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薄雾的唯美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薄雾的唯美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薄雾的唯美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薄雾的唯美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李清照诗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审美赏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李清照诗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审美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瑞脑:龙脑香。
②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审美赏析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婚后所作。在词作中,抒发了词人在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据说,这首词还有一段佳话。据记载,赵明诚婚后外出做官,李清照想念赵明诚,就把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以表爱意。赵明诚接到之后,不服气,决意要与李清照比试比试,于是三夜闭门不出,也不许任何人打扰,苦苦思索,终于写了五十首词,并把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混于其中,叫来朋友陆德夫来评判。最后,思索良久的陆德夫说,还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好。赵明诚傻眼了,不得不服自己的夫人。这虽然是逸闻轶事,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李清照的才能。这首《醉花阴》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词人独自生活中的苦闷与寂寞。首先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即漫长的白天。其意思是说,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薄雾浓云。其中,一个“愁”字,不但写出了“薄雾浓云”似如“愁眉紧锁”的状态,而且也写出了词人愁闷难过的心态。接着写道:“瑞脑消金兽。”“瑞脑”是一种香料,俗称冰片。“金兽”指兽形的铜香炉。这一句承上句而来,视角发生了变化,空间也发生了转换,即由屋外写到屋内。因为外面“薄雾浓云”的不佳天气,只好回到屋里。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她)独自一个人呆在屋里,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燃烧冒出的袅袅青烟,逐渐缩短。其中的“消”字用得极好,不但表明词人苦苦地度日,而且也表明词人在思念之中消瘦。这两句看是写物,实则在抒**感。在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就很好表现出词人寂寞难熬的思念生活。
接下来来,词人由从深一层的角度来写。词人写道:“佳节又重阳。”在*传统文化中,我们都知道,双数为阴,单数为阳,而“九”为阳之极数,最高的树,所以,把“九月九”这其中的两“九”相叠,就成为重阳。重阳节有很多*俗,诸如,男女郊游、喝酒、带茱萸辟邪等。总之,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节日。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得最为明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就明显地表现了团聚、团圆之意。词人接着写道:“佳节又重阳。”其中一个“又”字,说明了节日来了,又逢上了“重阳节”这团圆的节日,更增添了词人思亲的情感和孤独寂寞。结果怎样?词人写道:“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纱厨”即纱帐。在这重阳佳时,天气骤凉,一个人睡到半夜,凉意还透进帐中,浸透了枕头。特别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闺怨诗。其实,这结尾短短的两句,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词人的丈夫不在家,即使是玉枕,也很难孤眠。一个人在纱帐内就寝,时令转凉,寒气袭人。可以说,词人写环境,其实就是在表现自己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词人写景,写感受,特别是在抒发寂寞孤独的情感。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而更加思念亲人的'情景。天气很冷,睡不着,于是,词人起来,“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泛指采菊之地,取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是运用了承后省的方法,也就是见“东篱”而想到“采菊”。在重阳节中把酒赏菊是不可少的风俗。词人却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把酒”。也许是“借酒消愁”,也许是解除“半夜凉初透”的凉意,也许是……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于是,词人写道:“有暗香盈袖。”“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盈袖”即充满整个衣袖里。这里,词人借用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诗意。词人借助于嗅觉来写,香气四溢,不但有助于提高词作的审美空间,而且更易于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最后,词人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词人想借酒来消愁,可是,本来尽力消除的情感意绪,总是萦绕不消失。“剪不断,理还乱”(李煜的《相见欢》)嘛。词人说,举起酒杯却愁上加愁,居然“不消魂”了!这样,词人把思念的情感加深了,也更激了。这样的“忧愁”消解不了,困苦不堪,忧伤极了。在这困惑与苦闷寂寞中,突然“帘卷西风”,实际上是“西风卷帘”的倒装。“卷”即卷起,或者吹开。其中“西风”用得很妙,很有情韵意。不但表明了气候环境,照应了“半夜凉初透”(与“东风”相对的秋风,而“东风”就是指春风),而且也给人凄凉之感。景语,情语!所以,顺其自然地写道:“人比黄花瘦。”由物及人,写自己。我们都知道,秋菊花,色黄,花瓣纤细,枝瘦。这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人的颜色、体态比作黄花,甚至比黄花还瘦。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很有情感意蕴之美。特别是一个“瘦”字,直观地表现出因为思念而憔悴,因思念而消瘦这一境况。这一句是李清照词作的名句之一。我们都知道,李清照是很注重词的语言的。比如,写愁之深,就用重量来表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就写出了愁之重。比如,写人的瘦的,或者用花瘦比喻人瘦,词人至少写了三句(由于善于写“瘦”,世人称她为“李三瘦”)。除了这里的“人比黄花瘦”外,还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以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些语言及其词语的运用,都是很形象,很准确的。就《醉花阴》中,这句“人比黄花瘦”就写出了李清照因思念而消瘦,因思念而憔悴,从而表现了李清照对丈夫的相思之深、之切,真可谓情深意笃。
