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人生多歧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人生多歧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人生多歧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人生多歧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歧路亡羊》阅读理解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歧路亡羊》阅读理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歧路亡羊(6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26、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 )
27、翻译(2分)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28、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26、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羊(每个1分,共2分)27、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羊)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2分)28、事物(事理)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才不致于误人歧途)。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2分)
关于文言文《歧路亡羊》原文供大家理解和阅读,歧路亡羊阅读答案仅供同学们在做完练*之后对比参照以分析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杨子之领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领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说说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用法有何不同:
(1)杨子之领人亡羊——
(2)吾不知所之——
(3)奚亡之——
(4)何追者之众——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歧路亡羊 阅读答案:
1)解释下面“之”字
杨子之邻人亡羊————的.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后面的那个“之”)————羊
(2)补出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杨子)问:“获羊乎?”(邻人)曰:“亡之矣。
(3)翻译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岔路里面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在哪条路上,所以就回来了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来是会一无所获。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或用心不专而迷失本性、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成,后果严重。
注:歧路亡羊和其阅读答案,希望能够促进同学们的文言文学*和增强文言知识的理解!
《歧路亡羊》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一直是我们学*的难点,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歧路亡羊》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借鉴!
歧路亡羊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以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译文:
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不说话有很长时间,没有笑容一整天。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兽,(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失去笑颜,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
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
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词句注释
1、杨子:对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的尊称。
2、亡:丢失。
3、既:不久。率:率领,带领。党:旧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
4、竖:小僮,小听差。
5、追者之众:一作:追之者众。众:众多。
6、歧:岔路,小道。
7、既反:已经回去。既:已经。反:通“返”,返回,回来,返还。
8、获:找到,得到。
9、奚:怎么。这里指为什么。
10、焉:语气词。
11、之:到……去。
12、所以:表示原因的虚词。
13、戚然:忧伤的样子。然:……的样子。
14、移时:多时,一段时间。
15、竟日:终日,整天。
16、怪:对……感到奇怪。
17、损:减少。
18、命:教导,告知。
19、孟孙阳:杨朱的学生。
20、心都子:杨朱的'学生。
21、昆弟:兄弟。
22、齐鲁:均为春秋时期诸侯国名,指今山东一带。
23、伯:兄弟排行第一,老大。
24、仲:兄弟排行第二,老二。
25、叔:兄弟排行第三,老三。
26、泅(qiú):浮水,游水。
27、鬻(yù)渡:渡船谋生。嘿然:默认。嘿:同“默”。
28、让:责备。
29、嘿(mò)然:默然。嘿:同“默”。
30、丧生:丧失本性。“生”字,不能够机械地只理解为“生命”,而还要理解为“性”字,当“本性”讲。
31、归同反一:回到相同的道路,返回一致的道路。
32、况:比喻。
作品鉴赏
列子这篇寓言在结构上很有特色,采取了寓言套寓言的复合寓言的方法。羊寓言故事本身从这个寓言引出另两个寓言,一个是心都子讲的三兄弟同学儒术领会却完全不同的寓言,另一个是杨子讲的众多人学泅水*半数人溺死的寓言,最后是心都子的评论。一些寓言选本,对这篇寓言往往只选它的前半部分即歧路亡羊寓言故事本身,而不选从这个故事引出的后两个寓言故事,更不选最后的心都子的评论。但这种节选的做法,并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只从歧路亡羊故事本身,是不能直接领会到,至少是很难领会到这篇寓言的深刻寓意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句赏析大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句赏析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意思】不要在分手的路上,像小孩 子那样哭得泪水打湿了衣巾。无为:不 要怎么样或干什么。无,同“毋”。为, 表示一种行为或动作。歧路:指分手的 地方。儿女:男女小孩。古代送别诗大都表现了 “黯然消魂” 的情感,王勃这首诗一洗儿女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用法例释】用以说明临别或遇到 其他伤心事时,不必太难过,不要像小 孩子那样哭哭啼啼。[例]似乎成年之 后,流泪的次数极少。对于父母兄弟乃 至爱人,即使蕴情衣胸,轻易是不流露 的,以为那是绵绵小儿女态,“无为在歧 路,儿女共沾巾”啊! (鲍昌《天年》)
【全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鉴赏】
·导读入境
诗人与即将离开帝都去蜀州赴任的朋友分手在即,不禁感慨万千:回头看,京都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护卫着,是多么雄伟,多么壮观。透过那迷蒙的风烟你是否看到了泯江的五大渡口? 那里将是你宦游之地啊! 我们就要分别了,当然有些伤感,但你我同为出外为官,那就只有各奔前程。哪能没有分别呢?但是你和我互为知己,心心相连。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感情交流也像还在比邻一样。前面就是岔路,“临歧”而别,虽无限依依,还是不要像缺少英雄气概的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地难舍难分吧!
