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小山丘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小山丘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小山丘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小山丘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小山村的诗句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小山村的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2、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3、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4、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5、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6、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7、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8、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9、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1、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12、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13、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4、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5、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16、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17、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18、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0、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
2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2、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23、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4、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5、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26、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27、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
2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0、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1、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32、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33、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
34、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3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36、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
37、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38、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39、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0、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41、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冬天的小山坡-生活的诗意
久居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城市,感官日渐麻木,慢慢地遗忘了时间,遗忘了季节,遗忘了自然。不经意的抬头,凝眸行道树上最后一片枯叶伴着萧萧寒风,摇曳着飘落肩头,才发觉冬天的脚步已悄然来临,今年的时光也会很快消逝,一去不再返。让人不得不感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错过了春的浪漫,夏的热烈,秋的深远,难道还要错过冬的厚重吗?一个假日,我逃离城市,亲*自然,爬一个小山坡,去踏寻冬的足迹。
其实小时候一直不喜欢冬天,倒不是因为觉得冬天满目的枯黄和萧条,容易引起我无限惆怅;而是单纯的因为怕冷,穿再多的衣服都感觉不到温暖,还有冬天不能再穿心爱的碎花棉裙。长大以后,看问题也不只看表面,也懂得了冬的内涵:沉淀和酝酿,觉得冬天也是很可爱的。
到达坡脚时,天空正淅淅沥沥飘零蒙蒙细雨,山坡宛若笼罩在一层薄纱中若隐若现,感觉似梦境,如幻境,像仙境,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幻。雨滴里夹杂着晶莹的小雪花,滴落到地上,瞬间就融化了,渗进泥土里,蜿蜒曲折的小路湿漉漉、亮堂堂向远方延伸;雪水滴滑落到我的脸上,睫毛上,感觉冰凉冰凉,挠得皮肤痒痒的,想笑却情不自禁地打个寒颤;雪水滴降落到草木植被上,上面就布满了密密麻麻,透明透亮的小水珠,微微泛着宝石般的白光,透着纯净和无邪,陶醉了我贪婪的眼睛。
才一会儿工夫,雨就停了,薄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无痕迹。我眼前出现了山坡美丽的身影。它没有泰山的巍然屹立,没有黄山的神奇秀丽,更没有桂林的山的婀娜多姿,只是很矮很瘦很贫瘠的一个小山坡。土壤很薄,甚至有些地方*出粗糙的岩石,像受尽折磨、伤痕累累的可怜村妇。但是我要说它伟大和美丽,因为她倾其所有默默养育了山坡上的剑竹、梧桐、松柏、银杏等树木,养育了野菊、野蔷薇、野米兰等不知名的小草野花,养育了鸟雀松鼠,蜜蜂蝴蝶等昆虫。这小小的山坡让我敬畏。
我一边沿着蜿蜒盘曲的小路向前移动,一边欣赏冬天别有的景致。
路旁的杂草枯黄颓败,东倒西歪地匍匐在地上,感觉生命消失,心里顿生凄凉。不经意的一瞥,发现地上铺了一层薄薄的草籽,恍悟结束是为了更好的重生,心里便踏实了。
曾经以为花是春天的使者和象征,这种错误观点在此刻被纠正。冬天的山坡上零零星星盛开着野菊、野蔷薇、野米兰,绚丽多姿、鲜艳夺目,为贫瘠的小山坡增色添彩。特别是金黄的野米兰,一丛丛、一堆堆、一簇簇,像阳光,像云霞,像流苏。茂密的藤蔓或缠在树枝上,或攀附在山崖上,或像蛇一样爬行在地上,让人佩服它在冬天也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我被感染了,忍不住扯下一些藤蔓,编个花环,套在头顶,我也体会到了生命跳动的脉搏。
越往坡顶走,越发感到寒冷,而景致却精巧静谧,古朴幽雅,心境分外宁静。我不由得裹紧了衣服继续前行。此时空气里饱含着清甜水分的湿润,夹杂着山土的飘逸芳香,边走边能闻见剑竹、梧桐、银杏树木的清香。树枝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气,但却顽强地向上举着,仿佛想把把长长的手臂伸入天际,插入云霄。地上铺满了厚厚的一层落叶,松松软软的像地毯。我忍不住去踩一踩,雪水还没来得及浸润透彻,落叶随着我的脚步发出长短不一“哗嚓——哗嚓——”的'声音,像冬天在演奏一曲美妙的天籁。
抬头,天空深邃高远。倘若是其他季节,这里是不能仰望天空的全貌的,总是会密密层层的树叶遮挡光线。正因为树叶离枝,世界才更加明亮,才能仰望头顶真实的天空,所以,不要痛悼树叶飘零。任何事情,换个角度看,换个角度想,总会有好的一面。而活得太粗糙的我,总是看不通,想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以为冬天山坡很静,都沉睡了,却发现我错了。一群一群的麻雀在灌木丛林里扑楞楞地上窜下跳,呼朋引伴,好不热闹。一会儿叽叽喳喳遁入草丛,一会儿呼啦啦飞上树梢,它们是这山坡上快乐的精灵。让人震撼,让人感动,让人迷惑。我远远地站着,不敢走*,生怕破坏了这美好的境界。
一阵凛冽刺骨的北风拂过,冷气扑鼻,寒气袭身,我缩缩手,尽力把身体弯成弓的弧度,让自己暖和些。举目四顾,林涛阵阵,枝丫摇曳,山风时而尖萧,时而低呤,很是壮观。我的思绪飞出去很远,有一种飘然欲仙、心胸旷达之感。我的心智也明了起来:也许我应该放下生活中太多的纷繁复杂,遗忘难以琢磨的事事非非,搁浅疲惫不堪的重重心事,让自己的心不再茫然不知所措。
冬天小山坡,相见恨晚!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离去的,都是风景。
我无数在梦里拥抱你,现实却找不到你的影子。
我能拥有的只有我自己和我的影子。
你突然闯进我的生活里,后来只有在梦里。
真心换到的只是背叛,我何必再留恋。
从前我告诉你说,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舍得让你走。也终是,由你不由我。
