩,就得学会跟别人合作,借助团队的力量取得胜利。每个时代都造就了无数英雄,我们都钦佩他们的个人成就。但事实上,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并非他们当中单独的个人创造出来的,他们只是团队的一部分,巨大的成就属于团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团队精神通过团队每个成员沟通、合作来体现没有沟通的团队,如何能够合作协调,如何达到思想上的共识。一个好的团队需要经常交流,需要无时无刻地沟通,从目标到具体的工作细节,因此沟通在团队精神中的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里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个性、*惯、说话方式均有不同,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常会发生误会,甚至是产生冲突。因此,员工之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领导和员工的沟通更是不可忽视。

      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对任何一个团队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无法想象一贯缺乏沟通交流的团队会有多高的效率。定期召开部门会议、跨部门会议,多组织员工业余活动等,这些都是搭建沟通*台的防范。

      提高团队沟通能力的9个技巧

      1、创造有利的倾听环境,使传递者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

      2、同一时间内既讲话又倾听是不可能的,要立即停止讲话;

      3、观察对方,注意力集中在对方外表,着重注视对方眼睛;

      4、关注中心问题,不要将其它的人和事牵扯进来;

      5、抑制争论的念头,控制争论的冲动;

      6、用眼神、点头或摇头等身体语言传递你自己的信息,使双方互动;

      7、保持耐心,让对方讲叙完整;

      8、不要过早作出结论和判断;

      9、做笔记。

      沟通能消除团队成员间的冲突

      有效沟通使团队成员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念上高度统一,在事实问题上清晰明朗,达到信息畅通无阻,改变成员之间的信息阻隔现象,减少恐惧和忧虑,消除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加强团队意识 注重*面沟通

      沟通分为向上沟通和*面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特别注重*面沟通。如何做好*面沟通,需要具备以下八点:

      1、发现并欣赏对方优点

      2、心*气和、就事论事的解决问题

      3、倾听是最好的理解渠道

      4、承认错误胜于无理辩护

      5、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

      6、先自我批评

      7、尊重对方的意愿

      8、给对方一个肯定、量化的答复

      沟通能消除团队成员间的冲突

      有效沟通使团队成员在情感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念上高度统一,在事实问题上清晰明朗,达到信息畅通无阻,改变成员之间的信息阻隔现象,减少恐惧和忧虑,消除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阅读全文]...

2021-12-31 11:40:04
  • 形容顾全大局的诗词

  • 文学
  • 形容顾全大局的诗词

      为了顾全身边更多人的感受而不得不忍痛忽略一个最在乎的人的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形容顾全大局的诗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唐朝陆龟蒙《别离》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唐朝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朝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朝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唐朝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唐朝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朝杜甫《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朝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唐朝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沪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朝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朝高适《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唐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朝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阅读全文]...

2022-01-18 16:50:51
  • 以大局为重的名言警句(什么叫以大局为重)

  • 名言
  • 1.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2.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4.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5.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6.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英莎士比亚

    7.唐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9.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10.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奥斯特洛夫斯基)

    11.唐朝王维<<相思>>

    12.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13.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14.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15.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16.*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17.(所给的材料用了个分句从不同的角度对“潇洒”作出评述。答案要满足三点要求:①另选“陈述对象”;②排比句;③意思完整)

    18.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19.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20.唐朝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1.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可理解为爱情,也可理解为友谊〉

    24.为顾全大局而的得到埋怨的一些诗句顾全大局的诗句:(埋怨的自己找)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2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7.渭城朝雨沪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9.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30.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一点的光彩。(巴金)

    31.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32.找到朋友的唯一办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33.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34.唐朝李白《送友人》

    35.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损.——《薛之情公读书录·交友》

    3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谚语

    37.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38.顺利时结交朋友,逆境中考验朋友.——拉丁谚语

    39.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4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1.唐朝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42.银鞍金络到*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43.情深恭维少,知己笑谈多.——谚语

    44.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45.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46.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47.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48.唐朝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49.患难识朋友.——列宁

    50.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5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阅读全文]...