·赏 析
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不做悲戚之态,而是以奋发的.乐观精神,慰勉友人,表达了豁达的胸怀。
送别之地城垣高耸,视野宏远,气势雄伟。一个“望”字又把相距千里的长安与四川两地连接起来,诗的意境是如此之开阔! 三四句写惜别之感,欲语还休。一个转折,以“同是宦游人”写出了对己之宽慰对友之鼓励。五、六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好境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其蕴涵之深广、情调之高昂而成为千古名句。结尾两句用“无为”两字摒除了儿女情长又进一步鼓舞了友人。
·思考题
1.还有一个说法说“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是指蜀州,试作解释,并加以比较。
2. 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题,写一篇送别的短文。
写给筑路工的古诗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给筑路工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绝·筑路工四首
序:烈日当空,酷热难当。然我们的筑路工却挥汗如雨,坚持工作,感其情而作。
其一
炎炎烈日正当空,
盛夏高温似火烘。
少见行人街上走,
但闻筑路未停工。
其二
路工手握锤锨柄,
满脸灰尘汗水冲。
湿透衣衫常裹体,
风声谈笑论英雄。
其三
机器轰鸣震耳聋,
手持振动似弯弓。
泥斑沾满全身颤,
不畏艰难不要功。
其四
充满艰辛和痛苦,
不言劳累自初终。
迎来工竣人欢乐,
水马车龙路畅通。
拓展:
筑路工
九华山花台半山腰
那条飘浮在雾中的栈桥啊
那是一条还未完全建成的
但是也让游客通行的路
那是一条凝聚着
*人吃苦耐劳的路
一条智慧与胆量的路
一条让国外人不敢想的路
一条只有*人能造的路
那是*景区的标配,名片
架子工
没有保险绳,只有钢管木板
爬在离地面几百米的高空
那是勇气,是担当
是建设者自我牺牲精神的写照
钻机工
钻机在岩石上旋转发出的响声
在山谷回荡,清脆,坚毅
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打梁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
第一关口,钻机工一丝不荀
钢筋工
将一根根钢条**洞里
在悬崖上排兵布阵
站在自己编排的那张网上
行路难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行路难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原文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襻,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炬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尘但摇莫计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诗文赏析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卢照邻之前,鲍照就作过一首七言《行路难》,仄声促韵与长句宛转,充分表达悒郁不*之气。卢照邻这一首从容舒展,徐缓不迫,多次转韵;其声律、修辞、与对仗明显受六朝诗歌影响,从中也反映了诗风转变期的艺术特点。
全诗共四十句,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古摧残君讵知?”“长安城北渭桥边”为虚指,即物起兴,从眼前横槎、枯木倒卧古田引起联想,“昔日”领起下文十六句,对“枯木”曾经拥有的枝繁叶茂,溢彩流芳的青春岁月,进行淋漓尽致的铺陈与渲染。围绕着它“千尺长条百尺枝”,有黄莺戏春,凤凰来巢,鸳鸯双栖,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更有香车宝马时常经过,马蹄声断续相闻;富有而轻薄的公子,妖冶的倡女,纷趋竞骛,攀龙附凤。诗人以工整的结构,华丽的语言,为我读者展现了初唐长安城内繁荣市井,骄奢生活的世态风情全卷,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却又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冷静的态度。从行文遣辞看,整齐的偶句与变换的角度,避免了呆滞散乱;层迭的词句增添了构图的对衬感与节奏感。末两句是全诗关键,也是主旨所在。从现实的“一朝零落无人问”,由此及彼提出“万古摧残君讵知”,已如桓温当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普遍人生感喟,将比兴之义进一步升华了。
第二部分从“人生贵贱无终始”到末句,由隐而显,喻体“枯木”显现为本体“人生”。“终始”指无限。转瞬即逝的人生与悠久无限的岁月,这对亘古不变的自然矛盾造*们心灵的困惑,一系列抒情意象即由此展开。“谁家”以下(至“赤心会合在何时”)运用超时空框架,不断变换叙述角度,使生死枯荣的单一主题,形成多元层次与丰富内涵。先写时光流水,无人能阻,再写改朝换代,秦川汉陵,无可奈何;再写富贵公卿,顷刻归于青棘黄泉。由此进一步指出富贵不可骄,交情不足恃,都用复迭或对比手法。金貂换酒为李白《将进酒》所本;“玉尘”指玉骢马扬起的飞尘,狂饮与游冶似乎已解生死,其实正说明了无法排遣的苦闷。既然功名利禄都只是过眼云烟,就只好求友访仙以解心中积怨。因此,唐代盛行道教,许多官僚士大夫接受道教。诗人说:纵然*日有生死交情,但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苍龙,东方之神,二十八宿东七星总称),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道家与佛家都有转世说,即使退一步寻求“赤子”重生,要到什么时候呢?表面是消极、苦闷乃至放浪形骸,其实仍融注了对人生热烈执着的追求,因此结末两句“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尧年,代长寿;巢由,巢父与许由,古时隐士。“但愿”“长作”可见其辞情恳切。卢照邻因服丹中毒,手足痉挛,最终不堪恶疾所苦,自投颍水,这里似有忏悟,只祈求正常人的健康长寿,不奢求富贵荣华与长生不死。