在艺术上,借景抒情,情景结合,提高了词作的审美境界。其次,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词作的形象性、含蓄性。再次,用词贴切,意象明确,意蕴深刻。
文:初酿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因为在《易经》中,六为阴,九为阳,九九重合,谓之“重阳”。
关于重阳节,有着各种版本的传说,其中流行最广的是桓景避难的故事。传说东汉有个汝南人名叫桓景,曾跟随当时有名的方士费长房游学。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农历九月九日那天,我预测到你家有大灾,瘟神要来,你们全家都会遭殃。唯一破解之法就是在九月九日那天,你们全家人都在胳膊上绑上茱萸,一起到山上饮菊花酒。”
桓景听了心中很是紧张。九月九日那日,他早早就和家人佩戴茱萸,躲到附*的山上饮酒。第二天回到家中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狗牛羊等活物,都已暴毙。一家人庆幸听从了费长房的话,得以幸免于难。从此,在九月九日这天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就成为了一种*俗。
0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十七岁的王维,游历在长安、洛阳两地。虽然他诗画双绝,丰神俊朗,一入京城就成了当地王公贵族们的贵宾,可是功未成、名未就,孤身漂泊,难免有孤独之感。更何况,佳节到,市井一片繁华。而这种繁华就如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王维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喧嚣背后的无边孤寂和落寞。
遥望家乡,想着小伙伴们在今日肯定都遍插茱萸,登高宴饮。唯独自己,一个人在遥远的异乡辗转漂泊,像浮萍,如蒲草,飘摇不定,前途茫然。
02
重阳节,是个思乡的日子,但更是一个赏菊喝酒的日子。尤其是天性浪漫的文人,不仅要在今日一醉方休,还要挥毫泼墨地展示一下自己的文采。然而有一个酷爱饮酒的人,却在今日为无钱买酒而郁闷,他就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归隐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未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潇洒恣意,而是经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依然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更勿论日日饮酒,天天买醉。但乡邻旧友们都知其爱酒,经常请他前去喝酒。
那一日恰逢重阳,陶渊明在篱前赏菊。秋日的菊花开得灿烂,陶渊明觉得如此美景怎可辜负,定当以酒助兴,可是当他拿起酒壶,却看到里面空空如也,无奈中只能用诗词来抚慰内心的失落。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闲居》
在他的心中,酒能祛除心中的百种烦忧,菊花能让人停止衰老,可他却只能让重阳就这么白白过去。他惆怅地采了一大束菊花,坐在篱笆旁,漫无目的的望着远方。
然而,没过多久,有一个白衣身影疾驰而至。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的小吏,奉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大喜,立刻尽饮,大醉而归。
送来的酒,无论优劣,这份情谊却让人感动。常言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王弘知其爱酒,更知道其无钱买酒。而重阳,像陶渊明这样浪漫的文人,怎可少了酒,故此,急命人送来好酒,从此也留下了“白衣送酒”的典故。
03
魏晋时,重阳的节日气氛已经很浓,而到唐宋更是隆重,唐德宗时还将重阳节正式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之一。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还记述了当时的盛景:“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岗等处宴聚。”
重阳节的京都,花团锦簇,人潮涌动,热闹非凡,而在崇尚诗词的唐宋文人笔下,则更是精彩纷呈。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唐·孟浩然《九日得新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佳节重阳,有登高寻古,也有携酒访故,更有易安居士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繁华的城市如此,偏僻的山村亦如此,即使在遥远的边境,只要战事*稳,在此日亦是要上下同欢,兵将同庆。
04
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就曾记录下边疆将士们的重阳欢庆: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天宝十三年,岑参应封常清之辟入其幕府,来到塞外北庭,亲睹了军中的重阳。在这一天,军中上下一片欢腾,歌舞宴饮,与内地无异,但却多了一份边塞独有的肃杀。横笛凄清悠扬,歌声清越激荡,宛转中透着一点粗犷,欢愉中带着一丝苍凉。
塞外重阳,又是一番别样风采。
从古至今,几乎所有诗人笔下都曾有过重阳的感慨,但都不如*的那首《采桑子》读来豪气冲天:
唯美古诗句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叶落地生根,头尾紧相连。
2、风雨三十天,陆地归大海。可怜深圳人,日日不安宁!
3、谁知辛酸苦,流尽世间泪?
4、海枯心不枯,石烂情未烂。
5、今燕又南飞,飘萍湖四海。
6、问君何时归?此处最相思。
7、本是有情人,但却两分别。
8、空负少年才,魂归不知处。
9、弃厂进南豪,钱少挨骂多。有怨无处诉,唯有记诗中。
10、没钱欲投宿,谎称考状元。心中虽有数,笔下却无言。
11、花草皆溅泪,鸟兽都惊心。
12、天上一圆物,威耀照四方。
13、悔初偷仙药,独居冷寒宫。
14、倾尽杯中酒,方物何所求?谈笑欢乐中,谁知泪暗流?