2022-03-28 14:04:01
  • 秦观 鹊桥仙_七夕古诗秦观

  • 七夕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秦观 鹊桥仙》,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主旨为赞美传说中牛郎与织女的真纯爱情。汉魏以来,咏牛郎织女故事的诗词很多,要数秦观此作最见性灵、最为脍炙人口。起首三句,由云、星、银汉等物景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迢迢暗度,写牛郎织女渡过银河相会的情节,字字传神。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述与议论结合,十分艺术地评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百万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一相逢与无数的比,造成无穷大的反差,是对牛郎织女爱情价值的高度肯定,语言既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辟、高屋建瓴。换头三句,写牛郎织女相逢时的缠绵柔情,以及如胶似漆仿佛梦境的陶醉;佳期则逆回尚未相逢时二人的相依相恋及美好期待;语少情多,今昔交织,韵味无穷。尤其忍顾的细节,将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别的复杂心绪刻画入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结得最有境界。这两句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同时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爱情价值标准。这首词的意义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永恒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小编推荐

    《鹊桥仙七夕》

    作者:苏轼

    原文: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注释:

    1、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四十里,《列仙传》王子晋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巅,望之不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鹊桥仙华灯纵博》

    作者:陆游

    原文: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

    翻译:

    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

    八尺轻舟,三扇的乌篷船,

    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漠浩荡!而谁记、独去、占断这类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隐曲幽微,情意又何等怨慕深远!这种景与情,广与深的纵模交织,构成了独特深沉的意境。明代杨慎《词品》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坡。其感旧《鹊桥仙》一首(即此词),英气可掬,流落亦可惜矣。他看到了这首词中的英气,却没有看到其中的不*之气,清代陈廷焯编《词则》,将此词选入《别调集》,在酒徒两句上加密点以示激赏,眉批云:悲壮语,亦是安分语。谓为悲壮*是,谓为安分则远失之。这首词看似超脱、安分,实则于啸傲烟水中深寓忠愤抑郁之气,内心是极不*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作者: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赏析:

    与上首《西江月》一样,这首词也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所以他把自己的楼屋起名为集山楼(后改名雪楼)。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写的是他*时在带湖附*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在这里,这样的日子他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要问问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我们知道,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闲是被迫的。他总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为。正如陆游《病起》诗所说的:志士凄凉闲处老,他自己的《临江仙》词说的: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接下来,作者写道: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常止息的地方。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所以要写他的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

    不过,作者寓居乡下,鸿图难展,心情沉重,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他在上饶所作的一些词看,他谪居乡下的生活中,也有亮丽的一面,而这两者都是真诚的,都是来自他的高尚性格的。由于后者,使得他在农村中,不但有热爱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农民的感情。这首词的下片,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作者以这两句结尾,写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慰,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这样,他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对农民的爱和关心。

    总之,这首词在描写闲散生活时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写农民的纯朴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情境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的清新、旷逸。

    《鹊桥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

    注释:

    1、传说牛郎耕田,织女纺织。今以七夕良会,故工作都懒了。卢仝《月蚀》: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徒劳含淫思,旦夕遥相望。

    赏析:

    [阅读全文]...

2021-12-07 23:25:42
  • 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

  • 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

      《观雨》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七言律诗。诗首联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雨陈与义古诗赏析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观雨字词解释:

      ⑴山客:隐士。晋葛洪《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结踪山客,离群独往,则当掩景渊洿,韬鳞括囊。”

      ⑵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

      ⑶不解耕:这里指不熟悉农事。

      ⑷开轩:开窗。

      ⑸危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⑹云气:云雾,雾气。

      ⑺万壑(hè)千林:形容众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沟。

      ⑻海:这里指暴雨。

      ⑼山角:山的转角向外突出处。

      ⑽晦(huì):昏暗不明。

      ⑾乾(gān):“干”字的异体字,干燥。

      ⑿甲兵:盔甲和兵器。

      观雨翻译:

      老态龙钟的隐士不熟悉农事耕作,却大开窗户正身坐于屋中,看窗外阴晴变化。

      屋前的江流与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c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水域吹来的风压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我不嫌弃居所破败漏雨,正好借此风雨洗刷军队的兵甲刀枪。

      观雨背景:

      《观雨》作于1130夏。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在东南战线攻破临安(今杭州)、越州,继而从海上追击宋朝皇帝,高宗从明州逃至温州。在两湖(湖南湖北)一线,金兵于1130年春天进逼湖南长沙。当年二月长沙守帅向子湮积极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卞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一场夏雨翩然而降,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雨丝在纷飞。该诗虽然写的是雨景,但却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极大关注,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了。

      观雨赏析:

      作为南北宋之交的杰出诗人,陈与义在诗歌创作方面推崇并学*杜甫。所作着眼现实,关注国运民生;用典较少,词句明净,不像其前辈诗人黄庭坚等那样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观雨》一诗虽然也有用典故之处,但*易晓昶;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等辞格,使得此作境界辽阔,意蕴丰富。