初唐四杰对于诗体诗风的转变,最突出之贡献是扩大了时空境界,将目光由宫廷移向社会,转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生。他们对历史、对人生、对物质、对理想都常常有发人深省的理解与阐释,使诗歌气势宏远,哲理性强,有很深的社会意义。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意】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简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南北朝]鲍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注释:
【1】璇(xuān旋)闺玉墀:用美玉建筑的闺房和台阶。璇,美玉。墀(chí池),台阶上的空地。
行路难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路难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的
学*这首古诗,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解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2朗读
注意字音:
金樽zūn
珍馐xiū投箸zhù
歧qí路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值,价值。
3理解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4赏析
a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b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c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全诗情感迭变: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
d名句赏析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6背诵
指导感情的表达
6作业
默写强调标点符号
阅读古诗文,完成问题。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武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
白居易〔唐代〕
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湖堤上,长留一道春。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陆游〔宋代〕
清沟东畔翦蓁菅,虽设柴门尽日关。远引寒泉成碧沼,稍通密竹露青山。幽花泣露开仍落,好鸟穿林去复还。更上横冈吾所爱,小儿试觅屋三间。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陆游〔宋代〕
父子追随一笑倾,东园东畔路初成。夹栽芳草如绳直,前出篱门似砥*。春*野梅香欲动,雨余沟水细无声。今朝有喜谁能识?不用人扶亦自行。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陆游〔宋代〕
病眼逢人每嬾开,正须此地洗氛埃。数枝梅向林梢出,一脉泉从岭背来。藤杖有时缘石磴,风炉随处置茶杯。残躯自笑如春草,又喜天边斗柄回。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陆游〔宋代〕
魏野林逋久已僊,放翁寄傲镜湖边。松根偃蹇支琴石,岩窦潺湲洗药泉。半禄扫空虽在我,残年健甚岂非天。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编。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陆游〔宋代〕
忆自南昌返故乡,移家来就镜湖凉。鹤雏养得冲霄汉,松树看成任栋梁。手版永抛贫亦乐,肩舆时上老何妨。*郊东望江城*,隐隐清笳送夕阳。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
陆游〔宋代〕
避俗从来恨不深,家园栽种偶成阴。西连几曲菖蒲涧,东接无穷薝卜林。乌臼谷寒迎野步,金沙泉冷洗尘襟。清音可写吾诗拙,它日君来试抱琴。
出效以江路野梅香为韵得路字
冯时行〔宋代〕
居然麋鹿性,疏散疾已痼。杖策城东门,旷景引閒步。日正摇江影,春已暖沙路。疏梅忽相值,与我如有素。清芬煦严律,玉骨洗寒露。颇复动诗兴,况乃有酒户。与君嗅花饮,饮罢为花赋。揽此冰雪姿,裁作山间句。更得双南金,何逊似风度。夷融兴未惬,短景不少驻。呼僮扶步归,要折花无数。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 其二
陆游〔宋代〕
魏野林逋久已仙,放翁寄傲镜湖边。松根偃蹇支琴石,岩窦潺湲洗药泉。
半禄扫空虽在我,残年健甚岂非天。遥遥桑苧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编。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六首 其五
陆游〔宋代〕
病眼逢人每懒开,正须此地洗氛埃。数枝梅向林梢出,一脉泉从岭背来。