15、本是有情人,但却两分离。
16、隐见美嫦娥,落泪思后羿。今燕又南飞,飘萍湖四海。
17、钝刀能见血,蠢猪能成才。若跟时光奔,霎时栋梁材。
1、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2、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3、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4、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5、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6、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7、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8、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9、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10、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11、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2、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13、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14、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15、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16、握住苍老,成语造句,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17、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唯美六字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唯美六字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梦远》
黄鹭枝头自啭,
白云城上空流。
一宵幽梦千里,
楚水秦山未休。
《将雨》
漠漠云来西北,
沉沉雷向东南。
雀儿跳跃枝上,
叶落狂风二三。
《冬宵》
无月又逢星少,
冬宵每念春夕。
落花捡处堪嗟,
踏梦是谁轻屐?
《春曲》
林疏不掩河深,
雪白无遮麦绿。
万里东风拂过,
耳边又听春曲。
《夜月》
夜似洪荒万古,
云如沧海千波。
半轮明月无语,
洞户深窗暗过。
《暮饮》
江城云落风凋,
海国星沉月遥。
幽树栖乌不语,
为谁还饮深宵。
1、唐·鱼玄机《隔江汉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砠矦闲飞桔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2、唐·张继《归山》
心事数径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3、唐·李白《春景》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4、唐·李白《夏景》
竹簟高人睡觉,水亭野客狂登。
帘外熏风燕语,庭前绿树蝉鸣。
5、唐·李白《秋景》
昨夜西风忽转,惊看雁度*林。
诗兴正当幽寂,推敲韵落寒帧。
6、唐·李白《冬景》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和翻译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翻译: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
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里用其意。
消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消:一作“销”。
西风:秋风。
比:《花草粹编》等作“似”。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作者生*: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时,曾对清照极为称赏的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子”。晁补之在故乡缗城(今山东金乡)修“归去来园”,园中的堂、亭、轩皆以《归去来兮辞》中之词语命名(见晁补之《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李清照、赵明诚以“归来堂”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纺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
政和四年(1114年)新秋,赵明诚题“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题词,*人多判其伪。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二期吴金娣《有关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一份珍贵资料》一文介绍,上海博物馆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墨迹与《画像》题词墨迹相比较,许多字的字形结构与运笔都甚相似。以此该文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春、夏两季仍在青州。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尝游仰天山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不久即知莱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于驿馆,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八月十日,清照到达莱州,又作《感怀》诗一首。诗前有小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金石录后序》。
宣和七年(1125年),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赵明诚曾得唐白居易所书《棱严经》与李清照共赏。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是年,赵明诚因*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转一官。
颠离漂泊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金石录后序》)十二月,青州兵变,杀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书册被焚。(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这样记载此事:“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此处文字当因在传抄中或夺或衍而臻误。史实应为“青州兵变”。)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0一),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周《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屡写诗讽刺,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三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绝句》以吊项羽。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赵明诚被旨知湖州。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赵明诚将“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四六谈麈》卷一)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当时国势日急,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追随帝踪,希图投进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道之温,又之越。”九月,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伪齐*。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达衢州。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秋天的唯美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的`唯美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唯美诗句古诗
引导语:唯美的事物大家都是很喜欢的',那么唯美的诗句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希望大家也喜欢。
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陈沆)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至(李治)
至*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深至浅清溪。
雁丘词(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喑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解连环(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雪和梅的唯美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和梅的唯美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暗香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
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
报春报得万民喜。
篇二:疏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篇三:梅花
{宋}王安石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篇四: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篇五: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六: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篇七: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篇八: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14、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1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17、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19、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
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21、愿为西南风,长迈入君怀。
2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4、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25、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26、海阔天空千怨解,知足常乐百愁休。
27、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常心。
28、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0、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3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3、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34、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35、海枯石难,情比金坚!
3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37、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常圆,春色易为老。
3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39、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4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41、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4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46、丹青不知老之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7、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48、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4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1、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关于薄雾的唯美古诗
写薄雾的古诗
古诗中的薄雾
薄雾中的河古诗
轻舟薄雾的古诗
薄雾的古诗词
描写薄雾的诗句
晨曦薄雾诗句
咏薄雾的古诗词
清晨薄雾的诗句
描写薄雾的句子
形容薄雾的句子
形容山中薄雾的古诗词
古诗关于雾的唯美句子
大雾唯美诗句
关于薄荷的唯美诗句
关于凉薄的唯美句子
关于薄荷的唯美句子
古风唯美句子带有薄凉
薄薄的水雾古诗
雨后雾气笼罩山的唯美古诗词
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古诗
唯美古诗
古诗唯美
有在的唯美古诗
家的唯美古诗
条的唯美古诗
鹿的唯美古诗
唯美的古诗
花的古诗唯美