      首联“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点明了诗人此时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行为。“山客”是诗人自谓,“客”点明处境,“龙钟”写诗人精神状态;“不解耕”表明诗人不会(懂)农桑。这里,与其说作者在介绍自己,不如说他在述说那个不幸的时代。寓居异乡,是因为国破家亡;精神疲惫,是因为颠沛流离;不事农桑,是由于在这战乱扰攘的年代无法进行和*生产。首联的出句,写出了诗人对这个特定时代的鲜明态度,是因,是“客”;对句才是果,是“主”,“危坐”表现了诗人郑重的神态及沉重的心情。“阴晴”是运用双关,既是天气的变化,也是当时抗金时局的动态。这又与前面的“不解耕”自然衔接,“观雨”与“时局”二者圆和无迹。

      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就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写照。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

      尽管云雨的猛烈遮蔽万物,雨中的万物并没有全然屈服,时局也并非黑暗一片。乌云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挠的抵抗,摇摇欲坠的危局中也有一丝生机(这里主要是指当时的长沙守帅向子湮的积极抗金举动)。颈联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对局势的企望。竹枝顽强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风吹掀处露出了光明。这里诗人对雨势变化观察的细致入微,表明他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尽洗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个典故:武王伐殷时,天降大雨,姜太公说:“这是上天在为我们洗刷兵甲,助我伐纣!”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也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当然这里的“雨”所指是有助于抗金的好的事物。比如积极的抵抗政策、行之有效的作战措施、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等等,与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压迫势力、飘摇欲坠的危势等等是不同的(这也是广义的“双关”)。这是作为意象的多义性决定的,更是诗人关心时局、希望政局好转的本意决定的。

      当然,全诗还运用了拟人、对仗等辞格,使得气韵雄沉;但关键还是双关的应用,把眼前的自然现象、把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感与对现实的焦灼而深刻的思虑天衣无缝般地有机融为一炉,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内涵,气足神完,极具审美意义,是陈与义现存诗中的精品。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阅读全文]...

2022-01-04 14:35:52
  • 观月古诗原文及翻译

  • 文学
  • 观月古诗原文及翻译

      《观月》是一篇古文,南宋张孝祥作品。文中描写了沙堆与明月相互辉映,水波光采明亮的优美景色,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罢官之后内心孤寂的情感。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观月古诗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

      [1]金沙堆: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位于湖南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靠*水的地方最好。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离开。

      [6]盖:句首语气词。

      [7]之:指代中秋月和*水的城郭宫室。

      [8]若夫:至于。

      [9]必:一定。

      [10]诚:果真。

      [11]独行以夜:在夜中独行;“以”:于。

      [12]之:往。

      [13]蕲(qí):求。

      [14]玩:欣赏。

      [15]“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

      [16]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7]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

      [18]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9]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20]沙:指金沙堆。

      [21]当……之中:处在……之间。

      [22]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23]“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24]尽却:全部退去。却:退,退去。

      [25]童隶:书童仆役。

      [26]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27]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8]激射:喷射。

      [29]目眩(xuàn):眼花。

      [30]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

      [31]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

      [32]广寒宫:即月宫。

      [33]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34]于是:在这里。

      [35]备:齐全,完备。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阅读全文]...

2021-12-04 18:17:38
  • 观祈雨古诗的翻译(观祈雨李约古诗赏析)

  • 蒙曼是通过《百家讲坛》火起来的一位“国学大师”。自32岁成名之后,一直活跃在各大电视台的文化类节目当中。最*,她在一档文化类节目上,对三首国民耳熟能详的唐诗,作出了一些“个人解读”,结果招致舆论哗然。

    争议的焦点在于:她将《悯农》中的“锄禾”理解为“播种庄稼”,将《春夜喜雨》带来的感觉描述成是“四川人吃火锅”,又在解读《乌衣巷》的时候说“燕子”象征着社会的变化,它来到百姓的“变革之家”。

    其实,仔细看了一下她在节目中的原台词,发现她对“锄禾”的解释比较笼统,谈不上错误。而她在对《春夜喜雨》的解读,前面基本是正确的,只是最后用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而已;在《乌衣巷》的解读中,也是最后出现了问题。她站在一个现代人的立场误读了刘禹锡,所以跑偏了。

    蒙曼的专业是历史学,解读诗词只是业余水*。她对这三首诗的理解,没有出错的部分,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远远够不上“大师”水*。

    有人曾经说过,让现在的中国人去看古文,有时候和看外语差不多。不信你看一看《楚辞》和《诗经》的各种译本,白话翻译的内容差别之大,简直让人无语凝噎。而这些,还都是北大、复旦专家的水*。