藤杖有时缘石磴,风炉随处置茶杯。残躯自笑如春草,又喜天边斗柄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明贤集·七言集》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春恨》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王维《少年行四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杜牧《赠别》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陶渊明《四时》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淮南子·主术训》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醒世恒言·卷九》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别后不知君远*。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李煜《忆江南·多少恨》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罗隐《自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劝学诗》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 汪莹《示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明 于谦《观书》)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 刘昚虚《阙题》
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 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 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 高適《答侯少府》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 杜荀鹤《书斋即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 苏轼《和董传留别》)
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 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颜之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 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明 杨循吉《题书橱》)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 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兵多行虑哗,书多语愁蔓。何以节宣之?一心制众乱。不见陆士衡,才富转为患。亦有淮阴侯,多多乃益办。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清 彭兆荪《读书》)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 孟郊《劝学》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 陆游《读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颜真卿《劝学诗》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 章碣《焚书坑》
1、《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解
1、珍馐:名贵的菜肴。
2、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3、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赏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行路难分析]
形容人生多歧路的古诗
带有歧路的古诗
表达歧路诗句
有歧的古诗
车多路窄的古诗
带歧字的古诗
涉及歧字的古诗
歧义黄的古诗
有歧义的古诗字
分歧的古诗句
让人歧义的古诗
初中带歧的古诗
歧义手法的古诗
内容有歧义的古诗
歧视他人的古诗
长沙歧义的古诗
歧视女性的古诗
运用歧义的古诗句
人生路上坎坷多的句子
带歧的诗句古诗大全
少走很多弯路的40句古诗
不歧视的古诗词
人生路途多风雨的说说
容易引起歧义的古诗
形容多条路的古诗词
形容走路多的古诗词
形容走过很多路的古诗
走路多的说说
歧义短语
有歧义的诗句
古诗三首元日的阅读题
唐代咏史怀古诗中的明妃情怀
长安回望绣成堆的古诗
涛声依旧的古诗词
40个格子的古诗
在挫折中不放弃的古诗
写对故乡的思念的古诗
元宵节代表的古诗词
杜甫回忆童年的古诗
150个字的古诗词
画古诗的水粉画
姓苏的古诗
关于纠缠的古诗词
描写春季农忙的古诗
春花秋色的古诗意思
豁达的五言古诗
跟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类的古诗
介之推的古诗
表达自己很幸运的古诗
流传吟诵的古诗
月子里的宝宝听古诗
外国的中国古诗
形容教师节的古诗词
古诗词课题研究的现状
结尾含临字的七言古诗
第四字是风的古诗
适合描写校园傍晚的古诗
朱自清的古诗配画简单
有带夏字的古诗大全
清明节有没有相关的古诗词
84个字的古诗田园乐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