旧时光里的忧伤残像,定格成生命中最绝美的画面。
回忆与我都不爱说话,偶尔我会想起他。
你们聊的水深火热的时候何曾顾及过我。
恨,有时是误用了爱的力量。
也许,没有结局的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虽然痛过,但也幸福过。
光着脚丫踩在有小石头的沙里,享受着比心疼更疼的痛,这样就忘记了心里面的疼。
和寂寞对话,只是不愿意相信你已经离开。
淡忘是一种境界,就像那缕轻烟,散尽之后,一切皆无。
我的世界你来了一下子,我却思念你一辈子。
往事凄艳,奈何缘浅。
时间毫不留情的流动,回忆依然让人觉得伤感,难以呼吸。
记忆,淡淡的却又偏偏刻骨铭心。
永远不想再梦见你,无论是以得到还是失去的形式。
爱笑和爱发哈哈的人一般都有很疼的过去。
牙痛可以拔掉,胃疼可以吃药,你在我心里面可以挖心吗。
想念会渗透到夜里,各自下雨,失眠是因为你没有带伞。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念,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如果我没有认识你,那该多好啊。至少我不会伤心、。
心里想着要开心眼里却蓄满了泪。
碰见小学同学擦肩而过彼此都没相认尽管那是原来最熟悉的人但还是没赢过时光蹉跎。
我们曾经真心爱过,只是时间让我们不再那么的天真。
相好如厮.竟会至此,我权当我矫情,无病**,伪弱的善者。
你穿婚纱的样子真的很美,美得让我心疼。
任凭沙子从指间落下,只是你我都不曾挽留。
如果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终究都要离开我,那我宁愿我从来没有拥有过。
忧伤,在阳光明媚的季节里滋长。
孤独了,烟和酒是朋友,心碎了,绝望才是朋友。
我伪装自己,面具也无法遮盖的忧伤。
从一段旧恋情中走出来就好像大病初愈。
被人扼住喉咙脑袋缺氧的样子,就像看见你伴着别人。
仰望天空,不让眼泪往下流,可是泪却往心里流。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作者:温庭筠
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3、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罗襦:丝绸短袄。
6、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
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
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对了前镜,又对后镜,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襦,
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m.ju.51tietu.net)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小重山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小重山
湘梅①
人绕湘皋②月坠时。斜横花自小,浸愁漪③。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④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⑤、梦依依。九疑⑥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⑦。
【注释】
①湘梅:此词有作“小重山令”。原题“赋潭州红梅”。据范成大《梅谱》载,红梅品种有“潭州红”。潭州,今湖南长沙。
②湘皋(gāo):湘江岸边。
③漪(yī):涟漪,细小的波纹。
④茜(qiàn):红色。
⑤可可:可爱、可人,言其娇小的样子。
⑥九疑: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传说舜葬于此,舜妃娥皇、女英思帝悲痛,泪洒竹上,竹身皆成斑,谓之*。
⑦绿筠(yún)枝:绿竹。血泪沁入成*。借指红梅之色也是血泪所染。
【译文】
我在湘江边上徘徊直到月亮坠落,眼前梅枝疏影横斜点缀着小小的花朵。月光似水,略含愁意的梅花像在银色的涟漪中漂浮着。孤孤独独、寂寂寞寞,她一春的难言之事有谁晓得?东风略带寒意,吹得她香气远散红花零落。
旧事已随江鸥飞去,今游观所见己非往昔。远远地爱怜着这娇小可人的梅花,面对东风她无动于衷,仍在梦中动人依依。九嶷山上云雾迷离,那杜鹃鸟儿断魂般鸣啼。看这眼前*,想是那娥皇、女英的一腔泪痕血迹,都浸透在这翠绿色的竹子里。
译文二
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寒冷的东风吹起。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086年),作者客居长沙之时。潭州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南宋时盛产红梅。这首词名为咏梅,实为写怀人之情,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赏析: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作。此词以咏梅为题,抒吊古怀人之情。上片写景。首两句点出“潭州”与“梅花”。“东风”两句,因物及人。梅苑人归,蘅皋月冷。一春幽事,有谁得知。下片抒情。鸥去之后,昔游全非。因今思昔,感怀吊古。相思血泪,都沁绿枝。全词即梅即人,亦景亦情。清新雅丽,凄婉工巧。词中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是情人幽会的理想场所,加之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是相聚时的欢乐,而是写离别后的哀愁。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绕者,徘徊也。“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坠湘皋,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然词人不是写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是写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浸”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愁人观物,触目皆是愁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情。诗人写梅多写其横,写其斜。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词人这里不仅写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花树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娇小纤弱意。唯其娇弱,更显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以上三句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思的基调。
“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它既承上句,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梅的“一春幽事”是什么?是“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白石《暗香》)春残花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象征梅花之飘零。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的合肥情侣,这是白石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那时节春寒料峭,红梅绽放,他与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词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红裙渐远渐小,以至成为一个红点,就像江边的一朵红梅。……此时此刻,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红梅,双眼渐渐模糊,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人耶?梅耶?真耶?幻耶?这样的描写,是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词中本咏红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此法即张炎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也就是说不拘泥于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鸥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这一特定地点。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是“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深得“联密”之致。“花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可可”和“依依”俱为叠字,且*仄相谐,声韵极美。