    现代人读唐诗其实也是一样。虽然它们多数是古代白话写成,但是不知道创作背景,不知道诗中引用典故,读起来总是让人一头雾水。

    蒙曼在一档节目中向一个城市里的小孩子解释:《悯农》中描写的是古代农民在种庄稼的场景。于是有人指了出来:锄禾不是“播种”,而是除杂草。就有人指责蒙曼没水*,是个“假大师”。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

    虽然我也不知道蒙曼是否明确“锄禾”的本意,但是蒙曼在提到的“种庄稼”这个词组,是有“语境”的。汉语语汇在不同的语境下,意义大不相同。

    在节目中,主持人拿了一幅古代《耕织图》让一个女学生作解读。节目组用了三个备选答案,让女孩子挑选一个。其中一个答案就是“锄禾日当午”,结果女孩子不假思索地挑选了这个答案。

    因为《耕织图》表现的是农民收获的情形,所以蒙曼才会对这个女孩子说:《悯农》不是讲“收庄稼”,而是“种庄稼”。

    蒙曼其实并没有对《悯民》全诗展开解读,从语境去理解,蒙曼所谓的“种庄稼”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播种”,而是指播种、除草、施肥的*。所以,因此而批评蒙曼,有一点儿上纲上线。

    蒙曼针对《春夜喜雨》的解读,从她讲课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就是上辞版《唐宋诗鉴赏辞典》里面专家解读的内容。包括喜雨是怎样表达喜悦的心情,下雨的时间是有多么地长,最后诗人又是怎样产生联想。只是当中掺入了很多“口水话”,听起来比较像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讲课。

    不过蒙曼在电视节目中对这首诗的解读,还是有一个亮点。蒙曼认为杜甫是一个“人民诗人”,因此他见到下雨,联想到的是雨水滋润万物,他替天下人而欢喜。

    清朝时期,有一个孔姓诗人也作过同样的表达,他在诗中写道:“为惜行路难,为汝老农喜”。意思是说:我不介意因为下雨导致我旅途艰难,我只为田间的老农感到欣喜,这是因为:这一场春雨会滋养田里的禾苗。

    中唐诗人李约在《观祈雨》这首诗中,对下雨则产生了另一种联想,那就是: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老农爱下雨,盼下雨,是因为他们要种庄稼。有钱人才不在乎,他们只会担心下起了大雨,丝竹声就没有那么清亮动听了。

    蒙曼对《春夜喜雨》的解读整体上是无误的,基本上算是照本宣科,坏就坏在她最后打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最后提到了写四川,写火锅,这和前面讲的写春雨完全不搭调,只是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她的审美水*。

    最后,蒙曼《乌衣巷》对这一首古诗的解读,在前两句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包括句子中的“乌衣巷”对“朱鹊桥”,“夕阳斜”对“野草花”的对仗工整,以及“野草花”的“花”是当动词,理解成开花。诗的头两句有“一石三鸟”的效果,这些基本上是辞典中原封不动的说法。

    但是在最后,她特别强调了野草开花的美,与燕子飞入*常家的欢喜。她说“燕子”象征着和美的家,象征着“变革的家”和“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这种解读就过头了。

    刘禹锡的这一首诗,写的是旧时豪门随着人事的变迁而湮灭的过程。作为一个古人,刘禹锡的大脑里会有“社会变化”与“变革”的意识吗?刘禹锡对于“乌衣巷”易主,明显是叹惜多于庆幸的。假如强调燕子带来的“变革”与新气象,意思明显就跑偏了。

    尽管对诗词的解读是很个人化的,但是我们通过蒙曼对三首唐诗的中后两首的解读,基本上可以判断:她诗词解读的水*,属于“照本宣科”(参见上辞版《唐宋诗鉴赏辞典》)。而她额外添加的那些内容,还是有一些小问题的。

    那么,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呢?个人认为,她在某音频和某电视节目中表现出来的水*,勉强能算是普通小学语文老师的水*。同“大师”的水*相较,差不多是一个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

    但是一部分网友对蒙曼的解读,也存在恶意扭曲和放大的倾向。例如蒙曼对《悯农》的解读,大家无视了她讲话的“语境”。

    《春夜雨树》的问题,主要暴露了她“脱口秀”的真实水*。说得多,错得多。她前面背诵上辞版专家解读原文就很好,后面没必要再去画蛇添足。结果误用了的“四川红油”,烫着了“自己的皮肤”。

    《乌衣巷》则进一步显示出,她有一点抓不住重点。她就是个历史专家,不太懂古诗词。

    [阅读全文]...

2022-04-02 09:11:38
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 句子
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 语录
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 说说
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 名言
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 诗词
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 祝福
形容大局观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