《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探知个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暗喻红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写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用事合题”,非常精当。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牵合梅与竹的媒介。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直;白石用典,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常灵活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是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此词没有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是着重于传神写意。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它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黄山的古诗句
1、渠江明净峡逶迤,船到明滩拽迟。元稹《南昌滩》
2、别路青青柳发,前溪漠漠花生。*《送李亿东归》
3、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苏颋《人日兼立春小园宴》
4、太山将比甑,东海只容杯。皇甫大夫《判道士黄山隐》
5、道士黄山隐,轻人复重财。皇甫大夫《判道士黄山隐》
6、雨歇连峰翠,烟开竟野通。虞世南《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7、奇树留寒翠,神池结夕波。张仲素《杂曲歌辞宫中乐》
8、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9、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10、峰峰寒列簇芙蕖,静想嵩阳秀不如。释岛云《望黄山诸峰》
11、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李颀《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12、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13、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14、雪尽黄山树,冰开黑水津。张子容《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
15、瑶台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卢藏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描写山的古诗
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2、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寄兴》
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6、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7、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9、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0、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2、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
15、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6、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8、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9、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20、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21、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2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24、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2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28、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2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3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3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沁园春·长沙》
34、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35、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6、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38、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3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王维《汉江临泛》
40、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3、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4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故山下》
45、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46、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4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关于山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山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望岳其二》
唐·杜甫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10、泰山吟
魏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关山月古诗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家中高楼上的将士妻子,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
《关山月》 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尤如影视文学的蒙太奇手法,将“诗题”一一化出。“关”“山”“月”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诗的物象,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云海苍茫、气势磅礴、雄伟壮阔的景象。“风”,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气势多么庞大,异域何其粗犷。诗人巧借“长风”把“关”与“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因此诗人将“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营造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边塞巨幅画卷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写都是为后面的做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离人思妇之情,在一班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与过于愁苦,与之相适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古诗形容小山丘的
形容小山丘的古诗
山丘引用的古诗
于山丘有关的古诗
痼疾山丘的古诗
山丘之王台词
描写山丘的古诗词
五指山丘浚的古诗的拼音
我要看爱上古诗的山丘
小山的古诗
我要听我要听古诗的山丘
小山水的古诗
小山词名句
咏小山的诗句古诗
关于小山坝的古诗词
小山羊和小灰兔的古诗
描写小山的句子
形容小山的句子
曾经夜宿小山楼的古诗
小山上的风古诗朗读
小山上的风的古诗文的拼音
抒发小山村的古诗词
形容小山村的句子
描写小山村的句子
自己写小山的自然风光的古诗
描写小山村美景的诗句
赞美宁静的小山村句子
写小丘的古诗
写尼丘山的古诗词
关于云丘山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